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主要分智能电动低速车和特种车两大类,用于休闲运动、智能出行、特种作业等方面,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无限户外驾乘体验”。其中:智能电动低速车包括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电动高尔夫球车等新能源产品;特种车包括全地形车和越野车等燃油类产品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非公路休闲车及零配件制造;非公路休闲车及零配件销售;助动车制造;电动自行车销售;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机制造;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销售;合成纤维制造;合成纤维销售;摩托车零配件制造;摩托车及零部件研发;摩托车及零配件批发;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智能出行”的高新技术企业,立足国际视野,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无限户外驾乘体验”。
公司聚焦智能电动低速车和特种车,其中:智能电动低速车以道路用车为主,包括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和电动平衡车等新能源智能系列产品;特种车以非道路用车为主,涵盖全地形车和越野摩托车等燃油类产品。
公司产品主要用于休闲运动、智能出行、特种作业等方面,适合各年龄段和多场景使用,满足单人、双人、多人及整个家庭等需求,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凭借卓越实用性和高度适应性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
(一)公司主营业务及产品涛涛车业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智能出行”的高新技术企业,立足国际视野,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无限户外驾乘体验”。
公司聚焦智能电动低速车和特种车,其中:智能电动低速车以道路用车为主,包括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和电动平衡车等新能源智能系列产品;特种车以非道路用车为主,涵盖全地形车和越野摩托车等燃油类产品。
公司产品主要用于休闲运动、智能出行、特种作业等方面,适合各年龄段和多场景使用,满足单人、双人、多人及整个家庭等需求,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凭借卓越实用性和高度适应性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
1、智能电动低速车(1)电动高尔夫球车公司锚定高价值增长方向,坚定贯彻“产品矩阵拓展、渠道生态深耕、品牌价值跃迁”的核心战略,凭借美国本土化的制造与渠道优势,着力打造从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全价值链垂直整合竞争力,形成覆盖多客群、全场景的完善产品矩阵,精准匹配北美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等需求。
自布局北美市场以来,凭借精准市场定位与高效运营,公司电动高尔夫球车业务实现迅猛突破,两年内强势跻身北美市占率前列,彰显强劲市场穿透力。
伴随海外产能梯次释放与全渠道网络深度渗透,敏捷供应与全域触达协同共振,形成强劲的增长合力,驱动终端销量与品牌溢价双向攀升,成功构建“制造赋能—渠道放量—品牌增值”的增长飞轮。
报告期内,公司新拓电动高尔夫球车高端经销商60家,经销商总量突破230家。
多数经销商系区域市场龙头,普遍经营50年以上,其中相当比例曾长期服务于国际头部品牌企业,渠道覆盖广度与质量同步提升。
应用场景突破进一步打开增量空间,继进入大型社区、度假村、高校及主题游乐园等场景之后,公司电动高尔夫球车上半年全新切入北美高端购物中心(如得克萨斯州地标NorthPark)、公共事务机构及特殊封闭社区等领域。
公司明确聚焦高端专业渠道,积极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成功渗透传统汽车经销商网络及Powersports经销商体系,进一步拓宽高端用户触达面。
同时,在球场用车领域取得初步突破,实现2家球场的小规模进驻,为后续球场专用车型推出后的规模化拓展奠定基础。
品牌全球化势能加速释放,公司DENAGO品牌认知度与溢价能力不断提升,借力PGASHOW、DALLASOPEN、MotoGP等全球顶级展会和赛事高频曝光,通过“高端场景精准锚定”策略在竞品主导市场打开差异化缺口,产品进入精英圈层并获众多社会名人背书。
与百事可乐、杰克林克斯(北美肉类零食巨头)、硬石公司(全球娱乐产业领导者)等国际消费巨头开展品牌联动,构建跨界品牌价值共同体。
据谷歌趋势监测显示,自进入北美市场以来,“DENAGO”搜索热度持续攀升,现已超越行业传统头部品牌热度均值。
