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赛伍技术 - 603212.SH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0-04-30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Cybrid Technologies Inc.
成立日期
2008-11-04
注册地
江苏
所在行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赛伍技术
股票代码
603212.SH
上市日期
2020-04-30
大股东
苏州高新区泛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6.51 %
董秘
陈小英
董秘电话
0512-82878808
所在行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会计师事务所
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张旭;谢涛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广发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205096770234824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江苏
成立日期
2008-11-04
法定代表人
吴小平
董事长
吴小平
企业电话
0512-82878808
企业传真
0512-82878811
邮编
215200
企业邮箱
sz-cybrid@cybrid.net.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苏州市吴江经济开发区叶港路369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从事以粘合剂为核心的薄膜形态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高技术复合材料(特殊功能复合材料及制品)、塑料加工专用设备及装置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销售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相关配件;从事高技术复合材料(特殊功能复合材料及制品)、功能性薄膜、合成树脂、胶黏剂、胶带的来料加工、检测、批发及进出口业务(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外资比例低于25%)(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各类工程建设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涂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涂料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油墨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油墨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最终以行政审批局核准结果为准。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212),2008年创建于中国苏州,立志成为世界领先的综合高分子材料创新企业,提供多元化产品和应用技术解决方案。

主要从事以粘合剂为核心的薄膜形态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打造自有研发的全产品矩阵平台,尤其在光伏背板细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中赛伍技术首创发明的KPf背板,自2014年以来雄踞全球销量第一。

赛伍技术秉承“创新成就价值”的核心价值观,专注可持续的产品技术研发创新,致力于通过其强大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创新研发平台,为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3C信息家电,半导体、健康防护和节能建筑材料等领域的全球客户解决技术挑战与实际需求,提供一体化综合创新解决方案,深度赋能企业,共赢成长,引领行业不断升级,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助力全球创造绿色未来。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3.52亿元,同比下降18.13%,公司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7209.6万元。

主要原因为背板业务受下游需求低迷影响,导致光伏背板出货量下降;上游胶膜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同时下游组件厂商降本需求导致原材料价格下降幅度小于胶膜产品价格下降幅度,影响了光伏板块的毛利;此外,公司基于审慎原则,计提资产减值1312万元,计提应收账款等信用减值987万元,公司业绩短期受损。

公司坚持多元化、平台化的发展战略,非光伏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扩大,锂电和新能源汽车材料、半导体材料板块保持增长,缓解了光伏单一行业的周期性风险。

报告期内,①光伏板块业务:1)光伏板块胶膜市占率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业务保持出货增长。

光伏产业链同质化竞争加剧,公司依托差异化策略以及强大的交付能力,胶膜业务出货量仍同比增长33.06%,胶膜业务进一步提升市占率,维持了在光伏行业的头部地位。

2)背板市场需求结构性调整及通用型背板产品市场价格较低,公司在报告期内将背板涂布产线进行技改用于生产其他涂布类产品,主动控制背板出货量,导致背板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降低,预计未来背板业务的市场波动不会对公司整体业绩持续造成重大影响。

3)公司全球化业务拓展顺利,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市场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51.64%,海外收入占比达到25.15%。

公司越南基地5GW胶膜产线于2025年上半年实现满产,满足印度、欧盟、土耳其等市场胶膜客户快速增长的交付需求。

②非光伏板块业务保持持续增长,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

公司持续加大对非光伏业务板块投入,非光伏业务板块整体收入同比增长28.04%,其中锂电和新能源汽车材料、半导体材料板块收入增速分别为48.90%、11.25%,非光伏业务整体收入占比达到24.35%,同比增加8.78个百分点。

③财务稳健,现金流充足。

报告期末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值为7468万元,单季度环比逐步改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6.04亿元,同比增长6.98%,公司现金流能够承受未来新能源行业周期波动风险和支持对新兴业务的持续投入。

尽管光伏材料板块存在周期性波动,但公司通过光伏材料全覆盖的解决方案、差异化产品的逐步受到市场认可、以及海外业务拓展和产能释放,进一步提升了胶膜市占率,同时降低了背板市场波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此外,公司非光伏业务板块保持高速成长的趋势,在现有产品维持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持续依靠强大的研发能力推出差异化产品,体现了公司持续贯彻创新驱动的价值观和多元化、平台化经营的战略方针。

1、光伏材料业务(1)封装胶膜业务:胶膜出货量快速增长,差异化产品持续投入2025上半年,公司封装胶膜出货量16940万平,同比增长33.06%,环比增长26.21%,实现营业收入8.83亿元,同比下降7.67%,环比增长16.22%。

