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上海港湾基础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港湾 - 605598.SH

上海港湾基础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1-09-17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Shanghai Geoharbour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成立日期
2000-01-28
注册地
上海
所在行业
土木工程建筑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上海港湾
股票代码
605598.SH
上市日期
2021-09-17
大股东
上海隆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68.69 %
董秘
王懿倩
董秘电话
021-65638550
所在行业
土木工程建筑业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朱磊;陈舒倩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上海港湾基础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100006315532693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上海
成立日期
2000-01-28
法定代表人
徐士龙
董事长
徐士龙
企业电话
021-65638550
企业传真
021-65631526
邮编
200434
企业邮箱
ir@geoharbour.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上海市静安区江场路1228号6A栋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全球客户提供集勘察、设计、施工、监测于一体的岩土工程综合服务,主要包括地基处理、桩基工程等业务

经营范围:河湾软基础处理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土方工程施工、航道工程施工、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公路工程施工、河道疏浚施工、水利工程施工、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检测、咨询及上述领域内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机电设备、建筑工程设备、机械设备、建筑装潢材料的销售,自有设备租赁,从事货物与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上海港湾基础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为全球客户提供集勘察、设计、施工、监测于一体的定制化岩土工程综合服务。

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综合化的交钥匙服务能力,经过二十多年全球化的发展,已逐步成长为一家拥有海外近30家分支机构的跨国集团,工程业绩遍布印尼、新加坡、沙特、阿联酋、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束埔寨、菲律宾、孟加拉、巴拿马、阿曼等16个国家地区,完成了印尼雅万高铁、上海浦东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迪拜世界岛等700余项重大项目,各类型标杆项目享誉世界,涉及机场、港口、公路、铁路、电厂、市政、地产、石油化工、国防工程、围海造地等领域。

公司为中国《吹填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印尼《地基处理》国家规范等;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为中国软土地基改良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

上海港湾秉承“专业创造价值,创新引领未来”的理念,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岩土工程综合服务提供商。

商业规划

2025年上半年,国际局势延续复杂博弈态势,地缘政治冲突与贸易保护主义交织共振,全球经济在深度转型中呈现显著结构性分化。

受关税壁垒与技术封锁双重冲击,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区域化布局特征愈发凸显。

发达经济体增长动能显著弱化,货币政策收紧的滞后效应持续释放,经济复苏进程步履维艰;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则借力产业链重构机遇与内需潜力持续释放,继续担当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以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突破,推动产业变革进入关键窗口期。

技术迭代周期不断缩短,正推动全球产业变革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窗口期。

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需求持续释放,互联互通项目落地节奏加快,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支点。

国内经济在稳增长政策精准发力下保持恢复向好态势,地方政府债务化解通过“展期+重组”组合拳取得阶段性成效,风险缓释机制逐步完善。

但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面临的技术瓶颈与新兴产业培育的周期特性形成结构性错配,供需两端的适配性仍有待提升。

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上海港湾锚定高质量发展主线,以系统性布局主动破局:以动态市场感知为导向,紧抓“一带一路”沿线旺盛的基建需求与国家重点工程的战略机遇,精准锚定发展航向;将人才战略作为根基工程,聚焦国际化多元的高科技复合人才,锻造兼具技术深度与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团队,构筑起差异化竞争壁垒;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深耕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在绿色施工、智慧基建等关键领域突破技术瓶颈,系统性提升从方案设计到工程服务的全链条价值创造能力。

同时,持续加速推进内部变革与创新工作,以前瞻性视野聚焦于前沿技术领域,通过旗下上海伏曦炘空科技有限公司布局商业航天领域,聚焦商业航天核心环节,专业从事卫星、空间飞行器及无人机等领域的轻量化、低成本、高效能空间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研发与产业化,持续推进核心产品的技术迭代与创新突破,全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努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坚实筑牢可持续发展的深厚根基。

总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经营呈现以下特点:1、国际化战略与国内市场双轮驱动,激活全球市场无限潜能公司始终坚定践行国际化战略与国内市场深耕拓展的战略共振。

在国际端,精准锚定岩土工程解决方案需求旺盛的高潜力盈利市场,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动态追踪全球不同国家及区域的基建发展需求变化,深度把握“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注入的发展红利,在国际化进程中深入践行区域统筹发展理念,坚持属地化经营模式,充分释放自身在专业技术、项目管理、供应链整合等多领域的突出优势,为全球客户精心提供高附加值的岩土工程综合一体化服务;在国内端,公司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牢牢抓住核电工程建设提速与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密集落地给岩土工程行业带来的重大机遇,以技术适配性、工程履约力及一流的工程管理能力,为深度参与国内核心基建项目筑牢坚实基础。

