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钛及钛合金新材料的研发、钛及钛合金铸锭的生产及相关销售活动。
经营范围:钛及钛合金熔铸、深加工及相关产品销售;钛及钛合金薄板生产与制造;经营国家禁止和指定公司经营以外的进出口商品;钛及钛合金熔炼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氯化法钛白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新型高端钛合金的研究与开发;大功率电子束炉国产化的研究与应用;钛金属压制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EB炉技术成果形成与转让;EB炉专用设备制造、销售;EB炉专业技术服务;钛及钛合金EB炉熔炼研究与试验发展。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钛及钛合金新材料的研发、钛及钛合金铸锭的生产及销售。
目前,公司在立足于现有主营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上下游延伸以及钛合金技术的进一步开发,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为一家集钛矿开采、高钛渣与钛白粉生产、海绵钛生产、钛锭及合金熔铸、薄板延压等业务于一体,产业链相对完整、竞争力较强的大型钛企业,为钛合金型材、合金挤压管材、大型钛铸件加工等下游企业提供高质量、高精度的钛锭产品。
(一)经营计划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合并营业收入15,504.5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85%,发生净亏损5,407.55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1.85%。
报告期内亏损扩大主要是由于在建工程人工成本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销路不振以及市场原材料成本较大幅度上升所致。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84,687.24万元,净资产为3,076.63万元,每股净资产呈现下滑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03.71万元,上年同期为1,936.56万元,主要是报告期内应收账款回款增加。
(二)行业情况1、行业管理体制公司专业从事钛及钛合金生产加工,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目前,公司所属行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其针对有色金属行业的主要职能是承担有色金属的行业管理工作、研究国内外原材料市场情况并提出建议等。
公司所属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其主要管理职能如下: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制定并监督执行行规行约,协调同行价格争议,维护公平竞争;通过调查研究为政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有关法律法规,提出意见和建议;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修订本行业国家标准,负责本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监督;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授权和委托,开展行业统计调查工作并分析、发布行业信息;以及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授权和委托,对基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投资与开发项目进行前期论证等。
2、行业发展背景、现状和趋势(1)钛金属基本情况钛被认为是一种稀有金属,这是由于在自然界中其存在分散并难于提取。
但其相对丰富,在所有元素中居第十位。
钛的矿石主要有钛铁矿及金红石,广布于地壳及岩石圈之中。
钛亦同时存在于几乎所有生物、岩石、水体及土壤中。
从主要矿石中萃取出钛需要用到克罗尔法或亨特法。
钛最常见的化合物是二氧化钛,可用于制造白色颜料。
其他化合物还包括四氯化钛(TiCl4)(作催化剂及用于制造烟幕或空中文字)及三氯化钛(TiCl3)(用于催化聚丙烯的生产)。
钛及钛合金以其低密度、高强度、耐腐蚀性、耐低温性、抗阻性、无磁性、无毒性、抗拉强度性等优良性能,大量用于航空工业,有“空间金属”之称;另外,在造船工业、化学工业、制造机械部件、电讯器材、硬质合金等方面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
(2)我国钛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我国拥有丰富的钛矿石资源,据统计,2017年中国共生产71,022吨钛锭,比2016年增长了6.80%,除去新增的三家钛熔炼企业的产量,实际同比增长了4.28%。
我国钛产品应用于国民经济多个重要部门,钛产业运行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2016年、2017年国内钛资源应用主要集中在化工、电力、航空航天、冶金等领域。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较快发展。
但与此同时,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有色金属市场需求低迷,有色金属工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市场供求失衡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
为解决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确保行业持续良性发展。
2008年7月28日,青海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西安博诚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公司章程》,章程约定公司注册资本为9,200.00万元,青海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西安博诚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分别认缴7,800.00万元和1,400万元,注册资本两年内分期出足,首次以货币出资1,840.00万元。
2008年9月23日,青海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西安博诚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经青海省西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共同设立了青海聚能钛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32,163.02㎡,领取了注册号为632900102906408的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为王海青,设立时注册资本为9,200.00万元。
2008年9月17日,青海大正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青聚能钛有限股东注册资本缴纳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大正会师验字(2008)239号《验资报告》,确认:“本次出资为首次出资,出资额为人民币壹仟捌佰肆拾万元,应由西安博诚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和青海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9月5日之前缴足。
截至2008年9月5日止,贵公司(筹)已收西安博诚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和青海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次缴纳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合计人民币壹仟捌佰肆拾万元(大写)。” 2011年8月5日,青海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其认缴的7,800.00万元注册资本中尚未实缴的6,160.00万元进行了实际出资,实缴二期出资6,160.00万元,西安博诚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对其认缴的1,400.00万元注册资本中尚未实缴的1,200.00万元进行了实际出资。
青海大正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上述实缴注册资本进行了审验,并于2011年8月29日出具了大正会师验字(2011)299号《验资报告》,确认:“本次出资为第二期出资,出资额为人民币柒仟叁佰陆拾万元整,根据股东会议决议、章程修正案的规定,由全体股东于2011年8月5日之前缴足。
经我们审验,截至2011年8月5日止,贵公司已收到股东缴纳的第二期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合计人民币柒仟叁佰陆拾万元整,其中:股东以货币出资壹仟贰佰万元整,以资本公积转增陆仟贰佰陆拾万元整。”。
2011年9月23日,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东川工业园区工商行政管理分局核准该实收资本变更事项并核发新营业执照。
2016年6月27日,青海省政府国资委办公室出具《关于对青海聚能钛业有限公司实施股份制改造的批复》(青国资企[2016]154号),同意青聚能钛有限实施股份制改造,以及青聚能钛(筹)国有股权设置方案。
2016年2月17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瑞华审字(2016)01370065号《审计报告》(审计基准日为2015年12月31日)。
根据该报告,青聚能钛有限截至2015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值为人民币151,379,428.39元。
2016年7月5日,青聚能钛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董事长、聘任高级管理人员,并审议通过《青海聚能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工作细则》、《青海聚能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工作细则》、《青海聚能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青海聚能钛业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青海聚能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质量控制办法》等相应公司管理制度。
2016年7月5日,青聚能钛召开第一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监事会主席。
2016年7月15日,东川工业园区工商分局核准了青聚能钛整体变更事宜并核发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632900661948448R的《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