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药康生物
  • 企业英文名: GemPharmatech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高翔
  • 上市代码: 688046.SH
  • 注册资本: 4100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04-25
  • 大股东: 南京老岩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持股比例: 49.22%
  • 董秘: 王逸鸥
  • 董秘电话: 025-58243997
  • 所属行业: 研究和试验发展
  • 会计师事务所: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闫磊、张国静
  • 律师事务所: 江苏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南京市江北新区学府路12号
  • 概念板块: 生物制品 江苏板块 沪股通 专精特新 融资融券 基金重仓 科创板做市股 创新药 CRO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17-12-29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191MA1UTR1P95
  • 法定代表人: 赵静
  • 董事长: 高翔
  • 电话: 025-58243997
  • 传真: 025-58265927
  • 企业官网: www.gempharmatech.com
  • 企业邮箱: ir@gempharmatech.com
  • 办公地址: 南京市江北新区学府路12号
  • 邮编: 210032
  • 主营业务: 实验动物模型的研发创制、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
  • 经营范围: 实验动物研发、生产、销售;生物医药技术及产品开发、技术服务及技术转让;生物学及医学检测和咨询;新药研发及生产;仪器仪表的销售;实验室试剂及耗材的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企业管理服务;科技企业孵化服务;会务会展服务;企业管理咨询;软件和信息技术开发和销售;面向成年人开展的培训服务(不含国家统一认可的职业证书类培训)。(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Gempharmatech Co., Ltd)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系亚洲小鼠突变和资源联盟企业成员以及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共建单位。公司基于实验动物创制策略与基因工程遗传修饰技术,为客户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模型,同时开展模型定制、定制繁育、功能药效分析等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在基因功能认知、疾病机理解析、药物靶点发现、药效筛选验证等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领域的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相关需求。
  • 发展进程: 发行人前身集萃有限系由南京老岩、生物医药谷及江苏省产研院共同设立,设立时的名称为“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赵静,经营范围为:“实验动物研发与生产;生物医药技术及产品开发、技术转让;生物学及医学检测和咨询;新药研发及生产;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2017年12月28日,南京老岩、生物医药谷及江苏省产研院共同签署《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章程》,约定各方共同出资1,000万元设立集萃有限,其中南京老岩出资8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80%;生物医药谷出资1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0%;江苏省产研院出资1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0%;各股东认缴的注册资本应于2018年7月18日之前全部缴付完毕。2017年12月29日,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审批局就本次设立事宜向集萃有限核发《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20191MA1UTR1P95)。 2020年10月25日,致同会计师出具致同审字(2020)第110ZA11592号《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8月31日审计报告》,经其审验,截至2020年8月31日,集萃有限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为609,120,719.85元。2020年10月25日,江苏金证通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后续更名为金证(上海)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金证通评报字[2020]第0170号《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拟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所涉及的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账面净资产价值资产评估报告》,按照资产基础法评估,截至2020年8月31日,集萃有限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为60,912.07万元,净资产价值评估值为63,697.86万元。