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从事以粘合剂为核心的薄膜形态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高技术复合材料(特殊功能复合材料及制品)、塑料加工专用设备及装置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销售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相关配件;从事高技术复合材料(特殊功能复合材料及制品)、功能性薄膜、合成树脂、胶黏剂、胶带的来料加工、检测、批发及进出口业务(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外资比例低于25%)(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各类工程建设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涂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涂料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油墨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油墨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最终以行政审批局核准结果为准。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212),2008年创建于中国苏州,立志成为世界领先的综合高分子材料创新企业,提供多元化产品和应用技术解决方案。
主要从事以粘合剂为核心的薄膜形态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打造自有研发的全产品矩阵平台,尤其在光伏背板细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中赛伍技术首创发明的KPf背板,自2014年以来雄踞全球销量第一。
赛伍技术秉承“创新成就价值”的核心价值观,专注可持续的产品技术研发创新,致力于通过其强大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创新研发平台,为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3C信息家电,半导体、健康防护和节能建筑材料等领域的全球客户解决技术挑战与实际需求,提供一体化综合创新解决方案,深度赋能企业,共赢成长,引领行业不断升级,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助力全球创造绿色未来。
公司秉承“创新成就价值”的核心价值观,专注产品研发可持续创新,凭借技术优势和渠道建设,快速响应不同领域客户的需求。
目前公司产品覆盖光伏材料、光伏电站维修延寿材料(MoPro®)、锂电和新能源汽车材料、消费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业务,并持续完善各业务板块的产品组合(ProductMix),致力于成为平台化的多元应用领域企业。
此外,建立长期稳定的财务组合(BusinessPortfolio)以优化公司的营收结构,规避单一行业周期性风险,在提升业务竞争力、增强用户粘性的同时,平滑收入和利润曲线,实现业务可持续性增长,力争在不同领域的细分市场成为赛道冠军。
2024年,国内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公司锂电和新能源汽车材料、消费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新兴业务板块景气度上行;但光伏新增装机量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产业链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景气度下行,当前光伏行业仍处于出清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30.04亿元,同比下降27.89%,主要原因为背板、胶膜单价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同时TOPCon组件双玻化对背板市场需求的冲击,公司主动减少低毛利的通用型背板出货量,导致2024年背板出货量减少35.37%,影响公司营业收入。
公司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2.85亿元,首次出现亏损,主要原因为①光伏背板、胶膜等产品因行业同质化竞争导致毛利率下降,从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亏损;②因2024年原材料及主营产品价格下滑,公司基于审慎原则,计提资产减值8,771万元,计提应收账款等信用减值1.12亿元。
