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有机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生产销售甲基二氯硅烷(MeH)、三甲基氯硅烷(Me3)、甲基三氯硅烷(Mel)、硫酸、盐酸、二甲基二氯硅烷(Me2)、硅粉[非晶形的](中间产品)、甲基氯硅烷混合单体(二甲基二氯硅烷≥82%,甲基三氯硅烷≥7%,三甲基氯硅烷≥5%,甲基二氯硅烷≥3%)(中间产品)(以上有效期以许可证为准);批发销售甲醇(不带有储存设施的经营,有效期以许可证为准)。生产销售有机硅单体、有机硅中间体、二氧化硅及硅油类、硅橡胶类、硅树脂类、硅烷类系列等深加工产品及其他自产副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货物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山东东岳有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2020年3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有机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包括硅橡胶、硅油、硅树脂、气相白炭黑以及有机硅中间体等。
公司具备从金属硅粉加工到有机硅单体、中间体以及下游硅橡胶、硅油、气相白炭黑等系列深加工产品的一体化生产能力,并对相关副产物进行综合利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配套。
公司深耕有机硅行业十余年,是我国较早从事有机硅工业化生产的企业之一,建成并运营三套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具备甲基氯硅烷单体产能60万吨/年。
公司也是国内重要的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供应商,现拥有硅橡胶、硅油、气相白炭黑等各类下游产品四百余个牌号。
公司建有山东省先进有机硅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淄博市有机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获批山东省有机硅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和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先后承担国家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以及淄博市创新发展重点项目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参与起草了《工业用二甲基二氯硅烷》《甲基二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物》《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线性体》《十甲基环五硅氧烷》《甲基低含氢硅油》《端含氢二甲基硅油》《端乙烯基硅油》《高沸硅油》等二十余项国家或行业团体标准,其中,《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线性体》获中国氟硅行业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
公司发明专利“有机氯硅烷的水解方法”获山东省专利奖一等奖。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全球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产品在国内市场拥有广泛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并远销海外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下游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未来,公司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应用创新为驱动,抓住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历史性机遇,依托公司多年来在有机硅材料领域积累的规模、技术、产品、客户、管理等优势,聚焦有机硅产业链,对标国际一流企业,做大、做精、做强主业,不断向下游深加工领域延伸,将公司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有机硅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有机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硅橡胶、硅油、硅树脂、气相白炭黑等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以及有机硅中间体等。
有机硅是一类性能优异、形态多样、用途广泛的高性能新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兼备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性能优势,具有耐高低温、耐腐蚀、绝缘性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用寿命长等优异性能,终端应用领域广泛,被称作“工业维生素”。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一)所处行业情况2025年上半年,受上年度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下游终端需求乏力、出口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有机硅行业呈现供需关系错综复杂、价格震荡下行、企业盈利下滑等态势,其中,作为核心产品的有机硅DMC,价格走势“先扬后抑、冲高回落”,平均价格约1.27万元/吨,较上年同期下降12%左右。
供给端,2025年上半年国内有机硅DMC无新增产能,但受2024年新增产能基数影响,产量仍呈增长态势。
随着国内有机硅企业产能和规模扩张,成本、价格及产业链优势更加明显,海外企业陆续关闭部分工厂或缩减产量,更加注重下游产品的深入开发。
截至目前,国内有机硅DMC产能约为344万吨/年,占全球70%以上,上半年国内有机硅DMC产量122万吨左右,较上年增长约20%。
需求端,上半年有机硅市场需求整体呈增长态势,但不同下游领域需求表现分化。
建筑是有机硅的传统需求领域,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和施工面积呈现下滑趋势,导致传统建筑领域密封胶、幕墙胶等下游产品需求减少,但电子、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发展为有机硅需求带来增量,成为拉动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2025年1-6月我国有机硅DMC表观消费量约10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4%,较2024年增速加快。
