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铭科精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铭科精技 - 001319.SZ

铭科精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2-05-12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夏录荣
企业英文名
WinstechPrecisionHoldingCo.,LTD.
成立日期
2005-12-31
董事长
夏录荣
注册地
广东
所在行业
汽车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铭科精技
股票代码
001319.SZ
上市日期
2022-05-12
大股东
XIA LURONG
持股比例
35.02 %
董秘
蔡玲莉
董秘电话
0769-38899778-8888
所在行业
汽车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金炜;汪焕新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铭科精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4419007838872339
组织形式
其他外资企业
注册地
广东
成立日期
2005-12-31
法定代表人
夏录荣
董事长
夏录荣
企业电话
0769-38899778-8888
企业传真
0769-38899779
邮编
523710
企业邮箱
winstech_19@winstechfield.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东莞市塘厦镇田心路180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包括金属结构件和模具两部分,金属结构件主要应用于汽车领域

经营范围:五金模具及五金零部件的设计、开发、试验和试制技术服务及咨询;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汽车零部件成型工艺研发;制造汽车模具、夹具、检具;五金模具、五金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实业投资;厂房租赁;货物或技术进出口(国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以上项目不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铭科精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1319.SZ)专业从事汽车精密冲压模具和汽车零部件的冲压、焊接及组装。

集团公司拥有先进的模具制造技术和精密冲压技术,为客户提供精密冲压模具和汽车零部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集团在国内拥有十多家制造基地,全面覆盖国内六大汽车产业集群。

自设立以来,集团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一直将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持续动力。

现已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市市级倍增企业”、“东莞市上市企业”,并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评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重点骨干企业”、“2017-2020年度模具出口重点企业”等。

集团公司初创于2003年,以经营消费电子相关的模具及零部件起步,于2008年前后进入汽车零部件领域并获得客户一致认可,相关业务逐步彰显规模,2011年起集团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进入快速增长期。

在汽车领域,集团公司获得马瑞利(MagnetiMarelli)、海斯坦普(GESTAMP)、广岛技术、佛吉亚(Faurecia)、安道拓、凌云工业等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的认可,并服务于宝马、奔驰、奥迪、日产、本田、丰田、通用、小鹏汽车、赛力斯等品牌汽车,为其提供精密汽车冲压模具及汽车零部件。

业务范围分布围绕:美国、西班牙、法国、德国、捷克、英国、墨西哥、日本等国家。

商业规划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情况公司业务包括金属结构件和模具两部分,金属结构件主要应用于汽车领域。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汽车金属结构件业务,属于“C36汽车制造业”;模具业务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汽车金属结构件业务属于“C36汽车制造业”中的“C3670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模具制造业务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C3525模具制造”行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以来,国家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快落实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上半年,汽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具体来看,在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带动下,内需市场明显改善,对汽车整体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持续拉动产业转型升级;出口量仍保持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迅速;中国品牌销量占比保持高位。

1、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快速增长,销量增长依旧强劲,结构更趋健康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延续了近年来高增速的发展态势。

同时,产量达到696.8万辆,同比增长41.4%。

市场渗透率提升至44.3%,相比2023年全年36.7%的水平显著上升,显示新能源汽车正从政策驱动阶段过渡到产品力驱动和市场自发增长阶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5年7月发布)在市场结构方面,A级和B级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合计占比上升至58%,而A00级微型电动车占比降至不足14%。

这表明消费者需求正从“代步刚需”向“性能与品质兼备”的改善型消费升级。

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中高端车型的占有率增长更为明显。

(数据来源:乘联会2025年中期销量结构分析)整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不仅在数量上延续扩张趋势,其市场结构也在同步优化,呈现出更均衡、更可持续的发展形态,为行业下一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2、出口大幅增长,海外市场成第二增长曲线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06万辆,同比增长75.2%,在汽车总出口中占比超过34%。

这一数据反映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也在积极构建全球化布局,海外市场正成为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5年7月发布)在出口结构方面,比亚迪、上汽、奇瑞等头部车企合计贡献了超过60%的新能源出口量。

其中,比亚迪在泰国、巴西等国已布局整车产能,快速实现本地化生产,为后续品牌渗透和政策适应提供基础。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出海企业跟踪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不过,欧洲市场受欧盟临时关税政策影响,增长受限;而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增速迅猛,部分区域市场销量同比增长超过90%。

