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中简科技
- 企业英文名: Sinofibers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无
- 上市代码: 300777.SZ
- 注册资本: 43970.7537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9-05-16
- 大股东: 常州华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13.8%
- 董秘: 李剑锋
- 董秘电话: 0519-89620691
- 所属行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曹博、刘格娟
- 律师事务所: 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玉龙北路569号
- 概念板块: 化纤行业 江苏板块 专精特新 富时罗素 创业板综 MSCI中国 深股通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深成500 碳纤维 基金重仓 商业航天 军民融合 新材料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08-04-2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400674857975P
- 法定代表人: 杨永岗
- 董事长: 杨永岗
- 电话: 0519-89620691
- 传真: 0519-89620690
- 企业官网:
- 企业邮箱: Sinofibers@163.com
- 办公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玉龙北路569号
- 邮编: 213127
- 主营业务: 高性能碳纤维及织物的研发、生产、销售
- 经营范围: 高性能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制造、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研发制造商,具备高强型ZT7系列(高于T700级)、ZT8系列(T800级)、ZT9系列(T1000/T1100级)和高模型ZM40J(M40J级)石墨纤维工程产业化能力,并已成为国内航空航天领域ZT7系列(高于T700级)碳纤维产品的批量稳定供应商。公司经过长期自主研发并生产的国产ZT7系列(高于T700级)碳纤维产品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宇航级碳纤维的技术装备封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型产品先进水平,经过严格的产品验证,已被批量稳定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八大型号,优先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技术领先,专注应用,技术向纵深发展,应用向纵横发展”为战略目标,致力于建设国产可定制、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线在技术等级、盈利能力、应用水平和装备水平等方面,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 商业规划: 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碳纤维及织物的研发、生产、销售,所产产品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纤维,呈丝状,具有质轻、高强度、高弹性模量、导电、导热、耐高温、耐腐蚀、抗冲刷及溅射等特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抗疲劳、耐腐蚀、可设计性强、结构尺寸稳定性好、可大面积整体成型等优点,是满足先进装备结构高性能化与轻量化要求的理想结构材料,已经在航空、航天、国防和民用工业的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1.主要从事业务公司是我国航空航天用高端碳纤维核心供应商,通过不断完善产品谱系,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和工程化保障能力,持续满足了用户设计选型与批产需求。公司所产的宇航级高性能碳纤维系列产品,在基础研发、技术要求、工艺规范等方面与一般民用产品有所不同,“高附加值、高技术门槛、长周期投入”是该领域的显著特征,更是航空航天高端碳纤维应用高技术壁垒和高起点竞争的体现。公司坚持“技术向纵深发展,应用向纵横发展”的思路,依托深厚的技术积淀、自主可控的设备以及丰富的生产经验,在国内率先走通高精尖装备“积木式”验证流程,性能、质量、结果均超出预期,实现了我国航空关键主干材料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践行了重大装备关键材料自主保障的承诺。随着公司产能的释放及扩大,可有效将公司技术研发优势转化为产能优势,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示范带动下,进而促进公司产品在中高端领域的推广及应用,进一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2、公司主要经营模式介绍1)采购模式公司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为丙烯腈。公司为此建立了合格供方评价及再评价管理制度,形成《合格供方名录》;采购部定期会同有关部门对合格供方进行评审或再评审,《合格供方名录》实施动态管理,每年度更新一次。丙烯腈及长期使用的原辅料采购必须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其他一般原辅料,采购部可采取询价比较的方式选择供应商。目前,公司已与主要原辅料供货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生产模式因公司产品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产品性能参数经过长时间实验论证,在客户产品定型之时既已确定,性能参数不会发生改变,公司碳纤维产品均按照客户订单的要求设计和生产,即订单驱动式生产模式。公司掌握了同一生产线装备下,生产不同碳纤维产品的技术,具备根据客户要求量身定制的特定碳纤维产品的能力。公司能依靠智能化柔性生产线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3)销售模式公司客户主要是国内大型航空航天企业集团,客户明确且集中度高,因此,公司采用直接销售的方式,销售产品全部为高性能碳纤维及碳纤维织物,且绝大部分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客户对公司产品各项性能参数指标通过定型、认证、评审通过后,进入最终用户认定的合格供方目录,由客户根据最终用户的需求,向公司下订单并签订合同。公司根据与客户签订的年度合同或年度供货协议,安排年度生产计划;公司根据客户每月下发的《产品交付计划表》组织生产,待公司自检合格后分批次向客户发货;产品交付并经客户检验并确认合格后,确认销售收入。4)质量监控模式公司依托GJB9001C-2017、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整的技术规范、测试标准、接受准则等过程和质量控制体系。在高性能碳纤维的生产制备过程中,形成七大生产过程和五大检验控制过程,并形成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制备的五大过程控制要点,分别包括原料采购及纯化过程、聚丙烯腈纺丝原液制备过程、聚丙烯腈原丝制备过程、预氧化碳化过程、表面处理及上浆过程及碳纤维成品测试,对高性能碳纤维制备过程实施全流程质量监控。1、概述2024年,公司克服了客户需求短期波动带来的阶段性影响,公司上下一心,披荆斩棘、蓄势扩能,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公司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与股东、客户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化解了发展风险,公司党支部发挥引领作用,号召全体中简人牢记报国初心,勇担强国使命,聚焦主责主业,打造核心能力,公司呈现出崭新的发展风貌;新一代碳纤维凸显强劲发展动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为公司不断贡献发展成果;面向重大领域需求,公司及时论证并启动功能材料业务,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新的经营班子主动担当,巩固优势领域,培育战新产业,结合前期项目实施情况,推进设计工艺一体化协同,加快四期项目的细化论证工作,完善了体系化布局,进一步保障了供应链安全。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交付数量明显增加,业绩稳定增长,实现营业收入8.12亿元,同比增加45.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上升23.16%。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46.43亿元,同比增加5.35%;净资产43.55亿元,同比增加6.78%。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