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各类熔焊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金属焊丝、特种电焊条、焊接配件、无轨导永磁轮履式全位置自主爬行式弧焊机器人制造;起重机械设备制造;焊接设备及焊材生产设备制造、加工;焊剂销售;硫酸亚铁和聚合硫酸铁衍生品(除危险品外)的销售;销售自产产品;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哈焊所华通(常州)焊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05月,公司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毗邻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公司拥有2个全资子公司:常州全通特种焊材有限公司、哈尔滨威尔焊接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拥有员工900多名,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熔焊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发改委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第四批试点单位。
公司专注各类熔焊材料领域二十多年,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各类碳钢焊丝、低合金钢焊丝、不锈钢焊丝、铝合金焊丝、镍基焊丝、药芯焊丝、特种焊条、焊剂、焊带等各系列上百个品种,其中抗硫化氢腐蚀用钢焊材、超低硫磷高纯耐热钢焊材、核电用系列焊材、管线工程专用焊材等系列产品实现了焊接材料国产化。
公司产品应用到港珠澳大桥、华龙一号、白鹤滩水电站、煤化工超大加氢反应器等国家重点大型工程项目,应用领域覆盖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核电水电、工程机械、集装箱、船舶及汽车制造等各行业,产品远销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秉承“人才为本、技术为根、创新为魂、质量为先”的经营理念及“铸就高端焊材品牌、引领焊接技术未来”的崇高使命,加快研发产业化推进的步伐,推动我国焊接行业技术进步、持续满足国内外客户需求,不断提升我国焊接水平,赶超“国际一流水准”。
公司持续追求富足员工、报效社会,打造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公司重视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奋发有为的精神理念,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队协作”的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现代企业治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担当,为实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焊接企业集团”的美好愿景而努力拼搏。
(一)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熔焊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发改委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第四批试点单位,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各类碳钢焊丝、低合金钢焊丝、不锈钢焊丝、铝合金焊丝、镍基焊丝、药芯焊丝、特种焊条、焊剂、焊带、热双金属产品等各系列上百个品种。
公司产品应用到港珠澳大桥、华龙一号、白鹤滩水电站、煤化工超大加氢反应器、三代核电华龙一号、AP1000、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太阳能“多晶硅”等国家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建设。
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产品还远销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焊丝系列、焊条系列、焊剂焊带系列产品样式如下:焊接材料属于下游行业工业生产中的使用的耗材,具有“小产品、大市场”的特点。
目前,焊丝等焊接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船舶、轨道车辆、汽车、石油化工、工程机械、压力容器、海洋工程、航空航天、核电水电、电器、电子等众多领域。
各主要领域的典型应用如下:报告期内公司并购中达金属后,除原有产品外,主要增加金属功能合金材料系列产品,主营业务产品未发生变化。
(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公司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一套高效的采购模式、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公司产品为连续性生产,采取“产供销结合,适时调控产量”的生产模式,坚持创新驱动公司发展。
公司经营特点体现为“多品种、多规格”,采取直销、经销相结合的模式,下游客户覆盖面广,建立了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销售网络。
具体情况如下:1、采购模式公司设有独立的采购部门,负责公司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工作。
公司将采购的物资分为重要物资和一般物资,对重要物资的供应商纳入合格供应商管理,按需求签订采购合同或框架协议,并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年度评审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审、筛选,与合格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针对主要原材料盘条的采购,公司依据年度采购计划和月度采购计划向合格供应商询价,优先选择具有价格优势和质量优势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其他重要原辅材料的采购,公司依据采购计划面向合格供应商邀请招标,优先选择具有价格优势和质量优势的供应商。
一般常规物资的采购,公司依据采购计划采取网上采购、比价采购等多种方式进行。
