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昌达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华昌达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华昌达
  • 企业英文名: Huachangda Intelligent Equipment Group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 上市代码: 300278.SZ
  • 注册资本: 142150.6508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1-12-16
  • 大股东: 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8.03%
  • 董秘: 窦文扬
  • 董秘电话: 0719-8767909
  • 所属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张文娟、潘杨州
  • 律师事务所: 湖北典岳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十堰市东益大道9号
  • 概念板块: 通用设备 湖北板块 创业板综 低价股 深股通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机器人概念 特斯拉 工业4.0 太阳能 军工 智能机器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北
  • 成立日期: 2003-02-27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20300744646082Y
  • 法定代表人: 李德富
  • 董事长: 李德富
  • 电话: 0719-8767909
  • 传真: 0719-8767768
  • 企业官网: www.hchd.com.cn
  • 企业邮箱: hchd@hchd.com.cn,hchd_zq@hchd.com.cn
  • 办公地址: 湖北省十堰市东益大道9号
  • 邮编: 442012
  • 主营业务: 公司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自动化装备制造服务商,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自主研发为核心,以独特管理为优势,通过产品价值创造和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基于工业4.0智能装备领域自动化装备及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工艺研发、仿真设计、生产制造、软件控制、机器人控制、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覆盖全项目生命周期的产品与服务。核心业务领域包括:机器人焊装自动化装备解决方案、物流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智能输送系统解决方案及新能源自动化设备等
  • 经营范围: 机械设备及电气、环保设备、机械输送系统设计、制造、销售、安装、检修;机械、电器设备、仪器仪表、刃量具、工装夹具,仪器仪表,检测设备,电子计算机及配件,软件,办公设备及耗材、水泵阀门、五金交电、橡胶制品、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品和国家限制经营的化学品)、金属材料、建材销售;汽车零部件生产及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
  • 企业简介: 华昌达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智能自动化装备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及安装调试。集团公司控股、参股子公司遍布全球14个国家。公司以先进技术未支撑,以自主研发为核心,以独特管理为优势,为用户提供从产品设计、智能制造、项目管理到技术服务等覆盖全项目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自动化装备制造商,华昌达集团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自动化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工艺研发、仿真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售后服务基于工业4.0智能装备领域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服务于全球500强客户:包括通用、上汽集团、北汽集团、长安汽车、奔驰、大众、宝马、保时捷、奥迪、沃尔沃、福特、克莱斯勒、日产、本田、丰田、马格纳、波音、空客、庞巴迪、吉利、联邦快递等全球知名高端制造业厂商产品生产中的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制造。
  • 发展进程: 公司系由十堰华昌达机电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公司以有限公司截至2010年8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84,806,132.50元中的57,500,000.00元折为股本,其余27,306,132.50元计入资本公积。2010年10月13日,公司在十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取得注册号为420300000044579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10年10月13日,公司在十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取得注册号为420300000044579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10年10月29日,公司在十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取得注册号为420300000044579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11年12月30日,公司在十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取得注册号为420300000044579