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高性能碳纤维及织物的研发、生产、销售
经营范围:高性能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制造、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研发制造商,具备高强型ZT7系列(高于T700级)、ZT8系列(T800级)、ZT9系列(T1000/T1100级)和高模型ZM40J(M40J级)石墨纤维工程产业化能力,并已成为国内航空航天领域ZT7系列(高于T700级)碳纤维产品的批量稳定供应商。
公司经过长期自主研发并生产的国产ZT7系列(高于T700级)碳纤维产品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宇航级碳纤维的技术装备封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型产品先进水平,经过严格的产品验证,已被批量稳定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八大型号,优先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实现军民深度融合。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技术领先,专注应用,技术向纵深发展,应用向纵横发展”为战略目标,致力于建设国产可定制、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线在技术等级、盈利能力、应用水平和装备水平等方面,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1.行业发展情况当前,碳纤维行业延续着结构性分化发展的特征。
在航空航天领域,对高性能碳纤维的需求持续攀升,尤其是高强度、高模量产品,成为提升高技术装备性能的关键材料,国内企业在高端产品自主供应能力上仍显不足。
与此同时,中低端市场内卷态势突出,随着前期投建的民用产能集中释放,普通碳纤维及预浸料等中间产品供应过剩,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频繁陷入价格战,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压力。
整体来看,碳纤维及其相关制品市场快速扩张,但下游应用领域拓展滞后,产能和应用不匹配,产业链上下游呈现不均衡、不平衡的状态。
然而随着各下游领域对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推进,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需求与机遇。
在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驱动下,行业正加速向差异化、高端化转型,一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攻克高性能碳纤维制备等关键技术,另一方面积极拓展能源、低空经济、氢能储运等新兴应用场景,推动碳纤维在民用领域的高质量应用。
2.主要从事业务与市场地位公司是国内航空航天用高端碳纤维核心供应商,通过不断完善产品谱系,持续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和工程化保障能力,持续满足用户在设计选型与批产中多样化需求。
公司所产的宇航级高性能碳纤维系列产品,在基础研发、技术要求、工艺规范等方面与一般民用产品有所不同,“高附加值、高技术门槛、长周期投入”是该领域的显著特征,集中体现了航空航天高端碳纤维应用的高技术壁垒和高起点竞争态势。
公司坚持“技术向纵深发展,应用向纵横发展“的思路,随着产能的释放与扩张,在满足用户单位对高性能结构材料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航空航天领域的示范带动,积极拓展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的研制工作,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以促进产品在中高端领域的推广及应用,进一步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着眼未来需求积极开拓新的应用场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接用户单位需求,深化常态化互访交流,碳纤维及织物产品销售较同期显著增长;技术团队紧扣项目方向与客户需求,将调试工作与产品研发并行开展,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着力盘活存量资源,推动业务与资产的深度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稳步推动产业链延伸相关工作,遵循“高功能化、多功能化、结构和功能整体化、智能化以及低成本化”的思路,持续强化供应链韧性,提升产业链安全性与稳定性。
在内部建设方面,聚焦首责主业,更加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定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与专题讨论,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使命感与认同感,激发团队精神动力,营造向上向善的企业文化氛围;公司重视外部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积极保障其履职,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常态化参与决策机制,持续夯实内控基础,合规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下一步,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公司将坚定不移地推动战略投资者引入工作,积极拥抱新模式、新动态,以更丰富的产品谱系,努力开拓潜力应用场景;通过信息化工作的扎实推进,搭建高效信息共享平台,提升跨部门及业务单元的敏捷协作能力;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以高效、合规、专业的治理架构支撑公司高质量健康发展。
3.主要产品及其用途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碳纤维及织物的研发、生产、销售,所产产品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纤维,呈丝状,具有质轻、高强度、高弹性模量、导电、导热、耐高温、耐腐蚀、抗冲刷及溅射等特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抗疲劳、耐腐蚀、可设计性强、结构尺寸稳定性好、可大面积整体成型等优点,是满足先进装备结构高性能化与轻量化要求的理想结构材料,已经在航空、航天、国防和民用工业等众多领域得到应用。
4.主要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为丙烯腈。
公司为此建立了合格供方评价及再评价管理制度,形成《合格供方名录》;采购部定期会同有关部门对合格供方进行评审或再评审,《合格供方名录》实施动态管理,每年度更新一次。
丙烯腈及长期使用的原辅料采购必须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其他一般原辅料,采购部可采取询价比较的方式选择供应商。
目前,公司已与主要原辅料供货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生产模式因公司产品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产品性能参数经过长时间实验论证,在客户产品定型之时既已确定,性能参数不会发生改变,公司碳纤维产品均按照客户订单的要求设计和生产,即订单驱动式生产模式。
