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立中四通轻合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立中集团 - 300428.SZ

立中四通轻合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5-03-19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Lizhong Sitong Light Alloys Group Co., Ltd.
成立日期
1998-07-28
注册地
河北
所在行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立中集团
股票代码
300428.SZ
上市日期
2015-03-19
大股东
天津东安兄弟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35.65 %
董秘
李志国
董秘电话
0312-5806816
所在行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吴强;顾庆刚;杜石
律师事务所
天津金诺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立中四通轻合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1306007183686135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河北
成立日期
1998-07-28
法定代表人
臧永兴
董事长
臧永兴
企业电话
0312-5806816
企业传真
0312-5806515
邮编
071100
企业邮箱
info@stnm.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保定市清苑区发展西街359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主营功能中间合金新材料、再生铸造铝合金材料和铝合金车轮产品三大业务

经营范围: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压延加工;金属制品销售;金属材料销售;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销售;新型金属功能材料销售;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社会经济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金属制品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货物进出口;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立中四通轻合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立中集团)始创于1984年,2015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总部位于河北保定,紧邻雄安新区,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拥有立中合金、立中车轮和立中四通新材三大板块,是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铸造铝合金、变形铝合金、铝合金车轮、功能中间合金新材料、精密模具、自动熔炼装备和锂钠电池新材料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目前已实现了功能中间合金新材料、再生铸造铝合金、铝合金车轮三大细分行业的引领,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消费电子、航空航天、食品药品包装、机械制造、船舶、5G通讯、芯片封装等领域。

近年来,公司在铸造铝合金领域,已成功研发了多款系列免热处理合金、低碳A356、高导电、高导热和高屈服铝合金、硅铝弥散合金等多款高性能铝合金材料,以满足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上的应用需求,部分产品已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在铝合金车轮领域,公司不断加大铸旋和锻造技术改进和升级,研发了再生铝低碳A356车轮,能满足客户绿色低碳的发展要求并已得到了主机厂的认证;在中间合金领域,公司研发了多种稀土中间合金、高熵合金、高端晶粒细化剂、航空航天级特种中间合金、铜基和镁基中间合金产品,上述新材料、新产品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立中集团成立四十年来,始终坚持专注、专业、专家的发展理念,以“铝合金新材料和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全球供应商”为市场定位,近年来,公司全方位快速稳健发展,通过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升级,形成了集人才资源、产品研发、生产工艺、客户资源为一体的综合竞争优势,公司拥有熔炼设备和车轮模具研发制造,再生铝资源回收利用,再生铸造铝合金研发制造,功能中间合金新材料研发制造,汽车铝合金车轮及轻量化底盘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在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商业规划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1、功能中间合金新材料行业功能中间合金新材料是指由一种金属做基体,与其他金属(包括过渡族元素和稀土)或非金属通过热熔和或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合金新材料。

功能中间合金在不同的领域作为关键的基础性材料,单独或共同发挥作用,不仅能够大幅提高金属综合性能,扩大金属的应用领域,还能降低制造成本,并为新型金属材料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铝基中间合金是以铝做基体的中间合金,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晶粒细化类、金相变质类、金属净化类和元素添加类,能够改变铝及铝合金内部组织结构,提高金属性能,被称之为“铝工业维生素”。

铝基中间合金作为调控铝合金成分与性能的核心添加剂,是实现以铝代钢、以铝代铜、以铝代木、以铝代石的技术载体。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机器人、3C、高铁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显著拓展了铝材的应用场景与需求深度,驱动其从基础材料向高强韧、耐蚀耐磨、高导热等多功能复合化方向升级。

高端铝材的性能突破依赖于中间合金的技术革新,同时也将显著提升对高端铝基中间合金的市场需求。

另外,伴随全球循环经济政策趋严,再生铝产业迎来蓬勃发展,其在重熔精炼过程中需要添加铝基中间合金用于有效调整成分、恢复合金性能,因此随着再生铝产量占比的持续提升,铝基中间合金的需求量也将随之增加。

市场对高性能、低成本、低碳绿色功能中间合金材料的需求持续提升,也加剧了行业的竞争压力,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企业需要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产能规模、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