由于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采购部指定专人负责关注铝锭、镁锭、镍、钢材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准确把握市场趋势,调整采购周期,采取储备采购等措施,有效降低了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2、生产模式①自主生产公司生产模式以自主生产为主,特种高合金钢焊材采用自主冶炼方式。
公司设有制造部负责公司的具体生产工作,公司产品为连续性生产,采取“产供销结合,适时调控产量”的生产模式,即综合考虑原材料供应、产品市场销售及公司产能情况制定生产计划。
对于市场需求量大的常规品种焊接材料,公司根据销售部门销售预测数据编制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并保持产品合理库存。
对于特殊客户、特殊工程等有特殊要求的焊接材料产品,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
②外协加工报告期内,公司存在的少量外协加工环节,主要为满足少量特种焊丝的需要,将部分盘条的冶炼和锻轧、少量焊丝委托外部加工。
3、销售模式公司具有完整的销售业务体系,主要采用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两类销售模式情况如下:①直销模式公司直销模式分为终端销售模式和ODM销售模式,其中终端销售模式是指公司直接将产品销售给终端用户,ODM模式指公司一般作为ODM厂商销售自主设计加工的产品给客户,再由客户销售给其终端用户。
ODM模式下销售的产品一般是客户品牌或者白牌,非公司品牌。
②经销模式公司焊材产品应用十分广泛,下游客户涵盖了轨道交通、石油化工、集装箱、工程机械、核电水电、船舶汽车、电器、电子等多个行业,并且地区十分分散。
鉴于焊材产品应用领域众多,销售面广,公司对其他小型和分散区域较广的用户则采用行业通行的经销商销售模式。
该模式可以借助经销商的资源,使公司产品进入到当地市场,扩大产品的区域覆盖和市场占有率。
(三)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因素2024年度,公司始终锚定焊接材料领域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通过抓产品结构调整、设备智能化提升、加大研发投入、技术转型升级、深化改革、降本控费等措施积极应对,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
1、持续开发新能源领域用焊材近年来,能源的清洁低碳化成为全球共识,国际社会不断出台推动能源清洁化的政策措施,一次能源需求增速减缓,消费强度不断下降。
针对我国的双碳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实现双碳目标进行了顶层设计、总体部署和路径勾画,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
公司围绕国家相关能源政策,加大在核电、氢能、水电、太阳能、风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用焊材的开发力度。
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在AP1000、华龙一号等核电项目上签订多项供货合同,产品应用于我国在建的多个核电站,核一级焊材逐步形成批量化供货,报告期内,水电用焊材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19.20%左右;核电用焊材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110.90%,高附加值产品的批量销售为公司业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国家重大项目焊材应用公司作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主动承担国家在建大型项目用焊接材料,加快战新产业焊接材料的创新与进口替代步伐,为重大项目用焊接材料成立专项小组,持续投入科研力量,形成研发、生产及售后技术服务的全链条对接,除深耕的核电领域、水电领域重点项目用焊接材料外,报告期内,在石化装备领域公司产品应用于新疆慧能、内蒙古伊泰等重大煤化工项目。
通过参与国家重点项目,不仅为公司奠定了业绩基础,也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国家重点领域的支撑作用。
3、推动高端焊材市场占有率轻量化是现代高端装备永恒的发展主题,是提升装备制造水平的基础支撑和保障,是装备制造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随着中高端铝合金结构材料及其自动化焊接技术在高端装备的大量应用,对焊接填充材料-铝合金焊丝的焊接工艺性和焊接接头综合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高品质铝合金焊丝在轨道交通、公路运输、武器装备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
公司高端铝焊丝的制备工艺更为先进,公司引进国外进口设备,建成集熔炼、连铸连轧、精细拉拔、表面处理、排绕等为一体的全流程生产线,极大的提高了铝焊丝的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
公司的高端铝焊丝产品质量和相关参数通过第三方评定,并且得到客户的认可,公司生产的高端铝焊丝产品适应轻量化发展趋势,报告期内,高端铝焊丝销量同比增长60.42%,为适应自动化焊接系统,公司推出的桶装高端铝焊丝可满足客户连续生产的需求,桶装高端铝焊丝的增长也为公司业绩奠定新的增长点。
4、把握普通焊材需求增长机遇报告期内,受红海危机持续影响,船运公司绕航带来航距增加,运输时间延长,增加了对集装箱的使用需求,集装箱行业对焊丝需求持续回升,公司密切关注该行业的发展态势,把握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情况,鉴于集装箱对桶装焊丝用量较大,生产上及时协调保障该领域订单的交付。
报告期内,下游集装箱行业焊丝销售量同比增长262.06%,为公司普通焊丝的销售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288.70万元,同比下降0.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48.36万元,同比下降30.19%。
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240,438.75万元,较期初增长16.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为135,862.83万元,较期初增长1.43%。
