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山东鼎讯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

摘牌讯智 - 832918.NQ

山东鼎讯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5-07-28
上市交易所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
企业英文名
Shandong Dingxu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Co., Ltd
成立日期
2011-03-23
注册地
山东
所在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摘牌讯智
股票代码
832918.NQ
上市日期
2015-07-28
大股东
山东高速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35.92 %
董秘
邹锋(代)
董秘电话
0531-68979565
所在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会计师事务所
中喜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刘珊珊、贺龙雨
律师事务所
山东国曜琴岛(济南)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山东鼎讯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70100571674949W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注册地
山东
成立日期
2011-03-23
法定代表人
邹锋
董事长
邹锋
企业电话
0531-80983858,0531-68979565
企业传真
0531-80983857
邮编
250100
企业邮箱
13668814492@163.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济南市高新区颖秀路608号3号楼9层905室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智能交通专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经营范围:计算机软硬件、智能交通设备、电子产品(不含无线电发射及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的研发、安装、销售及服务;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公路交通工程专业承包;施工劳务分包;电子与智能化工程;安防系统工程;信息系统集成;公路安全设施工程;公路机电工程的施工、维护与设计;智能交通设备、智能装备的生产;货物及技术进出口(国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以及其他按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等规定未禁止和不需经营许可的项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山东鼎讯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是由山东高速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与鼎讯控股集团共同投资的国有控股企业,是国内领先的以AI和控制技术为核心的交通物联网产品智造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数据运营服务商。

凭借在智能交通、公共安全领域多年的创新发展和技术积淀,鼎讯股份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基础,实现平板窄波雷达卡口、多功能复合高清电子警察等多款交通执法设备的国内首创,在高端雷达、电警和测速仪等产品技术方面均已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可面向智慧交通、平安城市领域提供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和高端技术服务,是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公司秉承“市场立命,技术立身、服务立信”的经营理念,始终坚定不移的走自主创新之路,坚持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为用户创造价值,现拥有三个国内研发中心、一个欧洲研发中心(DSERD,德国杜塞尔多夫),累计取得近百项国家发明专利、软著及科技进步奖等技术成果。

公司股票代码832918,现为新三板创新层企业(首批),山东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团体会员单位,荣获2015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十佳创新品牌,并与山东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按照年度经营计划,一方面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一线把握市场脉搏,专注于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和核心产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推进公司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从经营战略和业务方向两个层面强化对主打项目和产品体系的筛选和强化;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探索“实业为本、金融为器”的发展之路,凭借公司在尖端技术和服务领先等方面的优势,主动谋求战略性投资等资本方面的支持。

“十二五”时期,我国各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13.4万亿元,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实现全国联网,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2015年,实现公路通车里程458万公里,其中国家级高速公路8万公里,普通国道二级以上标准占69.4%。

“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

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形成,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消费及流通格局将加速变化调整。

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网络布局不完善,跨区域通道连通不足,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城市群交通发展短板明显;信息开放共享水平不高,交通运输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适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交通板块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城市智能交通千万级项目连年大幅增长,项目数量和项目市场规模均迅速扩张。

基于“十三五”期间国家规划的发展战略,公路、铁路、城轨、水路、航空基础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智能交通市场快速增长的态势仍将继续,预测到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元。

一、行业市场状况:1.智慧高速业务:我国高速公路的总里程数已位居全球第二。

从存量上看,在高速公路领域,智能交通系统在运营、维护、升级改造等方面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智能交通投资占高速公路总投资的比重在1%-3%之间,而国外发达国家的比重约为7%-10%,差距较大。

我国高速公路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较低,这给运营单位的经济效益带来较大损失,主要体现在:第一,大量重复性工作(如数据采集等)未能实现自动化,由人工处理,不仅人工成本较高,且容易出现人为差错;第二,收费系统、监测系统不完善,偷逃通行费的情况仍较为严重,给运营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第三,设备保养不及时,运营单位不能及时获得设备状态信息,养护效率低、成本高。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投入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运营单位迫切需要降低上述成本、损失。

因此,信息化、智能化将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重点。

全自动收发卡机、车牌识别仪、车型识别仪等设备能显著提高收费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有效抑制偷逃通行费,降低运营单位损失;车流量检测器、车型识别仪、车速检测器等车辆信息采集设备,可应用大数据分析、信息挖掘技术,能提升管理者对公路运营的感知能力,预测和降低各种潜在风险,从而降低运营成本,使通行更通畅、更安全。

同时,通信技术、视频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高速”逐步向“智慧高速”迈进。

智能交通系统不仅协助公路管理者提供服务,还将更多地向所有交通参与者提供服务,实现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系统化,建立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路政管理信息平台、养护保障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平台。

在高速公路信息化的过程中,系统软件产品的需求将日益扩大,这些软件将涵盖信息采集、存储、分析与发布等功能,涉及设备养护、人员管理、路况监测等高速公路运营的各个方面。

2.智慧城市交通业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交通运营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系列城市交通问题随之而来,如道路堵塞、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

在此背景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迎来旺盛的需求。

近年来,电子警察、卡口等交通执法、稽查设备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2010-2014年,上述设备复合增长率为26.5%,超过市场整体水平,但这类设备侧重于满足管理者、执法者的需求,在疏导交通拥堵、保持道路畅通、保障交通安全等方面,我国的城市交通系统还有很大提高空间,需进一步提升数据化、信息化程度。