公司作为全球功能中间合金新材料行业中规模最大、产品种类齐全的企业之一,积极推动产品技术升级和产业整合,践行可持续发展。

公司通过海外并购结合自主研发,使公司的产品在技术指标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公司率先通过ASI(全球铝业管理倡议)认证,持续贯彻和履行铝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责任。

2、再生铝铸造铝合金行业再生铝作为一种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较大幅度地减少了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固体废料、废渣、废液的排放,在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具备重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再生铝行业在全球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得到蓬勃发展,其中中国再生铝行业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再生金属的发展,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其中,2025年3月发布的《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再生铝产量目标1,500万吨以上。

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再生铝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信息,2025年上半年我国再生铝产量达560万吨,同比增长10.89%;废铝回收量465万吨,同比增长7.91%。

与此同时,国家级资源循环平台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行业资源,业务覆盖动力电池、有色金属等循环利用等方向,有效推动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为再生金属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政策驱动下,再生铸造铝合金行业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并深度融入汽车、机械、电子等领域,其中汽车轻量化与低碳转型成为该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96.8万辆,同比增长41.4%;销量为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为再生铸造铝合金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1.0》提出,2025年单车用铝量目标为250kg/辆,2030年提升至350kg/辆。

随着这一目标的推进,电池托盘、车身结构件等关键部件的再生铝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进而带动高性能再生铸造铝合金的需求激增。

公司40年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再生铸造铝合金生产企业之一,随着公司海外铝合金工厂的建成投产,公司将充分利用产能布局优势,实现国内外再生铝资源利用的双循环发展;同时,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再生铸造铝合金的增长需求,提升产品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3、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业在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延续增长态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我国汽车产销量上半年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首次实现半年双超1,500万辆的历史性突破。

全球市场方面,中国以36%的份额领跑全球汽车消费,上半年全球销量达4,632万辆,同比增长5%,中国贡献了主要增量。

2025年促进汽车消费的国家报废更新和各地以旧换新政策延续,且政策同步引导行业聚焦技术迭代与产品价值提升,规避低水平价格战,推动产业跳出“以价换量”的内卷循环,助力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幅达41.4%和40.3%,渗透率提升至44.3%,较2024年全年提高3.4个百分点。

随着能源革命和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和网联的方向发展,其中,铝合金车轮凭借材料特性成为轻量化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在材料端,铝合金车轮较钢制车轮有效减重30%-40%,通过优化簧下质量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与动态响应,从根本上增强操控稳定性和主动安全性能。

同时,其全生命周期环保效益显著,再生铝闭环回收体系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契合欧盟碳关税等环保政策要求,在行业内已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铝合金车轮生产商之一,专注低碳绿色、轻量化铝合金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是行业内拥有从铝合金材料研发制造、模具研发制造、工装设备研究制造到车轮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研发、数字信息化应用为一体的生产企业,领先的技术实力和质量水平使公司的铝合金车轮产品获得了全球汽车制造企业的认可和信赖。

(二)公司的主要业务公司主营功能中间合金新材料、再生铸造铝合金材料和铝合金车轮产品三大业务,是行业内拥有熔炼设备和车轮模具研发制造,再生铝资源回收利用,再生铸造铝合金研发制造,功能中间合金新材料研发制造,汽车铝合金车轮及轻量化底盘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公司。

1、功能中间合金新材料业务功能中间合金新材料产品主要包括金属晶粒细化剂、金相变质剂、元素添加剂、金属净化剂4大类功能中间合金和航空航天级特种中间合金等420多种。

其中,公司生产的高端晶粒细化剂产品性能表现优异、品质更加稳定,可以达到比标准晶粒细化剂产品低70%的添加率,能够有效减少与夹杂物有关的缺陷发生率,满足了高端铝材关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市场需求;航空航天级特种中间合金产品能够满足航空航天级钛合金和高温合金对中间合金的高品质要求,部分产品已实现国产化替代,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的中间合金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高铁、航空航天、电力电器、消费电子、工业铝型材、食品医药包装等中高端铝加工行业领域。

销售网络遍及中国、欧洲、北美、南美、日本、韩国、中东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再生铸造铝合金材料业务公司是国内再生铸造铝合金生产头部企业,拥有强大的再生铝处理和使用能力,专业和规范化的再生铝回收平台,领先的产能规模和贴近用户的铝液供应优势。

