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朗进科技
- 企业英文名: Shandong Longertek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李敬恩,李敬茂,马筠
- 上市代码: 300594.SZ
- 注册资本: 9187.345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9-06-21
- 大股东: 青岛朗进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0.72%
- 董秘: 邱若龙
- 董秘电话: 0532-85930296
- 所属行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石磊、于晓玉
- 律师事务所: 江苏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济南市莱芜高新区九龙山路006号
- 概念板块: 交运设备 山东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预亏预减 预盈预增 低空经济 微盘股 飞行汽车(eVTOL) 液冷概念 空气能热泵 汽车热管理 IGBT概念 储能 磁悬浮概念 数据中心 新能源车 国产芯片 一带一路 充电桩 国产软件 大数据 风能 铁路基建 太阳能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山东
- 成立日期: 2000-04-07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71200720796633G
- 法定代表人: 李敬茂
- 董事长: 李敬茂
- 电话: 0532-85922957,0531-78802310,0532-85930276,0532-85930296
- 传真: 0532-85938911,0531-78802090
- 企业官网: www.longertek.com
- 企业邮箱: zhengquan@longertek.com
- 办公地址: 济南市莱芜高新区九龙山路006号
- 邮编: 271100
- 主营业务: 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新能源汽车空调及智能热管理产品、空气能热泵烘干设备、数字能源智能环控产品及其控制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维保服务
- 经营范围: 软件开发;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高铁设备、配件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机械电气设备制造;农业机械制造;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电动机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制冷、空调设备制造;家用电器制造;云计算设备制造;铁路机车车辆配件销售;高铁设备、配件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电气机械设备销售;制冷、空调设备销售;电子元器件批发;家用电器销售;云计算设备销售;农业机械销售;通用设备修理;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机械设备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检验检测服务;各类工程建设活动;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 企业简介: 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先进变频节能核心技术、制冷系统控制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00年,2019年6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证券代码:300594。主营业务涉及变频节能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新能源汽车空调及其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维保服务。公司下辖青岛朗进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沈阳朗进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朗进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苏州朗进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广州朗进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佛山朗进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深圳朗进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等。朗进科技依托轨道交通空调变频技术,实现产品节能减排30%以上,是我国节能环保的忠实践行者。作为高端制造业企业,公司主要客户群体为中国中车六大主机厂、Alstom、Bombardier、CAF、意大利OLIMPIA、台湾三洋、北京精雕等。随着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铁路装备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前列,朗进科技的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通过海外投标及合作开发,已实现对多个国家的出口,如新西兰、泰国、土耳其、马来西亚、罗马尼亚、巴西等,在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都拥有稳定的优质客户基础。20余年深耕轨道交通行业积淀的多项核心技术和运营经验,公司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以向客户提供高效节能、技术先进的绿色产品为己任。先后获得ISO22163国际铁路行业标准认证、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DIN6701粘接质量体系认证、SIL2软件产品安全等级认证和GB/T29490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等国内外多项专业认证,于2015、2016、2017连续三年入选国家发改委《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核心技术人员参与修订国家铁路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铁道车辆空调空调机组》(TB/T1804-2017)。近年来公司积极投身节能减排相关领域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对外基于变频热泵技术带来的节能减排的效益,获得EcoVadis企业社会责任评级的银牌,对内搭建智能制造产线,减少碳足迹。2022年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定、入选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这种能源与环保意识的提升,时刻引领着企业未来朝向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肩负起社会责任。朗进科技始终秉承“德益中慧”企业文化哲学理念;坚持“朗进造=用心造”的经营理念;弘扬厚德、善为的人生观;以高效、节约、环保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轨道交通车辆节能研究,专注于节能型车辆空调设计制造。公司全员恪守“为推进社会安定与进步”的愿心,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积极回馈投资者,致力于成为交通高端智能装备领域先行者,打造国际一流品牌。朗进属于中国,朗进更属于世界!