这为交通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存储分析设备、交通诱导设备、各类分析软件提供了较大的市场需求:交通数据采集设备(车型识别仪、车牌识别仪、车流量检测器等)能将道路上的车流量、车头距、排队长度等信息实时传输给分析设备,还需要大量的分布式存储、分析、运算、执行设备来根据路况信息完成在线交通优化与疏导。

因此,我国采集类设备的数量、种类都有待进一步增加;分析和交通优化的系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经过行业内企业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我国智能交通行业相关软件开发、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方面的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较大提高。

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不断缩小,部分产品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行业总体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

同时,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立足国情,创新发展了许多应用和技术,成效突出。

随着各种现代化的高新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GPS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在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类交通运输信息从采集、处理,再到为社会提供服务都呈现出信息化、大数据化的趋势。

同时,前端传感器与后端指挥中心之间存在着大量数据的传输与存储,只有构建信息数据网络才能实现大规模海量数据的传输、存储与共享,因此交通系统亦呈现出网络化趋势。

三、行业发展趋势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交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未来仍将是我国交通科技领域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战略方向。

针对“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交通系统,也为智能交通创造了刚性需求。

展望智能交通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采集设备多样化、密集化信息技术持续发展,使得行为预测、流量仿真、事故预警、交通引导策略等高级功能的实现成为了可能。

然而,这些功能都需要强大的交通数据信息作为支撑。

数据信息的最有效来源就是分布在各个通道上的交通采集设备。

数据采集越多,数据样本越丰富,预测和应用的结果就更加准确,其衍生的功能服务就越具有实用性。

因此,交通采集设备的密集化、多样化是智慧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交通安全的智能化保障交通安全的智能化保障将是未来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未来交通安全的智能化保障将重点集中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海量交通数据,再使用多维聚类、回归分析、模式识别等数据挖掘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事故成因、演化规律、管控策略以及设计主动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从人、车、路协调的角度实现交通安全运行防控一体化,实现对危险情况的主动预警和事件的快速响应,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交通环境。

(3)新兴技术改善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服务水平未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媒体等新兴技术和业态在智能交通行业中的应用将更加普及。

在物联网技术支撑保障下,智能公路、智能车辆、智能货物、智能场站等将快速发展,交通管理者对交通设施、运输装备、场站设备等的技术运行情况和外部环境能够更加全面、及时、准确掌握。

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支撑保障下,未来的交通管理系统将具备强大的存储能力、快速的计算能力以及科学的分析能力,系统模拟现实世界和预测判断的能力更加出色,能够从海量数据中快速、准确提取出高价值信息,交通管理的预见性、主动性、及时性、协同性、合理性将提升。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的大范围应用,信息服务向个性化、定制化发展。

信息服务系统与交通要素的信息交互更加频繁,系统对用户的需求跟踪、识别更加及时、准确,能够为用户提供交通出行或货物运输的全过程规划、实时导航和票务服务,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和主动推送式服务水平大大改善。

(4)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圈的跨界融合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日益重视面向公众服务,为出行者提供更加精细、准确、完善的智能服务。

这些服务的提供将加速交通产业生态圈的跨界融合,汽车制造业、汽车服务业、交通运营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智能交通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将是大趋势。

综上所述,从国家政策引导、市场需求、行业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发展进程

2011年3月,鼎讯信息和自然人李伟共同出资设立山东鼎讯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实收资本500万元。

鼎讯信息认缴出资800万元,实缴出资400万元(其中以实物方式出资123.635万元,以货币方式出资276.365万元);李伟认缴出资200万元,以货币方式实缴出资100万元。

2011年3月18日,济南道勤恒基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了“济道勤评报字[2011]第0305号”的《评估报告》,对鼎讯信息出资的实物资产进行评估,评估价格为123.64万元。

2011年3月21日,山东新求是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编号为“鲁新求验字[2011]第205号”的《验资报告》,验证首期500万元出资已到位。

2011年3月23日,公司领取了注册号为370000200017928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1年10月,公司股东鼎讯信息以无形资产方式实缴400万元出资,李伟以货币方式实缴100万元出资。

2011年10月17日,有限公司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至2100万元,新增注册资本1100万元均由鼎讯信息认缴,其中以无形资产出资认缴增资940万元,以货币方式认缴增资160万元。

2011年10月18日,山东新求是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鲁新求是验资[2011]第611号”验资报告,对此次股权变更事宜进行了审验。

2011年10月24日,公司就上述事项在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2014年10月17日,有限公司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作为发起人,根据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2014]京会兴审字第52000010号”《审计报告》,以截至2014年7月31日有限公司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20,743,904.58元折合公司股本2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未折股的净资产计入资本公积。

2014年10月27日,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对有限公司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了评估,并出具了中企华评报字[2014]第3703号《资产评估报告》。

经评估,截至2014年7月31日,有限公司净资产评估值为人民币2,085.28万元。

2014年11月25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第一次股东大会,选举公司董事、监事。

2014年12月5日,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了股份公司的设立,公司取得了注册号为370000200017928的《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