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天和防务
- 企业英文名: Xi'an Tianhe Defense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贺增林
- 上市代码: 300397.SZ
- 注册资本: 51763.6745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4-09-10
- 大股东: 贺增林
- 持股比例: 25.11%
- 董秘: 陈桦
- 董秘电话: 029-88454533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李永利、姜丰丰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中伦(重庆)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西部大道158号
- 概念板块: 通信设备 陕西板块 富时罗素 创业板综 深股通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低空经济 机器人概念 数据中心 华为概念 军民融合 车联网(车路云) 国产芯片 人工智能 5G概念 量子科技 体育产业 国家安防 通用航空 海洋经济 海工装备 西部大开发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陕西
- 成立日期: 2004-05-0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61013175783164XA
- 法定代表人: 贺增林
- 董事长: 贺增林
- 电话: 029-88454533
- 传真: 029-88452228
- 企业官网: www.thtw.com.cn
- 企业邮箱: thdsh126@126.com
- 办公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西部大道158号
- 邮编: 710119
- 主营业务: “军工装备”“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三大业务体系和军工装备、5G射频、物联感知、行业大数据、数字海洋五大业务板块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电子(气)物理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导航、测绘、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制造;电子专用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光学仪器制造;海洋环境监测与探测装备制造;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软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大数据服务;物联网设备制造;物联网应用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市政设施管理;照明器具制造;照明器具销售;照明器具生产专用设备制造;半导体照明器件销售;安防设备制造;太赫兹检测技术研发;交通安全、管制专用设备制造;航空运营支持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非居住房地产租赁;物业管理;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体育消费用智能设备制造;体育健康服务;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远程健康管理服务;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虚拟现实设备制造;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体育场地设施工程施工。(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建筑劳务分包。(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 企业简介: 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以军民两用关键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核心支撑的新型高科技上市企业(股票代码:300397)。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立足于低空近防推动低空制空权能力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便携式防空导弹信息化指挥为重点,通过军事牵引、主业整合、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各项技术及产品,形成了军民品共举融合发展的业务布局,军品业务主要以子公司天伟电子为业务平台,聚焦于低空近防、边海防等方向,民品业务主要以子公司华扬通信为射频产业化平台,聚焦于5G射频产业链方向,同时为了践行国家战略、深化军民两用的发展思路,在公司军民两用核心技术的支撑下,公司打造了“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业务,聚焦于物联感知、行业大数据等方向,构建军民品深度融合的一体化电子信息体系。现阶段,公司已形成了“军工装备”“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三大业务体系并持续深耕。一、军工装备。以新一代综合近程防御系统为核心,全力推进新一代低空近防(中国猎影2.0)、智能立体边海防(猎狐)、要地防空、战场环境综合感知、数字军营、国防动员、5G军事应用和军工配套业务,核心产品包括:便携式防空导弹作战指挥系统系列、野战通信指挥系统系列、雷达与作战指挥系统、智能边海防立体侦察指挥系统装备系列以及低空目标指示雷达及地面、海面目标侦察监视雷达、边海防智能哨兵系列、水下无人作战系统(猎声)系列产品。二、5G射频。以研发和生产面向无线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市场所需射频芯片、器件、模块和材料为核心业务,可为4G/5G、WIFI、NBIOT等技术领域的用户提供多类产品,核心产品包括:旋磁铁氧体材料、各类隔离器/环形器、射频芯片/模组产品、金属基覆铜板、玻璃基板、先进封装材料等在内的多类产品。三、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天融工程”是以国防和军事应用需求为牵引,“空天地水人”一体化全域感知互联的军民深度融合的电子信息体系。目前,天融工程在灯联网、照明与通信芯片、射频芯片、宽频段低成本综合感知传感、数据融合、边缘计算与数据加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心理健康服务、数字海洋等核心关键技术方面进行布局。1.物联感知围绕5G行业应用,结合智能感知技术、边缘计算、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和先进通信技术,推动以“5G物联+天和边缘云”为核心技术的灯联网落地实践,进一步拓展公司物联感知产品谱系;围绕感知人、研究人、保障人,融合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体质体能评估以及心理服务系列产品落地,持续推动“云脉”的系列化产品拓展,为政府、行业、个人提供健康管理、安全管理及业务协同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围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5G智慧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工厂等行业的物联感知需求,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综合传感器产品,核心产品包括:空海一体智能哨兵、低空卫士、交通卫士、工业灯联网等。2.行业大数据聚焦国防动员潜力数据挖掘、交通战备大数据、低空空管空防数据服务、应急救援AI、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十分平安系统)、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场景的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数据获取、数据挖掘、数据共享、数据应用等服务和产品,核心产品包括:党管武装、仓库卫士、低空安全数据平台、空海一体监测系统、生态卫士、通航综合运行支持系统、通航飞行服务站、通用机场移动塔台车、通航公司运营平台、无人机飞行协管系统。3.数字海洋(海链)以海洋无人技术、海洋传感器技术、组网探测技术等产业化为支撑,全力推进“海洋智能感知大数据服务”,依托掌握的核心技术,已形成了水下无人平台、海洋传感器的系列化数字海洋产品,核心产品包括: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AUV)系列、水下爬壁机器人、潜浮标、水面拦阻系统等海洋平台,海洋水文参量传感器XBT/XCTD、多频段目标探测声呐等海洋传感器,为海洋环境多参数感知体系、立体海防体系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数字海洋业务逐渐向体系化和规模化发展。