2020年10月25日,集萃有限召开股东会并作出决议,审议通过集萃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的相关议案,确定股改基准日为2020年8月31日,并确认前述股改的审计、评估情况。2020年10月26日,集萃有限当时的全体19名股东作为发起人签署《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发起人协议》。2020年10月26日,发行人召开创立大会暨首次股东大会并作出决议,同意集萃有限以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依法设立集萃药康;集萃有限以截至2020年8月31日的经审计净资产60,912.07万元,按照1:0.5910的比例折合成股本36,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剩余部分转入集萃药康资本公积。2020年10月26日,致同会计师出具致同验字(2020)第110ZC00392号《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筹)验资报告》,经其审验,截至2020年10月26日,发行人已收到各发起人股东以集萃有限净资产进行的出资,其中计入股本360,000,000元,计入资本公积249,120,719.85元。2020年10月29日,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审批局就本次股份公司设立事宜向发行人核发变更后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20191MA1UTR1P95)。 2019年5月24日,集萃有限、高翔、南京老岩、生物医药谷、江苏省产研院、青岛国药及杭州鼎晖签署《增资认购协议》,载明集萃有限在本次增资前的估值为100,000万元,并约定集萃有限的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加至1,160万元,青岛国药、杭州鼎晖分别以8,000万元认购公司新增注册资本80万元。同日,集萃有限召开股东会并作出决议,全体股东同意上述增资事宜。2019年6月21日,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审批局就本次增资事宜向集萃有限核发变更后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20191MA1UTR1P95)。2019年12月14日,南京老岩与南京砾岩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南京老岩将其持有的集萃有限3%股权(对应集萃有限34.80万元出资额)以777.78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南京砾岩。同日,集萃有限召开股东会并作出决议,同意上述股权转让事宜,集萃有限其他股东放弃对上述转让股权的优先购买权。2019年12月25日,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审批局就本次股权转让事宜向集萃有限核发变更后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20191MA1UTR1P95)。2020年8月21日,集萃有限召开股东会并作出决议,同意集萃有限的注册资本由1,160万元增至1,276万元,新增注册资本分别由珠海荀恒、上海曜萃等7名增资方以货币形式认购,集萃有限其他股东放弃对上述新增注册资本的优先认购权。
  • 商业规划: 2024年,公司持续聚焦模式动物领域,以创新为根基,推出新产品,打造新平台,引进新人员,坚持产品与服务双轮驱动,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协同发展,同时优化内部组织架构,积极拥抱数据化与智能化,提升人员效率,实现高效运营。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稳健增长,实现营业总收入68,683.70万元,同比增长10.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81.98万元,同比减少30.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574.31万元,同比减少29.33%。公司目前仍处业务扩张期,新产能投产后折旧摊销增加、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阶段性增加销售费用以开拓市场等原因致使公司利润短期承压。2024年,公司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的进展如下:1、产能:国内新设施接近满产,欧洲产能已进入规划国内产能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江苏南京、江苏常州、广东佛山、四川成都、北京大兴、上海宝山运营七个大型生产设施,合计产能约28万笼,国内设施布局完成,覆盖了所有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唯一实现生产设施全国布局的国内模式动物供应企业。北京药康大兴设施、上海药康宝山设施、广东药康二期设施均于2023年下半年陆续建成投产,合计产能约8万笼,报告期内,产能利用率已逐步提升至接近满产状态,对华北市场、上海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各单体设施均已组建自有运输车队,形成了24h/48h/72h时效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同时,2024年下半年通过对发货体系和运输路线优化,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海外产能方面,除美国SanDiego设施外,欧洲区域产能已进入规划,将在欧洲合适地点租赁动物设施,成本可控的同时能够尽快投入运营。