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生活五金用品制造企业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金属制日用品制造;金属工具制造;家居用品制造;家用电器制造;日用木制品制造;日用陶瓷制品制造;日用玻璃制品制造;日用化学产品制造;日用杂品制造;竹制品制造;橡胶制品制造;塑料制品制造;日用品批发;厨具卫具及日用杂品批发;化妆品批发;日用品销售;日用杂品销售;日用百货销售;金属工具销售;家居用品销售;家用电器销售;日用化学产品销售;塑料制品销售;化妆品零售;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品牌管理;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非居住房地产租赁;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制品生产;化妆品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生活五金用品企业,张小泉品牌始创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
张小泉因其优异的产品质量,屡屡斩获国际大奖,并于1915年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大奖。
2006年,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小泉品牌也是最早一批被国家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的民族品牌。
品牌始终坚持“良钢精作”的祖训,以“良钢精作,匠心铸美”为品牌核心,致力于向世界传递中国匠师精神。
为海内外消费者带来了刀剪用品、厨房五金、家具五金等千种优质产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与青睐。
如今,张小泉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已在阳江江城银铃科技产业园落成。
项目用地面积8.6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3.5亿元,整个智造中心配备行业领先的生产线,采用高度信息化设备,通过物联网指挥中心统一调度与远程控制,实时监控并调整能效、生产、设备等数据,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同时与东洲研发信息化系统联动运营。
同时,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有力推进公司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全面转型升级。
(一)公司所在行业发展情况2025年上半年,国家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随着扩内需、促消费系列政策的落地与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推进,居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市场供给不断优化,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消费市场活力逐步增强,但消费市场回升基础仍需巩固,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意愿仍需增强。
随着国家刺激消费补贴政策继续出台,通过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有望推动消费市场向稳向好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对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下,中国国内刀剪行业发展稳定,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区域集聚效应明显。
根据《中国轻工业年鉴》的最新数据,2022年刀剪及类似日用金属工具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150家,较2021年的126家增长19%。
整体市场需求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加之消费需求升级,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具备品牌、产品、设计、渠道等综合优势的企业占据竞争优势愈加凸显,预计未来行业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高。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智能化、舒适化、便捷化成为消费者需求,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高端化与定制化服务也成为家居五金用品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行业将通过聚焦于技术工艺创新,产品材料升级、生产智能环保、品牌渠道建设、供应链管理等核心发展力,推动产品结构化升级,转换为以高品质、智能化、定制化、绿色环保为特征的高端产品市场竞争;通过规模化投入产出获取成本优势、品牌化发展增强消费者黏性、立体化渠道网络与数字化赋能销售体系,将逐步形成向头部品牌靠拢的行业竞争态势。