为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公司电动高尔夫球车第二品牌“TEKO”于2025年7月正式登陆北美,首台车辆已在得州工厂成功下线,为后续抢占增量市场注入新动能。
公司坚持精细化高效运营,充分利用前沿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服务中心,实现客诉智能化诊断与分钟级高效响应,推动客户满意度与复购率持续冲高,多家头部经销商上半年采购量已超其2024年全年采购总量,销售人员人均效能提升,屡创业绩新高。
(2)电动自行车公司通过创新设计与性能优化迭代,持续打造电动自行车产品力;DENAGO与GOTRAX两大主力品牌差异化协同赋能,品牌影响力与市场渗透率共振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爆款战略,深度挖掘用户核心需求,运营核心从“泛场景覆盖”转向“精准化市场穿透”。
通过锁定高潜力场景赛道,构建“需求洞察—产品定义—资源聚焦—营销渗透”的全链路运营闭环,以爆品驱动逻辑激活消费心智占领,打造兼具性能与良好毛利的优质单品。
商超渠道强势增长,WALMART新增导入多款车型,整体销售表现亮眼,是上半年主要的销售增量来源;同步推进渠道升级,与两家全美TOP10专业商超达成深度合作协议,有效扩大大众消费市场覆盖范围,带动市场份额持续提升;AMAZON平台重点聚焦新品推广,巩固同类目产品前列排名;自建站自然流量与用户规模健康增长,基于深度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显著提升产品迭代与营销资源投放精准度,战略价值持续释放。
(3)电动滑板车和电动平衡车公司电动滑板车构建了覆盖大众通勤至专业竞技的全场景产品序列,通过差异化定位与设计性能创新,在多渠道保持较强竞争力。
高端产品线通过精准的场景化营销实现客单价有效提升,主力车型在各商超渠道持续领跑销售榜单。
公司电动滑板车产品在AMAZON平台销量稳居前列,在WALMART渠道连续参与季节性促销,RIVAL品牌成为畅销产品,销量位居同类前茅。
公司电动平衡车已形成完善的生产工艺和研发体系,产品兼具实用与美学价值,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其中:在AMAZON平台多年稳居类目头部和保持BestSeller认证称号;在WALMART渠道连续三年入选年度产品推荐名单首页,连续两年蝉联类目销售冠军。
2、特种车(1)全地形车公司以全球化视野构建全地形车业务增长极,依托纵深拓展的产品矩阵与持续迭代的技术能力,精准布局全球多元化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全地形车出口数量排名第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发布的《2025年6月产销快讯》),市场领先地位持续夯实。
产品端,公司持续完善各排量段产品覆盖:300CCATV作为现阶段大排量主力产品,凭借卓越的可靠性、强劲动力及全地形适应性,销量进一步突破,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广泛应用于户外作业、休闲探险等诸多场景,成为驱动北美以外市场增长的核心引擎。
350CCATV已批量生产,500CCATV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并全力推进UTV研发,目标直指北美核心市场。
针对中小排量市场,公司新增130CC、180CC等细分排量以响应市场个性化需求,同时对200CC、250CC以及电动ATV等存量车型实施外观设计焕新与多场景性能优化,提升用户体验与竞争力。
依托公司持续的工业设计创新与性能优化,不断强化产品力优势。
从动力系统升级到轻量化材料应用,每一次技术迭代均精准回应消费者对极致户外体验的追求,推动品牌溢价能力与市场渗透率的同步提升。
市场端,公司发力全球市场攻坚与渠道突破:UTV将聚焦北美市场,研发与市场准备加速推进,小排量ATV以DENAGO品牌进入当地头部经销商网络,已拓展了100多家优秀经销商;ATV主要面向北美以外市场销售,依托300CC主力车型的强劲表现及完善的中小排量矩阵,在北美以外市场持续巩固领先优势。
通过差异化区域策略与精准产品布局,公司全地形车业务的全球化体系竞争力显著增强,为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2)越野摩托车公司越野摩托车以“硬核、酷玩”体验,深度契合北美消费者对极致户外驾驭的追求。
凭借多年行业深耕积累,公司在产品设计创新、技术研发投入及市场推广策略等维度构建起显著竞争优势,产品成功进驻TSC专业商超体系,DENAGO越野摩托车以高端品牌差异化定位进入美国市场,多渠道协同发力,持续彰显强劲市场爆发力。
截至目前,公司已与100多家北美高端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构建起覆盖全美核心区域市场的高端销售渠道。
DENAGO品牌在美国市场的认知度与终端覆盖率稳步提升,进一步拉动业务增长。
(二)主要经营模式公司采用品牌渠道端和成本制造端两端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精准定位市场需求,以高性价比产品准确切入市场,通过多渠道营销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进而实现规模效应,增强盈利能力。
