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染发剂原料、特种工程材料单体、植保材料等化工产品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危险化学品经营;危险化学品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货物进出口;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浙江鼎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按下游应用领域可分为染发剂原料、植保材料、特种工程材料单体等。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秉承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始终致力于研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自主创新的精细化工产品,积极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与行业前沿技术。
依托先进的工艺技术、精细化的流程管理以及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公司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了较高的美誉度。
对于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公司推出了多种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受到了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
公司的染发剂原料产品主要用于生产染发剂,是全球最主要的染发剂原料生产商之一。
凭借优秀的产品质量与完善的售后服务,公司与全球知名染发剂制造商欧莱雅、汉高、科蒂等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相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列。
在植保材料领域,公司与先正达、组合化学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创新,以既有产品为基础,不断拓展产品线,已成功切入了特种工程材料领域,开发了多种聚酰亚胺与高性能纤维等特种工程材料单体,是国内少数具备自主生产PBO单体能力的厂家。
公司具备突出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高度重视产品生产技术的革新与工艺优化,建立了以研发为中心的业务体系。
经过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公司产品质量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多个产品通过了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公司研究所被认定为“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拥有28项发明专利与47项实用新型专利。
在新产品研发方面,公司保持了较大的研发投入,凭借丰富的研发资源与技术储备,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定制化水平,在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占有率及行业地位。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92.24万元,同比上升9.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33.82万元,同比上升20.47%。
在全球经贸政策不稳定性加剧,地缘冲突频繁,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公司紧密围绕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加强风险应对能力,积蓄未来发展动能,持续稳健经营。
公司坚持研发创新和渠道拓展双驱动,精益生产管理,构建覆盖研发、生产、服务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实现经营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业务方面,公司继续保持与重点客户的良好合作,深化全球化布局,通过产品认证国际化、服务体系本地化提升品牌;采取更灵活的市场策略和综合优势,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积极拓展客户,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和送样,挖掘客户潜在需求;针对贸易环境进行合规性评估,对风险国家和地区业务制定措施;推进销售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效率;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和培养,提升团队业务水平。
生产方面,公司优化工作流程,完善中试项目管理机制,组建多部门参与的试产团队,陆续试产多个新产品;加强对重点产品的技术改进,推进连续流反应技术的改进,产品一次合格率得到提升,客户审计与认证全通过,保持较高的满意度。
公司围绕自动化、信息化目标,加强自动控制系统管理方面制度和项目建设,推进生产系统有机整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杭州生产基地西厂区即募投项目一期项目完成了环保、安全验收,7月公司在全国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系统进行了备案,一期项目必要的审批手续已基本完成,达到了生产条件,正式投入生产和运营。
后续产能爬坡释放并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尚需一定的时间,且未来可能存在市场环境变化、项目实际效益与预计效益存在差异等风险。
公司将充分利用募投项目先进智能的生产设施,提升产品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完善研发体系化建设,强化考核、激励,提升研发效率,重点加大了对特种工程材料单体方向的支持力度,新品种立项数量和研发速度均实现提升。
在平台性技术体系层面,公司加强构建多种不同的分离、纯化技术体系,完善分离、纯化技术平台,满足客户对产品品质的不同需求。
公司还加强了对新引入人才的专业技能、思维能力培养,提升研发人员产业化意识,注重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生产的技术链路的打通,为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抢抓机遇注入源头活水。
公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牢抓本质安全和现场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编制、更新操作规程,理清工艺逻辑,提升员工生产操作技术;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风险排查治理、应急技能比赛和实战演练;积极推进污水站自动化改造,强对三废第三方运维的监督管理;完成了能源管理系统的论证筹备,推进能源协同优化和绿色低碳工作建设。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通过系统性推进碳盘查、碳核查及减碳项目规划,逐步构建起覆盖全价值链的低碳管理体系。
公司ESG工作获客户认可,被欧莱雅授予“2025年度北亚地区十大减碳先锋供应商”称号。
2007年3月20日,经杭州市萧山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关于同意设立合资经营浙江鼎龙科技有限公司及对公司合同、章程的批复》(萧外经贸审(2007)58号)批准,同意由东方化工国际有限公司、浙江鼎龙化工有限公司出资设立浙江鼎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总额为2,500.00万美元,其中注册资本为1,500.00万美元,东方化工国际有限公司、浙江鼎龙化工有限公司分别认缴出资1,200.00万美元、300.00万美元。
2007年4月13日,鼎龙有限取得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商外资浙府资杭字(2007)05568号)。
2007年5月11日,鼎龙有限在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萧山分局办理了工商注册登记,并取得了注册号为企合浙萧总字第000005号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1,500.00万美元。
2020年11月13日,鼎龙有限通过股东会决议,全体股东一致同意鼎龙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信会师报字[2020]第ZF10982号《专项审计报告》,截至2020年7月31日,鼎龙有限净资产合计为人民币603,990,842.66元,其中扣除专项储备809,400.73元后的净资产为603,181,441.93元;根据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银信评报字(2020)沪第1058号《浙江鼎龙科技有限公司拟股份制改制涉及的净资产价值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净资产评估价值合计为755,011,393.83元,较账面价值评估增值151,020,551.17元,增值率为25.00%。
2020年11月28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将鼎龙有限由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审议通过《浙江鼎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及其他事项,并选举产生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第一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
根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信会师报字[2020]第ZF11008号《验资报告》,截至2020年7月31日经审计的所有者权益人民币603,181,441.93元(已扣除专项储备809,400.73元),按1:0.2928的比例折合股份总额17,664万股,每股1元,共计股本人民币17,664万元,大于股本部分426,541,441.93元计入资本公积。
因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影响,公司对整体变更审计基准日(2020年7月31日)的净资产进行了调整,具体影响为:调减了整体变更审计基准日的净资产1,395,133.96元,调整后净资产为601,787,080.64元(已扣除专项储备808,628.06元),调整后资本公积为425,147,080.64元。
因本次调整减少的净资产冲减整体变更时资本公积,不影响公司整体变更时的股东出资和股本。
2022年2月28日,发行人召开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关于追溯调整股改基准日净资产的议案》,对上述事项进行了确认。
2020年11月30日,公司就本次变更在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并领取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30100799653212H的《营业执照》。
德国鼎龙成立于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进出口和销售等业务,被公司收购前,系公司控股股东鼎龙新材料控制的企业。
为彻底解决同业竞争,规范关联交易,公司于2019年10月完成对德国鼎龙的股权收购,本次重组构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019年5月,鼎龙有限股东作出决定,同意收购鼎龙新材料持有的德国鼎龙80.00%的股权。
2019年7月,公司与鼎龙新材料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鼎龙新材料将其持有的德国鼎龙80.00%的股权转让给公司。
根据上述股权转让协议的公证书,股权转让行为自2019年10月31日实际生效,股权转让价格根据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的评估结论确定。
2019年10月,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浙江鼎龙科技有限公司拟股权收购涉及的DragonChemicalEuropeGmbH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银信评报字(2019)沪第1247号),对德国鼎龙100%的股权按照资产基础法进行评估,以2019年6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德国鼎龙100.00%的股权的评估价值为96.87万欧元。
公司与鼎龙新材料参考上述评估值并经各方协商确定,鼎龙新材料以77.5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609.71万元)的价格将持有的80%股权转让给发行人。
就上述收购事宜,公司已取得境外投资证第N3300202000451号《企业境外投资证书》,且已向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编号:2101-330100-04-01-673300)完成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