同时,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值为3.65亿元,同比增长1381.36%,保持健康的现金流,能够承受未来新能源行业周期波动风险和支持对新兴业务的持续投入。
2024年,公司围绕“致力于成为平台化的多元应用领域企业”的战略方针,在产品结构优化及全球化布局方面均取得进展。
①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公司持续加大对新兴业务板块投入,新兴业务板块整体收入占比达到21.57%,同比增加8.53个百分点,其中光伏运维材料、锂电和新能源汽车材料、半导体材料板块收入增速分别为6.99%、21.77%、68.53%,新兴业务板块整体保持较高增速。
②全球化业务拓展顺利:2024年二季度,公司越南基地5GW胶膜产能完成投产,目前已经达产。
印度、欧洲、土耳其市场胶膜客户已经完成导入,光转膜产品在海外异质结组件客户处也实现量产交付。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孙公司新加坡赛迈完成对日本赛迈的收购。
日本赛迈主要涉及偏光膜的生产及销售,应用于消费级光学镜头和眼镜领域,日本赛迈同时是公司在日本市地区的研发中心。
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地区的营收为7.28亿元,占比达到24.25%,同比去年增加5.85个百分点。
尽管光伏材料板块存在周期性波动,但公司新兴业务板块保持高速成长的趋势,且持续推出创新产品,增厚收入体量,体现了公司持续贯彻创新和平台化经营的战略方针,坚定了公司成为多元细分市场冠军的战略定力。
展望未来,公司将延续2024年战略,在保证财务稳健基础上,继续积极优化业务板块及产品结构。
①光伏材料板块将继续优化产品结构:依托公司研发优势及市场挖掘能力,布局TOPCon、HJT、XBC、钙钛矿等新技术,通过光转膜、BC组件用光伏辅材、TPO胶膜、MoPro®等差异化产品提升公司在光伏行业竞争力。
②新兴业务板块将继续提升业务占比:锂电和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半导体等新兴业务板块将加大研发和渠道投入,完善产品矩阵,提高下游客户群覆盖度,确保新兴业务在公司体系内占比进一步提升。
③积极推进“出海”战略,保证海外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④财务政策保持稳健:公司将执行稳健的财务策略,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等措施,确保公司现金流保持充裕。
公司将继续奉行长期主义的原则,坚持多元化、平台化的经营理念,贯彻落实经营策略的调整,以健康的财务状况实现公司整体业务的可持续性增长。
1、光伏材料业务公司光伏材料业务涵盖背板、封装胶膜、光伏电站维修延寿MoPro®业务和光伏其他材料业务,形成了覆盖光伏行业全场景的高分子材料解决方案,拥有8项全球原创产品和业务,包括已成为异质结组件标配的核心辅材Raybo®film(镭博)光转膜、KPf结构背板、BC组件焊线胶带、MoPro®解决方案等已成为全球细分市场标志性的旗舰产品。
随着TOPCon、HJT、XBC等电池技术的持续成熟和扩大应用规模,钙钛矿单节和叠层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包括激光烧结技术(LECO)、银包铜、0BB在内的新制造工艺的产业化落地,对高分子材料的需求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差异化。
上述市场需求的转变对光伏辅材供应商的需求挖掘能力、快速研发能力带来机遇与挑战,有利于以研发能力见长的企业依靠差异化创新型产品抢占市场先机,同时有助于加速辅材行业落后产能的出清速度。
(1)光伏背板:产品结构改善,加快拓展国际市场光伏背板是一种位于电池组件背面的光伏封装材料,用于抵抗光湿热等环境影响对封装胶膜、电池片等材料的侵蚀,起到耐候、绝缘保护作用。
公司依托自身粘合剂合成技术、氟皮膜专利技术、精密涂布技术三大平台优势,持续推动背板产品创新升级,目前覆盖主流背板产品和差异化高附加值背板产品两大类。
①主流背板产品:2012年创造性的开发出KPf背板,目前具有KPf背板、PPf背板、FPf背板三大主流结构背板种类。
在背板主流结构基础上,持续推进背板材料迭代创新,如基于TOPcon单玻组件对透明、阻水的需求,公司推出阻水背板;基于BC组件对绝缘、阻水的需求,公司推出具有耐老化、耐高温特点的单玻阻水背板。
②差异化背板产品:为满足海外市场分布式组件应用需求,公司推出黑色高反光背板产品品牌—“黑金刚”,黑色高反光背板在实现经济增益同时,具有永不变色的特点,在海内外均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满足对阻水的需求,公司推出不同等级的阻水背板,比如应用于海上光伏组件用的高阻水效果铝箔背板,以及其他等级的阻水背板已成功导入下游客户。