公司再生铸造铝合金业务分布于河北保定、秦皇岛、天津、长春、烟台、滨州、扬州、扬中、武汉、广东增城、清远、六安、重庆和泰国等地。

再生铸造铝合金材料产品主要是以废铝、电解铝、工业硅、电解铜、金属镁、金属钛、金属锰、中间合金等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的各种牌号铸造铝合金锭、铸造铝合金液,主要用于汽车、5G通信设备、3C等领域的铝合金铸造件和压铸件等。

同时公司具有6系和7系变形铝合金铸棒生产能力,产品规格型号20余种,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铁、汽车、人形机器人、特种行业等领域。

在新材料研发方面,公司研发生产的一体化压铸免热处理合金、再生铝低碳A356合金、高导电和高导热等铝合金材料实现了行业技术引领,为公司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铝合金车轮业务公司致力于高端汽车铝合金车轮及轻量化底盘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公司以专业、稳定、高效的经营团队为指导、完整的技术链条和低压铸造、铸造旋压、固态锻造、液态锻造、差压铸造五大成型技术为依托,为全球知名整车厂商和零售商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客户遍布北美、南美、欧洲、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积累了较高的信誉,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公司依托稳定的整车客户资源,积极推进“以铝代钢”的汽车轻量化底盘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目前已量产转向节、新能源汽车电机壳等多款铝合金铸锻结构件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领域的竞争实力。

(三)公司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并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主要根据与客户的合同、订单编制生产计划,生产部门按照生产计划中的原材料需求报至采购部门。

公司对每种原材料都设有安全库存,主要原材料包括电解铝和再生铝:①电解铝市场价格透明,公司与供应商通常以协商议价的方式签署合同,采购价格主要参考长江有色金属网、上海期货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等市场价格。

此外,公司对部分原材料价格进行锁定,应对价格波动风险。

②公司对外采购的再生铝因质量、种类、价格参差不齐,公司收购时根据成分、种类、形状、洁净度、出成率实验等综合情况再参考各地再生铝及铝合金市场报价,一般是按照电解铝市场价格乘以一定的系数确定。

公司对关键物料和重要物料实行100%来料检验,对非关键物料,实行来料抽检。

关键物料和重要物料从供应商选择、物料认定、合同履行、日常管理等方面,均采用了标准化、系统化,多层质量控制的采购模式,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开发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和与之紧密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及物流保证体系。

2、生产模式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客户订单要求,制定生产计划。

生产部门根据订单品种、规格、型号、数量、技术质量标准、交货日期,结合实际情况,下达生产任务,组织生产。

生产部门定期对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生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快速反应、迅速行动,协调销售部门、采购部门、技术部门召开生产协调会,解决问题。

3、销售模式公司中间合金产品的销售需要以技术服务为支撑,公司的销售系统不仅为客户提供日常工艺及质量维护服务,而且能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服务,协助设计满足其要求的产品方案和技术支持。

公司通过不断满足客户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使双方的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

公司的铸造铝合金材料的销售模式分为直接向客户销售铸造铝合金锭(液)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加工铸造铝合金收取加工费两种模式,在直接向客户销售铝合金锭(液)业务中,根据产品种类、元素成分、生产工艺技术进行议价销售;在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加工铸造铝合金业务中,公司根据接收的原材料实际情况、工艺难易程度与客户协商确定加工费金额。

公司铝合金车轮OEM市场销售模式为直接向汽车厂提供铝合金车轮产品,公司在成为汽车厂潜在供应商后可参与项目报价,获得项目授予后,通过与汽车厂共同合作开发新产品或根据汽车厂提供的图纸和样轮进行设计制作的方式完成产品设计,以及后续的样品试做和订单交付。

公司铝合金车轮AM市场主要采取零售商方式销售。

公司经过考察,选择零售商作为长期合作伙伴,选择条件是零售商在当地市场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覆盖范围较广的客户群体和较大份额的市场占有率。

公司向零售商供应指定品牌产品或提供自主品牌产品并与零售商签署框架性供货协议,获得零售商订单。

概述1、公司主营业务情况概述2025年上半年,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聚焦主营业务,持续深化全球产业链布局,加强与客户的战略合作,重点推进新兴产业布局,有力推动公司的销售收入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444,33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41%,累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12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7%,较上年同期剔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05万元,增长62.43%。