进出口方面,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内初级形状的聚硅氧烷累计出口量为27.87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3.55%,进口量为4.84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11.97%。
上半年,中国有机硅出口整体呈增长态势,但是受海外市场需求回落及贸易环境等因素影响,增速放缓。
随着国内有机硅技术升级、质量提升,国产替代不断深化,有机硅进口量进一步减少,但部分高端产品仍需进口。
(二)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专业从事有机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备从硅粉加工到有机硅单体、中间体以及下游硅橡胶、硅油、硅树脂、气相白炭黑等系列深加工产品的一体化生产能力,并对相关副产物进行综合利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主要产品包括硅橡胶、硅油、硅树脂、气相白炭黑等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以及有机硅中间体等,产品主要用途如下:硅橡胶作为粘合剂、密封剂、灌封和制模材料用于建筑、电子、电力、汽车等领域,作为灌封和制模材料用于医疗、日用品、电子电器、新能源等领域。
硅油广泛应用于纺织、日化、机械加工、化工、电子电气等行业,主要用作纺织印染助剂、日化助剂、高级润滑油、防震油、绝缘油、真空扩散泵油、脱模剂、消泡剂、抛光剂和隔离剂等。
硅树脂是一类具有高度交联网状结构的热固性聚硅氧烷,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电绝缘性及良好的防水效果,主要作为绝缘漆浸渍H级电机及变压器线圈,以及用于浸渍玻璃布、玻布丝及石棉布后制成电机套管、电器绝缘绕组等。
气相白炭黑主要作为硅橡胶的补强填料,也用于油墨涂料工业、复合材料、黏合剂、化学机械抛光等领域。
(三)经营模式1、研发模式公司的研究开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研发策略,同时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增强研发能力。
公司聚焦有机硅产业链,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工艺升级和新产品研发,努力实现研发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
2、采购模式公司原材料主要包括金属硅以及一氯甲烷、甲醇等化工原料,其中金属硅主要向金属硅生产加工企业采购,其他化工原料主要向生产厂家直接采购或通过贸易商采购。
公司拥有独立的供应链体系,设立物资采购部负责对采购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以及对供应商的选择、控制和评价工作。
3、生产模式公司生产运行中心下设生产管理部全面负责公司的生产运行管理工作,各生产车间负责按计划组织生产,质检中心负责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
4、销售模式公司设置国内销售部和国外销售部分别负责有机硅产品的国内外销售业务,并在国内主要市场区域设立销售服务机构,实现了客户服务的快速化、个性化、本地化。
由于有机硅产品属于工业品,公司采用直销模式,主要将产品直接销售给下游有机硅制品加工企业。
公司通常通过行业会议、客户拜访及电话承揽等方式进行产品推广和客户开发,由于有机硅下游产业链较长,产品应用领域广阔,因此公司下游客户结构较为分散,且聚集了大量小规模企业,为开拓市场、稳定销售并分散风险,公司采取了大客户和中小客户相结合的客户开拓策略。
公司在客户维护过程中高度重视客户服务,公司销售和技术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收集行业和市场信息,紧密跟踪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及时了解客户新动向和新需求,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
公司在销售过程中采取了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控制货款风险,货款结算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
(四)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公司具备从硅粉加工到有机硅单体、中间体以及下游硅橡胶、硅油、硅树脂、气相白炭黑等系列深加工产品的一体化生产能力,并对相关副产物进行综合利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配套。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硅橡胶、硅油、硅树脂、气相白炭黑等各类下游产品牌号520余个,其中上半年开发新牌号产品40余个。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山东省有机硅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并与山东大学合作共建山东省先进有机硅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曾先后承担国家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以及淄博市创新发展重点项目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
公司还参与起草了《工业用二甲基二氯硅烷》《甲基二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物》《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线性体》《十甲基环五硅氧烷》《甲基低含氢硅油》《端含氢二甲基硅油》《端乙烯基硅油》《高沸硅油》等十余项国家或行业团体标准。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取得授权专利12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效授权专利共102项,其中发明专利9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公司牵头完成的“基于产业基础共性技术创新的高纯/特种有机硅材料制备与产业化”项目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在国内市场拥有广泛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国内外客户数量2000余家,广泛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市,并出口韩国、阿联酋、美国、比利时、香港地区、印度、台湾地区、土耳其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主要业绩驱动因素2025年上半年,有机硅行业面临空前的市场压力,受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下游终端需求乏力、国际贸易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价格螺旋式下跌并创近几年历史新低。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公司全力保障生产高效稳定运行,凭借装置规模化生产能力、精细化的管理手段以及优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实现满产满销目标。