目前,公司已建立了完整的背板产品矩阵,包括白色背板(包括KPf背板、PPf背板、FPf背板)、透明背板(包括复合型透明背板、双面涂料型透明背板、透明网格背板)、黑色高反光背板等。
就该业务,公司2024年的战略是:①调整背板产品结构:在当下背板市场需求放缓背景下,公司积极调整和改善背板产品结构,重点提升包括透明背板、黑色高反光背板、高阻水背板在下游市场中的份额。
②加快扩展国际市场:公司越南生产基地2500万平米涂布产线已经于2025年2月试生产,可用于生产背板和3C类胶带产品,未来将进一步保障海外订单的交付,提升差异化背板产品收入结构和海外占比。
(2)封装胶膜:围绕爆品打造标杆品牌,开拓海外产能提升市占率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用于电池片中与玻璃及背板粘结,起到密封和保护作用。
随着下游市场电池技术路线的不断迭代和发展,逐渐产生了对胶膜多元化、差异化需求。
针对PERC、TOPCon、HJT、XBC和钙钛矿电池技术路线对胶膜的特定需求,自2022年起,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成功开发出异质结Raybo™(镭博)光转膜,迅速成为HJT组件的标配辅材,是HJT组件降本增益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未来亦有望应用到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组件中。
公司的特普林Toplant封装胶膜能够满足TOPCon组件的耐腐蚀需求;EPE胶膜、EVA胶膜可满足BC客户需求;TPO非交联型热塑胶膜可满足钙钛矿组件客户需求。
公司依托自身在胶粘剂领域对耐候性+粘结性的技术积累,实现了胶膜应用场景全覆盖,打通了光伏组件不同技术全系统的胶膜产品矩阵。
主要产品包括:POE、EVA、EPE等主流胶膜产品,以及光转膜、TOPCon耐腐蚀胶膜、TPO胶膜等差异化产品。
就该业务,公司2024年的战略是:①积极响应下游组件技术发展趋势,加速胶膜创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②重点拓展海外市场,加速胶膜全球化布局。
③优化财务策略,控制胶膜业务风险。
(3)光伏电站维修延寿材料MoPro®业务:材料+服务驱动全球拓展针对存量电站组件维修问题的痛点,解决电站投资商改善投资收益的需求,公司依靠强大的需求挖掘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在全球范围率先推广了光伏组件维修延寿用系列高分子材料,并提供国内外的维修技改施工服务,形成了产品加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全球新增装机量的快速增长和庞大的存量数字造就出一个潜在蓝海市场,该业务现有主流产品包括背板修补胶带、边框阻水胶带、连接器保护盒等。
新产品方面,为满足组件降本及轻量化需求,光伏玻璃厚度有下降趋势,在安装及外力撞击时易出现破裂,为保证光伏玻璃的抗弯和抗冲击强度,公司紧跟产品发展趋势及市场痛点,在市场上率先推出双玻组件玻璃修复胶带。
此外,公司针对海上光伏组件易进水和腐蚀的特点,差异化开发出海上光伏连接器保护盒,边框阻水胶带,进一步丰富电站维修延寿材料产品组合。
就该业务,公司2024年的战略是:①新产品导入放量:公司依托自身胶粘剂研发+涂布技术工艺优势,紧密贴合下游市场需求,新产品双玻组件玻璃修复胶带在下游客户处进展顺利,完成国内主流客户的导入工作,成为国内第一家具备双玻组件玻璃修复胶带技术的光伏辅材供应商。
②推动海上光伏应用场景:根据海上光伏组件易进水和腐蚀的特点,针对性开发的海上光伏连接器保护盒,连接器保护盒产品实现多家客户批量交付,进一步丰富了MoPro®业务产品组合。
(4)光伏其他材料:洞察光伏领域细分市场需求,打造一站式产品解决方案公司基于成为光伏行业高分子材料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战略目标,针对不同技术路线的电池、组件及相应工艺,形成了针对全场景的高分子材料解决方案。
光伏其他材料方面,公司主流产品包括定位胶带、绝缘小条、接线盒灌封胶、高阻水密封胶等。
针对BC组件,公司焊线胶带产品已经深度绑定下游主流BC组件厂商,同时公司还开发出高透光率绝缘胶和阻水胶带,目前在下游客户处验证,预计2025年有望实现量产。
此外,公司成功开发出应用于电池片串间定位固定并能起到发电增益效果的间隙反光膜,完成客户导入和批量交付。
公司在光伏其他材料板块的细分产品,与背板、封装胶膜、维修延寿等产品共同组成光伏市场的完整高分子材料产品矩阵,使公司成为光伏行业内一站式高分子材料解决方案商。
光伏其他材料业务板块在依托公司广泛覆盖的光伏行业客户资源中挖掘新需求形成新产品,在增强用户粘性的同时,相对高毛利的创新产品帮助公司平滑了光伏材料业务板块的财务曲线,提升板块的整体盈利性。
2、锂电和新能源汽车材料业务:出货量稳定增长,创新产品驱动市占率提升公司形成了涵盖电芯、模组、电池包、车体材料的覆盖全产业链材料解决方案,并基于上述布局,重点发展绝缘材料、热安全管理材料、结构界面整合材料三个方向,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力图成为细分市场冠军。