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各业务板块经营业绩稳步向好,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叠加墨西哥比索汇率波动对汇兑损益影响的修复,第二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934万元,同比增长121.66%,环比增长47.79%。

(1)功能中间合金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关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人形机器人、深海经济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端材料的需求增长,深化与重点客户的战略合作,积极加大铝合金、钛合金和高温合金等材料所需的高性能中间合金的研发力度和产品市场拓展,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公司持续强化区域产能优势,通过资源调配、技术改造、精益管理、降本增效等措施,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巩固了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推动了功能中间合金业务在报告期内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

(2)再生铸造铝合金业务报告期内,受新能源汽车及其他新兴市场对铸造铝合金材料需求持续攀升,公司的再生铸造铝合金产品销量稳步增长,研发的系列免热处理合金材料、再生低碳A356合金、高导热高导电铝合金等新材料凭借技术优势与市场适配性,销量实现快速提升,为公司贡献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公司持续加强与客户的战略合作,联合蔚来、理想等客户和供应商规划和布局汽车拆解、加工和应用的铝循环产业链业务,并与丰田通商就铝回收业务领域进行战略合作,持续扩大公司再生铝回收业务的国际市场,实现国内国外再生铝资源的双循环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再生铝行业的领先地位。

(3)铝合金车轮业务报告期内,公司铝合金车轮业务持续向规模化、全球化、高端化和轻量化方向发展。

公司创新“资源优化生产”模式,通过优化国内产能布局,精益生产流程,不断提升铝合金车轮的生产效能,同时充分发挥泰国和墨西哥“双海外基地”战略优势,同步完善国际市场销售网络与海外产能配套,有效规避跨境贸易壁垒,保持了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助力公司铝合金车轮产销量进一步提升。

公司依托产业链与技术协同优势,持续优化产品与客户结构,大尺寸、锻造、低碳等高附加值铝合金车轮产品占比持续增加,叠加报告期内墨西哥比索汇率波动对汇兑损益影响的修复,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4)新能源锂电新材料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市场情况,有节奏的推进新能源电池六氟磷酸锂产品的客户认证、市场开拓和试生产工作;同时利用先进的氟化盐生产线优势,为公司中间合金产品供应优质的氟化盐产品,并积极开拓客户市场,持续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优质氟盐产品的需求。

2、新兴产业布局提速,铝合金新材料持续放量公司依托创新研发与产业协同优势,加速推进新兴市场布局和产品结构升级。

公司聚焦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储能及半导体等领域,重点推进铝合金新材料的市场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新材料项目进展显著提速,新材料的持续放量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为公司打开更广阔的盈利增长空间。

其中:①系列免热处理合金在新能源汽车一体压铸领域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应用,产品销量迅速增长;同时公司研发的高强高屈服免热处理压铸铝合金综合性能优异,目前正在欧洲某机器人关节转轴及国内某知名无人机品牌的无人机结构件上进行验证。

②再生低碳A356合金,凭借75%废旧铝替代电解铝的突破性工艺,在产品性能、碳排放与生产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已批量应用于低碳铝合金车轮、发动机缸盖等汽车零部件的生产。

③高导热/高导电材料已在新能源汽车电机转子、散热片,5G基站壳体、手机中板等具有导热、导电功能需求的结构部件上实现量产应用;④可钎焊压铸铝合金作为液冷导流板实现结构集成与可靠散热的核心支撑,广泛适配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储能等领域需求。

公司研发的低导热可钎焊压铸铝合金能够解决现有的变形铝合金导热率偏高而低导热场合无法适用的问题,以铸代锻,缩短工艺流程,降低制造成本,且该产品在材料成本和铸造性能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目前已对接汽车热管理系统液冷流道板上的验证和应用;公司研发的高导热可钎焊压铸铝合金并正在积极拓展储能、算力中心液冷系统领域的应用;⑤新研发的超高强铸造铝合金,在热处理后能实现超强力学性能,且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能够实现以铸代锻,替代6系、2系、7系变形铝合金的目标,将大幅缩短机器人零部件的制造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公司正积极推进该材料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拓展。

⑥铝基稀土中间合金和航空航天级特种中间合金销量持续提升,铝基稀土中间合金已应用于大飞机和航天部件铝合金的制造,生产的航空航天级特种合金已成功间接用于制造飞机发动机排气塞、发动机扇叶、喷嘴构件、起落架、制动盘和紧固件等关键部位,并间接在国外某飞行汽车公司的电动飞机(“空中出租车”)上得到应用。