同时,公司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加速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新牌号及中高端应用产品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
此外,通过深挖内部效益潜力、推进副产品转化减排、强化成本费用管控等措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了逆势盈利。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4.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19.41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5.30%。
公司前身为山东东岳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
2006年11月27日,东岳集团与宏达矿业签署《山东东岳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章程》,决定合资设立东岳有限。
根据该章程约定,东岳有限的注册资本为20,000.00万元,其中东岳集团以货币出资12,00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0.00%;宏达矿业以货币出资8,00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0.00%。
公司注册资本由各股东于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公司设立之日起6个月内缴足。
2006年12月20日,山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出具了《关于同意设立山东东岳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的批复》(鲁外经贸外资字[2006]1028号),批复同意东岳集团与宏达矿业合资设立东岳有限,双方按照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在领取公司营业执照后六个月内缴清全部出资。
2006年12月2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核发商外资鲁府字[2006]2821号《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2006年12月28日,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山东分所出具《验资报告》(中瑞华恒信验字II[2006]第021号),截至2006年12月28日,东岳有限已收到其股东宏达矿业缴纳的注册资本人民币8,000万元,全部为货币资金出资。
2006年12月28日,山东省工商局向东岳有限核发注册号为企合鲁总副字第004121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07年4月12日,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山东分所出具《验资报告》(中瑞华恒信验字II[2007]第008号),截至2007年4月11日,东岳有限已收到其股东东岳集团缴纳的注册资本人民币10,817.80万元,全部为货币资金出资。
2007年4月17日,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山东分所出具《验资报告》(中瑞华恒信验字II[2007]第012号),截至2007年4月17日,东岳有限已收到其股东东岳集团缴纳的注册资本人民币1,182.20万元,全部为货币资金出资。
截至2007年4月17日,东岳有限已收到其股东缴纳的累计实缴注册资本人民币20,000.00万元,实收资本为人民币20,000.00万元。
2018年2月13日,东岳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以有限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折股的形式将东岳有限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同日,东岳有限全体股东签署了《山东东岳有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
2018年3月6日,东岳有限3名发起人召开了股份公司创立大会,同意以2018年1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折股,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注册资本为90,000.00万元。
2018年3月8日,股份公司取得淄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注册号为91370300796166056F。
2018年3月12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天健验【2018】7-10号”《验资报告》,对有限公司整体变更后的净资产折股情况进行了审验。
2024年6月30日,公司英文名称由"ShandongDongyueOrganosiliconMaterialsCo.,Ltd."变更为"SHANDONGDONGYUESILICONEMATERIALCO.,LTD."。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郑建青 | 2024-06-06 | 25000 | 7.23 元 | 35000 | 董事、高管 |
王维东 | 2024-06-06 | 10000 | 7.5 元 | 110000 | 董秘、董事 |
王维东 | 2024-04-30 | 50000 | 7.85 元 | 100000 | 董秘、董事 |
伊港 | 2024-04-12 | 34000 | 7.48 元 | 34000 | 董事、高管 |
郑建青 | 2024-02-23 | 10000 | 7.26 元 | 10000 | 董事、高管 |
于源 | 2024-02-23 | 69500 | 7.19 元 | 69500 | 高管 |
王维东 | 2024-02-08 | 50000 | 7 元 | 50000 | 董事 |
张哲峰 | 2024-02-05 | 100000 | 5.86 元 | 100000 | 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