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华润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华润材料
- 企业英文名: China Resources Chemical Innovative Materials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中国华润有限公司
- 上市代码: 301090.SZ
- 注册资本: 148635.8853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10-26
- 大股东: 华润化学材料投资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57.47%
- 董秘: 王庆文
- 董秘电话: 0519-85778588
- 所属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田伟、吴亚迪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常州新北区春江镇圩塘综合工业园
- 概念板块: 化学原料 江苏板块 创业板综 深股通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娃哈哈概念 机构重仓 新材料 央国企改革 央企改革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03-07-14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4117520039178
- 法定代表人: 许洪波
- 董事长: 燕现军
- 电话: 0519-85177777,0519-85778588
- 传真: 0519-85100559
- 企业官网: www.crcchem.com
- 企业邮箱: crcchem@crcchem.com
- 办公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圩塘综合工业园新宇东路1号
- 邮编: 213033
- 主营业务: 聚酯材料及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化学新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聚酯切片的制造;聚酯切片、聚酯切片原料精对苯二甲酸、1,2-乙二醇的进出口业务和国内批发业务;废料(危险化学品除外)的国内批发业务;仓储服务(危险化学品除外)。(涉及国家特别管理措施的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华润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华润集团科技及新兴产业板块一级业务单元,是华润集团发展新材料业务的核心载体,是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双百”试点企业。公司于2021年10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华润材料,301090)。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等荣誉称号。公司以聚酯材料瓶片和新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主营业务,在常州、珠海等地设有生产基地,拥有四条30万吨、两条20万吨、一条50万吨聚酯瓶片生产线,整体年生产聚酯能力达到210万吨,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是全球聚酯材料领域的领先企业。近年来,公司大力发展新材料业务,突破技术壁垒的共聚酯PETG一期5万吨项目于2022年顺利投产,产品实现满产满销,赢得客户赞誉,获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新材料创新产品并荣获华润集团科技创新金奖。二期项目正在规划建设阶段,未来将通过多种形式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壁垒的化学新材料领域迈进。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拥有包括可口可乐、依云、农夫山泉、顶津等众多国内外优质客户。公司生产的“华蕾”牌瓶级聚酯切片为业界知名食品级聚酯切片品牌,在饮料、食用油、酒类包装、医用采血管、膜、片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声誉。在“双碳”背景下,公司依托科技攻关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较高比例的可循环再生PET聚酯瓶片的生产、开发,含25%回收料的rPET产品取得可口可乐公司全球绿色低碳认证,系国内第一家被可口可乐认证的化学法rPET生产线,相关产品被用于北京冬奥会场馆装修及倒计时牌制作。公司与可口可乐、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展三方合作,为再生瓶级聚酯切片运用于食品包装提供基础研究,成为国内第一家“旧瓶到新瓶”化学法工艺的最佳实践。公司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和行业进步。公司拥有超1万平米的常州研发中心和珠海科创中心,已建成涵盖聚酯、尼龙、轻质与复合材料等研发平台及分析测试平台,配备了近亿元的研发设备与仪器,并获评双创示范基地、省工程中心等称号。公司强化管理,夯实基础,打造品牌,先后通过了FDA测试、ISO9001体系认证、OHSAS18001体系以及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认证,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最佳工艺进步奖”、“可持续发展环保奖”、“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公司以“美好生活,化材创造”为使命,坚守央企责任担当,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努力铸造大国重器,更好服务大国民生,致力成为客户喜爱、技术领先,提升大众生活品质的世界一流材料企业。