随着海外设施的逐步落地,公司对海外客户的响应速度与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的开拓与品牌运营将迈入新阶段。2、市场:夯实国内基本盘,多渠道、多国家开拓海外市场国内市场作为业务基本盘,公司已实现全域覆盖,销售渠道建设完整,拥有约120人BD团队,报告期内服务客户超2,700家,其中科研客户1,200余家,工业客户1,400余家,新增客户超800家,其中新增科研客户200余家,新增工业客户600余家,国内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尤其北京、天津、武汉、长沙、郑州等高潜力城市增速良好。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建设咨询、体系搭建、资质认证、人员培训、设施质控与巡检等动物房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强高标准的动物房管理体系和先进管理理念输出,定期开展实验动物病原体检测培训、胚胎操作技术培训等公益活动,通过延长服务链条、附加增值服务,打造涵盖供应商与客户在内的合作共赢良好生态,提高客户黏性,避免无序内卷与恶性竞争。海外市场方面,公司以自建销售渠道为主,已组建约40人BD团队,覆盖北美、欧洲及亚太三大区域,并在非核心区域借助代理商提高海外市场的覆盖广度和覆盖速度。公司在韩国新设子公司,日本新设办公室,通过本地化人员部署加快市场开发。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市场实现收入11,384.87万元,同比增长22.48%,占收入比重上升至16.58%,业务类型涵盖功能药效、商品化小鼠销售、模型定制等,各类业务协同发展,服务海外客户超300家,其中科研客户近200家,工业客户150余家,新增客户近180家,其中新增科研客户80余家,新增工业客户90余家,海外工业客户收入占海外整体收入比重近70%。2024年,公司在超20个国家实现销售,已与全球前十大药企中的八家产生业务合作。此外,公司优化小鼠线上商城,并上线“集萃药康小鼠订购”微信小程序,便捷客户下单,改善购鼠体验。3、产品:小鼠模型种类持续丰富,新进入实验猪领域公司持续丰富、更新小鼠品系,推进“野化鼠”、“无菌鼠及悉生鼠”、“药筛鼠”、“斑点鼠”等多个研发项目,涵盖自免、心血管、代谢、精神神经、肿瘤、罕见病等各个领域疾病,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前瞻性布局下一代实验动物模型。自免领域,公司已有模型覆盖红斑狼疮、肾炎、肠炎、关节炎、特应性皮炎、哮喘、银屑病、干燥综合征、白癜风等各类疾病。报告期内,基于市场需求,一方面,公司持续补充新模型,如:过敏相关模型,围绕B细胞靶点的系列模型,综合运用基因编辑、药物诱导、手术造模等方式构建IgA肾炎、肠炎等发病机制复杂的创新疾病模型等;另一方面,公司不断丰富自免药物评价体系,如肿瘤已成药靶点在自免领域适应症拓展的筛选等。心血管及代谢领域,一方面,公司根据当前代谢慢病药物研究热点,拓展经典肥胖及糖尿病模型应用场景,相继完成了各类Incretin药物单用以及与其他代谢靶点药物(如Resmetirom,Bimagrumab)的联用药效数据收集,丰富了减重阳性药物数据库;完成了基于db/db小鼠的进展型糖尿病肾病模型的开发与药效测试数据收集;同时还构建MSTN、ACVR1C、PNPLA3等在内的多种基因人源化模型;为未来代谢慢病领域新靶点研究与药物适应症的拓展储备了资源;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推出心血管适应症模型及其临床前服务。完善心功能评价平台标准化,可提供高品质的B超和多普勒超声分析。心血管模型完成构建包括LAD心肌梗塞和急性心衰模型,TAC高血压心衰模型和沙库巴曲缬沙坦药效数据,血管紧张素高血压模型,DOCA-salt耐受高血压模型等10余种模型,可覆盖大多数药物筛选需求。推出多款心血管相关靶点人源化小鼠,包括不限于B6-hCIDEB-Tg、B6-Rosa26-hAGT、BALB/c-hF1。研发鉴定出市场上首款自发高血压小鼠模型SHM,后续布局市场投放。精神神经领域,公司已有模型覆盖阿尔兹海默(AD)、帕金森(PD)、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疼痛等多种疾病。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布局模拟临床中重度患者的阿尔兹海默小鼠模型(FAD3T),针对预防类药物及早期延缓药物开发阿尔兹海默小鼠模型(FAD2T);并同时布局精神类疾病模型,包括抑郁症、焦虑、自闭症、精神分裂等,推出多个靶点人源化模型,如B6-hAPOE4、B6-hAPOE3、B6-hMIF、FAD4T-hAPOE4、FAD4T-hAPOE3、FAD3T-hTREM2、FAD3T-hAPOE4、FAD3T-hAPOE3、FAD3T-hTFRC、FAD4T-hTFRC、B6-hTFRC等,并在疼痛领域增加骨关节疼痛、偏头痛等模型。肿瘤领域,公司过往积累丰富,已有模型库涵盖大部分已成药/潜在成药靶点,可提供基因编辑人源化模型、人源免疫系统重建模型、原位及转移模型等多种模型,结合体外高通量筛选与药物评价体系,搭建了基于单抗、多抗、ADC、细胞治疗、肿瘤疫苗等多种热门药物特点的临床前评价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扩充肿瘤细胞资源库,建成包括CDX、CDX-LUC、PDX、TAA人源化肿瘤细胞等800余种资源,并且收集全套验证数据,全面支持新药研发。根据药物研发趋势,重点开发耐药模型,基于药物临床复发过程及机制,建成多种ADC耐药模型、PD1耐药模型、奥希替尼耐药等热门模型。针对TCE非临床评价痛点提供模型开发优化策略,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快速筛选体系。针对细胞基因治疗重点拓展方向(invivoCAR-T等领域),利用药康生物特色模型搭建了完整的评价体系。此外,公司通过战略性入股灵康生物,进入实验猪领域。