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涵盖城市运营和物业管理两大板块,为政府单位和企业客户提供“全场景”的城市运营服务与物业管理服务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建筑物清洁服务;物业管理;城市绿化管理;生活垃圾处理装备制造;白蚁防治服务;病媒生物防制服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室内空气污染治理;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花卉种植;花卉绿植租借与代管理;机械设备租赁;机械设备销售;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销售;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服务;专业保洁、清洗、消毒服务;水污染治理;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安装服务;集贸市场管理服务;市政设施管理;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固体废物治理;再生资源回收(除生产性废旧金属);停车场服务;家政服务;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农林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技术研发;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服装服饰批发;服装服饰零售;厨具卫具及日用杂品批发;日用杂品销售;日用百货销售;日用品批发;五金产品批发;五金产品零售;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机动车修理和维护;塑料制品销售;劳动保护用品销售(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许可项目: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餐厨垃圾处理;室内环境检测;建设工程施工(除核电站建设经营、民用机场建设);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危险废物经营;互联网信息服务;自来水生产与供应(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玉禾田环境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玉禾田集团”),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815),是中国领先的城市综合运营管理服务商,秉承“清洁大中国、环保大中国、美丽大中国”发展理念,为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数智城市大管家”。
玉禾田集团始创于1997年,是中国环卫领域最早参与市场化改革的民营企业,2023年位列中国环境企业50强第25位。
27年精耕细作,从六个人发展到十万人,从深圳迈向全国百余城乡,从物业保洁领域发展成为全方位一体化的中国城市综合运营管理服务领军企业,拥有城市运营、物业管理、园林绿化、垃圾分类、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环卫系统、智慧停车、智慧照明服务、智能清扫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等业务板块。
“让城市更精彩,让家园更美好”,玉禾田集团在全国各地拥有180多家分子公司,为超过1200家品牌客户、近200家政府单位和180多座城市提供长期优质服务,服务规模长年稳居行业榜首,在全国各地打造了众多耀眼的标杆,持续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博鳌亚洲论坛、中阿博览会、中国消博会等国际大型论坛和展会的环境保障,得到各地政府高度赞誉。
“产业与资本并举,规模与效益并重”,玉禾田集团近年来与源创环保、永恒光照明、禾城智行等企业进行股权收并购合作,聚焦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围绕“数智城市大管家”这一前瞻性战略,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持续发力,用智慧科技赋能美好生活。
未来,玉禾田集团将紧跟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和改革创新的步伐,积极践行“城市合伙人”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城市综合运营管理服务事业,以匠心铸匠魂,用一流的品牌信誉和品质标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上,饱蘸激情梦想,书写“数智城市大管家”崭新篇章!
(一)主营业务本公司作为综合性城市服务运营商,主营业务体系由城市运营与物业管理两大战略板块构成,致力于为政府机构及企业客户提供全场景、多维度的城市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具体服务范畴包括:1)城市运营服务矩阵:涵盖城市环境管家(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城市空间管家(公共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城市焕新管家(市政设施更新维护)及城市智慧管家(数字化城市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模块;2)物业管理服务体系:覆盖传统物业维护与专项技术服务,形成基础服务与增值服务并重的业务架构。
(二)经营模式1、城市运营公司通过参与政府公开招标及竞争性磋商程序,与地方政府或环卫主管部门签订服务协议,在特定服务周期及区域范围内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当前服务范畴已突破传统环卫边界,实现产业链纵向延伸与业态升级,构建“管理-服务-运营”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市治理范式。
主要合作模式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特许经营权模式、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建立覆盖180+城市行政区域的服务网络,累计为200余家政府机构提供持续服务。
