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自科技 - 688737.SH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21-10-22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
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英文名
SINOTECH Company Limited
成立日期
2005-07-15
注册地
四川
所在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中自科技
股票代码
688737.SH
上市日期
2021-10-22
大股东
陈启章
持股比例
32.63 %
董秘
龚文旭
董秘电话
028-87869490
所在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庄瑞兰,黄王
律师事务所
北京金杜(成都)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510100777457894E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四川
成立日期
2005-07-15
法定代表人
陈启章
董事长
陈启章
企业电话
028-87869490
企业传真
028-62825889
邮编
611731
企业邮箱
zzq@sinocat.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成都市高新区古楠街88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大气污染治理;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服务;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金属链条及其他金属制品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池零配件生产;电池制造;新材料技术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子专用材料研发;摩托车及零部件研发;电池零配件销售;电池销售;储能技术服务;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剂销售;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202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长期以来,中自科技坚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发力,致力于内燃机尾气净化及工业催化剂、储能/储能+、氢能源、复合材料等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研发,是一家集技术、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20年来,中自科技秉承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理念,围绕全球双碳战略,以材料技术为依托,全面迈向储能或“储能+”多能互补等新领域,助力中国及全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商业规划

2024年,中国经济呈现“弱复苏、强转型”特征,在周期性压力与结构性矛盾交织下,逐步形成以创新驱动和全球化布局为核心的新增长逻辑。

汽车产业作为经济重要引擎,全年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0万辆,同比增加3.7%和4.5%,连续稳居3,000万辆规模,彰显发展韧性。

但在转型加速期,汽车行业面临终端需求边际走弱、供应链韧性不足及原材料成本高位震荡等挑战,叠加电动化转型引发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和技术路线不确定性,显著加剧了汽车企业的降本及投资压力,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4,932,497.13元,同比增加1.35%;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6,211,631.60元。

期末总资产为2,876,111,923.70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825,886,786.43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工作成果如下:(一)持续加强研发投入,系统推进人才梯队建设公司视研发创新为长远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坚持以技术领先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为导向,通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巩固竞争优势,持续为股东及客户创造价值。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人才引进机制与研发团队建设,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双轮驱动策略,构建起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人才梯队。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总数达214人,占员工总数29.20%,较上年增长7.54%。

公司始终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等创新模式,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报告期内,累计投入研发资金10,969.34万元,同比增长26.13%,形成“研发投入-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全年新增知识产权19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专利4项,较上年增长9.18%。

高强度研发投入为公司持续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注入核心动能,公司已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及产业化的全链条研发体系,相关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环境催化剂、储能与储能+等核心产品领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战略根基。

(二)深耕主业,持续拓展业绩增长新曲线报告期内,公司汽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产品销量首次突破百万套,新增获得国内大客户多款平台项目定点并首次进入某合资品牌供应商体系;公司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抗中毒车用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合成技术与批量制备”顺利结题,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获得三款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开发定点并实现批量销售;工业催化剂成功中标兰州石化8万吨/年丙烯酸及10万吨/年丙烯酸酯装置尾气处理用金属蜂窝贵金属催化剂采购项目并顺利投运,产品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新型材料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工程化技术开发项目稳步推进,储能与储能+系列产品已通过EN、IEC、UN等多项测试,获得欧盟CE认证、CB认证及CNAS证书;公司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功开辟多个新兴市场,获得多个海内外储能与储能+项目,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公司全球化战略已初见成效。

(三)产能结构动态优化,战略效能升级基于行业技术变革趋势及公司战略发展需要,报告期内公司对产能布局实施动态优化调整。

随着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环保政策导向不断深化,公司主动终止“汽车后处理装置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通过工艺改造升级的方式实现对已投产的安泰路新型催化剂智能制造基地产能提升。

当前,公司产能储备已充分满足内燃机尾气净化领域现阶段及中长期发展需求,有效实现资源集约化配置。

在研发与产业化推进方面,公司固态电池及核心材料的研发、产业化技术开发,以及中自碳谷产业基地建设正在有序进行。

同时,公司复杂高性能复合材料结构件研发及制造项目已完成预浸料中试线建设并投入使用,制造基地现已进入建设阶段,预计在2025年底可达到可使用状态。

(四)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提升运营效率公司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本年度完成第四届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

