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船科技 - 600072.SH

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1997-06-03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企业英文名
CSSC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成立日期
1997-05-28
董事长
李俊华
注册地
上海
所在行业
土木工程建筑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中船科技
股票代码
600072.SH
上市日期
1997-06-03
大股东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18.27 %
董秘
陈慧
董秘电话
021-63022385
所在行业
土木工程建筑业
会计师事务所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张伟;贾晶晶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100001322836634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注册地
上海
成立日期
1997-05-28
法定代表人
李俊华
董事长
李俊华
企业电话
021-63022385
企业传真
021-63141103
邮编
200023
企业邮箱
mail@cssckj.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鲁班路600号13楼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风机整机制造研发、风电资源滚动开发、风机配套设备研制、工程设计总包与服务为一体的风电相关业务和工程总承包、设计咨询勘察等业务

经营范围: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配件销售;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风电场相关装备销售;风电场相关系统研发;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勘察、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监理、工程管理服务;船用配套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设计和模块设计制造服务;投资管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由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江南集团)独家发起,以其下属的钢结构机械工程事业部为主体,通过社会募集方式于1997年成立的上市公司。

2016年底公司完成改革重组,更名为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现有股数为736,249,883股,控股股东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中船集团),持有本公司股票275,204,726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7.38%,江南集团持有本公司股票28,727,521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9%。

公司于1997年6月上市之后,共经历了三次名称变更,分别为2007年9月公司名称由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2月公司名称由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船钢构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2月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2017年2月正式更名为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自上市以来,运作规范,市场形象良好,分别于1998年7月入选上证30指数样本股,2003年7月入选上证180指数样本股;公司曾以大型钢结构工程、重型港口机械、特种压力容器等三大拳头产品为主导,不断占领市场,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公司目前紧紧跟随国家发展趋势大方向,把握好中船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布局要点,紧密结合贯彻落实中船集团“十三五”规划,紧密结合中船集团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落实“五个驱动”等中心任务要求,紧密结合中船集团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摒弃旧业务、旧思想,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坚定信心走转型发展新道路。

通过创新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促进科技创新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持续发展和全面融合,提出了“创新、合作、包容、共享”的发展理念。

在产业布局上,公司将结合国家各大战略目标、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中船集团中长期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公司新发展理念,瞄准与公司未来发展相适应的产业。

公司将紧紧围绕海洋强国的战略思想,在高科技新产业上有所突破,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朝着“打造成为中船集团旗下高科技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上市平台”的战略目标努力前进,为中船集团做优做强做大相关业务的目标和股东价值最大化提供有力支撑。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包括风光资源滚动开发、风机整机制造研发、风光电站工程设计总包与服务为一体的风电相关业务和建筑工程总承包、设计咨询勘察等业务。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71亿元,与去年同比上涨30.79%,实现归母净利润-5.74亿元。

本期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为本报告期内,国内风电市场持续保持竞争激烈的态势,风力发电机组招标价格仍旧处于低位,公司主营业务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公司本期风机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导致风机销售毛利同比减少。

同时,公司实现风电场滚动开发,本期在营场站规模同比下降,发电收入及毛利同比减少,导致公司本期业绩同比增加亏损,且2024年底以出售的中船华海在上年同期享受先进制造业增值税进项加计递减的税收优惠,本年无此业务所致。

报告期内,风力发电机组及配件业务收入20.39亿元,同比增长130.75%,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本期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同比增加;发电收入2.53亿元,同比下降40.40%,主要是由于公司根据“滚动开发”的经营策略,在2024年度转让部分风光电场,导致手持在运营风光电场规模同期减少,发电收入减少;同时,随着国家取消相关补贴政策,国内风电实行平价上网,行业竞争态势激烈导致电价收入减少。

除风电方面的工程业务外,在建筑工程总包、设计、咨询等业务方面,公司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报告期内,工程设计、勘察、咨询和监理实现营业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27.17%。

(一)主营业务分析1.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情况分析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分销售模式情况的说明:(1)风电行业收入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去年同期公司调整经营策略,承接订单基数较低,本期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增加所致。

(2)工程总承包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在手的施工总承包合同额增加导致本期总承包收入成本增加。

2.主营业务成本分析成本分析其他情况说明:(1)风力行业中原材料较上年同期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公司本年度承接风机项目增加导致成本增加所致。

(2)工程总承包中的工程材料较上年同期减少的主要原因为公司本期总包项目减少导致成本减少所致。

(二)主要经营工作完成情况1.坚持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公司坚持陆上、海上风电机组研发分别向“低成本主导的高可靠性设计”和全寿命周期“最优性价比高可靠性设计”转变,针对陆上风电机组产品进行精准市场定位,强化风电主机系统设计技术创新,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应用和以载荷需求为主导的陆上风电机组平台化设计体系,开展叶片、齿轮箱、变流器、发电机、主控、变桨等关重零部件技术穿透工作。