公司依靠差异化产品、交付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海外市场的重点布局,在胶膜行业周期波动底部,进一步提升了市占率。

胶膜业务作为公司目前收入体量最大的细分板块,2025上半年公司积极应对胶膜行业周期波动,①加速胶膜差异化产品的市场推广。

针对TOPCon组件,报告期内TOPCon用胶膜实现稳定增长,光转膜完成在TOPCon海外市场的量产交付。

针对HJT组件,光转膜实现对主流HJT组件厂商的稳定出货,成为HJT组件的标配,持续保持行业领导地位。

针对钙钛矿组件,受益于公司在钙钛矿材料领域多年研发投入和提前布局,以及下游头部钙钛矿组件企业中试线落地,报告期内公司TPO胶膜出货量同比增长211.0%,未来光转膜亦有望应用于钙钛矿组件中,实现销售额的快速增长。

②重点拓展海外市场,加速胶膜全球化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越南生产基地一期5GW胶膜产线已经满产,公司扩大了包括在印度、日本、土耳其、越南、中国台湾等地的销售和技术服务团队规模,受益于海外产能的释放和海外团队的增强,报告期内公司的胶膜海外收入、出货量均实现同比增长。

③建立全球化专利战略和合作保护机制。

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原创专利技术的合作,达成对原创专利的保护、激励创新和创造力、帮助行业良性发展、促进行业合作及协同创新的目的。

展望2025年下半年,①胶膜产品进一步降本增效。

为应对胶膜价格低迷影响,通过技改提升胶膜生产效率以及供应链采购管理,对胶膜产品的生产进一步降本。

②差异化产品持续投入。

持续挖掘客户痛点及市场需求,依托公司强大的差异化产品研发能力,迭代胶膜差异化产品,以及提升TPO胶膜、光转膜等结构占比,改善胶膜业务整体毛利率。

③胶膜产能审慎扩产。

胶膜存量资产通过技改,新增产能通过轻资产模式审慎扩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④优化财务策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

公司为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防范应收账款风险,及时调整客户战略及出货节奏,控制经营性现金流的风险,促进公司整体的可持续性增长。

(2)光伏背板业务:迭代差异化背板,加快拓展国际市场2025年上半年,公司背板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382万元,同比下降79.36%。

业绩下滑主要原因为双玻组件目前成为市场主流,背板下游需求有所下滑,影响到公司背板出货量,预计未来背板业务的市场波动不会对公司整体业绩持续造成重大影响。

为应对背板市场短期低迷局面,公司积极应对:①重点布局差异化背板产品。

报告期内,透明背板、高阻水背板、阻水前板、黑色高反光背板等差异化背板在多家客户处稳定交付,通过占领背板差异化市场获取利润。

②持续投入,拓展海外市场。

公司越南生产基地2500万平米涂布产线已经于2025年2月试生产,公司在土耳其、中国台湾、欧美等地区积极开拓业务,满足海外背板市场的交付需求。

③涂布产线技改。

针对背板市场需求的结构化调整,依靠多元化的业务平台,对涂布产线进行低成本的技术改造,既满足了非光伏业务板块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又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收益率。

展望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进一步扩展海外市场以及差异化背板产品种类,提升在差异化背板市场中的市占率。

(3)光伏电站维修延寿材料MoPro®业务:材料+服务驱动全球拓展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下游面临经营业绩压力,缩减开支,导致数个电站维修项目延后,公司光伏电站维修延寿材料业务营业收入短期承压。

在此背景下,公司积极拓展美国、土耳其、韩国等地区客户资源,同时迭代商业模式,为后续电站维修项目打下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自身胶粘剂研发+涂布技术工艺优势,紧密围绕光伏玻璃在安装及外力撞击时易出现破裂的痛点,在市场上率先推出双玻组件玻璃修复胶带,目前在下游客户处进展顺利,完成国内外主流客户的导入工作,成为国内第一家具备双玻组件玻璃修复胶带技术的光伏辅材供应商。

海上光伏领域,连接器保护盒产品实现多家客户批量交付,进一步丰富了MoPro®业务产品组合,为海上光伏市场的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展望2025年下半年,将进一步迭代商业模式、拓展海外市场,加快推进以各种功能性修复材料为基础的光伏电站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业务,长期力争实现把MoPro®业务打造成全球新能源售后市场第一品牌的目标。

2、锂电和新能源汽车材料业务:收入出货量快速增长,主流产品市占率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锂电和新能源汽车材料业务出货量57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3.19%,环比增长26.12%;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48.90%,环比增长3.57%。