市场地位稳定后,公司逐步启动高端化布局,纵向扩展高客单价产品线,进一步增厚盈利空间,并结合持续的研发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市场领域,为公司的长期业绩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在品牌渠道端,公司坚持自主品牌销售为主,通过设立境外子公司、海外仓和运营中心,实施仓储式销售。
公司采用自主品牌多渠道营销策略,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立体式发展的全渠道销售网络,并建立与之匹配的售后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北美市场,公司以自主品牌销售为主,线下渠道覆盖经销商、大型商超以及批发商零售商,线上渠道覆盖AMAZON、WALMART和EBAY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和多个自有网站。
在非北美市场,公司主要以ODM的形式,通过当地的大型或知名批发商零售商进行销售。
在成本制造端,公司秉持“世界工厂”的战略定位,依托“中国+东南亚+北美”三地协同的产能布局,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通过全产业链整合与模块化制造体系的有机融合,构建起涵盖自主研发设计、核心部件自主制造、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的三维能力体系,完成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布局。
基于高度自主化的制造体系,公司构建了核心制造价值链闭环,以精益化成本管控与标准化品控体系驱动制造效能持续提升;借助跨区域产能协同网络,构建灵活响应机制,显著提升对国际贸易环境波动的适应能力,为全球化战略实施提供坚实支撑。
经过多年努力,公司已自主掌控核心资源和关键环节,构建了“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自主渠道”的研产销一体化模式,聚焦经营效率提升,充分发挥品牌渠道与成本制造的两端一体化优势,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公司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报告期内,公司锚定高质量发展核心战略,聚焦主业深耕与价值创造,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坚守战略定力,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创新驱动、强化管理效能、拓展市场空间,经营业绩实现良好增长。
同时,公司启动人形机器人及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布局,旨在以“AI+场景”融合为突破口,推动全线产品智能化升级,培育长效增长动力。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3亿元,同比增长23.19%,其中:智能电动低速车销售收入为11.52亿元,同比增长30.65%;特种车销售收入为4.90亿元,同比增长8.2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2亿元,同比增长88.04%,整体业务发展呈持续增长态势。
1、品牌渠道战略深化,全球影响力持续增强报告期内,公司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达64.77%,品牌价值与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公司构建“线上+线下”的立体化品牌传播策略,深度融入YouTube、Facebook、Instagram、Twitter、TikTok等全球主流新媒体平台,并通过PGASHOW、AIMEXPO、NASCARXfinity、MotoGP等国际顶级展会及赛事进行品牌曝光,创新性地将名人效应、场景营销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品牌美誉度与传播效能。
同时,公司持续加大品牌运营投入,组建专业团队,围绕不同圈层用户,精细化内容策划与传播方案,打造兼具视觉冲击力与情感共鸣的高质量传播内容。
基于各平台特性,定制差异化传播策略,实现了核心平台品牌曝光量的显著增长。
此外,针对不同区域的市场文化特点,制定本土化传播方案,有效增强全球市场品牌认知与用户认同。
公司通过用户互动和传播转化数据等多维度进行动态分析,精准优化内容及投放策略,确保品牌传播资源高效转化,持续巩固品牌全球影响力。
在渠道建设方面,公司构建极具韧性的全渠道销售体系,形成强大的市场掌控力与议价能力。