这表明海外市场机会与风险并存,企业出海策略需兼顾灵活性与前瞻性。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统计,2025年6月)。

3、产业链成本重构,电池价格触底回升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在经历一轮深度调整后逐步回稳。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2024年四季度跌至7.5万元/吨低点,至2025年4月回升至10.8万元/吨,并维持震荡格局。

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整车企业成本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数据来源:上海有色网SMM锂价格指数,2025年上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总量达178.6GWh,同比增长31.5%。

尽管原材料价格反弹,但通过规模效应、结构创新和供应链整合,行业平均单车电池成本同比下降4.7%。

这表明主机厂与电池企业正通过降本提效实现利润稳态。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5年6月)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持续推进CTB(CelltoBody)结构电池、一体化压铸、轻量化电池包等新技术方案,在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时压缩系统成本,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定价权与议价能力。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与公告,2025年一季报)4、智能化竞争加剧,算力战、AI生态拉开差距智能化成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竞争维度。

2025年上半年,城区NOA(NavigateonAutopilot)功能加速渗透,搭载率达到18.6%,较2023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

理想、小鹏、问界、极氪等主流品牌均在20万元以下车型上普及该功能,推动智能驾驶从“选装高配”走向“标配普及”。

(数据来源: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2025年6月)与此同时,AI大模型在车端应用快速落地。

上汽与商汤科技、比亚迪与科大讯飞等合作推进车载语义交互、语音生成、智能问答等场景,使车机系统更加自然、流畅与个性化,增强用户黏性与品牌差异化。

当前主流车厂平均车载算力已达508TOPS,显著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约320TOPS),同时国产芯片在中低端市场渗透率超过65%。

这场算力与算法的“军备竞赛”,将决定未来三年用户体验与品牌分化的关键节点。

(数据来源:智驾芯片行业白皮书2025年版)5、政策由补贴转向标准与更新政策导向正从“价格刺激”向“质量规范”转变。

2025年上半年,中央“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新能源车销售超80万辆,撬动直接消费规模超过1800亿元,有效对冲宏观经济波动对汽车消费的抑制效应。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开统计口径,2025年7月)与此同时,多地政府已全面退出对购车端的财政补贴,取而代之的是基础设施与法规体系建设支持,如充电网络投资、智能驾驶测试道路开放等,政策资源开始向产业链中后端转移。

(数据来源:各省市工信部门政策汇总,2025年上半年)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安全强制标准》《智能驾驶数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强制性法规密集出台,标志着行业治理体系逐步成熟,监管焦点从“促进销量”转向“保障质量”和“控制风险”,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与风险防控能力并举。

(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公告,2025年第二季度)(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1、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五金冲压模具和精密金属结构件冲压、焊接、组装等,分为两大核心部分,涉及四类业务,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3C电子、储能(锂、氢)、机器人等领域。

公司专业从事汽车五金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的冲压、焊接及组装。

集团公司拥有先进的模具制造技术和精密冲压技术,为客户提供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公司产品主要聚焦于汽车零部件领域,涵盖多个汽车核心系统,包括底盘系统、仪表盘系统、座椅系统、排气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等。

从工艺角度,公司是目前行业内少有的同时掌握模具工艺设计、冲压成型、焊接总成、装配交付等全链条服务的企业,并均具备量产能力,能够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一站式轻量化解决方案。

公司在国内外拥有多家制造基地,全面覆盖国内六大汽车产业集群。

公司旗下生产基地的生产布局示例如下:公司所属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但主要产品为非标产品,具有很强的定制化特征,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以质取胜”的经营策略。

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公司从模具订单承接至产品最终交付的周期通常为10—16个月;从零部件总成项目定点至项目换代升级的周期一般为3—5年。

其他业务领域的交付周期则受工艺开发强度、量产生命周期及客户维护等多因素影响,不同行业具备各自的特定周期特征。

报告期内,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未来一段时期内,公司业务收入的可预期性较强。

汽车模具产品具有生产和验收周期较长、单个合同金额差异较大的特点。

在模具生产过程中,受订单结构及项目进度差异影响,产能利用存在阶段性不均衡的情况,公司会通过外协加工、产能调配等方式进行优化。

汽车冲压件产品种类繁多、规格尺寸差异显著,不同项目的工序组合及冲次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冲压件的产能测算需结合具体项目特性进行动态评估。

