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山东出版
  • 企业英文名: Shandong Publishing&Media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 上市代码: 601019.SH
  • 注册资本: 20869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7-11-22
  • 大股东: 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79.52%
  • 董秘: 李晓冰
  • 董秘电话: 0531-82098193
  • 所属行业: 新闻和出版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李民、邹皓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济南)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英雄山路189号
  • 概念板块: 文化传媒 山东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沪股通 上证380 中证500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央国企改革 在线教育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山东
  • 成立日期: 2011-12-28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70000588768482Y
  • 法定代表人: 刘文强
  • 董事长: 刘文强
  • 电话: 0531-82098309,0531-82098193
  • 传真: 0531-82098193
  • 企业官网: www.sdcbcm.com
  • 企业邮箱: zqflb@sdcbcm.com
  • 办公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英雄山路189号
  • 邮编: 250002
  • 主营业务: 出版、发行、印刷、印刷物资贸易
  • 经营范围: 图书期刊发行(有效期限以许可证为准)。出版行业投资,资产经营与管理;印刷物资销售,仓储,第三方物流服务;装潢设计,广告业务,出版物版权代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2月28日由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绝对控股股东整体重组,与集团旗下山东出版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2013年4月,按照上市公司股权多元化的要求,公司完成增资扩股,引进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战略投资者作为股东。公司成立以来,坚持做大做优现代出版运营主业,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版权贸易、网络教育等新兴业态,成为拥有编、印、发、供出版全产业链,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位居国内前列的现代国有骨干出版传媒企业。公司拥有包括两家一级出版社在内的9家图书出版社、1家音像出版社、2家期刊社、1家数字出版传媒公司、1家印务公司(及三家分公司)、省新华书店集团(及9家直营公司、15家市级分公司、青岛东方图书公司、104家县级分公司)、印刷物资公司、出版外贸公司、东方教育科技公司、山东出版新铧教育咨询公司、山东出版数字融合产业研究院等20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总数近万人。公司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围绕打造优质上市平台和“运营规范、业绩优良、行业龙头”上市申报要求,致力于拓展市场、提升业绩和发展产业战略合作。2017年11月22日,公司成功登陆A股市场,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山东首家IPO上市的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始终严格按照《公司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范运行,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以及内部组织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公司运营规范高效,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初步确立。今后,公司将紧紧围绕国家和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机制创新为驱动,立足出版主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实施“双品双效”战略、数字融合创新战略、教育生态创新战略、发行转型创新战略、供应链优化创新战略、品牌运营创新战略、人才强企战略等“七大战略”,通过改革发展,将公司建成主业挺拔、品牌突出、创新驱动、双效俱佳、管理科学、动力强劲,在全国有竞争力、在国际有影响力的一流国有文化传媒上市企业。
  • 发展进程: 公司系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改制并境内上市方案的批复》(鲁政字[2011]268号)、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同意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设立股份公司的批复》(新出审字[2011]880号)、山东省委宣传部《关于同意设立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鲁宣办字[2011]44号)、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同意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设立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鲁财教[2011]113号)批准,由山东出版集团改制重组后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其全资子公司新地投资,以发起设立方式依法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设立时注册资本为166,000万元,山东出版集团投入本公司现金和经评估的净资产合计为245,000万元,按照66.4%的折股比例,折合股本162,680万股,占股本总额的98%;新地投资投入本公司的现金为5,000万元,按照66.4%的折股比例,折合股本3,320万股,占股本总额的2%。2011年12月26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通过了关于发起设立本公司的决议。