整体而言,生活家居五金用品行业正处于新一轮结构优化与价值重构周期,在政策支持、技术革新和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将朝着更加高效、健康和智能的方向发展,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情况及经营模式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生活五金用品制造企业,是中国刀剪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张小泉"是中国厨房五金领导品牌,国家商务部认定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是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张小泉"品牌始创于1628年,总部设立在中国杭州,现拥有浙江杭州、广东阳江两大研发制造基地。
近年来,公司在以刀剪具产品为主线的基础上,围绕厨房家居场景逐步进行多元产品矩阵的布局,逐步形成以生活五金为主的产品线:(1)刀剪具品类主要产品:民用剪具(厨房剪、家用剪、办公剪、旅行剪等)、工业用剪(服装剪、纱剪、套管剪等)、民用刀具(切片刀、小厨刀、斩骨刀、水果刀等)、套刀剪组合等;(2)厨房五金品类主要产品:炊具(精铁锅、不粘锅、不锈钢锅具等)、杂件竹木(砧板、筷子、磨刀用具、铲勺、切菜料理器、厨房工具等)、厨房电器(智能除菌刀筷架等);(3)家居五金品类主要产品:个护个清(指甲钳、指甲剪、修甲套装、修脚工具、理容工具、美发工具等)、园林五金(修枝剪、整篱剪、家用园艺工具、家用五金工具套装等)等。
公司刀剪具、厨房五金以及家居五金类产品主要通过线上电商平台、线下流通批发、零售门店及外贸等多种渠道在国内外销售。
公司的销售模式为经销、直销为主,代销为辅。
经销模式指公司通过经销商向下游销售,公司通过与优质经销商合作,已深入全国众多商超、批发市场、主流电子商务平台及广泛零售网点;直销模式主要包括线下直营门店、大客户直销以及"张小泉天猫官方旗舰店"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店铺;代销模式指公司通过电子商务代销平台及部分商超开展代销业务。
公司采购主要分为原材料采购及外协采购两类,其中外协采购模式分为半成品及成品采购以及外协加工服务采购两种模式。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包括不锈钢板/卷料等钢材,ABS粒料、PVC粒料等塑材,盒子、瓦楞纸、衬板、吸塑等包装材料,以及刀架/刀座、脚柄、磨刀棒、头柄等其他材料;半成品及成品采购则主要为按公司技术标准委外生产的定制产品。
公司已经与主要的OEM供应商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OEM供应商按照公司在选材、型号、规格等方面的特定要求,根据公司出具的产品性状说明书,向公司供应成品或半成品,公司品质中心检验检测合格后入库成品仓或半成品仓,半成品由包装车间安排包装。
公司通过向OEM供应商统一供应原材料并派出专业质量监控人员监督产品生产过程、对产品样品进行设计符合性和全面质量检验并封样、产品到货检验等严格的工艺流程控制和全方位的质量保障措施,有效保证公司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外协加工服务采购内容主要系电镀、抛光等非核心环节的加工服务。
(三)公司的市场地位及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张小泉"作为中国厨房五金领导品牌,国家商务部认定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持续在生产制造、渠道发展、产品组织、供应链整合等方面多向发力,坚持战略力、渠道力、产品力、品牌力和组织力这五个能力的建设。
渠道端,公司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的持续稳定构建,相互融合、彼此赋能,形成了在行业内独具特色、多维立体的营销网络;产品端,围绕"刃具以及金属制品为主"的战略主轴,落实"圈定消费场景"的开发原则,聚焦核心刀剪类目产品,并同步推行多元化产品布局;品牌端,持续系统化推进品牌建设,构建品牌视觉体系、塑造优质内容、传承品牌文化等,提升品牌系统化运营的标准和能力;组织端,公司拥有行业内领先的人才团队,以对消费市场的深刻洞察、前瞻性的战略视野以及极强的执行力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公司的整体运营管理效能,奠定了公司成长的重要基础。
(一)概述公司持续围绕"刃具以及金属制品为主"的战略主轴,积极拓展国内国外市场,为实现张小泉由刀剪品牌向厨房品牌,最终向大家居品质生活品牌的转型升级积淀坚实基础。
2025年上半年,在国家持续推进扩内需、促消费行动,消费市场活力持续走强的大背景下,公司密切关注国家与各地政策推进节奏,积极优化产品研产销节奏,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为目标,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生产经营取得一定成效,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
本报告期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47,198.80万元,同比增长9.80%;其中主营业务收入46,939.7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99.45%。
营业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公司核心刀剪类目产品,实现收入33,369.78万元,同比增长10.54%;其他类目中,厨房五金类目实现收入9,263.34万元,同比增长13.44%;家居五金类目实现收入4,303.39万元,同比增长0.98%。
随着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并受益于国家促消费政策以及公司持续提升投放效率带来的线上销售占比提升,本报告期公司毛利率38.52%,同比上升2.01个百分点;协同收入增长,本报告期实现毛利额18,178.78万元,同比增长15.86%。