⑦硅铝弥散复合新材料在芯片封装壳体及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制造等领域亦得到了应用。

铝硅、铝碳化硅等新材料已在航空航天飞行器领域使用的电子系统和大功率集成电路封装中得到应用;同时该材料已与国内多家知名半导体设备制造厂商开展合作,用于半导体设备的零部件制造,如基座、支撑架、静电卡盘等;微晶铝合金实现了国产替代,已成功应用于反射镜、抛物镜等光学领域。

3、强化全球产业链布局,持续提升综合竞争优势公司积极把握铝合金车轮全球发展机遇,在泰国和墨西哥建立了生产基地,并在美国、巴西、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服务机构,形成了稳健的全球业务布局。

近年来,公司持续完善海外供应体系,公司积极把握泰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机遇,依托早期布局积累的本地化运营基础,近期在泰国新增购买了土地和厂房用于建设泰国铝合金车轮第三工厂,项目建成后,公司在泰国将拥有铸造铝合金车轮产能800万只,锻造铝合金产能18万只,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铝合金生产基地。

同时,为满足美洲地区增长的客户需求,有效地规避全球贸易壁垒和关税风险,公司于2021年在墨西哥蒙特雷建造年产360万只超轻量化铝合金车轮项目,目前一期180万只已建成投产,二期180万只预计于2025年第三季度建成投产,同时墨西哥规划的50万只锻造铝合金车轮产能正在积极建设中。

上述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铝合金车轮的产能弹性,助力快速响应区域客户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4、深度参与铸造铝合金期货上市,首单成交树立行业标杆铸造铝合金期货于2025年6月10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上市,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成为首单成交单位,通过实际交易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树立行业标杆,向产业链上下游传递积极信号以加速新品种接受度。

公司将自有“AOEM”品牌注册为期货交割品牌,借期货市场卖出交割打通“期货交易—实物交割—终端销售”闭环,未来将拓宽传统销售渠道,尤其在废铝循环领域实现再生铝产品标准化流通,进一步提升市场认可度。

此前公司依赖电解铝期货对冲价格风险,但受“精废价差”制约保值效果,新期货上市后,公司将转向更精准的套期保值策略,通过买卖合约锁定采购成本与销售价格,规避价差波动对利润的侵蚀,为期货合约设计提供了实践反馈,推动了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5、强化高端铝合金车轮竞争力,拓展高端乘用车与商用车市场报告期内,公司铝合金车轮业务始终以“低碳绿色制造,超轻量化发展”为战略核心,聚焦高端锻造、铸旋和低碳铝合金车轮的发展趋势,持续深化在高端乘用车与商用车市场的市场布局。

公司积极扩展锻造和铸旋等高端铝合金车轮在泰国和墨西哥的海外产能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锻造铝合金车轮产能超100万只,铸旋铝合金车轮产能超1,000万只的规模化供应体系,将显著提升公司对全球客户高端铝合金车轮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

同时,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闭式直锻成型工艺技术、铸造旋压复合工艺,叠加低碳绿色铝合金车轮全产业链制造优势,实现了大直径锻造、铸旋铝合金车轮产品生产效率、质量性能、金属利用率的大幅提升,同时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与全周期碳排放,获得了众多高端乘用车及商用车客户的认可,为公司长期的稳定发展和盈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进程

是由河北四通新型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整体变更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于2010年12月20日出具的信会师报字[2010]第80913号《审计报告》,以2010年11月30日为审计基准日,四通有限以2010年11月30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102,474,849.08元为基础,折股6,000万股。

2011年1月4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信会师报字[2011]第80019号《验资报告》,对发起人出资予以审验。

2011年3月24日,公司在保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并领取了注册号为130622000000889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6,000万元。

鉴于公司变更全称的工商变更登记已完成,经公司申请,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公司证券简称自2021年6月3日起由“四通新材”变更为“立中集团”,公司全称由“河北四通新型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立中四通轻合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全称由“HebeiSitongNewMetalMaterialCo.,Ltd.”变更为“LizhongSitongLightAlloysGroupCo.,Ltd.”,英文简称相应变更为“LZJT”。

公司证券代码不变,仍为“3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