公司截至2024年末的总资产、资产净额等资产负债表科目有所增长,主要原因是当年实现净利润增加;2024年营业收入、净利润有一定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普通焊材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公司主要产品板块具体情况如下:焊丝: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23,068.54万元,同比增长0.33%,焊丝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8.24%;焊条: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313.46万元,同比下降35.12%,焊条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65%;焊带: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1,327.46万元,同比下降6.95%,焊带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2%;焊剂: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661.11万元,同比增长2.35%,焊剂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60%。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无重大变化。
公司的前身是常州华通焊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通有限”),由武进集装箱制造厂、武进市华通焊丝有限公司、林英风先生共同出资设立,于1997年5月30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其中股东林英风先生为中国台湾籍自然人。
1997年4月19日,武进集装箱制造厂、武进市华通焊丝有限公司与林英风签署了《常州华通焊丝有限公司合同》,三方对华通有限的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及合营各方的责任等事项进行了约定。
华通有限的注册资本为36万美元,其中,武进集装箱制造厂以1224平方米厂房作价12.24万美元投入华通有限,武进市华通焊丝有限公司以设备作价12.96万美元投入,林英风以现汇10.8万美元投入。
1997年5月22日,武进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出具《关于常州华通焊丝有限公司合同和章程的批复》(武外经委资(97)第014号),同意武进集装箱制造厂、武进市华通焊丝有限公司、林英风三方签订的常州华通焊丝有限公司合同、章程及协议。
同月,武进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和武进市外商投资管理委员会出具《关于武进集装箱制造厂、武进市华通焊丝有限公司与林英风先生合资生产经营金属焊丝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武外资委资(97)第030号),同意三方共同投资举办合营企业,生产经营金属焊丝。
1997年5月2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外经贸苏府资字[1997]S28173号)。
1997年5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合苏常总副字第002217号),企业类别为合资经营(台资)。
1997年6月12日,江苏武进苏瑞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验资报告》(苏武瑞会验(97)第306号),对上述出资进行了确认。
2011年7月29日,江苏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了《审计报告》(苏公S[2011]E3092号),截至2011年6月30日,华通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为13,010.56万元。
2011年8月1日,华通有限召开2011年临时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华通有限整体变更为“常州华通焊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通焊业”)。
2011年8月1日,常州市新华昌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周全法、潘华萍、单苏文等4名发起人签署了《关于发起设立常州华通焊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协议》。
2011年8月2日,江苏中天资产评估事务所有限公司(已于2017年12月更名为江苏中企华中天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了《常州华通焊丝有限公司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资产评估报告》(苏中资评报字(2011)第2178号),确认截至评估基准日2011年6月30日,华通有限经评估后的净资产为21,415.39万元。
2011年8月18日,华通焊业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同意华通有限以2011年6月30日为基准日,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值13,010.56万元折合股本6,500.00万股,净资产与股本的差额6,510.56万元转入资本公积。
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后,华通有限原有全体股东按照原出资比例持有华通焊业的股份。
2011年8月18日,江苏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了《验资报告》(苏公S[2011]B1066号),对上述变更的验资情况进行了确认。
2011年9月2日,江苏省常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320400400003848号),公司类型为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期内,公司发生的股权转让情况具体如下:2017年12月,单苏文将其持有的哈焊所华通(常州)焊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焊华通”)1.21%的股权转让给其父单兴海,潘华萍将其持有的哈焊华通1.21%的股权转让给其父潘传荣。
发行人原股东潘传荣于2019年10月逝世,潘传荣之女潘华萍依法继承其持有的哈焊华通165.57万股股份;2020年2月,潘华萍将所持哈焊华通165.57万股股份转让给其配偶张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