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12年01月17日,公司在十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取得注册号为420300000044579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12年08月08日,公司在十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取得注册号为420300000044579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13年05月28日,公司在十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取得注册号为420300000044579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装备或解决方案的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一)主营业务情况华昌达作为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域领先的工业技术型公司,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工业4.0自动化技术产品与服务。公司核心业务涵盖工业4.0自动化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机器人自动化技术解决方案、物流仓储自动化技术解决方案以及新能源自动化技术解决方案。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致力于推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公司在设备工艺研发、智能立库、AMR移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复合机器人、柔性机器人、工业AI、工业VR、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技术、自研聚合算法及视觉质量检测技术等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经验,掌握了自动化智能装备及机器人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及能力。公司下设三个业务事业部,机器人自动化事业部由上海德梅柯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山东天泽软控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天泽软控技术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组成;物流仓储自动化事业部由DearbornMid-WestCompany,LLC、W&HSystemsAcquisitionCorp.、湖北迪迈威智能装备有限公司、DMWMexicoHoldings,LLC组成;工业4.0新能源事业部由上海德梅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德梅柯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组成。公司长期致力于汽车行业、工程机械行业、新能源汽车、仓储物流行业、光伏行业、锂电行业等众多领域,为宝马、通用、大众、VOLVO、福特、克莱斯勒、日产、本田、丰田、戴姆勒、特斯拉、比亚迪、吉利、小鹏、赛力斯、理想汽车、东风汽车、中国重汽、陕汽集团、长安集团、上汽集团、北汽集团、隆基绿能、晶澳太阳能、一汽集团、中车集团、东风电驱动、联影医疗、商飞时代、联邦快递、UPS、DHL、亚马逊等众多世界知名客户提供智能装备产品和服务,并获得客户一致好评。公司愿景: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导者,股东价值最大化,员工价值最大化的目标。1.新能源自动化装备技术(1)新能源电驱装配:电驱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件,电驱装配是制造过程的关键环节。实际装配生产中,电驱系统会分成定子线、转子线、定转子合装、电驱装配及最后的变速器总成装配线。公司工业4.0新能源事业部在电驱装配的全品类工艺路线中,均有着丰富的项目经验。例如预充磁/后充磁;分层注塑/整体注塑/灌胶/磁钢铆压固定;冷压/热压/液氨冷冻;去重/加重动平衡;水冷/油冷。交付的电机生产线覆盖55KW的小电机到300KW的乘用车电机、商用车电机以及城轨电机。在实际项目中,妥善解决客户的多品种共线生产、节拍要求、质量目标、安全规范、物流规划、数据追溯、工艺路线规划预留、人工效率、场地利用效率等需求,最终实现最优。(2)动力系统清洗机:机器人高压去毛刺技术是一种自动化的去毛刺方法,它利用工业机器人的高精度和可编程特性,结合高压水射流技术,来去除金属或非金属工件上的毛刺。具有低成本、速度快、清净率高等优点。公司工业4.0新能源事业部拥有业界领先的清洗技术和设备,根据客户对特定环境和清洁度要求来定制清洗设备。并拥有自己的清洁度检测实验室,可以实现清洗效果的快速检测。(3)新能源光伏自动化设备:公司工业4.0新能源事业部借助集团公司在技术和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光伏设备整体布局。目前已交付项目中,实现了光伏产业链硅料环节硅棒生产过程的物料流转、输送、检测、包装和数据追溯;并完成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物料流转、输送、玻璃移载、EVA/TPT裁切铺设、自动粘胶、EL外观检测、双玻组件封边、削边、翻转、固化传输、挫角、IÀ测试、EL测试、贴标、组框、分档、接线盒打胶焊接等工序的设备配置。2.智能自动化焊装生产线汽车制造行业是当前自动化应用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也是智能制造装备应用最成熟的领域之一。白车身焊接是汽车制造工艺中最重要的工艺过程之一,车身焊接的质量、精度、生产效率对整车的质量、精度、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焊接生产线的混流柔性技术,适用于多品种车型柔性化制造,为客户大量节省因车型更新换代所需要的设备投入。公司机器人自动化事业部专注于为客户提供智能自动化焊装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涵盖从工艺研发、仿真设计、生产制造到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全流程服务。通过运用柔性总拼技术、Pallet台车切换系统、分拼切换系统、换膜切换系统等核心技术将生产线的柔性、智能、高效、可靠性发挥至极致。