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青达环保
- 企业英文名: Qingdao Dan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王勇
- 上市代码: 688501.SH
- 注册资本: 12307.1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07-16
- 大股东: 王勇
- 持股比例: 17.29%
- 董秘: 高静
- 董秘电话: 0532-86625751
- 所属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李建彬、钟心怡、王宜省
- 律师事务所: 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北办事处工业园达能路3号
- 概念板块: 专用设备 环保行业 山东板块 养老金 融资融券 微盘股 预盈预增 节能环保 机构重仓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山东
- 成立日期: 2006-10-09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70200794008847T
- 法定代表人: 王勇
- 董事长: 王勇
- 电话: 0532-86625751
- 传真: 0532-86625238
- 企业官网: www.daneng.cc
- 企业邮箱: zqb@daneng.cc
- 办公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北办事处工业园达能路3号
- 邮编: 266313
- 主营业务: 节能降耗、环保减排设备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为电力、热力、化工、冶金、垃圾处理、新能源等领域的客户提供节能环保处理系统解决方案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治理;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服务;水资源专用机械设备制造;物料搬运装备制造;物料搬运装备销售;特种设备销售;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制造;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销售;专用设备修理;金属结构制造;金属结构销售;金属制品销售;金属制品研发;余热余压余气利用技术研发;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节能管理服务;工程管理服务;工业工程设计服务;工业设计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对外承包工程。(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特种设备设计;特种设备制造;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检验检测服务;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勘察;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达环保,股票代码:688501),成立于2006年。公司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胶州市胶北办事处达能路3号,下设多家子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宗旨,致力于节能降耗、环保减排设备的设计、制造、销售和设备安装调试,为电力、热力、化工、冶金、垃圾处理、新能源等领域的客户提供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烟气节能环保处理系统、清洁能源消纳系统、脱硫废水环保处理系统和钢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解决方案。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助力碳中和,打造覆盖固、液、气废领域环保处理。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节能、环保解决方案。目前,公司的技术、产品已覆盖包括炉渣、钢渣、灰尘、烟气、细颗粒物、NOx、SOx、脱硫废水等污染物的防治及锅炉炉渣和烟气余热回收,同时涉足电厂灵活性改造、清洁能源消纳等领域。青达环保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技术创新中心等20多个创新平台,市级及以上荣誉100余项,助力企业向高端创新链攀升。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数智赋能、匠心笃行”的年度发展战略,公司管理层及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夯实基础,提质增效,保障公司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经营建设工作稳中提质,较好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一)传统主业稳扎稳打,新项目建设取得突破进展2024年,在国家新建火电投资加速及升级改造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持续性影响下,公司传统主营产品市场需求持续放量,为经营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403.53万元,同比增长27.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97.32万元,同比增长7.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108.89万元,同比增长0.42%。同时,截至2024年底,公司建设的胶州市李哥庄镇120MW渔光互补项目已顺利完成并网发电。该项目标志着山东省首个规模化绿电制氢项目在青岛落地。公司通过为该项目提供EPC总承包服务,预计对公司2025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二)重创新、强研发,夯实核心竞争力优势公司始终保持以自主创新为企业发展引擎,重视技术研发的储备与产出。2024年,公司开展了“燃煤机组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多参数优化及智能调控技术与应用”项目,实现了燃煤机组烟气余热梯级利用以及智能精准控制,大大提高了机组的发电效率,助力国家双碳政策,该技术成果荣获“2024年度电力创新一等奖”;开展的“基于水侧调控的火电厂全负荷脱硝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攻克了火电机组调峰过程中水冷壁传热恶化、省煤器汽化等技术瓶颈,释放了机组的深度调峰潜力,实现了机组脱硝系统全负荷段安全稳定运行,荣获“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公司“余热蒸发浓缩高盐废水与零排放处理一体化装备”项目,突破传统高盐废水处理技术限制,实现了低成本脱硫废水零排放,荣获“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奖;“共生富二氧化碳废气携废渣激冷调质钢渣并固碳过程研究”项目,项目充分利用了钢铁白灰窑富产二氧化碳废气以原位和二次激活方式实现多炉型废渣的显著品质提升,系统性的清洁高值回用渣、铁、热并协同了生产过程降碳,经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满足炉渣节能环保处理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开展“炉渣同步输送及强制冷却的自抑尘干式排渣系统”技术攻关,在原有系统基础上进行整合、优化及创新,将被动冷却方式优化为主动强制冷却系统,创新整合了冷却风系统与除尘系统,极大地提升了除尘的环保效果。同时引入一套可实用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高精度系统作业实时监控,为环境保护领域高端装备无人化与高能效节能控制方法开发提供方案基础,经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报告期内,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果优异,全年新增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9项,商标41项,主持、参与编制各类标准6项。(三)数智赋能,打造产业互联网一体化平台建设2024年,公司加快产品智慧化研发布局并取得显著成效。公司成立北京中工数联子公司,基于多核多链条创新理论,建立产业互联互通网络,通过赋能、资源和数据共享,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同时,提出了煤电灵活性改造智能化的发展思路,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结合火电厂需求,为火电厂的能源管理和设备运行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手段。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全方位推动了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在系统建设与集成上,逐步推进子公司上线ERP系统并持续优化,完成SRM、PLM与ERP的接口开发及优化,实现CRM与ERP对接,完善各系统功能并打破数据壁垒,使业务流程更顺畅、数据流转更高效,为企业决策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撑;在业务助力层面,协助SRM上线,助力PLM精准对接业务流程并持续维护,有效提升产品设计开发效率;网络与监控设施建设也成果显著,完成多地网络部署、设备安装及监控系统搭建,完善新购置网络监控设施,保障企业日常运营安全、稳定。(四)战略引领,产能跟进,双轮驱动促发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指引下,公司精准把握行业政策导向,以前瞻性视野科学规划发展蓝图,稳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2024年,公司勇立国际化发展潮头,积极投身国际市场竞争,依托创新驱动与资源整合优势,正式成立印尼子公司,迈出海外布局的坚实步伐。展望未来,公司将以印尼为战略支点,聚焦智慧电厂建设、机组灵活性改造、环保技术升级等核心领域,持续深耕细作。通过输出先进技术与优质服务,打造精品工程标杆,以更高质量的项目交付、更严苛的国际标准,推动海外业务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纵深发展,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方案。在市场需求持续上扬、产能诉求日益紧迫的关键节点,公司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果敢的决策力,精准锚定发展方向,毅然启动新厂区购置计划,全力打造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从筹备规划到建设施工,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汗水,历经重重考验,最终顺利完成改建任务,实现全面投产。新厂区的正式启用,标志着公司产能实现质的飞跃。先进的生产设备、科学的布局规划以及高效的管理体系,大幅提升了公司的生产效能,源源不断地为市场输送高品质的产品。这不仅有效缓解了产能瓶颈,更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向着更高的目标稳步迈进。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