老产品通过降本增效和产品迭代延续了产品生命力,扩大了市场份额;新产品与终端客户协同创新,通过完整的产品矩阵、研发能力以及交付能力,建立广泛的客户资源及客户黏性。

新、老产品的顺利推动使得公司锂电和新能源汽车材料业务出货量、营业收入、毛利率均实现同比增长。

现有产品中,主流产品出货量和市占率进一步提升:电芯蓝膜、BUSBAR胶膜、CCS及侧板绝缘膜、车用双面胶带、防刺穿胶带等主流产品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出货量和收入规模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进一步夯实公司在行业中的头部地位。

新产品方面,公司FFC动力/信号线一体化传输封装胶膜顺利完成出货,第三代CCS绝缘胶膜、功能性水冷板粘接胶带、车用PI热压膜等产品顺利向国内外下游及终端龙头客户实现交付,进入放量阶段。

此外,为应对下游市场需求及成本变化,公司开发防火涂料类新产品,目前处于客户导入阶段。

展望2025年下半年,针对老产品,公司将进一步实施降本增效方案,使得成本在行业内具备竞争力,维持公司在行业内头部地位。

同时与下游客户协同创新,加快新产品在客户端放量速度,通过新、老产品的顺利推动,为锂电和新能源汽车材料板块贡献业绩增量。

3、消费电子材料业务:专注显示和声学,重点产品有望持续放量报告期内,公司抓住消费电子市场回暖以及供给端国产替代的时间窗口,显示、声学等产品在下游客户处放量,消费电子材料业务出货量4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14%,环比增长10.03%。

报告期内,①公司显示材料产品矩阵持续丰富:针对OLED应用,公司OLED用上/下保护膜在前期经过小批量客户导入后,目前处于快速放量期,出货量和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未来有望成为公司在消费电子材料板块新的明星产品。

OLED用支撑膜处于客户验证阶段。

针对MicroLED应用,公司MicroLED基板切割保护膜、MicroLED用高洁净保护膜已经实现小批量量产。

②声学材料快速放量:声学用橡胶膜、声学用亚克力胶膜等主流产品与下游客户合作稳定,出货量和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其中橡胶膜产品在下游市场中具有较高市占率,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

③模组材料保持稳定:公司成熟产品TP用PU保护膜、应用于散热模组的石墨/石墨烯超薄胶带等产品与下游客户合作稳定,业务相对稳定。

目前公司下游主要客户包括歌尔股份、瑞声科技、华星光电、欧菲光、维信诺、天马、京东方、信维通信等。

新产品方面,OLED用一体化泡棉胶带、MicroLED用承接胶、MicroLED用黑色热固胶、固态电池的PI硅胶、指纹识别模组铜箔胶带、指纹识别模组环氧胶膜等新产品均处于下游客户导入阶段,未来有望实现量产。

展望2025年下半年,①重点拓展显示和声学赛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渠道建设,开发差异化产品;②和下游客户协同创新,加快OLED用一体化泡棉胶带、MicroLED用承接胶、固态电池PI硅胶等在下游客户处的导入进度,丰富产品矩阵,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③依托公司在消费电子产品差异化积累的口碑,迅速扩大通用产品销售额和出货量。

4、半导体材料业务:产品矩阵日益丰富,收入毛利率同比改善半导体材料是公司重点布局的赛道之一,公司持续投入,丰富半导体产品矩阵,通过具有技术壁垒的产品进入客户供应链,再横向展开拓展产品种类。

报告期内,半导体材料业务尚处培育期,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25%,毛利率同比改善14.04个百分比,主要原因为晶圆级UV减粘胶带出货量和市占率的提升以及新产品的逐步放量。

报告期内,①现有产品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公司主流产品UV减粘胶带在下游芯片封装客户处份额进一步扩大,使得收入及毛利率均实现改善。

CMP固定胶带、MLCC用热减粘胶带等产品实现下游客户稳定交付,目前进入放量阶段,未来有望贡献新的业绩增量。

②新产品加速验证,产品矩阵日益丰富:应用于引线框架封装用途耐高温QFN前/后贴膜、应用于MiniLED芯片翻膜/针刺用途PVC减粘膜、应用于MLCC切割用途冷剥离胶带均完成客户处量产,进一步丰富了半导体产品矩阵。

目前公司已经在全球前十大封装厂完成客户渗透,并且针对战略客户完成了重点产品的导入,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放量。

展望2025年下半年,将进一步提升晶圆切割UV减粘胶带、QFN前/后贴膜、晶圆研磨UV减粘胶带等产品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市占率,提高下游客户对公司认可度,力争打造公司半导体系列标杆产品,成为市场标杆品牌。

