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公司主要从事通用水处理设备制造、工业循环水及污废水处理及回用专用设备研发制造、工业污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的相关工艺技术研发及应用。
经营范围:环保设备设计、研发;加工、制作、销售、安装环保设备(水处理设备、除尘、脱硫、脱销设备);环保工程技术服务及咨询;金属材料及建材销售;环保水处理剂研发、生产及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公司主要从事通用水处理设备制造、工业循环水及污废水处理及回用专用设备研发制造、工业污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的相关工艺技术研发及应用。
目前,公司主要的产品包括:超滤装置、反渗透装置、EDI装置、离子交换设备、除尘设备等。
公司提供的超滤装置、反渗透装置、EDI装置、离子交换设备等多项产品,是工业企业循环水系统、外排废水回用系统中处理软水和纯水所必需的专用设备,广泛用于冶金、电力、石化、市政水、医药、海水淡化、分质供水等领域。
公司的主要客户总部主要集中于京津冀地区,产品生产和制造已具有一定规模,在该地区相关行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及竞争优势。
(一)经营计划报告期内,公司把握环保行业发展机遇,顺应政策引导趋势及市场需求,持续专注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切实履行公司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进一步优化公司管理及内部控制,拓展业务的广度和深度,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和长远发展。
1、公司财务状况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38,639.8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0.79%。
报告期内,公司货币资金3,670.68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45.35%;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7,005.48万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3.52%;存货1,045.50万元,比上年末增加了37.40%;其他流动资产1,564.71万元,比上年末增加了276.81%;非流动资产14,543.32万元,比上年末增加5.73%。
公司负债总额10,893.83万元,比上年末减少了19.14%。
其中:短期借款632.00万元,比上年末减少了72.52%;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3,753.79万元,比上年末增加了3.36%;其他应付款3,350.91万元,比上年末减少了41.17%;长期应付款1,216.51万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00.00%;净资产总额27,745.97万元,比上年末增长49.84%。
2、公司经营成果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3,479.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95%;营业成本8,330.2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99.44%;管理费用2,294.5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2.31%。
净利润971.6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07%。
2018年度公司营业收入相较于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但因2018年度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增加幅度较大,使得公司净利润有所下降。
3、公司营运管理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生产的实际情况,逐步合理调整原材料购入结构,使公司的盈利水平持续稳定增长。
在内部管理方面,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及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公司进一步梳理并完善业务流程,加强对关键业务环节的管控,完善公司制度体系结构;在坚持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加强对公司整体运营管控能力。
在环保和安全生产方面要求日趋严格的形势下,公司主营业务多点开花,主要布局污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工程类项目的设计与运营以及装备销售三大部分。
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力争将公司打造成为水污染防治、水体清洁利用服务运营商。
(二)行业情况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推进,我国用水需求量快速增加而水污染日益严重,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解决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问题成为迫在眉睫却又任重道远的任务。
2017年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以“水十条”为纲领的各项环保产业政策,加强环保督查及处罚力度,大力支持节能环保产业。
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领域,水处理行业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必不可缺的朝阳产业。
报告期内,我国从事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单位大幅度增加,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不断刺激下,水污染治理行业实现销售总收入也明显增加。
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受国家宏观政策、国民经济增长速率、工业水处理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
报告期内,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鼓励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如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部启动开展“7+4”行动,即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修复保护、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七场标志性重大战役,以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清废行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蓝天保卫战等四项专项行动。
各项行动带动环保投入相应增加,市场需求得到不断提升。
随着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下游客户的水处理需求逐步升级,我国水处理行业涌现了一批并购潮。
一方面,大型环保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逐渐延伸水处理产业链;另一方面,其他行业的企业通过跨界收购进入水处理行业。
从而加大了行业的竞争力度。
2009年6月1日,恒盛有限召开首次股东会会议,作出如下决议:由刘彦华、刘雪冬、王宏三人共同出资1,000万元组建恒盛有限,其中,刘彦华出资510万元、刘雪冬出资400万元、王宏出资90万元。
以上出资经北京东易君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东易验字(2009)第3-0988号《验资报告》验证。
2009年6月17日,恒盛有限取得大厂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注册号为131028000002509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王宏;住所为大厂潮白河工业区;经营范围为“加工、制作、销售:环保设备(水处理设备、除尘设备等);压力容器制作、销售和安装;专业工程承包;环保工程技术服务及咨询;金属及建材销售”,营业期限自2009年6月17日至2059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