- 商业规划: 1、公司主营业务公司是专业从事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及其控制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维保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自身在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变频节能控制、减重、降噪、智能化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公司提供满足各类型轨道交通车辆需求的变频节能空调系列产品,取得了较高的市场地位与广泛的市场认可。公司依托智能变频节能技术和制冷、热泵技术等核心优势,积极研发、拓展节能空调技术和产品新的应用领域,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提供空调系统及智能热管理解决方案,为储能系统、智能电网、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房、通信网络等领域提供节能温控产品及解决方案,为工农业产品烘干领域提供空气能热泵烘干节能解决方案及产品。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为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及维修维护服务、新能源及智能热管理产品、数字能源智能环控产品及变频控制器。2、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特点(1)轨道交通车辆空调产品(2)新能源及智能热管理产品(3)数字能源智能环控产品(4)控制器产品公司变频热泵节能技术正在相关应用领域发挥很大的节能优势,其以平均30%的综合节能能力,助力相关行业节能降耗,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贡献。3、公司经营模式公司建立了一套成熟且行之有效的、覆盖市场营销、产品研发、技术创新、采购物流、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各方面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和运营模式,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和痛点快速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1)盈利模式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研发为基础的经营模式,基于客户的具体需求对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定制化设计,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开发可靠性高、竞争力强的节能产品。公司主要通过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及后市场的维修维护服务、新能源及智能热管理产品、数字能源智能环控产品及变频控制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实现盈利,并通过为客户提供产品的保养、维修、维护等服务获取持续性收入。(2)采购模式供应链管理部作为公司供应链的管理归口部门,负责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优化,根据《供方管理控制程序》进行招投标或议价确定供应商供货。通过持续优化供应商,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正常批量供货的同时,降低采购成本,为公司创造价值。采购部负责下达采购订单和跟踪来料;质量部负责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查、改善和提升,并负责采购物料的质量检验及可靠性验证工作。仓库负责采购物料的贮存、标识、收发、保管。(3)生产模式公司根据客户的合同或订单安排组织生产。市场销售部获取客户中标通知单或合同、订单。公司一般根据客户合同先研发首台样机,并通过客户审查鉴定。后续根据客户交货计划组织物料采购、生产、品质控制,品质部门进行评审,产品生产交货。对于控制器产品则根据客户订单编制生产计划,生产部门按生产计划的要求安排生产。公司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产品开发流程、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质量检查和保障流程,以订单计划为中心,有效地协调各部门生产活动,确保生产计划顺利执行和客户订单顺利交付。(4)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通过招投标、洽谈等形式进行销售。公司加强项目投标过程管理,提高项目投标成功率。市场人员负责了解行业动向,收集市场信息、出具市场分析报告。销售人员会同技术人员、商务人员负责对招标项目的技术、商务、法律等条款进行评审和响应,制作标书。中标后,转入合同签订或项目实施阶段。(5)研发模式公司设有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负责建立健全企业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并根据客户需求和痛点研究开发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组织实施新产品开发及老产品持续改进过程中的设计评审、小批试制、产品试验和技术确认。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确保公司产品、技术的先进性提供组织保障,研发技术中心还负责前瞻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并将其植入公司产品。1、概述(1)公司经营情况概述公司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新能源汽车空调及智能热管理产品、空气能热泵烘干设备、数字能源智能环控产品及其控制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维保服务。公司根据战略发展规划,在稳固发展轨道交通业务的基础上,持续打造“朗进高端制冷节能装备”的品牌影响力,继续保持轨道板块优势,加大热泵烘干、新能源汽车、储能、数据中心领域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布局,同时,将继续积极探索研究新的业务板块,净化空调领域、低空飞行器、电气化公路等基础研究储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097.13万元,同比减少2.35%,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40.60万元,同比减少2,309.30%。(2)报告期公司重点工作开展情况①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秉承需求导向,高质量打好“组合拳”a.