灵康生物专业从事实验猪的疾病动物模型研发、基因编辑动物开发、动物实验服务、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等业务,拥有五指山小型猪、巴马小型猪、长白猪等丰富品系。公司将基于自身技术,与灵康生物共同开发基因编辑猪品系并探索下游应用,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更多颠覆性模型产品。4、平台:积极培育新平台,为未来增长布局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培育全人源抗体平台、菌群研创平台、实验数据平台、类器官平台等新平台,拥抱AI可能带来的产业变革,为未来增长布局。公司2023年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人源抗体转基因模型NeoMabTM成立纽迈生物。纽迈生物依托NeoMabTM小鼠模型,搭建起杂交瘤、展示库、单B细胞筛选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免疫、筛选、表达等系列人源化抗体药物早期发现服务,结合药康已有的靶点验证、药代动力学、药理药效学、non-GLP安全性研究等临床前药物筛选评价服务体系,公司新药研发一站式服务平台逐渐完善。除全人源抗体转基因小鼠模型NeoMabTM外,全人源共轻链抗体模型、同重链抗体模型于2024年下半年推向市场,公司已具备全人源常规抗体、共轻链抗体、单重链抗体等各类抗体发现服务能力。此外,纽迈生物立项预研系列创新靶点,提供Hits、Leads、PCC等不同阶段的抗体分子/片段,采用对外授权的商业模式,赋能新药研发。报告期内,该平台开发的全人源抗体分子已成功授权海外客户。公司于2023年整合无菌相关平台设立菌群研创中心。报告期内,菌群研创中心持续完善“产品+服务”一体化创新平台。通过自主筛选+战略合作,中心菌株储备量突破6,000株,形成行业领先的微生物资源库,并新建益生菌功能性评价、安全性检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三大实验平台,成功筛选出具有显著缓解便秘功效的专利候选菌株,相关知识产权申请工作正在推进。在基因编辑技术领域,中心已完成原核生物基因编辑平台建设,为多家科研机构及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实现稳定的技术转化收入;同时,真核生物(酵母)编辑体系正在建设中,重点开发高附加值乳源蛋白制备技术,已与行业头部乳制品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意向,预计2025年完成技术验证。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中心助力合作客户在Nature、Cell、ScienceImmunology等顶级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500,其中基于悉生动物模型的联合研究成果成功发表于《NatureMicrobiology》,进一步提升了行业影响力。未来,菌群研创中心将加速推进真核编辑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重点布局高附加值生物原料制造领域,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网络,持续提升技术转化效率,并进一步完善功能性菌株的专利布局,构建从实验室研发到市场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新设实验数据平台,基于公司丰富的小鼠资源和大量实验数据,搭建标准化、结构化的模型疾病数据库(GempharmatechDiseaseDatabase,GDB),通过对底层数据的清晰分类与标签化注释,实现快速灵活调取特定动物模型、疾病、药物处理相关联历史数据、实验结果,支持对指定动物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生理生化数据的查看、拟合与预测等功能,预计2025年下半年,此数据库将向客户开放使用。此外,数据库内的所有数据来源于公司内部实验所得,或应用公司动物模型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可靠、可溯源,且进行了清洗和归一化处理,为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微调使用各类大模型以探索更有指向性科学问题打下良好基础,有望在探索人工智能应用于靶点发现、疾病机理解析、实验模型选择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报告期内,公司新设类器官平台,将培养覆盖多种组织器官的类器官,包括肿瘤组织、肠道类、肝脏类、肾脏类等,构建针对不同组织的稳定的类器官培养体系,并同时搭建基于类器官的高通量体外药筛体系,结合公司较为完善的以动物模型为载体的体内药物评价体系,提升临床前药物开发效率,加快整体药物研发进程,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5、运营:优化组织结构,追求高效运营报告期内,公司基本实现总部及分子公司一体化运营,形成集约化支持后台+共享能力中台+业务开拓前台,统一调配集团资源,优化内部管理,精简审批流程,实现高效运营。基于未来发展计划,公司持续优化人员结构,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搭建合理人才梯队,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公司已于2025年3月25日推出新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及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覆盖海内外员工70余人,通过与优秀员工共享公司发展成果,激发员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并提升人员稳定性。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