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锂离子电池组及锂离子电芯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池零配件销售;模具销售;模具制造;橡胶制品制造;橡胶制品销售;五金产品制造;五金产品批发;五金产品研发;五金产品零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批发;电动自行车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机械设备租赁;机械设备研发;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住房租赁;物业管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蓄电池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8年来一直专注于锂电池应用,为客户提供ODM、OEM产品和服务,致力于打造全球轻型锂电龙头。
2021年6月在科创板上市,成为A股首家以轻型车锂电池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公司在东莞有三个基地,一个10万平方的总部基地,一个4万多平方的轻型电池组制造基地,一个120亩的电芯研发制造基地。
在香港、欧洲等地设立了子公司和全球服务网络。
目前,拥有和申报的国内外专利600项,其中发明专利55项。
设立“广东省锂电储能器件及智能管理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实验室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ANS认可,并先后获得TüV莱茵、TüV南德、SGS授权的目击实验室资质。
具备从项目评估、方案设计、材料研究、电芯研发生产与配套、BMS研发,到SMT、电池组结构设计、电池组装生产、产品检验、售后服务等全方位的智造与服务体系,打造了从材料、制程、检测以及使用的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最具竞争力的锂电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4亿元,同比下降17.48%,其中,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02亿元,同比下降7.15%,主要系受下游企业去库存、原材料价格下降导致电池售价同步下降影响;消费电子类电池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41亿元,同比下降5.29%,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下降,电池售价同步下降;锂电芯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51.51%,主要是电芯出货量同比增长;储能电池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同比下降72.48%,主要是受到南非储能市场需求下滑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60.78万元,主要是报告期内,海外通货膨胀、市场竞争加剧、下游企业去库存等原因引起市场需求下滑,同时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产品销售价格相应调整,导致收入和毛利同比下降。
另一方面,公司根据客户的经营及回款情况,对部分大额应收账款进行专项计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报告期内存在的未决诉讼或仲裁案件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进行合理预计并确认相关的预计负债,均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2024年,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公司坚持稳中求进,降本增效,动态调整生产计划,积极布局海外产能,深化全球化发展战略,挖掘锂电池在新的细分赛道和新市场的新机遇。
同时,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达1.34亿元,占营收比为7.26%,进一步提升了锂电基础技术研发和应用产品研发能力,为公司保持核心竞争力并实现长远发展蓄积动力。
1、加快海外业务布局,深化全球化发展战略报告期内,公司印尼子公司PTGREENWAYENERGYINDONESIA正式投产,聚焦轻型车锂电池、家庭储能和便携储能产品,旨在通过产能扩张、技术输出及市场合作,加速布局东南亚等重点区域,并强化本地化生产与服务体系,公司将34145大圆柱“金箍棒电池”等创新产品引入东南亚,并结合本地需求优化产品性能。
公司依托完善的海外布局,加强与海外客户沟通协调和快速反应能力,建立起了较强的海外竞争优势,为公司全球化战略发展和提升抗区域需求波动能力奠定了扎实的业务基础。
2、强化研发创新机制,提升技术增效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创新研发的工作目标,公司率先在18系列和21系列电芯产品上引入全极耳结构,相关产品已在电动工具、BBU(基站备电)等领域获得积极的市场反馈。
公司的产品成功通过《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43854-2024)强制性国家标准测试和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
3、持续降本增效,加强成本管控力公司持续加强降本增效,明确各环节责任与权限,提升团队管理规范,推动项目高效运行。
同时,建立更细化且贴合实际运营的成本核算框架,推动采购、生产、设计、运维等多部门协同工作,同为降低成本发力。
面对成本及价格风险,公司将时刻监控市场价格,增强市场价格分析,滚动对每月采购数据深度分析,确定采购力量、价格变化,输出物料维度的降本目标,确保成本控制有效实施。
此外,公司采取优化人才匹配和绩效考核,加强运营评价机制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的管理目标,维护公司整体权益。
发行人前身为东莞博力威电池有限公司,由张志平、刘聪、黎仕荣和尹注英于2010年4月8日共同出资设立,设立时的注册资本为300万元,其中张志平、刘聪、黎仕荣和尹注英分别以货币资金认缴出资174万元、60万元、36万元和30万元。
博力威有限的住所为东莞市东城区同沙新工业园,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1900000767782。
2010年3月24日,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广东分所出具编号为“大信粤会验字(2010)A07010”的《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10年3月24日,博力威有限收到张志平、刘聪、黎仕荣和尹注英的首次货币出资人民币60万元,其中张志平出资34.80万元,刘聪出资12万元,黎仕荣出资7.20万元,尹注英出资6万元。
2010年12月7日,广东中诚安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编号为“中诚安泰验字(2010)第12210096”的《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10年12月3日,博力威有限收到全体股东本期缴纳的实收资本人民币120万元,其中张志平出资69.60万元,刘聪出资24万元,黎仕荣出资14.40万元,尹注英出资12万元。
2011年5月18日,博力威有限召开股东会,审议同意尹注英将其持有的10%股权以30万元转让给张志平。
2011年6月9日,经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博力威有限的股东变更为张志平、刘聪和黎仕荣。
变更后,张志平认缴出资额204万元、实缴出资额122.40万元,刘聪认缴出资额60万元、实缴出资额36万元,黎仕荣认缴出资额36万元、实缴出资额21.60万元。
2011年10月18日,东莞市金正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出具编号为“金正验字(2011)0017号”的《验资报告》,确认截至2010年10月12日,博力威有限收到全体股东本期缴纳的实收资本人民币120万元,其中张志平出资81.60万元,刘聪出资24万元,黎仕荣出资14.40万元。
2019年7月27日,博力威有限召开股东会,审议通过将博力威有限整体变更为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决议,总股本以2019年2月28日为审计基准日,以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后的净资产为基础折合为股份公司股本7,500万股,折股后剩余金额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
2019年8月12日,博力威全体发起人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设立股份公司的议案。
2019年8月12日,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大信验字[2019]第5-00010号”《验资报告》,验证本次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的出资到位。
2019年8月20日,在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41900553613624W的《营业执照》。
2017年11月28日,公司召开股东会,审议同意公司注册资本增至3,000万元,其中昆仑鼎天增资1,690万元,博广聚力增资150万元,珠海乔戈里增资150万元,黎仕荣增资10万元。
本次增资后,昆仑鼎天出资1,690万元,张志平出资795万元,刘聪出资200万元,博广聚力出资150万、乔戈里出资150万、黎仕荣出资15万元。
2017年12月15日,大信会计师出具了“大信验字[2017]第5-00021号”《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17年11月30日止,公司已收到昆仑鼎天、博广聚力、乔戈里、黎仕荣缴纳的新增注册资本合计2,000万元,其中昆仑鼎天缴纳出资1,690万元,博广聚力缴纳出资150万元,乔戈里缴纳出资150万元,黎仕荣缴纳出资10万元,均为货币出资。
本次实缴出资后,公司累计实缴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
2017年11月30日,博力威有限在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并换领了变更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9年8月,股份公司成立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陈志军 | 2025-05-29 | 2600 | 10.09 元 | 2600 | 核心技术人员 |
王娟 | 2025-05-29 | 5000 | 10.09 元 | 5000 | 高级管理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