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及服务报告期内,公司轨道交通车辆空调业务板块继续保持稳健发展的趋势。轨道交通空调国内市场:轨道交通车辆空调业务板块继续保持稳健发展的趋势,公司成功中标一系列重要的轨道车辆空调项目,包括上海地铁13号线东延、深圳地铁12号线二期、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与8号线、青岛地铁8号线支线、武汉地铁12号线、长春地铁7号线以及北京地铁22号线、福州地铁2&6号线增购、深大城际列车项目等。以上项目的中标标志着公司在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领域的技术和服务得到行业客户的高度认可,为公司未来的收入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项目的逐步实施和交付,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完成了国内外多个重要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车辆空调订单的交付。主要包括西安、重庆、济南、沈阳、贵阳、成都、天津等国内城市,以及国际上的特拉维夫、罗马尼亚、蒙彼利埃等地区。此外,公司还顺利完成了出口至意大利的轨道车辆空调项目的生产与交付。截至目前,公司生产的轨道交通车辆变频空调产品已在国内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天津市、广东省、甘肃省、山东省、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34个省、市、自治区的49个城市投入运营,在线运营空调总数达30000台,每年可为轨道交通行业节电37500万度,年减排二氧化碳37.5万吨。未来,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向更加智能、环保的方向发展,持续巩固行业优势地位。轨道交通空调国际市场:公司在国内市场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展示了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报告期内,新中标意大利罗马项目、博洛尼亚有轨电车、菲律宾地铁、阿斯塔纳轻轨项目。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国际客户并满足国际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公司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用,致力于技术创新,开发更加高效、更加环保的新产品,满足海外客户的产品需求。公司进一步优化海外售后服务网络体系,培养海外售后服务工程师,储备备品备件库,进一步完善快速响应机制,解决海外客户的现场服务需求。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关系,吸引更多的海外合作伙伴加入公司发展的行列,推动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为海外轨道交通行业的节能减排作出贡献。轨道交通空调维保后市场: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平稳发展周期,维保服务市场正成为产业链价值延伸的新蓝海。在此背景下,朗进科技紧抓市场机遇,2024年成功斩获北京、南宁、武汉等全国12个重点城市的轨道交通维保服务订单,实现后市场业务的战略性突破。这一系列标杆项目的落地,不仅为后续市场拓展建立了示范效应,更标志着公司全生命周期维保服务体系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b.新能源及智能热管理产品新能源汽车空调及智能热管理市场:公司在保持电动大巴变频节能空调市场开拓的同时,加大了集成综合热管理一体化空调系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力度,并持续强化市场推广。该技术运用多末端流量分配综合控制技术,把客室制冷制热需求以及电池、电机、电控冷却降温需求集中统一管理控制。在满足客室冷热需求和电气部件降温需求的同时,对电气部件热量进行热回收,有效补充冬季客室的制热需求,提升整车冬季供暖能力,实现整车综合能源管控,显著降低整车能耗,节能减重效果突出。公司将集成综合热管理空调系统技术拓展至商用车领域,已中标陕汽集团质子汽车基于热泵的整车综合热管理项目并完成装车验证,计划开展小批量供应以进行运营验证。随着国家交通部电动重卡电气化公路项目工作的推进,公司作为首批参与者之一,设计开发的大功率隔离电源,将电网高压电转换为车辆牵引系统中低压电能,已在重汽集团、中车电动率先完成装车验证。同时,公司积极参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院牵头的电气化公路团标起草工作,并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制定《电气化公路运输系统车载DC/DC技术要求》标准。此外,凭借成熟的综合热管理技术,公司成功涉足低空飞行器领域,与客户联合开发设计的低空飞行器综合环控系统和电池热管理系统已完成初步方案设计。报告期内,公司与客车行业名列前茅的主流车厂深化技术合作与业务拓展,先后中标中车电动、中通客车、吉利商用车、奇瑞万达等车厂2024年度空调标配项目,并扩大了多种车型客车空调的标配份额。在国内市场,公司在重庆、成都、青岛、沈阳、大连、天津等主要城市实现了新能源客车空调的批量交付与运营。海外市场方面,公司新能源客车空调的海外订单持续增长,产品已出口至马来西亚、越南、以色列、阿联酋、韩国、葡萄牙、新西兰、意大利等国家,并着手开发适应海外特殊环境的高低温空调系统产品。空气能热泵烘干节能产品市场: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发力热泵烘干市场,研发的系列化智能变频热泵烘干产品大批量应用到烟草烘干、中草药材烘干等领域,完成了开式、闭式、开闭式系列化产品的研制开发与生产。公司继续深耕云南、贵州等市场,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在河南、贵州、云南烟草热泵烘干市场已累计签单金额超过2亿元。同时,公司积极开拓布局四川、湖北、重庆等烟草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公司凭借空气能热泵技术优势及此前的产品市场先发优势和项目运营经验,不断扩大热泵烘干市场应用范围和市场份额。c.数字能源智能环控产品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在储能行业所积累的品牌优势与客户基础,成功拓展了金风科技、中国电气装备、新源智储、中天、沃太能源、林洋能源、采日能源、天合光能等多个行业重点客户,并获取了一系列框采订单。公司品牌力及产品品质因此获得行业广泛认可。针对储能应用场景,公司重新定义液冷产品系统安全,全新推出的液冷温控产品系列能够满足高海拔、高盐雾、高湿度以及高寒等极端环境要求,保障储能系统可靠稳定运行。报告期内,朗进科技5MWh平台配套交付量处于行业领先水平,Longertek3.0液冷整体解决方案也获得行业高度认可。