同时,通过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经验互鉴与资源联动,积极推动中国标准走向国际舞台,全面提升全球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国际影响力,以双轮驱动之势激活全球市场潜能。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17年先发出海优势与战略布局,在海外市场持续深耕拓土。

在印尼市场,公司实现逆势突破:凭借深厚的项目经验积淀、一流的工程管理体系及对当地客户需求与市场生态的深度洞察,高效推进各类岩土工程项目落地,赢得当地客户的高度认可与持久信赖。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公司持续巩固领先地位与标杆形象,发挥着海外业务“压舱石”的关键作用,为全球业务的稳健发展夯实根基;在菲律宾市场,面对风能等新能源新拓领域,公司迅速完成适应性布局:团队直面当地复杂工况与艰苦作业环境等多重挑战,通过协同精进技术能力与工程实施体系,持续提升综合运营效能,推动重大工程高效落地。

这不仅为公司在菲律宾市场筑牢立足根基,更为东南亚业务版图拓展注入了强劲增长动能。

中东市场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公司敏锐捕捉阿联酋、沙特等区域基建热潮带来的机遇,充分施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各类大型项目的前期规划与设计工作。

凭借强劲的技术实力、卓越的项目管理能力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与深度融合,不仅赢得业主高度认可,客户粘性亦持续增强,为后续业务拓展持续积蓄势能,业务版图不断扩大。

国内市场,公司始终秉持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将战略重心前置到前期设计咨询环节,通过深度参与项目规划论证、技术方案研判等前端工作,构建起从需求挖掘到价值创造的全链条服务能力。

面对行业整体需求持续收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下行压力,公司凭借对国家战略的敏锐洞察,精准捕捉到结构性机遇:一方面,核电工程建设在“双碳”目标的深度驱动下持续提速,核岛地基处理等细分领域需求持续释放;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级重大水利工程与交通枢纽工程的密集落地,正为岩土工程行业催生规模化市场增量。

公司凭借技术适配能力与工程经验积淀,深度嵌入国家战略工程建设链条,为新业务板块突破储备了差异化竞争潜能。

2、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提升管理效率、赋能价值增长效率是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对于业务遍布全球的企业而言,管理的精准性与高效性尤为关键——公司始终致力于在管理颗粒度细化与效率提升之间找到动态平衡。

报告期内,公司以数字化与智能化为抓手,持续深化管控技术革新,搭建起统一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全链条赋能闭环:通过细化集团总部与子公司的数据维度,精准提升境外项目运营效能,成功克服了地域与时差带来的沟通壁垒;同时依托数据分析能力,协助子公司开展趋势研判与特征数据挖掘,让数据与业务深度绑定——从溯源问题根源,到以数字化内控流程优化运营全链路,再到强化成本分析的精准度与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实现管理效能的层层跃升。

这一平台实现了对项目“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的实时精准管控,通过深度数据分析与结果监测的动态对比,充分释放数据价值,推动项目全流程持续优化,为公司的“数字智造”转型注入动能。

同时,为管理层提供精准决策支撑,助力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既筑牢了高效运营的基石,更不断拓宽价值创造的边界。

从“数字”到“数智”的进阶中,各岗位工作效率因平台赋能显著提升,团队在AI与智能化浪潮中主动破局、勇毅前行,让技术革新真正成为驱动发展的澎湃动能。

3、聚焦国际化高素质人才队伍,驱动经营增效、激活创效势能人才始终是公司发展的核心基石。

公司聚焦吸纳兼具技术深度、沟通韧性、管理智慧与学习热情的复合型人才,更致力于搭建与员工共生共长的事业平台——这里既是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更是价值共创的命运共同体。

随着业务规模稳步扩张、全球化布局加速推进,公司深刻认识到,人才是撬动持续发展的核心杠杆。

报告期内,公司以前瞻性战略思维推动治理升级:为适配全球化运营需求,将董事会席位从5席扩容至8席,特别吸纳两位表现卓越的印尼子公司总经理进入治理层,以本地化智慧赋能全球决策,让人才价值穿透组织层级。

集团始终以全球化视野构建开放、高效、公平的职业发展生态,在全球范围内广纳贤才,重点吸引具备多元文化背景与复合专业能力的精英,同步构建起科学完备、深度适配长远战略的人才管理体系,为持续发展筑牢人才根基,激活组织内生动力。

培训体系的深耕更显匠心:针对新入职员工,量身打造融合企业文化基因、基础业务逻辑与核心技能的入职培育项目,助力快速锚定角色、融入团队;面向在职员工,则依据岗位特性与职业路径,开设专业技能精进、管理能力进阶等定制化课程,依托成熟的工程管理体系实现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匹配,推动员工从传统“精研工法”向现代化“统筹项目”转型,深度释放管理型人才的价值潜能。