依托长期积累的合作信任与深度协同机制,公司与各渠道伙伴建立战略级合作关系,实现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与灵活应对。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凭借渠道体系的强大韧性,不仅能够有效平衡各方利益诉求,更能在合作中占据主动地位,保障产品销售与市场拓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渠道拓展成果显著:①高端经销商网络持续拓展,总数已达630多家,其中:电动高尔夫球车经销商230多家;电动自行车经销商300多家;全地形车及越野摩托车经销商100多家。
尤其在电动高尔夫球车领域,成功签约多家曾代理国际头部品牌的优质经销商,渠道拓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其中:多家电动高尔夫球车经销商平均运营经验超50年,在北美及全球市场拥有深厚的行业积淀,有助于公司深度渗透高端市场,提升渠道的覆盖率和抢占市场份额;②商超渠道深化布局,专业商超TSC入驻门店数量增至1,900多家,新增电动高尔夫球车正四座系列产品投放,实现品类覆盖升级;③AMAZON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巩固领先优势,深化战略合作,以买断式销售(VC)模式为主,通过供应链优化与精准广告投放,多款产品稳居“BESTSELLER”榜单前列;④自有网站深化精细运营,持续扩大现有市场的销售份额,形成稳定的自然流量,利用网站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市场,把握数据,为后续个性化营销及重点市场渗透奠定数据基础。
2、研发创新驱动升级,产品力持续提升公司以“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为研发核心战略,持续拓宽产品线,产品从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一路升级至电动高尔夫球车、大排量全地形车,构建覆盖从小孩到老人,从个人到家庭,全年龄段、多场景出行的产品生态,业务结构持续向高价值赛道迁移。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电动高尔夫球车、全地形车等产品的研发:①电动高尔夫球车产品矩阵日益完善,涵盖2+2座、正四座、4+2座、正六座及全景式露营车型,目前正在积极研发场地车、货斗车等新品,形成业内领先的多场景、多客群解决方案,以精准契合北美市场多元化需求;②全地形车方面,公司计划持续完善大排量段产品谱系,迭代升级现有产品外观与性能以优化驾乘体验,重点推进500CCATV、UTV等大排量车型的研发,深化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为突破高端市场壁垒、完善全场景出行生态提供核心支撑。
在创新技术领域:电动高尔夫球车以底盘结构优化、三电系统升级、智能网联技术等为核心突破方向,深度融合智能化与性能革新,搭载“CAN”总线通讯、EPS转向系统及IOT车联网技术,实现车辆数据实时监控、OTA远程升级及在线售后管理,部分车型标配10.1寸LCD智能交互屏,支持语音控制与场景化交互,构建全场景智慧出行体验;在核心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持续优化的基础上,公司创新应用纯电刹系统,采用集成控制核心算法与电阻泄放技术,通过电子控制精准调节制动力度并回收制动能量,实现刹车免维护与能量高效利用,延长续航里程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同步升级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技术,创新搭载双模式温控系统(静态预加热+动态热均衡),显著提升极低温环境下的充放电性能与工作稳定性。
大排量全地形车聚焦动力性能与结构革新,集成四驱动力系统与大扭矩输出技术,结合先进汽车级转向系统,配置TFT液晶仪表盘实现驾驶数据可视化;在车身结构设计中引入高强度轻量化CRMO钢(铬钼钢)等创新材质,相比传统钢材,CRMO钢在保持抗冲击、耐疲劳等高强度特性的同时降低车身自重,显著提升车辆在复杂地形下的通过能力与操控灵活性,同步优化能耗表现与全场景适应性。
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公司产品力持续增强,实现从“功能满足”到“价值引领”的跨越,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愈发明显,不断打磨用户体验。
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公司成功吸引更多消费者,客户复购率与市场口碑持续向好,进一步巩固公司产品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截至目前,公司拥有专利506项,其中:境内专利349项(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116项、外观专利214项),境外专利157项(发明专利2项,外观专利155项)。
公司通过创新研发强化产品竞争力,不断开辟新的业绩增长点,持续提升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