2、物业管理公司通过市场化竞标机制,与多元物业业态业主方(涵盖写字楼、住宅社区、商业综合体、工业园区及交通枢纽等)建立服务契约,提供全周期物业管理解决方案:1)基础服务:开荒清洁、日常保洁维护;2)专项技术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石材养护与翻新、地毯深度清洁、地面抛光打蜡、绿化景观养护、室内环境治理、病媒生物防治(PCO)、防疫消毒、高空幕墙清洗及二次供水系统维护等专业化服务。
目前服务矩阵已延伸至1,200余家品牌客户,形成稳定的业务合作生态。
(三)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1、城市运营业务(1)行业发展阶段我国城市运营市场经历了三个标志性发展阶段:从早期的政府行政主导,到中小型企业参与的市场化试点探索,再到2013年后开启的全面市场化推广新纪元。
在“放管服”改革深化和城市精细化管理需求提升的双重推动下,公共服务市场持续开放,行业正经历从传统人工向机械化、进而向新能源化、智能化、无人化的跨越式转型。
(2)行业发展特点及竞争格局从产业链视角看,城市运营作为关键中游环节,向上连接环卫装备制造业,向下延伸至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根据环境司南数据,2025年上半年,行业呈现以下核心特征:1)市场规模首现收缩,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2025年上半年全国环卫服务项目成交年化额456亿元,同比下降3%,创近10年最大降幅。
这一数据标志着环卫市场化“黄金十年”高速增长期首次出现负增长,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应收账款增速达16.8%,是营收增速的3.5倍,“增收不增现”现象突出,反映出市场正在经历深度调整。
2)特许经营回归专业本源,政策纠偏成效显著自2024年PPP新规重拳整治行业乱象以来,环卫特许经营市场经历深度调整并逐步回归理性。
2024年行业曾陷入“转让费拍卖”“跨界企业垄断”等乱局,全年60个项目中国企占比超50%、跨界资本涌入,倒逼国家发改委出台新规明确禁止经营权拍卖、限制特许经营适用范围。
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政策纠偏成效显著:项目总量下降至17个(同比降43%),但民企中标率提升至65%,反映出市场正从“资本博弈”向“专业能力”转型。
3)技术驱动转型升级,智慧环卫实现突破性发展无人驾驶环卫设备呈现爆发式增长,上半年有200多个无人驾驶智能环卫设备及服务采购项目。
“环卫+无人驾驶试点”模式成为主要推动力,102个试点项目覆盖全国15个省份,合同总额突破70亿元,占无人设备采购量的80%。
这一趋势显示技术创新正在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推动行业服务模式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
4)市场供需匹配面临挑战,市场运行机制亟待完善上半年多地出现环卫项目流标现象,反映出当前市场供需匹配存在困难。
一方面企业面临人工、设备等成本持续上升压力,另一方面服务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
这种状况促使行业探索动态调价等机制创新,以建立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市场生态,市场成熟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3)公司在行业内所处地位作为城市运营服务领域的标杆企业,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城乡环境综合服务商。
凭借28年深耕行业的经验,公司构建了覆盖上下游的全产业链生态,以卓越的服务品质赢得全国市场的广泛认可,客户满意度持续领先行业。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签合同金额突破百亿大关,遥遥领先同行,进一步巩固了在环卫服务领域的领军地位。
2、物业管理业务(1)行业发展阶段及行业特征当前国内物业管理行业呈现“双轨并行”发展态势:在传统住宅、商业及写字楼领域,市场已进入成熟期,参与者众多,竞争呈现白热化;而在高端物业及大型公建领域,如地铁、机场、高端商业综合体等,则形成了以服务品质、品牌实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为核心的高门槛赛道,主要由全国性龙头物企和区域领军企业主导。
经过数十年发展,行业正经历从“规模为王”到“价值制胜”的战略转型,展现出三大鲜明特征:一是业态多元化,覆盖商办、产业园、交通枢纽等十余个细分领域;二是服务升级化,从基础物业服务向智慧运维、资产运营等价值链高端延伸;三是科技赋能化,AI、物联网等技术深度应用,推动“智慧物业”和“城市服务”新生态形成。
未来,在政策红利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行业将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2)行业竞争格局目前,物业管理行业进入深度洗牌期,竞争格局呈现“金字塔”式分化:塔尖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和科技赋能持续扩大领先优势;腰部企业聚焦细分领域打造专业壁垒;基层企业依托区域资源维持生存空间。
竞争主战场已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智慧能源管理、无人化服务等科技应用成为决胜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一线城市头部企业厮杀激烈,而区域龙头在地方市场仍保持较强话语权。
(3)公司所处行业地位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公司构建了“城市服务+专业物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业务网络覆盖全国80余个重点城市。
凭借卓越的服务品质和丰富的项目经验,公司建立了包括龙湖、中海等头部物企,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以及四大国有银行在内的顶级客户生态圈。
在轨道交通领域,公司服务网络已延伸至深圳、广州等8大地铁系统;在航空领域,成功打造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三亚凤凰机场等标杆项目。
更值得称道的是,公司先后为北京奥运会、博鳌论坛等国家级重大活动提供环境保障服务,以“金牌服务”赢得行业广泛赞誉。