根据新颁布的《公司法》及若干配套规则,制定、修订公司制度69项,优化了公司章程等内部制度,提高董监高履职成效。

公司在团队建设、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效果显著,员工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生产管理方面,公司全力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通过不断强化内部运营管理体系,以及积极推进智能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实现对生产流程的精确掌控与高效执行。

在此基础上,公司依托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措施,在增加产品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确保产品品质,有效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五)持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多维度维护投资者关系公司严格遵守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制度,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

公司扎实做好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全面、准确、及时登记内幕信息知情人,做好备忘录工作,并敦促相关人员严格遵守买卖公司股票的规定,严防内幕交易行为的发生。

公司通过上市公司公告、业绩说明会、上证E互动平台、电子邮件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保持公司的高运营透明度,保障广大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能够全面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动态。

发展进程

2005年7月15日,由中自科技、川大科技园、陈耀强出资设立中自有限,注册资本为500万元。

四川瑞麒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川瑞验字(2005)第044号”《验资报告》,经其审验,截至2005年8月15日,公司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500万元,出资方式为货币出资。

2005年7月15日,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公司成立并颁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510109000048425)。

2012年3月27日,中自有限作出股东会决议:同意以2012年2月29日为基准日的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3,000.00万元,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为4,000.00万元。

2012年3月29日,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四川分所出具“大信川验字(2012)1-003号”《验资报告》,经其审验,截至2012年3月28日止,中自有限已将未分配利润3,000.00万元转增实收资本。

2012年3月29日,中自有限就本次增资行为完成工商变更手续。

2015年10月20日,瑞华事务所出具“瑞华川专审字【2015】51070009号”《审计报告》,确认截至2015年7月31日,中自有限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为10,399.60万元;2015年10月22日,北京中同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中同华评报字(2015)第793号”《资产评估报告》,确认以2015年7月31日为基准日,中自有限经评估的净资产值为人民币11,359.09万元。

2015年10月26日,中自有限召开股东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四川中自尾气净化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同意中自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公司,以截至2015年7月31日审计后的净资产10,399.60万元人民币按照1:0.4852的比例折合成股份5,046.03万股,每股面值1元人民币,注册资本5,046.03万元人民币,剩余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中自有限全体股东作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中自有限的全部资产及负债由中自环保承继。

2015年10月26日,中自有限全体股东签订《发起人协议》,就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公司达成一致。

2015年10月29日,瑞华事务所出具“瑞华验字【2015】51070018号”《验资报告》,确认截至2015年10月28日,中自环保(筹)的全体发起人以其拥有的中自有限经审计净资产10,399.60万元,作价10,399.60万元,各股东出资折合实收资本5,046.03万元整,资本公积5,353.57万元。

2015年11月10日,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10100777457894E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名称变更为“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46.03万,实收资本为5,046.03万,法定代表人为陈启章。

公司于近日完成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公司中文名称“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SinocatEnvironmentalTechnologyCo.,Ltd.”变更为“SINOTECHCompanyLimited”。

股东交易

变动人 变动日期 变动股数 成交均价 变动后持股数 董监高职务
吴冬冬 2025-08-11 -600 24.5 元 18010 核心技术人员
吴冬冬 2025-07-31 -600 21.39 元 18610 核心技术人员
吴冬冬 2025-07-24 -350 21.6 元 19210 核心技术人员
吴冬冬 2025-07-03 -350 21.8 元 19560 核心技术人员
吴冬冬 2025-06-30 -350 21.45 元 19910 核心技术人员
吴冬冬 2025-06-24 -340 20.78 元 20260 核心技术人员
吴冬冬 2025-06-05 -800 20.4 元 20600 核心技术人员
吴冬冬 2025-05-09 -1000 24 元 21400 核心技术人员
吴冬冬 2025-04-29 -400 18.81 元 22400
吴冬冬 2024-12-30 -400 17.78 元 22800 核心技术人员
吴冬冬 2024-12-26 -1200 18.84 元 23200 核心技术人员
吴冬冬 2024-12-24 -600 18.48 元 24400 核心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