1、动力及储能电池包解决方案包括:①电芯结构件业务聚焦电芯的绝缘及安全,主要产品包括电芯蓝膜、电芯终止胶带、电芯防爆阀胶带等。
为紧密贴合下游市场需求变化,2021年公司高剪切UV固化蓝膜,迅速成为差异化的电芯蓝膜产品。
②模组结构件业务聚焦模组内部、侧板、底部等部位的绝缘及安全,主要产品包括双面胶带、导热板绝缘胶带、侧板绝缘膜、水冷板粘接胶带等产品,其中水冷板粘接胶带产品为公司率先推出,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明星产品。
③电池包结构件业务聚焦电池包绝缘、热失控、结构件导热等应用,主要产品包括CCS及侧板绝缘膜、陶瓷复合防火带、防火罩、防火板、导热结构胶、导热垫片等产品。
CCS及侧板绝缘膜为公司标杆产品,在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④汽车电信号传输业务聚焦汽车、电池等信号采集和传输应用,主要产品有FFC/FCC绝缘胶膜,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绝缘性能、尺寸稳定性以及优异的耐候性。
2、电力电控业务主要产品有Busbar绝缘胶膜,适用于叠成母排的绝缘防护,具有可靠的电气绝缘性、耐水性和电、热老化性。
3、整车内外饰件粘接固定业务为整车内外饰件、铭牌等提供缓冲、粘接作用,主要产品涉及汽车零部件的固定胶带和泡棉胶带。
就该业务,公司2024年的战略是:①公司积极推动现有主流产品降本增效,通过产品迭代实现性能提升或成本降低,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占率,保持公司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②自我革新,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供应链、生产运营等方式降本增效,提升业务盈利性。
③协同下游客户及终端主机厂,协同创新,领导和推动下游技术方案的迭代和升级,不断推出领导行业趋势的创新产品。
3、消费电子材料业务:创新产品驱动业务快速增长,产能落地释放规模经济效应消费电子行业下游存量市场规模巨大,同时技术和工艺迭代快速,带动了行业对高分子材料的创新产品与成熟进口替代产品的市场需求。
公司专注于高端材料的进口替代,以及配套下游新技术创新产品,重点开发以OLED、MiniLED和MicroLE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应用蓝海市场产品,既保证核心技术及产品方案的高可靠性,更实现国外同类产品的高性价比优势替代,从而将消费电子板块提升为公司跨越发展的又一持续成长性业务。
目前公司消费电子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设备、笔电和智能化穿戴设备等领域,现有产品主要有:①显示材料:针对OLED显示技术,公司形成具有高门槛的产品矩阵,其中包括OLED切割用上/下保护膜、OLED支撑膜。
针对MicroLED显示技术,具有MicroLED用PI硅胶保护膜、针对MiniLED显示技术,具有MiniLED制程针刺UV膜等材料。
②模组材料:应用于TP模组、车载屏模组的PU保护膜、应用于散热模组的石墨/石墨烯超薄胶带、应用于天线模组粘接用PET胶带、应用于无线充用超薄胶带等材料。
③声学材料:应用于扬声器穹顶的环氧胶膜、应用于振膜的亚克力胶膜/硅胶膜/橡胶膜等材料等,具有较高的门槛,公司处于行业内技术领先地位。
随着吴江九龙工厂产能持续释放,未来消费电子材料产品矩阵将持续完善。
就该业务,公司2024年的战略是:①主流产品放量:模组材料中应用于TP模组PU保护膜、应用于散热模组的石墨/石墨烯超薄胶带,声学用橡胶膜、声学用亚克力胶膜等主流产品出货量和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在下游客户处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
②新产品逐步完成下游客户验证导入:应用于OLED切割用上/下保护膜在下游客户处批量导入,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消费电子领域标杆产品;应用于MicroLED用光学膜、网版印刷用PI膜材也完成下游客户导入,实现量产。
③产能爬坡和柔性排产:2024年,吴江九龙工厂产能持续释放,在保证增量订单交付的同时,扩大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业务板块毛利率。
此外着手利用越南基地涂布线产能,用于生产消费电子类涂布产品,满足海外市场需求。
4、半导体材料业务:产品矩阵持续完善,头部客户导入顺利半导体材料处于国产替代进程中,公司依托成熟的热固化基础技术平台以及多年的表面保护材料经验,实践“先进口替代,后期配合国产设备厂商联合创新实现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不断完善半导体产品矩阵,以加强业务板块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半导体材料应用于晶圆加工、晶圆封装阶段,起到保护、固定晶圆、基板的作用,致力于打造全场景半导体高分子制程材料解决方案。