2、公司的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的采购采用总部和子公司两级分权分级管理的模式。

其中总部负责制定采购战略和总体目标,检查、指导、服务、监督各子公司的采购行为;子公司根据总部制定的《集团采购管理办法》在授权审批后实施具体采购任务,完成总部下达的采购目标。

采购行为主要分为市场采购和客户约定采购。

市场采购即公司根据对机器设备、基建工程、生产性物料等的产品需求和实际情况,在综合比较资质、信誉、产品品质、产品价格等因素后,进行供应商选择、招标、价格谈判。

符合要求的一家或几家供应商将被公司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与其签订《采购合同》《框架协议》等。

客户约定采购即由主机厂指定原材料供货商并负责供货合同条款的谈判,公司只负责执行采购即可。

(2)销售模式公司为OEM工厂,即根据主机厂的需求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

首先,主机厂根据新车型开发计划向潜在供应商提出开发竞标邀请和发布询价信息。

公司在参与竞标前,对报价进行合理性分析,并对本身的研发能力以及产能情况进行评估,组织开发并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和多轮报价。

主机厂经过价格评定并考虑供应商的综合能力后,依次通过签订约定意向书、模具开发合同、销售订单合同等确定供应商为其提供产品。

(3)生产模式市场部门根据客户的生产量纲,对接计划或生产部门制定排产计划,同时分析测算现有产能能否按时完成交付,是否需要新增投资(租赁厂房、购买设备、增加人工等)。

生产部门按照周和日排产计划安排生产,并根据客户要求及时调整。

质量部门按照产品作业指导书对员工行为和产品质量进行抽检,针对异常问题成立专人小组进行讨论,保证生产产品质量,并在产品完工后根据质量部门和客户要求再进行产品抽检或全检。

合格产品将入库并最终由市场部门交付客户。

发展进程

2005年11月18日,自然人朱士英、杨国强签署《东莞市铭科精技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章程》,共同出资设立东莞市铭科精技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设立时铭科有限的注册资本为100万元,其中朱士英出资人民币6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0%;杨国强出资4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0%。

出资形式均为货币出资。

2005年11月25日,东莞市骏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东骏会验字(2005)第3017号《验资报告》,经审验:截至2005年11月24日,公司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100万元,全部以货币出资。

2005年12月31日,铭科有限完成相关工商设立登记手续,法定代表人杨国强。

2020年7月21日,铭科有限董事会决议,同意公司由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铭科有限全体股东签署《发起人协议》,一致同意以铭科有限截至2020年4月30日经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的净资产309,177,566.73元为基础,按3.09:1的比例折合为股本10,000.00万股,其余净资产209,177,566.73元计入资本公积。

2020年9月9日,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天职业字[2020]36539号《验资报告》,对整体变更予以验证,确认铭科精技的股本已足额缴纳。

2020年9月9日,本次整体变更事项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完成。

2020年10月20日,铭科精技2020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新增投资机构股东并增加注册资本的议案》,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0万元增加至10,605万元,此次增加注册资本605万元,由东莞市三正金融投资有限公司、东莞市科创资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南方工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重庆信见成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缴,出资形式为货币出资。

其中东莞市三正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出资2,005.90万元,173.22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其余计入资本公积;东莞市科创资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元,172.71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其余计入资本公积;重庆南方工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2,960万元,255.61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其余计入资本公积;重庆信见成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40万元,3.45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其余计入资本公积。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杨国强 2024-03-22 -4700 20.01 元 29681900 董事、高管
杨国强 2024-03-21 -25400 20.03 元 29686600 董事、高管
杨国强 2024-03-20 -200000 20.11 元 29712000 董事、高管
杨国强 2024-03-19 -200000 20.14 元 29912000 董事、高管
杨国强 2024-03-18 -324900 20.12 元 30112000 董事、高管
杨国强 2024-03-15 -214400 20.08 元 30436900 董事、高管
杨国强 2024-03-14 -10700 19.82 元 30651300 董事、高管
杨国强 2024-02-21 -990000 14.62 元 30662000 董事、高管
杨国强 2024-02-08 -1200000 12.29 元 31652000 董事、高管
杨国强 2024-02-07 -160000 13.29 元 32852000 董事、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