本报告期公司持续关注费用使用效率,提升费用贡献水平,在收入同比增长的情况下,实现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0.37个、0.76个和0.46个百分点。
其中,销售费用合计8,820.74万元,同比增长7.65%,销售费用率18.69%;管理费用合计3,849.46万元,同比增长0.46%,管理费用率8.16%;研发费用合计1,307.23万元,同比下降5.88%,研发费用率2.77%。
注:AIPL模型是一种将品牌用户资产定量化、链路化运营的手段。
模型采用A(Awareness)、I(Interest)、P(Purchase)、L(Loyalty)描述消费者与品牌的亲密度阶段。
注:5A人群模型源于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5A理论,将用户与品牌的关系由远及近分为五个层级:Aware(了解)、Appeal(吸引、)Ask(问询、)Act(行动)、Advocate(拥护)。
抖音平台结合平台特性进行了本土化调整,形成了O-5A用户分层:O(Opportunity)机会人群、A1(Aware)认知人群、A2(Appeal)吸引人群、A3(Ask)问询(种草)人群、A4(Act)行动人群、A5(Advocate)拥护人群。
受益于收入和毛利率提升,以及费用率下降,本报告期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50.20万元,同比增长124.29%。
(二)上半年公司各业务板块具体重点工作情况如下:1、各渠道持续推进市场精细化梳理,精准定位产品和客户线下经销渠道继续稳步深耕渠道网络建设,优化经销商结构、填补空白市场、推进配送访销模式体系稳步构建。
本报告期,线下经销渠道在持续关注高成长性客户、推行高成长客户激励机制的同时,重点引导具备发展潜力的客户做大做强,逐步优化客户结构;拉网式排查空白区域与经销网络薄弱区域,推进填缺补漏行动;通过组织修磨服务、用户服务进社区等场景化活动提升销售网点的质量,持续优化配送访销模式体系。
为助力下游企业降本增效,公司推出了工业用剪专项优惠活动,助力纺织、服装等企业持续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公司在永辉、沃尔玛、大润发、华润、胖东来等商超持续推进产品陈列规范化提升,优化品牌与产品形象的展示,不断丰富与消费者互动的方式,继续稳固在同品类中的品牌领导地位。
伴随着国内电商平台销售模式的创新发展,公司电商渠道主动适应电商市场的丰富形态和快速变化,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以及产品SKU结构。
通过线上店铺活动、展会直播、达人合作、线上线下活动融合等形式持续提升与各平台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和到达度;通过针对特定渠道的新产品开发、产品组合优化等方式,打造更符合特定市场需求的产品系列;响应国家号召,积极选择高性价比产品适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国家补贴政策,助力消费市场回暖,得益于上述措施的有效执行,报告期内公司线上业务表现良好,公司核心刀剪具产品在天猫、京东、抖音、拼多多等平台销售均名列前茅。
为积极应对国内大卖场、综合体等线下零售业态的疲软态势,公司线下零售渠道迅速调整实体店铺布局,集中优势资源深耕景区店,在持续优化原有厨房场景运营的基础上增加家居、文创等场景运营措施;以门店为依托,结合会员体系的深入应用,深化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体验;集中资源,在保证传统优势产品的情况下不断优化产品SKU结构,争取持续改善整体经营业绩,并作为公司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助力公司整体经营提升。
除了上述渠道外,公司在外贸、大客户等渠道也持续投入资源,构建基础,以期构建更加完善的销售渠道体系。
2、坚持专注战略主轴实现,聚焦核心场景产品开发公司产品工作围绕"刃具以及金属制品为主,圈定消费场景"的产品战略,聚焦核心刀剪类目产品开发,持续推进场景化产品矩阵布局与产品更新换代,打造核心产品力。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市场需求,实现"华曜"系列、"黑曜"系列、"流光"系列、"倾盈"系列新品,含刀剪、厨房五金、家居五金品类等爆款产品的持续引爆,并开发平台专供款、主题产品系列化等多维度新品,推出黑将、泉钛系列新品。
产品矩阵化满足消费者高品质、多元化产品需求,助力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整体业绩增长,继续为公司深化产品美学推广、提升品牌识别度夯实基础。
同时,公司注重技术研发能力的持续提升,围绕"基础研究、工艺验证、难点攻关"的技术研发主线,重视培养科研技术人才,推进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构建完善,以夯实公司产品与工艺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并制定与修订了11项产品企业标准。
3、持续优化品牌形象,着力加强用户连接公司围绕"好刀好剪"的品牌主张,开展"剪出春日浪漫"、"夏日鲜厨净无忧"等一系列品牌及公益推广活动,持续举办各类用户体验、免费修磨、新品试用、终端服务等品牌活动,积极参与各类行业展及非遗交流会,继续以"来源于百姓、服务于百姓"的品牌理念走进社区、商超、菜市、厂区等,协同合作伙伴,在全国范围开展超过90场的服务活动。
通过提升用户体验提升品牌口碑和满意度。
1、线上渠道销售情况(1)公司通过第三方平台的销售收入占比:(2)线上渠道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在10%以上的平台:(3)销售收入占比10%以上的平台营收数据:注:公司尚有部分通过经销模式在阿里系平台产生的销售额,因存在部分经销商跨平台经营的情况,故上表只列示直销及代销收入。
