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大气污染治理;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服务;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金属链条及其他金属制品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池零配件生产;电池制造;新材料技术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子专用材料研发;摩托车及零部件研发;电池零配件销售;电池销售;储能技术服务;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剂销售;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202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长期以来,中自科技坚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发力,致力于内燃机尾气净化及工业催化剂、储能/储能+、氢能源、复合材料等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研发,是一家集技术、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20年来,中自科技秉承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理念,围绕全球双碳战略,以材料技术为依托,全面迈向储能或“储能+”多能互补等新领域,助力中国及全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高于去年同期,显示政策与内生动能双重支撑。
作为经济“压舱石”,汽车产业同步实现量质齐升:中汽协数据显示,1-6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达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首次半年产销双破1,500万辆,创历史新高。
政策端“两新”措施持续落地,叠加企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推动行业规模扩张与全球竞争力重构。
下半年,随着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和创新动能提升,汽车行业有望继续量增质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确定性动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0,386,808.82元,同比增加5.65%;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919,741.79元。
期末总资产为3,272,263,281.40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814,094,099.69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工作成果如下:(一)持续加强研发投入,系统推进人才梯队建设公司视研发创新为长远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坚持以技术领先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为导向,通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巩固竞争优势,持续为股东及客户创造价值。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人才引进机制与研发团队建设,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双轮驱动策略,构建起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人才梯队。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总数达219人,占员工总数28.11%,在公司技术职称体系的指引下,研发团队的梯队建设日趋完善,团队专业广度和深度并进。
公司始终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等创新模式,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报告期内,累计投入研发资金6,135.28万元,同比增长28.50%,形成“研发投入-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报告期内新增知识产权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2项。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的《重型柴油机污染排放控制催化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荣获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高强度研发投入为公司持续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注入核心动能,公司已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及产业化的全链条研发体系,相关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环境催化剂、储能与储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核心产品领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战略根基。
(二)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切实提升项目建设质量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稳步推进募投项目建设。
公司“国六b及以上排放标准催化剂研发能力建设项目”和“氢能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研发能力建设项目”于2025年顺利结项。
通过上述研发能力项目建设,进一步补充了公司研发所需的高端设备,改善了公司研发中心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为研发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有利于加速公司研发成果转化。
报告期内,公司强力推进非募投项目建设。
截至报告期末,中自碳谷产业基地项目已完成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顺利通过工程竣工验收,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同时有序推进项目验收工作;公司复杂高性能复合材料结构件研发及制造项目已完成主体及附属楼栋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外墙装饰、雨污管网、道路、挡土墙及围墙的施工。
(三)持续完善合规体系建设,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旨在以技术创新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产品与市场竞争力,持续规范运作,提升公司经营质量,增加投资者回报,保障投资者权利。
公司严格按照监管规则及公司章程、内控制度的要求,开展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独立董事专门会议的运作,并积极组织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关键少数”人员及证券事务工作相关人员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四川上市公司协会等机构举办的市值管理培训交流会、并购重组培训交流会、董办人员专题学习平台,学习《证券法》《公司法》及投资者关系管理、增持与回购股份规则解读、股权激励实务及典型案例分析等,旨在持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升整体运作效率,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从而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四)积极响应市值管理号召,多维度落实措施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推动多项关键举措落地。
2024年12月24日,公司制定了《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值管制度》,2025年5月21日,公司修订并发布了《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来三年(2025-2027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未来三年,公司将采取现金、股票、现金与股票相结合或者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进行利润分配,优先采用现金分红方式,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中期利润分配。