3、海外产能持续进阶,全球产业链布局日臻完善公司加速构建“中国+东南亚+北美”的全球化产能布局,海外产能建设持续提速:①北美本土化制造加速落地:美国工厂上半年全力推进电动高尔夫球车组装生产,通过人员有效组织与工序节拍优化,产线日均产能实现稳步增长,为满足北美区域市场快速交付需求提供重要支撑;②东南亚制造枢纽持续强化:越南基地已构建完备的生产体系,覆盖从车架、表面处理、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和工艺环节到整车的全链条自主生产能力,具备电动高尔夫球车、全地形车等产品生产能力,产能持续爬坡,以满足美国市场的销售需求;泰国春武里府“开拓者”自有生产基地建设正有序推进,目前处于土地平整阶段,即将启动主体厂房建设,计划2026年2月基本建成。
正式投产后,该基地将与越南工厂形成东南亚双枢纽架构,显著增强对美国市场的供应能力。
海外基地的快速建设,将进一步为公司抢占美国市场赢得先机。
国内工厂作为赋能全球市场的重要支撑,主要负责北美以外市场销售的产能供应,同时为海外制造基地复制产能爬坡奠定技术支持与管理范式。
公司通过持续推进全球产能建设,构建兼具本土化响应与全球化协同的立体化产能体系,为全球化业务向高质量纵深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4、前瞻布局机器人等新兴赛道,加速主营业务智能化升级公司在持续做好主业,保持智能电动低速车和特种车核心业务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拥抱智能化浪潮,战略布局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技术等前沿领域,旨在通过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构建跨产品线共性技术平台,将新兴领域研发成果系统性融入核心产品,反哺主营业务发展,推动全线产品智能化升级,同时开辟高附加值业务领域,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创造可持续价值。
作为全球化企业,公司创始人团队深耕北美市场近20年的深厚积累,精准把握美国前端消费市场需求,具备“研发-制造-销售-售后”的全链条本土化运营能力,能够完全支撑机器人等新赛道业务的落地,同时赋能国内机器人企业出海,为其后续进军北美市场提供包括本土化制造、销售渠道拓展、应用场景联合开发等在内的多方面合作支持,从而构建“主业资源支撑新赛道、新赛道技术反哺主业”的良性生态闭环。
为加速战略落地,公司积极构建全球化技术研发网络。
在国内,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海极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计划设立上海张江研究院,依托张江科技园区的产业集群和人才优势,搭建覆盖技术研发、场景测试、成果转化(制造落地)的全链条创新平台;同步筹建重庆研究院,聚焦大排量发动机技术攻关。
在海外,公司启动美国前沿技术孵化团队组建计划,链接机器人领域精英人才与技术资源。
公司将通过“国内研发基地+海外创新支点”的联动模式,力争在新赛道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上实现突破。
截至目前,公司已先后与美国K-SCALE、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杭州宇树科技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在销售拓展、场景探索、产品二次开发等方向推进协作。
涛涛车业系由曹马涛与涛涛集团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9月24日,曹马涛和涛涛集团签署《关于发起设立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协议书》,约定共同发起设立涛涛车业,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股份总数为3,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
曹马涛认购2,850万股,涛涛集团认购150万股,以现金的方式认购。
2015年9月24日,涛涛车业召开创立大会暨首届股东大会,决议同意由曹马涛出资2,850万元、涛涛集团出资150万元共同设立涛涛车业。
2015年9月24日,丽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涛涛车业设立并核发了《营业执照》。
2017年7月7日,涛涛集团与曹侠淑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书》,约定涛涛集团将其持有公司的150万股股份转让给曹侠淑。
2017年7月7日,涛涛车业召开2017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股东涛涛集团有限公司转让股份的议案》,同意涛涛集团将其持有公司的150万股股份转让给曹侠淑。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朱剑 | 2025-07-30 | 200 | 160.51 元 | 200 | 监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