(4)公司核心产品品类线上销售经营数据:注:①因其他线上销售渠道的订单个数和人均消费频次数据未能获取,以上总订单数及人均消费频次的统计范围仅为直销渠道;②因单一订单可能包含多个产品品类,故总订单数及人均消费频次为汇总数据。
(二)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4.2.5,电子商务业务收入确认及成本结转方法:(三)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第4.2.6条中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实现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公司在网络及数据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商业道德风险等领域所实施保障措施如下:1、关于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实现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
2、公司一贯重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将企业、合作方、消费者信息保护列为公司核心工作。
公司建立了包括信息安全技术架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运营管理三位一体的总体信息安全管控架构。
信息安全技术架构方面,公司在网络安全技术层面部署了态势感知、下一代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上网行为管理、SSL加密VPN、AD身份认证、虚拟超融合高可用、云网络安全技术等,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进行物理隔离与逻辑隔离,严格设置网络间访问的白名单;在系统和应用技术层面统一安装安全管控软件,对应用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系统操作权限有严格的权限申请流程及访问控制,并按重要程度对数据及系统环境进行定期自动本地备份、本地异机备份、异地异机备份;终端安全技术层面,电脑访问须进行AD统一身份认证,电脑统一安装桌面终端安全管理软件,并实行软件白名单、外网访问安全检测机制,降低员工电脑安全事件。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方面,公司引入"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ITIL管理标准体系",系统性地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建立杭州、阳江"两地三中心"的灾备体系。
信息安全运营管理方面,公司发布了《信息技术管理标准》,配备信息安全专员,建立SOC安全运营管控平台,严格全面地执行信息安全巡检流程,应用数字化培训平台进行全员信息安全意识宣传。
3、公司秉持"客户第一"的价值观原则,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第三方平台等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
公司注重消费者诉求,建立健全了统一化的客户服务体系,设置了400客服热线以及线上客服团队,全方位为消费者解决后顾之忧。
同时公司不定期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倾听消费者的想法,了解消费者的感受,采纳消费者的建议,严格消费者服务考核,确保切实解决消费者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
4、公司高度重视商业道德,强调廉洁从业,严防严控、杜绝商业贿赂。
公司努力营造公平、健康的商业环境,制定了统一、公开的标准,并严格执行。
各项业务严格规范内控,杜绝不兼容职务,各项审批事项留痕可查,业务标准公开透明,避免暗箱操作与职务腐败。
公司审计部对各部门进行定期检查、开展专项稽核审计,防范任何以非法手段违反法律、公平竞争原则和商业道德的行为,杜绝任何形式的商业贿赂活动。
2008年9月,张小泉集团出资设立张小泉实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出资均为货币形式。
2008年9月4日,富阳同盛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同会事验[2008]197号),验证截至2008年9月3日止,张小泉集团已一次缴足注册资本1,000万元。
2008年9月10日,公司取得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富阳分局核发的注册号为330183000030304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7年11月30日,张小泉实业股东会决议以整体变更的方式设立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并决议以2017年11月30日为审计及资产评估基准日,委托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及坤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进行审计及资产评估。
2018年1月5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天健审[2018]3072号《审计报告》,确认截至2017年11月30日止,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为312,692,181.58元。