公司半导体业务板块的现有产品包括:①晶圆制造封装应用领域:应用于CMP抛光过程固定胶带;用于功率晶圆研磨用途UV减粘胶带;应用于先进封装FC晶圆HighBump研磨胶带;应用于晶圆级切割工序各类切割胶带;应用于引线框架封装用途耐高温QFN前/后贴膜;②MLCC切割领域:应用于MLCC切割用途冷剥离胶带;③MiniLED直显领域:应用于MiniLED芯片翻膜/针刺用途PVC减粘膜。
新产品方面,WBC工艺耐高温UV减粘膜、户外显示热熔胶膜等产品处于客户导入或在研阶段,力争成为泛半导体行业(半导体封装、LED、MLCC)一站式综合材料解决方案商。
就该业务,公司2024年的战略是:①完善半导体产品矩阵:实践“先进口替代,后期配合国产设备厂商联合创新实现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发挥公司的研发优势不断完善半导体产品矩阵,以加强业务板块的市场竞争力。
②成熟产品快速放量:晶圆切割UV减粘胶带、CMP固定胶带等业务快速放量,使得公司2024年半导体收入体量同比增长68.53%;③加快差异化产品导入:应用于功率晶圆背金研磨用途UV减粘胶带、应用于引线框架封装用途耐高温QFN前/后贴膜、应用于MiniLED芯片翻膜/针刺用途PVC减粘膜、应用于MLCC切割用途冷剥离胶带均完成客户处量产。
④头部客户战略:以头部客户作为导入战略,建立细分领域品牌影响力,其中晶圆切割UV减粘胶带、QFN前/后贴膜等产品已经进入世界前二的国际著名封装企业。
赛伍有限系经吴江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于2008年9月27日以《关于同意合资经营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的批复》(吴外经资字[2008]880号)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由苏州泛洋、银煌投资、鹰翔化纤、爱普电器、东运创投共同投资设立,投资总额2.00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1.10亿元人民币。
2008年9月2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商外资苏府资字[2008]78481号)。
2008年11月4日,苏州市吴江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注册登记并颁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20584400014801)。
上述出资中,除苏州泛洋以“可溶性聚酰亚胺合成树脂的组合物及复合材料”专有技术出资3,000.00万元之外,其余均为货币出资。
根据江苏五星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书》(苏五星评报字[2008]034号),截至评估基准日2007年12月31日,“可溶性聚酰亚胺合成树脂的组合物及复合材料”专有技术的评估价值为3,108.00万元。
2017年4月,中天评估对复合材料专有技术截至咨询基准日2007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值进行了追溯咨询,并出具了苏中资评咨字(2017)第39号《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了解资产价值涉及的“可溶性聚酰亚胺树脂的组合物及复合物专有技术”咨询报告》(以下简称“《咨询报告》”)。
根据该《咨询报告》,截至咨询基准日2007年12月31日,复合材料专有技术的估算价值为3,500.00万元,该等咨询结果高于《专有技术评估报告》确定的评估价值3,108.00万元。
2008年11月,苏州泛洋与赛伍有限签订《专有技术转让协议》,苏州泛洋将复合材料专有技术的专利申请权转让给赛伍有限,并签订《专有技术移交证明》,确认苏州泛洋已向赛伍有限实际交付复合材料专有技术相关材料。
该次专利申请权转让已于2009年1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登记。
2010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赛伍有限取得复合材料专有技术的《发明专利证书》。
2010年4月16日,赛伍有限召开董事会同意将鹰翔化纤和爱普电器的股份转至其他股东。
2010年4月20日,鹰翔化纤与东运创投签订《股权转让协议》,鹰翔化纤将其持有的对赛伍有限1,300.0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东运创投;爱普电器与苏州泛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爱普电器将其持有的对赛伍有限800.0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苏州泛洋。