2025年6月7日,公司发布《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股份回购实施结果的公告》,截至2025年6月5日,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2,062,23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72%,回购最高价格17.30元/股,回购最低价格13.06元/股,回购均价14.54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9,989,791.76元(不含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公司本次回购方案已实施完毕。
通过制修订市值管理制度、中长期分红规划,股份回购等系列手段,提振投资者信心,为公司长远发展夯实根基。
(五)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实施数字化转型经过20年的发展,公司已构建起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荣誉文化的完整企业文化体系,推动形成价值不断提升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打造多元文化传播矩阵,举办清洁能源发展论坛,共绘绿色转型新蓝图,全方位、多层次宣贯战略思路及公司文化,增强团队活力,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实施数字化转型。
一是全面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持续完善质量绩效体系,持续提升品质保障能力;二是全面梳理生产模块数字化蓝图,优化业务流程与资源配置、迭代生产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数智水平,打造智造工厂;三是以“数字化”为抓手,深化精益管理以及成本费用管控,管理效率与效益不断提升。
(六)强化信息披露与投资者交流,积极保障投资者权益报告期内,公司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按(及)时发布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最大程度地保护投资者权益。
在与投资者的交流互动方面,公司举办了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报告期内累计举办投资者活动63场,累计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5篇;公司设专人接听投资者热线,并及时响应投资者邮件及e互动提问。
公司通过与投资者沟通交流,增进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对公司经营业绩与未来发展规划的了解,建立健全与投资者之间的良好沟通机制及渠道,积极保障广大投资者的权益。
2005年7月15日,由中自科技、川大科技园、陈耀强出资设立中自有限,注册资本为500万元。
四川瑞麒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川瑞验字(2005)第044号”《验资报告》,经其审验,截至2005年8月15日,公司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500万元,出资方式为货币出资。
2005年7月15日,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公司成立并颁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510109000048425)。
2012年3月27日,中自有限作出股东会决议:同意以2012年2月29日为基准日的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3,000.00万元,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为4,000.00万元。
2012年3月29日,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四川分所出具“大信川验字(2012)1-003号”《验资报告》,经其审验,截至2012年3月28日止,中自有限已将未分配利润3,000.00万元转增实收资本。
2012年3月29日,中自有限就本次增资行为完成工商变更手续。
2015年10月20日,瑞华事务所出具“瑞华川专审字【2015】51070009号”《审计报告》,确认截至2015年7月31日,中自有限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为10,399.60万元;2015年10月22日,北京中同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中同华评报字(2015)第793号”《资产评估报告》,确认以2015年7月31日为基准日,中自有限经评估的净资产值为人民币11,359.09万元。
2015年10月26日,中自有限召开股东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四川中自尾气净化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同意中自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公司,以截至2015年7月31日审计后的净资产10,399.60万元人民币按照1:0.4852的比例折合成股份5,046.03万股,每股面值1元人民币,注册资本5,046.03万元人民币,剩余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中自有限全体股东作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中自有限的全部资产及负债由中自环保承继。
2015年10月26日,中自有限全体股东签订《发起人协议》,就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公司达成一致。
2015年10月29日,瑞华事务所出具“瑞华验字【2015】51070018号”《验资报告》,确认截至2015年10月28日,中自环保(筹)的全体发起人以其拥有的中自有限经审计净资产10,399.60万元,作价10,399.60万元,各股东出资折合实收资本5,046.03万元整,资本公积5,353.57万元。
2015年11月10日,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10100777457894E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名称变更为“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46.03万,实收资本为5,046.03万,法定代表人为陈启章。
公司于近日完成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公司中文名称“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SinocatEnvironmentalTechnologyCo.,Ltd.”变更为“SINOTECHCompanyLimited”。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吴冬冬 | 2025-09-29 | -400 | 22.75 元 | 17161 | 核心技术人员 |
吴冬冬 | 2025-09-23 | -200 | 21.41 元 | 17561 | 核心技术人员 |
吴冬冬 | 2025-09-18 | -249 | 21.48 元 | 17761 | 核心技术人员 |
吴冬冬 | 2025-08-11 | -600 | 24.5 元 | 18010 | 核心技术人员 |
吴冬冬 | 2025-07-31 | -600 | 21.39 元 | 18610 | 核心技术人员 |
吴冬冬 | 2025-07-24 | -350 | 21.6 元 | 19210 | 核心技术人员 |
吴冬冬 | 2025-07-03 | -350 | 21.8 元 | 19560 | 核心技术人员 |
吴冬冬 | 2025-06-30 | -350 | 21.45 元 | 19910 | 核心技术人员 |
吴冬冬 | 2025-06-24 | -340 | 20.78 元 | 20260 | 核心技术人员 |
吴冬冬 | 2025-06-05 | -800 | 20.4 元 | 20600 | 核心技术人员 |
吴冬冬 | 2025-05-09 | -1000 | 24 元 | 21400 | 核心技术人员 |
吴冬冬 | 2025-04-29 | -400 | 18.81 元 | 22400 | |
吴冬冬 | 2024-12-30 | -400 | 17.78 元 | 22800 | 核心技术人员 |
吴冬冬 | 2024-12-26 | -1200 | 18.84 元 | 23200 | 核心技术人员 |
吴冬冬 | 2024-12-24 | -600 | 18.48 元 | 24400 | 核心技术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