持续开展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集成化、轻量化技术创新,进一步推动风轮直径更大、功率等级更高的大型整机研发,开展全集成、轻量化传动链设计及应用;公司已具备大型风电整机与零部件试验能力,不断加快推动轴承、变压器等高价值零部件国产化验证,实现国产化替代降本。

2.持续推动风光电站滚动开发,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风光电站滚动开发是公司“双轮驱动”的重要举措。

公司通过紧盯各省风、光资源规划、“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等资源开发进度情况,全面谋划风光资源获取策略。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自建风场建设能力和整机装备技术、发电量提升,不断提升自建风场的开发和运营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自建风场的收益能力;同时,公司择机进行自建风光项目的对外转让,确保按照“滚动开发”的运营模式,持续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3.推动“风电+”融合开发,拓展“风电+”应用场景创新发展公司“风电+”融合开发场景实现多重突破,持续推动深远海风电产业链、蓝色海洋经济融合发展产业链、绿色燃料产业链以及以风电为主体的清洁能源产业链等“风电+”产业链融合发展。

报告期内,完成敦煌风光波动化制氢中试线投运、生物质气化一期中试等重点试验项目,在“绿色氢氨醇”及“风电+航运绿色燃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依托中船集团整体优势推进开发工作,深化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实施方案,成功获取多项海上风电资源协议,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

4.精益营销管理,加强品牌建设公司聚焦重点区域、战略客户及核心客户群体,强化营销协同机制,持续优化经营策略,构建完善的市场营销标准化体系。

通过多维度品牌价值建设——包括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市场拓展、服务能力、品牌形象、客户关系、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系统化评估并提升品牌价值。

这一战略举措有效提升“中船科技”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了企业软实力,为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5.提质增效重回报取得阶段性进展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响应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开展沪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践行回报股东的理念,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和投资价值提升,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公司制定并披露了“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方案实施进展顺利,相关进展情况如下:(1)推动落实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构建上下游协同发展新局面公司以打造世界一流新能源装备企业为使命,制定“三步走”战略目标,聚焦“风电主机装备电站系统集成”主业,通过优化子公司股权结构和组织机构改革,强化产业布局。

在资源开发方面,公司积极拓展风光资源市场,深化与能源企业合作,创新开发模式,实现电站开发指标稳步增长。

供应链体系建设上,推行项目制管控和成本管控框架,实现生产资源统筹和业务板块协同运营。

公司将持续打造“投-建-运-转”有机衔接经营模式,促进装备业务发展,提升产业协同。

(2)加快发展新质生产,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构建“三位一体”创新生态体系,打造三级创新平台矩阵,重点突破风电装备、风光制氢及储能、智慧能源系统三大技术集群,同时推行项目制管控和精细化成本管理,显著提升运营效率。

(3)加强投资者回报,与股东共享公司发展成果公司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回报,兼顾全体股东利益、公司长远利益及合理资金需求的原则,实施稳定、积极的利润分配政策。

公司实施完成2024年度利润分配,公司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0.3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5,195,651.84元(含税),占2024年度合并报表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86%。

(4)聚焦公司价值传递,完善投资者关系管理能力公司坚持常态化召开业绩说明会,与投资者充分交流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采取多维度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与投资者、行业分析师、股东、媒体等充分交流,传递公司经营管理理念,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与理解。

公司成功参加以“‘船’递价值智领深蓝”为主题的中船集团控股上市公司2024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与投资者开展交流互动,传递和分享公司亮点、成效和战略布局,进一步传递公司价值。

(5)坚持规范运作,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定期进行监测预警,进一步提升公司风险防范能力;不断优化公司治理体系,完善规范开展“三会”运作和“三重一大”决策管理制度。

同时,公司根据《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规要求,修订《公司章程》《独立董事管理办法》《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实施细则》等多项制度的修订议案,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发展进程

公司系由原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1997年独家发起设立,以其净资产折国有法人股7201万股,经1997年5月16日发行后,上市时总股本达13201万股,其内部职工股600万股将于公众股5400万股1997年6月3日在上交所交易期满半年后上市。

根据股东大会决议,公司于2014年1月29日完成了工商登记变更,公司名称正式变更为“中船钢构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经公司申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核准,自2014年2月18日开始,公司证券简称由“中船股份”变更为“钢构工程”,证券代码“600072”保持不变。

2017年2月22日,公司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完成上述工商变更手续,公司中文名称由“中船钢构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CSSCSteelStructureEngineeringCo.,Ltd”变更为“CSSCScience&TechnologyCo.,Ltd”,并对《公司章程》相关条款进行修改。

经公司申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办理,自2017年3月7日开始,公司证券简称由“钢构工程”变更为“中船科技”,证券代码“600072”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