与此同时,公司着力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文化:鼓励员工拥抱数字化浪潮自主迭代,通过搭建内部知识共享平台促进经验流转与团队协作,让创新灵感在碰撞中迸发。

而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则精准奖励卓越贡献者——那些为公司创造突出价值的员工,既能获得对等回报,更能清晰感知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深度绑定,由此充分激活积极性与创造力,反向驱动经营效率与项目质量双提升,为公司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注入强劲的组织动力与人才底气,助力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稳健跨越挑战,笃定驶向可持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4、新兴产业版图加速拓展,商业航天场景渐次明晰,共拓发展新局在稳固主业根基、持续做强核心业务的战略进程中,公司积极锚定新兴产业赛道,通过旗下上海伏曦炘空科技有限公司布局商业航天领域,为整体发展注入全新增长动能。

上海伏曦炘空自2023年8月设立以来,聚焦商业航天核心环节,专业从事卫星、空间飞行器及无人机等领域的轻量化、低成本、高效能空间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研发与产业化,持续推进核心产品的技术迭代与创新突破。

依托集团在资金、管理及产业链资源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上海伏曦炘空组建了由行业资深专家领衔的核心研发团队,在空间能源系统技术领域深耕细作。

报告期内,上海伏曦炘空业务拓展取得显著进展:能源系统产品已成功配套16颗卫星发射入轨,40余套卫星电源系统、太阳帆板及结构机构实现在轨稳定运行,产品可靠性与技术成熟度获得行业广泛认可。

同期,卫星电源系统业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订单储备规模持续扩大,商业航天应用场景在实际运营中不断明晰。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公司积极参与商业航天国际协作,已与超过100家行业内单位共同签署国际合作倡议书,稳步推进海外市场开拓,致力于与产业链各方协同共进,共同拓展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新空间,为我国商业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发展进程

1999年12月3日,徐士龙和黄锁才签署了《上海港湾河道疏浚有限公司章程》,以货币方式共同出资50万元成立港湾河道,其中:徐士龙出资3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0%;黄锁才出资2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0%。

2000年1月20日,上海东方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港湾河道设立出资进行验证,并出具了《验资报告》(上东会验字(2000)第212号)。

2000年1月28日,港湾河道取得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1年2月1日,港湾软地基集团(2009年8月28日,港湾软地基更名为“上海港湾软地基处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召开股东会,同意自然人股东黄锁才将其所持公司5.17%的股权转让给徐士龙的配偶赵若群。

同日,黄锁才与赵若群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

由于黄锁才对公司的历次出资均为代徐士龙持有,黄锁才按照实际持有人徐士龙的指示将上述股权无偿转让给赵若群。

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上述股权代持已解除。

2011年3月3日,港湾软地基集团取得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4年3月28日,港湾有限(2012年5月9日,港湾软地基集团更名为“上海港湾基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股东会决议,同意自然人股东徐士龙将其所持公司94.83%股权、赵若群将其所持公司5.17%股权转让给隆湾控股;公司将注册资本由3,300万元增加至5,000万元,由隆湾控股以现金增资1,700万元。

同日,徐士龙、赵若群与隆湾控股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股权转让价格为1.00元/出资额。

港湾有限与隆湾控股签订了《增资协议》,增资价格为1.00元/出资额。

2015年5月4日,上海智祥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对本次增资进行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沪祥师报(2015)第B008号)。

2014年4月15日,港湾有限取得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

2017年12月15日,港湾有限股东会决议通过港湾有限依法整体变更为上海港湾基础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2017年7月31日为基准日经立信审计(信会师报字[2017]第ZA52041号)的净资产24,002.20万元扣除其他综合收益和专项储备后为基础,折合股本12,010万股,每股面值1元,净资产扣除其他综合收益和专项储备后超过股本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同日,公司全体股东签署《上海港湾基础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等文件。

2017年12月20日,立信对本次整体变更进行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信会师报字[2017]第ZA52055号)。

2017年12月29日,港湾有限取得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刘剑 2025-10-15 -28200 31.69 元 6088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兰瑞学 2025-10-15 -30000 31.62 元 5770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王懿倩 2025-10-14 -31500 31.23 元 262500 高级管理人员
刘瑜 2025-10-14 -29000 31.3 元 88388 董事
兰瑞学 2025-10-14 -30000 31 元 6070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王懿倩 2025-06-24 -126000 10.96 元 294000 董事
刘剑 2025-06-24 -273000 10.96 元 637000 董事
兰瑞学 2025-06-24 -273000 10.96 元 637000 董事
朱亚娟 2024-04-29 1000 17.64 元 1000
陈祖龙 2024-02-06 900 14.16 元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