-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及产品公司始终聚焦低空近程防御装备的研发、生产和交付业务,积极推动低空制空权能力和体系建设。经营方面,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为重点,通过主业整合与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各项技术及产品,形成了军民两用发展的业务布局。军品业务主要以子公司天伟电子为业务平台,聚焦低空近防、边海防等方向;民品业务主要以子公司华扬通信为射频产业化平台,聚焦射频产业链方向;同时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导,在军民两用核心技术的支撑下,公司开拓了“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业务,聚焦低空经济、应急装备、数字健康、军民两用行业大数据等方向,打造军民两用的电子信息数据服务体系能力。目前,公司形成了以低空超低空防御体系能力为核心目标的三大业务体系:“军工装备”“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公司将从技术产品、产业链协同、国家战略需求等多个维度,在三个业务方向持续深耕布局发展。1.军工装备以新一代综合近程防御系统为核心,全力推进新一代低空近防(中国猎影3.0)、智能立体边海防(猎狐)、要地防空、战场环境综合感知、数字军营、国防动员、5G军事应用和军工配套业务,核心产品包括: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系列、野战通信指挥系统系列、雷达与作战指挥系统、智能边海防立体侦察指挥系统装备系列以及低空目标指示雷达及地面、海面目标侦察监视雷达、边海防智能哨兵系列、水下无人作战系统(猎声)系列产品。2.5G射频以研发和生产面向无线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市场所需射频芯片、器件、模块和材料为核心业务,可为4G/5G、WIFI、NBIOT、卫星通信、T/R组件、射频电源、医疗等技术领域的用户提供多类产品,核心产品包括:旋磁铁氧体材料、各类隔离器/环形器、射频芯片/模组产品、金属基覆铜板、玻璃基板、先进封装材料等在内的多类产品。3.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天融工程”是以国防和军事应用需求为牵引,“空天地水人”一体化全域感知互联的军民两用的电子信息体系。目前,天融工程在低空装备、低空数据服务、应急装备、数字健康、生物安全数据服务、数字海洋等核心应用场景方面,及灯联网、照明与通信芯片、射频芯片、宽频段低成本综合感知传感、数据融合、边缘计算与数据加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心理健康服务等核心关键技术方面进行重点布局。(1)物联感知围绕5G行业应用,结合智能感知技术、边缘计算、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和先进通信技术,推动以“5G物联+天和边缘云”为核心技术的灯联网落地实践,进一步拓展公司物联感知产品谱系;围绕感知人、研究人、保障人,融合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体质体能评估以及心理服务系列产品落地,持续推动“云脉”的系列化产品拓展,为政府、行业、个人提供健康管理、安全管理及业务协同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围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5G智慧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工厂等行业的物联感知需求,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综合传感器产品,核心产品包括:空海一体智能哨兵、低空卫士、交通卫士、工业灯联网等。(2)行业大数据聚焦低空空管数据服务、城市防空、要地低空监视预警、应急救援数字化装备与智能辅助决策、海事应急救援、国防动员潜力数据挖掘、交通战备大数据、边海空防等场景的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数据获取、数据挖掘、数据共享、数据应用等服务和产品,核心产品包括:通用机场移动塔台车、航空应急移动塔台车、低空飞行服务(站)系统、航空应急飞行服务保障平台、5G空管业务通信接入平台、通航综合运行支持系统、低空应急救援设备、空海一体监测系统、低空及地面探测预警类产品、开源多语情报库一体机(军民两用重点产品)、多语视频会议一体机、多语种智能翻译平台、党管武装、仓库卫士等要地防护解决方案。(3)数字海洋(海链)以海洋无人技术、海洋传感器技术、组网探测技术等产业化为支撑,全力推进“海洋智能感知大数据服务”,依托掌握的核心技术,已形成了水下无人平台、海洋传感器的系列化数字海洋产品,核心产品包括: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AUV)系列、水下爬壁机器人、潜浮标、水面拦阻系统等海洋平台,海洋水文参量传感器XBT/XCTD、多频段目标探测声呐等海洋传感器,为海洋环境多参数感知体系、立体海防体系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数字海洋业务逐渐向体系化和规模化发展。公司部分产品分类及说明如下:31(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公司凭借多年沉淀的技术优势以及超强的产品交付能力,基于客户的OPEX和CAPEX核心指标,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系统化、定制化解决方案。军品方面,采用整机销售、“技术转让+联合生产”、维修零部件及军品配套销售模式实现客户和产品价值的最大化。民品方面,聚焦打造射频与微波行业的核心供应商,主要面向全球的主流通信设备商提供射频类器件的开发和销售;围绕低空数据服务、环境智能监测、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应用场景,为行业用户、政府提供解决方案和数据服务。2.生产模式公司的生产模式依据产品方向不同分为军品生产、民品生产。军品生产采用“小核心、大协作”的生产模式,生产项目流程涉及生产计划策划、物料采购配套、产品装配调试、产品检验验收、技术培训及售后服务等多个阶段,由于国家对军品科研生产采取严格的许可制度,产品的生产亦必须按照严格的国家军用标准进行,由驻厂军代表实行实时监督;民品生产主要采用订单生产模式,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并组织生产。3.销售模式公司采用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的销售模式,为客户提供设计方案、装备研制、售后服务等全方位服务。采用整机销售、技术转让、联合生产、技术服务并举的模式,实施市场开发与用户需求相结合的市场创新机制。军品方面,主要是国内军方采购及装备出口两种模式。