此外,加快BumpBG研磨胶带、MiniLEDCOB直显AG防爆膜等在下游客户处验证放量的节奏,持续丰富公司半导体业务产品矩阵。

发展进程

赛伍有限系经吴江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于2008年9月27日以《关于同意合资经营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的批复》(吴外经资字[2008]880号)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由苏州泛洋、银煌投资、鹰翔化纤、爱普电器、东运创投共同投资设立,投资总额2.00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1.10亿元人民币。

2008年9月2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商外资苏府资字[2008]78481号)。

2008年11月4日,苏州市吴江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注册登记并颁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20584400014801)。

上述出资中,除苏州泛洋以“可溶性聚酰亚胺合成树脂的组合物及复合材料”专有技术出资3,000.00万元之外,其余均为货币出资。

根据江苏五星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书》(苏五星评报字[2008]034号),截至评估基准日2007年12月31日,“可溶性聚酰亚胺合成树脂的组合物及复合材料”专有技术的评估价值为3,108.00万元。

2017年4月,中天评估对复合材料专有技术截至咨询基准日2007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值进行了追溯咨询,并出具了苏中资评咨字(2017)第39号《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了解资产价值涉及的“可溶性聚酰亚胺树脂的组合物及复合物专有技术”咨询报告》(以下简称“《咨询报告》”)。

根据该《咨询报告》,截至咨询基准日2007年12月31日,复合材料专有技术的估算价值为3,500.00万元,该等咨询结果高于《专有技术评估报告》确定的评估价值3,108.00万元。

2008年11月,苏州泛洋与赛伍有限签订《专有技术转让协议》,苏州泛洋将复合材料专有技术的专利申请权转让给赛伍有限,并签订《专有技术移交证明》,确认苏州泛洋已向赛伍有限实际交付复合材料专有技术相关材料。

该次专利申请权转让已于2009年1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登记。

2010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赛伍有限取得复合材料专有技术的《发明专利证书》。

2010年4月16日,赛伍有限召开董事会同意将鹰翔化纤和爱普电器的股份转至其他股东。

2010年4月20日,鹰翔化纤与东运创投签订《股权转让协议》,鹰翔化纤将其持有的对赛伍有限1,300.0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东运创投;爱普电器与苏州泛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爱普电器将其持有的对赛伍有限800.0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苏州泛洋。

2010年4月23日,鹰翔化纤与东方国发、吴江创投、苏州泛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鹰翔化纤将其持有的对赛伍有限300.0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东方国发,鹰翔化纤将其持有的对赛伍有限200.0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吴江创投,鹰翔化纤将其持有的对赛伍有限200.0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苏州泛洋。

赛伍有限设立初期,鹰翔化纤、爱普电器因资金紧张均未认缴出资,后因投资战略发生调整,有意转让其所持股份,因此,本次股权转让不存在支付价款。

苏州泛洋、银煌投资和东运创投出具承诺书,对本次股权转让不持异议且放弃股权优先购买权。

吴江市商务局于2010年5月5日出具《关于同意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股权变更的批复》(吴商资字[2010]223号),对本次股权转让予以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10年5月换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2010年5月26日,赛伍有限完成本次股权转让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2017年3月20日,赛伍有限召开董事会,同意赛伍有限以2017年3月31日作为股份改制基准日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4月28日,天衡出具《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天衡审字(2017)01743号),截至2017年3月31日,赛伍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总额为694,700,401.02元。

2017年4月28日,江苏中企华中天资产评估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报告》(苏中资评报字(2017)第C2042号),截至2017年3月31日,赛伍有限经评估的净资产总额为81,159.64万元。

2017年4月28日,赛伍有限召开董事会,同意以赛伍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694,700,401.02元按照1:0.4768折合成股份公司的股本331,200,000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

净资产超过股本总额的363,500,401.02元计入股份公司的资本公积。

2017年5月16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章程》等与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相关的议案。

2017年5月16日,天衡出具《验资报告》(天衡验字(2017)00063号),对本次整体变更的出资情况进行了审验。

2017年5月24日,公司经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注册登记,并领取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205096770234824的《营业执照》。

2017年6月9日,发行人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经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吴开备201700081号”《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回执》备案。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高畠博 2024-03-08 -7000 17.04 元 5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陈洪野 2024-03-08 -84000 17.04 元 60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陈小英 2024-03-08 -42000 17.04 元 0 高级管理人员
严文芹 2024-03-08 -70000 17.04 元 5000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