公司白车身智能自动化焊装生产线,生产节拍可以到达65JPH,自动化率高达95%以上。主要产品包括柔性主线焊装系统、柔性侧围焊装系统、柔性地板焊接系统、柔性门盖焊接系统以及新能源电池模组装配焊接生产线。3.机器人先进制造技术公司将持续拓展机器人先进制造技术及产品的应用领域,并在涉及领域深挖市场需求,改善产品性能,实现智能化、高节拍、高柔性、高精度的制造加工过程,致力于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主要产品包括:机器人自攻螺丝FDS、机器人自充铆接SPR、机器人激光焊、机器人滚边技术、机器人视觉检测系统、机器人前门自动装配、机器人四门铰链自动装配、机器人后举门自动装配等,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行业。4.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公司可通过带数据的仿真分析系统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AGV+立体库成套解决方案。公司在物流仓储业务领域具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带数据的动态仿真,通过专业的仿真分析系统,能为客户提供最优物流仓储系统、物流输送系统等整套物流解决方案,且标准系列产品齐全,能满足轻工、重工各行业的物料存储和搬运需要。目前公司AGV产品涵盖行业内各类型AGV产品,包括牵引式AGV、承载式AGV、装配型AGV、机器人AGV以及AGV调度系统等产品,公司已掌握该类产品的核心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市场;AGV系统由于智能化、柔性化程度较高,充分体现了工业4.0技术的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应用广泛。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系统)通常是由立体货架、有轨巷道堆垛机、出入库输送机系统、穿梭车、机器人拆码垛系统、AGV/RGV、AMR、AGV调度系统、尺寸检测条码阅读系统、通讯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WCS)、计算机管理系统(WMS)以及其他如电线电缆桥架配电柜、托盘、调节平台、钢结构平台等辅助设备组成的复杂的自动化物流系统。公司拥有indaGO仓库执行系统、SAIL分拣解决方案、STEPS码垛解决方案和SURF点胶解决方案,助力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在不同行业的实施。indaGO仓库执行系统通过将订单执行技术、ERP和WMS灵活集成,简化配送,有效地控制并增强自动化中心的实施流程。SAIL分拣解决方案是一种经济高效、模块化和可扩展的单元分拣系统。它具有灵活性,且降低仓库占地面积,同时处理分拣各种产品,增强了零售和全渠道实现力。STEPS码垛解决方案增强了线端混合码垛,通过高速码垛、人体工程学设计、集成包装和非技术工人的易用性提高了生产率。SURF点胶解决方案通过连续的产品释放、可扩展的吞吐量和均匀的处置实现了大批量配送,非常适合高密度存储。5.智能输送系统智能输送装备是自动化流水作业制造过程中的必要核心设备。公司为客户提供智能输送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自主研发应对大规模、快节拍、高柔性化生产制造要求的自动化设备,通过各类输送机械设备与自动化、电气控制、软件管理等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具备智能化、信息化,可实现装配、搬运、上下料、升降、翻转、分拣、积放存储等功能的智能装备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多个行业的生产自动化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风车柔性台车高速滚床输送系统、柔性滑台系统、EMS输送系统、积放链、悬挂链式输送系统、板拖链输送系统、滑橇输送系统、滑板输送系统、辊子输送系统、摩擦输送系统、AGV、前处理/电泳输送系统和升降机系统等,产品有自动输送、自动升降与翻转、自动堆放、精确定位、远程监控、远程运维服务等功能。6.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从工艺研发、仿真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及售后服务等覆盖全项目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实现从硬件设备到软件系统的无缝集成,避免了客户在不同供应商之间协调的麻烦,降低了项目实施的风险和成本。主要产品有:工艺规划及工厂虚拟仿真、虚拟调试、制造执行系统(MES)、数字孪生等。公司依托三维技术、仿真技术,从具体项目入手进行仿真设计和力学分析,通过仿真系统对运行逻辑分析计算,实现项目优化和性能提升;亦可通过仿真技术进行电气系统的虚拟调试,对电气控制程序进行验证,有利于节省现场调试时间和提高电气自动化稳定性。虚拟调试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相关数据为基础,在虚拟环境中实现对于整个生产线及生产过程的工艺规划、产品数据、制造仿真和生产线布局的评估、优化,同时应用物流模块对整个生产线进行物流分析和优化。公司目前具备业内先进水平的虚拟调试技术,并已在多个项目予以实施,将仿真与控制技术相结合,在虚拟环境中将生产制造过程压缩和提前,并得以评估和检验,在设备实物化之前对机械设计工作进行验证和优化,降低设计错误带来的风险;同时能够实现完整的自动化控制逻辑的提前调试,在设备制造完成之前完成机器人和电气系统的离线调试,此项技术大幅缩短后续现场调试时间,极大提高了改造项目的竞争力和项目实施的可靠性。公司MES系统是基于自身主营业务而开发的制造执行系统,是将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立体库、专机设备、检验设备等底层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利用以太网+现场总线通讯技术进行数据的自动采集,也可与ERP、PL、WMS等软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存储、数据分析、设备监控、数据或图形反馈。依据需求可设定计划排产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产品数据管理、设备管理、看板管理、数据报表等功能。