2010年4月23日,鹰翔化纤与东方国发、吴江创投、苏州泛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鹰翔化纤将其持有的对赛伍有限300.0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东方国发,鹰翔化纤将其持有的对赛伍有限200.0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吴江创投,鹰翔化纤将其持有的对赛伍有限200.0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苏州泛洋。
赛伍有限设立初期,鹰翔化纤、爱普电器因资金紧张均未认缴出资,后因投资战略发生调整,有意转让其所持股份,因此,本次股权转让不存在支付价款。
苏州泛洋、银煌投资和东运创投出具承诺书,对本次股权转让不持异议且放弃股权优先购买权。
吴江市商务局于2010年5月5日出具《关于同意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股权变更的批复》(吴商资字[2010]223号),对本次股权转让予以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10年5月换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2010年5月26日,赛伍有限完成本次股权转让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2017年3月20日,赛伍有限召开董事会,同意赛伍有限以2017年3月31日作为股份改制基准日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4月28日,天衡出具《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天衡审字(2017)01743号),截至2017年3月31日,赛伍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总额为694,700,401.02元。
2017年4月28日,江苏中企华中天资产评估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报告》(苏中资评报字(2017)第C2042号),截至2017年3月31日,赛伍有限经评估的净资产总额为81,159.64万元。
2017年4月28日,赛伍有限召开董事会,同意以赛伍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694,700,401.02元按照1:0.4768折合成股份公司的股本331,200,000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
净资产超过股本总额的363,500,401.02元计入股份公司的资本公积。
2017年5月16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章程》等与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相关的议案。
2017年5月16日,天衡出具《验资报告》(天衡验字(2017)00063号),对本次整体变更的出资情况进行了审验。
2017年5月24日,公司经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注册登记,并领取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205096770234824的《营业执照》。
2017年6月9日,发行人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经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吴开备201700081号”《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回执》备案。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高畠博 | 2024-03-08 | -7000 | 17.04 元 | 500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
陈洪野 | 2024-03-08 | -84000 | 17.04 元 | 6000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
陈小英 | 2024-03-08 | -42000 | 17.04 元 | 0 | 高级管理人员 |
严文芹 | 2024-03-08 | -70000 | 17.04 元 | 5000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