围绕当前储能高密度大容量储能系统的发展趋势,公司布局了电池侧与PCS侧融合的ALLINONE一体式液冷机组全新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兼容全变频高效自然冷却技术,全年能效比及节能率处于领先水平,且行业领先的6MWh+高密度大容量储能系统液冷产品已开始批量交付。公司同时推出了应用新一代变频直冷液冷产品,采用无载冷剂一次冷却技术。与传统储能液冷系统相比,冷却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温控系统整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以增强,维护成本及泄露风险也进一步降低。在报告期内,公司累计交付数十个百兆瓦级新能源基地及国内重大示范储能电站项目的液冷和风冷温控产品配套,累计出货突破35GWh,为客户提供具有朗进特色的节能、智能、可靠的智能温控系统。公司产品通过海外UL、CE、CSA等相应资质认证,并荣获储能行业十佳配套供应商等奖项,赢得了行业用户的认可。②智能大数据驱动新时代,赋能智慧安全运维创辉煌报告期内,公司敏锐洞察市场需求与行业动态,针对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热泵烘干空调、储能温控空调、商用多联供等核心产品,全面优化并迭代了大数据智能运维系统(PHM)。依托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公司构建了一套高效且精准的智能运维服务方案,此举在大幅提高售后服务响应速度的同时,更实现了客户维护保养成本的有效降低。在轨道交通领域,公司凭借深厚的行业积累与技术优势,成功完成了或正稳步推进包括西安1号线3期、西安15号线、深圳12号线、深圳5号线、北京22号线、西安2号线增购、台州市域车、武汉19号线等多条关键地铁线路的空调系统智能运维项目。公司深入研究运维实际需求,稳步推进关键部件的状态监测与评估工作。通过与主机厂及业主单位的紧密协作,共同探索由“计划修”向“预测性维护”转变的新型检修模式。此模式不仅大幅减少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维护成本,而且显著提升了车辆运营的效率与安全性,赢得了客户的普遍好评。在商用多联供领域,针对传统多联机系统运维面临效率低、故障响应滞后、能耗管理粗放等难题,公司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了商用多联供智能运维平台,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的运维升级,有效提升了运维效率,降低了能耗成本。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在智能运维领域的研发投入,积极探索并应用前沿技术,如DeepSeek等AI人工智能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化、定制化的运维解决方案。通过公司的不懈努力与持续创新,为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热泵烘干空调、储能温控空调、商用多联供等行业的技术革新注入新动力,为运营单位创造更大价值,同时推动公司实现更加可观的收入增长。③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筑牢行业技术标杆、提升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深化技术创新体系,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加大前沿技术投资的同时,明确技术发展方向,推动下一代产品技术迭代,培育新增长动力,拓展细分市场份额。在轨道车辆空调方面,公司圆满完成武汉地铁十二号线、长春地铁七号线、天津地铁5号线增购、天津地铁八号线等二十余条国内轨道车辆线路空调及热管理项目的设计开发工作,多条线路技术提升项目也稳步推进。如温州S3号线采用领先的DC1500V直进空调技术且电源项目进展顺利,R744、R290轨道空调机组相关验证及开发工作有序进行,持续推动新冷媒技术应用。国铁市场方面,公司参与并完成中车长客、中车四方等多个重要项目开发;参与了国家铁路局时速200km动力集中式客车变频空调系统项目的统型、设计开发及验证工作;顺利开展中国标准新能源机车空调和大功率电源干线电力机车项目的研制开发。在海外轨道空调市场方面,完成SJABregionalTrains项目、ROMATRAM项目及罗马尼亚有轨电车减重项目的设计开发,同时推进前期开发项目在国外车厂的整车验证及AlstomR513ADemonstrator的节能对比验证等工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顺利开展DC车载300kW隔离电源项目、双层巴士空调项目、马来西亚ART客室/司机室/水冷机组、德创搅拌车综合热管理系统、比亚迪云巴空调系统等项目的开发研制工作。在热泵及烘干领域,通过对多种烘干应用场景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陆续开展烟草开式/开闭式一体机、20HP单压缩机多联模块机组、水冷多联机组及水冷直膨机组、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等产品的开发工作。同时,与客户合作进行水冷多联机组及水冷直膨机组在地铁车站的节能研究等项目课题,为新型节能空调技术在站台等高大空间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在低空飞行器领域,公司专注于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空调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国内头部低空飞行器厂家合作开展新产品开发工作。在储能温控空调领域,结合储能市场客户及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开展了已开发产品的技术升级和验证工作,完成60kW一体变频系列化液冷机组的升级迭代,同时开展定制化50kW液冷机组、新一代地铁飞轮储能系统冷却机组、5kW抽屉一体式冷水机组、55kW+50kW分体式储能冷水机组等新产品开发。④恪守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为企业经营发展保驾护航报告期内,公司完成GB/T29490-201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监督认证审核,IPMS知识产权体系有利于企业将知识产权信息深度挖掘、分析、利用、贯穿于研发创新过程中的项目立项、研发设计、试验验证、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不仅提升研发起点、实现高价值专利布局,更有力的支持公司研究开发。公司以《GB/T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要求》为总抓手,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完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更好更精准的推进企业创新、与其他ISO体系融合,与信息化、数字化系统融合,利用数字化系统提高知产管理效率和质量,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水平,积极响应社会主义知识产权强国的国家要求。