(四)主要的业绩驱动作为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关键一环,公司深耕的城市运营与环境卫生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
行业发展主要依托三大支柱:市场化改革红利释放、标准化体系加速构建,以及城镇化进程带来的服务升级。
1、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环卫服务市场化已成为行业变革的鲜明标签。
政府通过“放管服”改革,将环卫服务从“大包大揽”转向“择优采购”,有效激活市场活力。
这场持续深化的制度变革,正在为专业服务商打开万亿级市场蓝海。
2、标准体系引领质变行业正在经历从“粗放式”到“精耕化”的转型蜕变。
随着《市容环卫工程项目规范》等国家级标准密集出台,服务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等关键维度有了“准绳”。
这套日益完善的标准体系,如同为行业装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导航仪”,推动企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赛道加速奔跑。
3、城镇化催生服务新生态67%的城镇化率只是新起点。
随着城市扩容提质,生活垃圾清运量呈几何级增长,“城市管家”的服务内涵正在重构。
在“绿色城镇化”理念指引下,传统环卫服务已升级为涵盖智能装备、智慧平台等创新要素的“城市大管家”模式。
服务边界的持续拓展,预示着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价值重估。
在这场城市服务升级浪潮中,公司凭借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正站在时代风口,拥抱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经营情况概述2025年上半年,公司围绕“数智转型创新发展同心协力共筑未来”战略方针,通过数字化赋能和精细化管理,实现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整体经营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达371,117.82万元,同比增长9%,展现良好的增长韧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014.45万元,虽同比小幅调整2.02%,但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仍保持较强盈利能力;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614.54万元,同比下降5.52%,主要受阶段性成本上升影响,随着新签项目逐步落地,后续盈利水平有望改善。
1、城市运营业务作为核心业务板块,城市运营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并实现规模突破。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18,636.63万元,同比增长11.17%,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1.67个百分点至85.86%,业务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尽管毛利率短期承压,同比下降1.81个百分点至25.91%,但仍保持在行业较高水平。
市场拓展成效显著:新签合同金额突破百亿大关,达103.67亿元,新增年化金额13.7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3.08%,创历史新高。
截至报告期末,在手合同总金额达629.11亿元,待执行金额427.63亿元,为未来业绩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2、物业管理业务该板块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51,971.5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4%,毛利率同比提升3.14个百分点至12.98%,展现出良好的提质增效成果。
业务拓展方面,新签合同金额6.31亿元,期末在手合同总额17.69亿元,待执行合同总额9.24亿元,与城市运营业务形成战略协同,共同巩固公司在城市服务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六)报告期内完成的主要工作1、重大特许经营项目标杆落地,引领行业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充分发挥在数智城市服务领域的专业优势,成功落地多个具有行业示范意义的特许经营项目。
其中,“六盘水市钟山区垃圾分类及环卫运行能力提升项目”(特许经营期20年)作为新政实施后首个在国家监管平台入库的城市运营项目,为公司后续同类项目的拓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标杆经验。
同时,中标的“兰州市城关区城市管理一体化项目”,凭借其规模与创新模式,成为国内城市服务领域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2、市场拓展成效显著,行业领先地位持续强化公司凭借卓越的运营管理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业务稳步扩张。
上半年,公司业务覆盖13个省份,累计中标项目25个,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公司在城市服务板块新签合同金额突破百亿大关,位居行业首位,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3、战略体系优化升级,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公司持续深化“大市场”战略体系,整合全国资源,优化跨板块协同机制,强化“投、建、运、管、服”全链条服务能力。
通过打造“@数智城市大管家”综合解决方案,公司成功推动单体项目与多元化项目的协同落地,为政府客户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城市服务,助力业务可持续增长。