公司掌握了同一生产线装备下,生产不同碳纤维产品的技术,具备根据客户要求量身定制的特定碳纤维产品的能力。
公司能依靠智能化柔性生产线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
3)销售模式公司客户主要是国内大型航空航天企业集团,客户明确且集中度高,因此,公司采用直接销售的方式,销售产品全部为高性能碳纤维及碳纤维织物,且绝大部分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客户对公司产品各项性能参数指标通过定型、认证、评审通过后,进入最终用户认定的合格供方目录,由客户根据最终用户的需求,向公司下订单并签订合同。
公司根据与客户签订的年度合同或年度供货协议,安排年度生产计划;公司根据客户每月下发的《产品交付计划表》组织生产,待公司自检合格后分批次向客户发货;产品交付并经客户检验并确认合格后,确认销售收入。
4)质量监控模式公司依托GJB9001C-2017、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整的技术规范、测试标准、接受准则等过程和质量控制体系。
在高性能碳纤维的生产制备过程中,形成七大生产过程和五大检验控制过程,并形成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制备的五大过程控制要点,分别包括原料采购及纯化过程、聚丙烯腈纺丝原液制备过程、聚丙烯腈原丝制备过程、预氧化碳化过程、表面处理及上浆过程及碳纤维成品测试,对高性能碳纤维制备过程实施全流程质量监控。
5.主要业绩驱动因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领域对高性能碳纤维的需求正快速增长,公司作为国内高端碳纤维重点企业,将优先受益于这一市场机遇。
同时,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进一步推动行业景气度攀升,为公司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在业务层面,公司核心产品在重点型号中的应用占比不断提升,订单交付节奏持续加快,业务增长动能强劲。
此外,公司具备柔性化产线优势,能够高效支持定制化生产,快速响应客户多样化需求,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巩固。
从业绩前景来看,报告期内公司三期项目产能爬坡进展顺利,将为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高性能产品ZT9H收入占比的提升,叠加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公司净利润有望稳步提高,盈利结构持续优化。
同时,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与深厚的客户粘性,将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简有限成立于2008年4月28日,成立时的名称为“中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由常州三毛纺织、东方化工、云南光机电、苏州海竞、成都和德盛、巨凝建材及自然人黄晓军共同出资,经常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4,400.00万元。
2008年4月24日,公司取得常州汇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关于中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收资本的验证》(常汇会验(2008)内156号),验证截至2008年4月24日,中简有限已取得全体股东出资缴纳的注册资本12,600万元,均为货币出资。
2008年4月28日,中简有限在常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完成工商设立登记手续,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20407000101123)。
发行人系中简有限整体变更设立。
2015年8月19日,中简有限召开股东会,决定以2015年7月31日为审计及评估基准日,将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以中简有限经审计的原账面净资产334,656,139.96元为依据,将净资产中的30,000万元折合为30,000万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净资产超过股本总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中简有限全体股东作为股份公司的发起人,按其在该时点各自在中简有限的出资比例持有相应数额的股份。
2015年8月24日,中简有限的全体股东华泰投资、中简投资、涌泉投资、博驰投资、三毛纺织及自然人杨永岗、温月芳等股东作为股份公司的发起人,签订了《发起人协议》。
2015年9月21日,江苏省常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公司核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20407000101123);2016年3月29日,江苏省常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公司换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400674857975P)。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温月芳 | 2025-10-15 | -7000 | 34.13 元 | 8250800 | 董事 |
温月芳 | 2025-10-14 | -10000 | 35.4 元 | 8257800 | 董事 |
温月芳 | 2025-10-09 | -231500 | 35.79 元 | 8267800 | 董事 |
温月芳 | 2025-09-30 | -30000 | 35.6 元 | 8499300 | 董事 |
温月芳 | 2025-09-26 | -25000 | 36.28 元 | 8529300 | 董事 |
温月芳 | 2025-09-25 | -300000 | 36.08 元 | 8554300 | 董事 |
温月芳 | 2025-09-24 | -80000 | 35.66 元 | 8854300 | 董事 |
温月芳 | 2025-09-23 | -25000 | 35.27 元 | 8934300 | 董事 |
温月芳 | 2025-09-22 | -30000 | 35.23 元 | 8959300 | 董事 |
温月芳 | 2025-09-19 | -20000 | 35.26 元 | 8989300 | 董事 |
温月芳 | 2025-09-18 | -55400 | 35.82 元 | 9009300 | 董事 |
温月芳 | 2025-09-17 | -105000 | 35.4 元 | 9064700 | 董事 |
温月芳 | 2025-09-15 | -59400 | 35.39 元 | 9169700 | 董事 |
温月芳 | 2025-09-12 | -20000 | 35.65 元 | 9229100 | 董事 |
温月芳 | 2025-09-11 | -30000 | 35.61 元 | 9249100 | 董事 |
温月芳 | 2025-09-09 | -104000 | 35.48 元 | 9279100 | 董事 |
温月芳 | 2025-09-08 | -20000 | 35.76 元 | 9383100 | 董事 |
温月芳 | 2025-08-28 | -20000 | 39.16 元 | 9403100 | 董事 |
温月芳 | 2025-08-27 | -20000 | 40.02 元 | 9423100 | 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