- 商业规划: 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主要能源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主要产品生产技术情况主要产品的产能情况主要化工园区的产品种类情况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行政审批局于2024年6月13日印发《关于华润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功能改性塑料粒子中试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批复文号为《常新行审环表【2024】116号》。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出现非正常停产情形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从事石油加工、石油贸易行业从事化肥行业从事农药行业从事氯碱、纯碱行业1、概述2024年在前期行业高景气度的催化下,国内聚酯瓶片出现投放潮。新增产能开始大批量、集中性投产。聚酯瓶片产能从2023年末的1661万吨提升至2043万吨,同比增加近23%。供应端的快速增长,产品价差受到挤压,产品加工费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供需矛盾加剧导致公司主营产品聚酯瓶片PET产品价格震荡下跌、业绩表现大幅下滑。报告期内,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80.55亿元,同比上升4.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0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如下:(一)主营聚酯业务承压前行公司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行业竞争格局,深刻剖析战略执行存在的问题,全面推动降本提质增效,促进竞争优势提升。1.生产指标优于往年。2024年公司持续开展节本降耗、提质增效工作,全年产能利用率103.54%。常州、珠海生产基地共完成精益技改项目17项,吨产品物耗及能耗、产品优等品率等关键生产指标表现均优于往年。稳步落实“双碳”部署,积极推广运用节能降碳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降低碳排放强度。常州基地2024年获评为江苏省级绿色工厂。2.EHS落实治本攻坚任务。公司组织开展化工企业专项检查,聚焦重点领域隐患攻坚;2024年未发生一般及以上EHS事故事件。全面推广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有毒可燃气体检测告警系统、企业安全风险分区管理系统、生产人员在岗在位管理系统和企业生产全流程管理系统“五位一体”安全信息化系统建设,开展“管家式”环保深度检查,高标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3.采购、销售坚持同频共振。公司不断深化管理思路,优化业务模式,采销坚持信息共享、计划协同以及策略配合。面对出口市场的多重贸易壁垒,全年PET整体产销率为106.47%。同时加强套期保值的合规管理,有效管控风险,降低费用成本。4.差异化产品市场推广顺利。公司积累大量聚酯差异化产品推广、销售的经验,厘清差异化产品开发思路和定价原则,再生瓶片rPET产品实现了两万吨级规模的商业化销售,开启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二)新材料业务发展有的放矢深耕聚酯瓶片业务的同时,围绕聚酯衍生产业,积极优化新材料业务布局。1.特种聚酯PETG业务经营整体向好。2024年PETG产品销售额同比增加10.4%,毛利同比增加111.65%。重点定位日化包材市场,在3D打印、医疗、家电、薄膜等新应用市场也实现了批量销售;公司成功开发国际品牌客户,成为国产PETG日化包材领域的重要供应商。2.近年来,公司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对于带动产业升级的项目积极开展投资活动,并确保投资进退有序。2024年,基于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对低效、亏损的业务进行优化调整,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公司在重新研判其市场容量后,对于发展不及预期的热塑性复合材料、PET泡沫两个投资项目进行关闭退出。公司将持续完善投资管理相关制度体系,提升投资管理能力,进一步强化投资全流程的风险管控。3.科技创新稳步推进。截至2024年12月,公司在研项目11项,其中新产品研发类7项,生产工艺优化类2项,科创平台建设类1项,竞品分析及客诉类1项;全年共计35项已结题或正在结题中。2024年全年累计获授13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累计申请14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发明专利占比93%。4.智数助力高质量发展。公司围绕企业战略,着力产业数字化、治理智能化、数据要素化、架构平台化、网信安全化及组织保障化“六化”领域,通过贯彻智数指标,开展对标达标创标,稳步推进数智化转型。公司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业务中台,逐步推进27个项目和应用建设;建设常州基地智慧园区,打造高效、便捷、可持续发展的园区环境。(三)公司治理坚持革故鼎新2024年公司以改促新,从顶层设计到系统改革,全方位推动公司发展,持续完善中国现代化公司治理体系。1.公司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力攻坚克难。着力打造人才高地,深化干部工作改革,推动干部能上能下,选优配强干部队伍。优化科技人才引进机制,实施高层次“双岗”互聘计划,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与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常州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办学,建立实训基地。。2.动态优化组织重塑进程。公司根据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情况,灵活且持续地改进组织重塑工作,保证组织发展契合运营需求。公司以“职能全建制、价值链全覆盖”为原则,优化组织机构设置,坚持总部做专做强,聚焦核心能力,落实专业引领;坚持业务单位做精做优,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责任。3.深化国企改革成效。2024年公司围绕国企改革工作体系,针对考核结果,聚焦治理、用人、激励三大机制,对标分析短板弱项,提出改进举措,形成改革案例。公司连续两年荣获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年度评级“优秀”等级。4.借助公司大监督体系,构建合规管理、风险管理、内控管理、法律事务管理等多道防线全过程进行风险管控。编制流程清单确定关键业务流程,编制风险控制矩阵进行穿行测试,编写缺陷报告进行整改落实,科学精准地对业务进行风险预判和流程监管,并定期组织宣贯培训,发挥法律合规风控“四位一体”的协同效应。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