4、践行“智慧大脑+大模型”驱动战略,智能化升级与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在战略升级方面,公司与北京大学、华为、阿里巴巴等顶尖机构建立深度合作,成功推出城市洪涝排水解决方案,并联合打造“城市智能体”管理中枢;在技术创新方面,通过“AI+环卫”模式落地多个示范项目,包括多功能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和明茅洲河立体无人环卫项目,自主研发的AI大模型为城市管理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同时,公司构建了“@数智城市大管家”综合服务平台,采用“1+N”模式覆盖城乡环境治理全场景,并配套建设企业级算力中心为系统运行提供保障。
通过业财一体化建设实现数据驱动运营,显著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5、智能装备转型稳步推进,人工智能场景落地2025年3月,公司成立深圳玉树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玉树智能将作为核心平台,聚焦智能装备研发,积极推动集团内传统环卫装备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2025年4月,公司完成对坎德拉(深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控股,旨在高效融合坎德拉领先的环卫机器人技术与公司现有资源,强化智能装备矩阵。
2025年6月,公司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领域,成立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中心。
该中心不仅致力于推动智能清扫、运输、管理等全场景AI算法的持续优化与数据积累,更将主导在家庭清洁、路面保洁等多样化服务场景中具身机器人的探索实践,深度沉淀相关领域数据,为未来具身机器人服务于传统环卫市场奠定坚实的数据与算法基础。
2010年4月6日,玉禾田有限股东周平、周梦晨签署了《深圳市玉禾田环境事业发展有限公司章程》,同意共同设立“深圳市玉禾田环境事业发展有限公司”。
2010年4月9日,深圳国信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深国信泰(内)验字[2010]21号”《验资报告》,审验表明,截至2010年4月9日,玉禾田已经收到全体股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3,000万元,股东以货币出资3,000万元。
2010年4月13日,深圳市玉禾田环境事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工商登记手续,取得了深圳市场监管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1年9月1日,深圳市玉禾田环境事业发展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玉禾田环境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7月20日,玉禾田有限召开临时股东会并通过临时股东会决议,同意公司名称由“深圳玉禾田环境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玉禾田环境事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意以发起设立的方式整体变更为“深圳玉禾田环境事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7月20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信会师报字[2015]第310671号”《审计报告》,对玉禾田有限截至2015年5月31日的账面净资产进行了审计,经审计并确认后的净资产为101,564,560.06元。
2015年7月20日,同致信德(北京)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同致信德评报字[2015]121号”《资产评估报告》,评估确认,以2015年5月31日为基准日,玉禾田有限的评估净资产为18,339.23万元。
2015年7月20日,玉禾田有限各发起人签署了《发起人协议》,确认玉禾田有限经审计后的净资产为101,564,560.06元,以截止2015年5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按照1.0156:1的比例折合成股份公司股本10,000.00万股,全部为普通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0.00万元,净资产折合股本后的余额1,564,560.06元计入资本公积。
2015年7月20日,立信会计师出具“信会师报字[2015]第310679号”《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15年7月20日止,拟设立股份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000.00万元,实收资本为10,000.00万元。
2015年8月5日,玉禾田集团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设立变更的相关议案并选举了董事和监事。
2015年8月14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了此次变更登记,换发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40300553876133C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公司已于近日完成了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领取《营业执照》。
经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在股转系统中新的公司全称自2016年11月24日起生效。
公司全称由“深圳玉禾田环境事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玉禾田环境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ShenzhenEITEnvironmentalDevelopmentGroupCO.,Ltd”变更为“EITEnvironmentalDevelopmentGroupCO.,Ltd”。
2023年6月30日,公司英文名称由“EITEnvironmentalDevelopmentGroupCO.,Ltd”变更为“EnvironmentalDevelopmentGroup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