2011年12月28日,公司在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并领取了注册号为370000000003710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局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公司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职责定位,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聚焦主责主业,更加主动推进文化“两创”,推动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公司再次获评“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公司版图书实现“五个一工程”奖十七连冠,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7.19亿元,归母净利润12.70亿元。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出版发行上市公司前列。(一)深耕主业成果斐然,国际传播增添势能2024年,公司以强化优质内容资源为支撑,实施“育名编、聚名家、出名作、创名社”的“四名工程”,进一步深化精品出版、主题出版、“走出去”等工作,助力出版主业高质量发展。重量级奖项成果丰硕。2024年,公司共获得国家级重要奖项、入选精品出版工程、重点工程91项。其中,长篇小说《爹》入选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实现“五个一工程”十七连冠;在“中国好书”评选中创历史新高,《爹》入选2023年度“中国好书”,《外婆变成了麻猫》入围2023年度“中国好书”,9种图书入选月度“中国好书”;4种图书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国家艺术基金资助,13个项目增补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秃尾巴老李》入选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出版工程;《妈妈宝宝》等3种期刊在中宣部2023年“青少年期刊讲党史”主题宣传活动中受到表彰。“两创”标志工程持续打造。公司积极贯彻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加强“山东文脉”工程建设的工作部署,勇于担当,开拓进取。自2022年9月至2024年10月,相继推出了《儒典》《齐鲁文库》《齐书》《黄河大系》等大型重点文化工程项目,成为山东文化“两创”出版工作的标志性成果,是对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的首次系统梳理。“走出去”工程全面提升国际传播力。公司认真落实党中央、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部署,大力推进国际出版合作、版权贸易和文化交流。2024年,先后举办中韩出版经贸洽谈会暨中国优秀图书进校园活动、中日出版交流合作暨中日韩出版协作共同体韩国秘书处和日本秘书处揭牌仪式;代表山东参加由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举办的“2024东京中国节”,向日本民众全方位呈现山东的风采与文化魅力。2024年,公司有10个项目入选“丝路书香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国家级“走出去”重点工程,1个项目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9家图书出版单位连续两年进入中国出版机构海外馆藏百强榜,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重大活动不断展树公司形象。公司主动担当,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山东省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第十五届万松浦文学奖颁奖活动等重要展会活动的组织承办工作,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东北书博会、新疆图书展、全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等重点活动,充分展示了公司的出版成果和良好形象。(二)渠道革新驱动强劲,营销转型拓展增量2024年,公司所属各级新华书店以融合创新发展为主基调,统筹品牌、模式、服务、标准“四位一体”运作模式,坚持内融外拓、优化管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主题出版物发行稳步推进。公司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坚定不移把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政治理论读物的发行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和重要使命。2024年,公司通过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征订渠道,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等重要党政读物广泛发行,征订发行量再次领跑全国,有效促进了优秀理论传播,营造了更加浓厚的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文化氛围。实体书店自主发展提升。公司所属书店集团积极推动书店由传统的图书经销商向综合文化服务商转型,探索“新华书店老年大学”“新华青年夜校”“新华自习室”等新业态盈利模式,推广市场教辅营销“领头雁”模式及以青州营地轻资产运营为样板的“营地+”运营模式,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实体书店发展新路径。营销互联网化建设持续发力。公司所属书店集团以“营销网络化、流量资产化”为战略导向,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拓展线上服务渠道,积极打造数字化门店、企微社群、三方店铺和线上分销四张网络,引领“文化+科技”服务创新。服务链条延伸。一是积极拓展集团客户业务。2024年,公司先后与中国电信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山东开放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努力实现与相关单位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二是深入拓展“银企合作”“社店融合合作出版”等盈利模式,大力助推书店集团各分公司的业务拓展和效益增长。(三)教育出版基石稳固,品质提升扩展规模2024年,公司把“优管理、稳增长、增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服务教育的水平,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推进教育出版融合创新发展。圆满完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政治任务。公司坚持社会效益优先,践行“服务教育、立德树人”理念,在山东省137个区县建立教材社会监督员制度,统筹协调公司编印发供各环节密切配合,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发挥设备潜能和人员潜力,圆满完成了春秋两季教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任务。全面提升教材教辅经营水平。一是合理规划山东省各地市教材选用工作目标,加强与相关出版单位的统筹协调,积极争取教材选用保持相对稳定的政策。2024年,公司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市场保持整体稳定,小学《体育与健康》《中小学劳动实践指导手册》选用工作圆满完成,有效扩大了公司教材市场覆盖面。