2018年1月10日,坤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坤元评报[2018]186号《杭州张小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拟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的该公司相关资产及负债价值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确认截至2017年11月30日止,公司经评估的净资产为367,326,214.62元。
2018年4月30日,公司股东会确认了天健审[2018]3072号《审计报告》、坤元评报[2018]186号《资产评估报告》,同意以张小泉实业截至2017年11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值312,692,181.58元以2.67258275:1的比例折合成公司股本11,7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净资产折合股本后的余额195,692,181.58元转为资本公积。
同日,全体16位发起人签署了《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之发起人协议》。
2018年5月20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首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以张小泉实业全体16位股东作为张小泉股份发起人,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此外,股东大会还审议并通过《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议案文件,选举了公司第一届董事会成员、第一届监事会股东监事。
2018年5月21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验资报告(天健验[2018]135号),验证截至2018年4月30日止,张小泉股份已将张小泉实业截至2017年11月30日的净资产折合成公司股本11,7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净资产折合股本后的余额195,692,181.58元转为资本公积。
2018年5月28日,公司取得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30183679858889H的《营业执照》,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7年11月,张小泉实业第二次增资2017年11月22日,丁国其与张小泉集团、张国标、张小泉实业签订《投资协议》,约定张小泉实业增加注册资本3,700万元,丁国其认购其中50万元,增资价格为300万元,其中50万元进入注册资本,其余25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本次增资完成后,丁国其持有张小泉实业0.43%的股权。
2017年11月23日,周广涛与张小泉集团、张国标、张小泉实业签订《投资协议》,约定张小泉实业增加注册资本3,700万元,周广涛认购其中50万元,增资价格为300万元,其中50万元进入注册资本,其余25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本次增资完成后,周广涛持有张小泉实业0.43%的股权。
2017年11月23日,万丰锦源投资有限公司与张小泉集团、张国标、张小泉实业签订《投资协议》,约定张小泉实业增加注册资本3,700万元,万丰锦源认购其中200万元,增资价格为1,200万元,其中200万元进入注册资本,其余1,0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本次增资完成后,万丰锦源持有张小泉实业1.71%的股权。
2017年11月23日,金燕、万志美与张小泉集团签订《增资协议》,约定张小泉实业增加注册资本3,700万元,金燕认购其中469.17万元,增资价格为2,815.02万元,其中469.17万元进入注册资本,其余2,345.85万元计入资本公积;万志美认购其中115.83万元,增资价格为694.98万元,其中115.83万元进入注册资本,其余579.15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本次增资完成后,金燕持有张小泉实业4.01%的股权,万志美持有张小泉实业0.99%的股权。
2017年11月23日,杭州嵘泉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张小泉集团签订《增资协议》,约定张小泉实业增加注册资本3,700万元,嵘泉投资认购其中1,516.24万元,增资价格为9,097.44万元,其中1,516.24万元进入注册资本,其余7,581.2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本次增资完成后,嵘泉投资持有张小泉实业12.96%的股权。
2019年12月,张小泉股份第一次股权转让2019年11月22日,坤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坤元评报[2019]609号《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拟进行股权收购涉及的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确认以2019年9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发行人股东全部权益的评估价值为77,800万元。
2019年12月21日,发行人召开的2019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股东转让股权的议案》,同意张小泉集团以2,660万元的对价转让其持有的400万股(占发行人股份比例的3.42%)给杭实集团。
同日,张小泉集团与杭实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