通过MES系统的数据采集可为数字孪生提供完整、可靠的实时数据,从而为生产过程中设备监控、故障分析以及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的模拟和仿真,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可视化管理,实现设备3D实时监控、生产数据管理、能源管理等功能,可以有效的提升生产管理效率。装配线智能中控系统(AutomatedAssemblyLineControlSystem,AALCS)是针对制造工厂的核心管控平台,通过物联网(IIoT)、工业大数据、AI算法与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装配线全流程的设备集成、实时监控、工艺优化与智能决策。系统以“高效、精准、可追溯”为目标,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保障产品质量,并为柔性化生产与智能制造升级提供技术底座。中控系统多协议兼容支持PLC(如西门子、三菱、欧姆龙等)、工业机器人(如库卡、ABB、发那科等)、AGV/RGV、传感器等设备的无缝接入,兼容Modbus、Profinet、OPCUA等主流工业协议。与MES(制造执行系统)、ERP、SCADA等系统数据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实时分析设备状态、订单优先级与物料供应,动态调整生产节拍与工位任务分配,最大化OEE(设备综合效率)。3D数字孪生基于物理产线1:1建模,实时映射设备运行状态(如机器人关节角度、输送带速度)、工艺参数(扭矩、温度)与异常报警。在数字孪生环境中模拟新产品导入的装配流程,降低试产风险。数据看板与预警自定义关键指标看板(如产量、良率、能耗),AI算法预测设备故障(如轴承磨损、电机过热),提前触发维护工单。(二)经营模式智能自动化装备及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一般为大型非标定制产品,是基于客户产品生产工艺体系、投资预算、场地空间、功能需求、产能节奏等因素,对智能装备进行系统设计、制造、集成、安装、调试等“交钥匙”工程服务。公司采用行业通用的“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经营模式。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仍为基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行项目管理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工业4.0自动化技术产品与服务,从而实现企业营收。1.研发设计模式公司秉承“创新驱动未来”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将打造公司关键技术和拳头产品,解决客户痛点和满足客户需求作为创新要素,建立了包括立项、规格审定、设计、验证和试产等环节所必须遵守的技术研发规范体系。一方面,根据客户需求以及未来潜在需求,开展产品的定制化设计和技术迭代升级,以确保公司在所处的应用领域保持头部地位。另一方面,根据行业发展趋势或目标客户需求,综合公司技术、资源条件及战略目标等因素,进行技术开发或前瞻性技术研发,进而助力公司拓展业务应用领域。公司借助科学的经营管理体系,并积极与外部科研机构、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确保自动化制造装备业务技术研发具备可靠性、稳定性、经济性、及时性和系统性,为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推动力。2.销售模式公司在国内外的所有经营业务均采用直销模式,具体可区分为直接向最终用户销售和向总承包商销售。公司通过市场调研和信息收集,锁定目标客户;通过与目标客户深入的技术交流,充分理解客户需求后制定技术方案及商务方案,最后通过参与客户组织的招投标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获取订单。依据签订的技术协议及会签方案图进行细化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装配发运、安装调试、验收陪产,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及售后服务。公司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通过挖掘已有客户新需求和不断开发潜在客户保证公司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3.生产制造模式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公司订单可能包括设计、采购、制造、发运、安装与调试的单个或多个阶段。公司采用项目管理制度来实施订单,并根据合同规定的工期制定实施计划,根据项目技术协议进行产品设计,并制定产品生产计划,以确保订单的高质量交付。4.采购模式公司采用“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并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制度,设有专门的采购部门负责物资采购。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基础原材料、生产辅料、基础标准类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及设备等。公司与众多优质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以确保供应质量和渠道的稳定。公司依据项目的生产制造计划进行采购,除在途项目外通常不存在库存。公司从事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或本体相关业务的,本季度公司产品整体市场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变动30%以上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装备或解决方案业务的,本季度核心零部件采购价格较去年同期变动30%以上的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057.4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06%;营业利润4,242.5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9.6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762.5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11%。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