二是积极争取和适应政策,完善各项制度,严明工作纪律,加大统筹经营的力度,全省评议教辅配套率和生均册数有较大幅增长,确保了评议教辅经营的整体稳定。三是做好教育服务工作。全力做好教材使用培训和新课标培训等工作,全年组织各类培训250余场,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参训人次共计11万,培训效果得到了教研部门与一线教师的充分肯定。积极开拓中职教育市场。公司围绕巩固职业教育市场发行竞争力,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教材教辅管理制度,引导和鼓励相关出版单位挖掘职业教育专业课和教辅的市场空白点,提升了公司版职业教育教材教辅市场占有率。稳步推进教育数字化。整合资源打造了山东教研直播系统、教研视频会议系统等平台,推进“智慧教育平台”“阅读成长”等项目建设,以融合创新项目激发教育出版新活力。(四)文旅融合不断拓展,研学实践品质升级公司依托渠道优势,快速推进研学文旅发展,构建了以“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研学营地运营”为主体的业务板块,实现研学文旅业务较快增长。牵头成立“全国新华研学共同体”。在国家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公司牵头成立了“全国新华研学共同体”,汇聚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合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共赢,推动全国新华书店加速产业升级,助推全国青少年研学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营地运营水平。沂南、曲阜营地积极探索“模拟法人”运行机制,曲阜营地接待300团次、7万余人次;沂南营地接待70团次、3万余人次。在2024年“世界文明论坛”期间,曲阜营地作为会议驻地外唯一分会场承接了体育文化论坛,“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曲阜营地开幕。丰富自主研发精品研学课程资源库。公司自研的《沐泱泱齐风,品悠悠“淄”味》获第五届山东省研学旅行创新线路设计大赛一等奖,《齐鲁文脉长,山水圣人乡》入选“2024年度长三角研学教育精品线路”,完成济南、烟台、枣庄、淄博、济宁五家分公司课程开发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充了精品研学课程资源库。加强精品路线研发推广力度。公司推出“艺享轻龄跟着诗词游南丰”等文化交流类产品,得到中老年群体广泛认可。2024年,全省出团6019次、82.66万人次。(五)绿色印刷势头良好,物资外贸稳健发展公司所属山东新华印务公司按照“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质量、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的“四个一流”发展理念,强化内部管理,积极开拓市场;物资外贸板块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优先保障出版用纸。把规范经营、防控风险放在重要位置,取得较好经营业绩。印刷板块规范管理和集约化经营成效显著。一是大力开拓市场。科学组织生产,合理调度指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有针对性地开发重点客户,巩固合作基础,扩大合作规模,新开发了多个大客户。二是持续推进印刷技术改造。按照各分公司业务定位和设备现状,新购置自动折页连线系统、自动打捆机、码垛机等自动化设备,进一步提高印刷效率,改善工作环境;整合印前工序,组建制版中心,引入色彩管理和C9品质管控体系,初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三是加快智能绿色印刷建设步伐。以建设国家北方智能低碳印刷高地为定位的“山东新华智能低碳印刷基地”项目目前已完成验收,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已建设完成并实现并网发电,预计2025年6月实现整体运行。物资外贸板块充分发挥“蓄水池”作用,积极推动供应链创新。一是积极履行供纸社会责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和入学人口变化趋势,科学预测市场需求,准确把握市场波动,圆满完成了各类重点党政读物图书及教材教辅的供纸任务。二是防范风险与开拓经营并重。将风险防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授信管理。同时,重点开发优质客户,积极参与各驻京单位用纸招标,首次中标了教科社项目,被高教社确定为“2024年度纸张战略合作供应商”,实现了新的突破。三是稳健探索多元业务。积极尝试探索开展社会服务业、文化衍生产品等新业务,加强山印格兰云天酒店运营,租用场馆重振展览业务,深层次挖掘更宽领域市场。(六)数字融合动能强劲,生态构建强化基底公司以“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构建现代出版产业体系”为目标,制定“编校智能化、出版数字化、营销网络化、数据资产化、管理智慧化”的“数智五化”目标,以务实创新的举措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数字融合出版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以“山东省数字融合出版创新创业共同体”总体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数字与数据融合出版传媒重点实验室”“山东数字融合版权交易平台”“鲁版致远数融股权投资基金”等重点项目建设。“山东省数字融合出版创新创业共同体”三年总体绩效评价名列全省35家共同体中第二名;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武汉大学、科大讯飞等单位联合申报的“高可靠科技文献智能引擎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获批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出版产业大脑”入选山东省2024年度“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强化融合创新项目落地实施。优化考核机制,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加大资金投入,设立融合发展专项资金4000万元。精心培育融合创新项目,持续做好项目规划、统筹与管理,有效推动项目落实落地。目前,公司高等数学融合出版项目、互联网审核项目、“书香越高墙”等项目已实现盈利。涌现出了“互联网数字资源审核”等一批取得经济效益的项目;山东影像全媒体库项目入选中宣部“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纹明”及黄河文化智能平台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数字文化产业项目;“出版产业大脑”获评国家新闻出版署2024年度出版新型智库;数字版权平台落地韩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走出去”。强化支撑能力建设。公司持续做好融合发展的规划、统筹与管理指导,重点抓好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与实施推进、融合创新项目论证审批与跟踪结项,并通过数字内容(版权)平台建设与运营、数字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项目建设等新基建工程,以重点项目带动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