公司在行业领域中深耕核心技术、重视知识产权、培育高价值专利、布局国际市场,既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更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公司全员恪守“推进社会安定与进步”的愿心,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积极回馈投资者,致力于成为高端智能装备领域先行者,打造国际一流品牌。报告期内,公司加强自主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公司及子公司申请专利共80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59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1项。公司及子公司授权专利共44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11项境内,1项国际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0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1项。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326项授权有效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9项(28项境内,1项国际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40项、外观设计专利57项,软件著作权82项。有效国内商标151项,国际商标26项。2024年12月,公司获得尼日利亚国际发明专利《CONTROLMETHODFORRAILVEHICLEVENTILATIONSYSTEM,RAILVENICLEVENTILATIONSYSTEMANDRAIL.》授权证书。⑤把方向管大局,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精准成本管控实现公司提质增效报告期内,公司从优化业务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经营意识、组建契合公司业务及发展的专门团队等多个角度规范内部管理,持续提高运营效率。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等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和智能化,以管理驱动经营目标的达成。为了使公司组织能够快速匹配并承接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并使之有效落地,新业务板块在事业部建设和市场拓展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各事业部在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把握行业发展脉搏和趋势,带领团队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过选聘一批技术骨干补充到行业市场前端,捕捉客户需求,加快产品开发迭代速度,加快响应客户需求,为后续各板块的发展奠定基础。公司通过建立相适应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从智能化、自动化、工艺优化、标准化等维度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提升生产产能和人员效率。其中,智能化关键装备的数控化率达到95%,做到了智能研发生产全过程的可知、可视和可控,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不良率降低,运营成本降低的同时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始终将降本增效作为公司重点工作之一,通过成立供应链专业团队,专职研究产品材料构成,以精准成本管控,实现公司提质增效。通过供应链管理工作,持续引入新的合格供应商,减少单一供方数量;及时追踪重要原材料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通过提前制订采购预测计划、多供方储备、项目招投标等措施保障原材料供应及控制采购成本。同时,公司同步打造供应链管理协同协作平台系统,实现供应链择优引入、评价考核、价值重塑的数字化管理,持续提升供应链价值。公司通过矩阵式项目管理体系系统,将研发设计与供应链、生产制造、质量保障等所有部门以项目团队组织模式保持密切高效协作,通过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设计过程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在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始终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客户痛点和市场风险,充分考虑产品的标准化和统型化,持续降低物料成本,持续提升产品的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制造性、安全性)指标;公司坚持品质第一的产品理念,优化全流程质量管理流程,通过打造生产计划、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实现精准生产、智能制造和质量管理的闭环,实现公司产品全寿命周期可追溯,推进公司产品质量更上新台阶。⑥以企业文化为魂,强基础抓重点稳增长,保障公司经营稳健发展持续并加强企业文化落地的宣贯,加强自修复机制的贯彻。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抓手,在IRIS银牌战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与数字化、智能化系统的结合,通过数智化质量管理平台及自修复系统的应用,落地“德益中慧”的企业文化,保障公司经营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共计召开6次董事会,6次监事会,4次股东大会。公司根据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各项法规、规范性文件,修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三会一层”治理沟通机制,发挥独立董事、监事的外部监督作用;落实内部审计各项工作要求,压实内部审计的内部监督责任,实现内部审核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强化投资者日常沟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公司透明度,准确、及时地传递公司信息,保护利益相关方知情权。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