国内军方采购方面,军品定型装备为单一来源采购,新增军品项目通过军方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获得军品销售;装备出口方面,通过立项批准、竞争性谈判、潜在用户推介等形式达成销售;民品方面,依托各子公司平台及业务平台,参与各大设备商及应用客户的招标采购或有导向性的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4.采购模式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供应商评价管理办法,构建了完备的制度、流程、风控等措施,快速响应并满足公司战略各项业务需求。军品方面,作为生产企业为公司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的供应商需经用户驻厂代表审核备案,列入《合格供方名录》。公司的物料采购必须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供应商进行询价和议价;民品方面,按照正常的公司采购流程执行。依据实际情况通过市场化招标或竞价谈判确定供应商。1、概述(一)总体经营情况2024年是公司“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面对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及国内外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公司立足主业,围绕核心客户需求,在低空近防、边海防、5G射频、大数据、低空经济等领域持续加大自主创新及新产品研发投入,以“三十年三个阶段六步走”的发展战略为指引,秉持“聚焦、协同、提升”的指导思想,坚持提前布局、重点突破、持续优化的发展策略,推动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并保障战略性长期投入,从而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为“十五五”期间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军品方面,公司装备出口及海洋系列产品按照合同要求完成产品交付验收,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军品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民品方面,受行业竞争加剧、集采单价下降及移动通信网络部署的周期性等因素影响,使公司在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情形下,通信电子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稳中有降;同时,“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受技战术指标提升、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国内军方某部上级机关对交付周期进行了调整,项目首批及第二批次合同正在按照军方计划执行,产品均未完成交付验收,年度内暂未确认收入,对公司军品业绩也造成了一定影响。综合多重因素影响,报告期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已有所好转但仍未及预期。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239.6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7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36.87万元,较去年同期减亏46.19%。近几年,公司始终坚持以军工装备、5G射频、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三大核心业务为战略重心,不断深化主业布局,聚焦关键领域,持续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努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尽管报告期内公司业绩未能达到预期,但公司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使得亏损收窄。报告期内,在军工装备业务方面,公司在巩固传统业务优势的基础上,聚焦客户需求,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业务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射频业务方面,公司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性能,取得了稳定的市场成绩,进一步巩固了在射频领域的行业地位;与此同时,在天融工程业务方面,公司加速了整体规划和全面布局,重点聚焦低空经济、应急装备、数字健康、天融大数据等业务方向,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业务模式创新相结合,开展了多项应用验证项目,为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随着公司在手合同的陆续交付以及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叠加国家加快发展低空经济、“5G+工业互联网”、5G-A、5G-R等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带来的新机遇驱动下,公司将继续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化进程,积极拓展市场份额,推动新业务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的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确保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二)报告期主要工作回顾1.军工装备业务聚焦客户需求,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升级报告期内,公司军工装备业务在深耕传统业务的基础上,聚焦客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在城市防空和要地防空、野战防空、边海空防、数字军营、海洋探测和军工配套等业务方向不断开拓,多个合同执行稳步推进。子公司天伟电子签订的“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验收前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进一步推动了该项目已签订的订购合同后续的生产工作。数字军营业务方面,党管武装产品在某地完成安装部署,并实现业绩突破;新签订某地区的仓库卫士项目,已形成公司标杆项目,为后续向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某地军营智能管控信息系统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军工配套业务方面,与某研究所已签订军方型号配套项目正在按计划进行中。海洋装备业务方面,已重点完成了若干个传感器项目的检验验收和数个AUV合同项目的交付;开发了多个新客户,与某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并共同完成多个项目。公司军工装备业务在报告期内不断提升自身研发技术水平,深度挖掘存量客户的潜在需求,加强客户黏性;同时,积极开拓增量市场和新客户,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实现了多项新突破,为未来业务发展夯实了基础。2.5G射频业务优化产品性能结构,行业地位持续巩固报告期内,全球5G网络建设进入新阶段,公司射频业务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优化产品结构,面向网络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市场研发射频芯片、器件、模组和材料等产品,持续取得稳定成绩,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射频领域的行业地位。子公司华扬通信深挖潜在客户群体、强化技术交流、拓宽产品应用,多款带状线产品已完成多个大客户的送样,集中参数隔离器优化产品持续进行中小客户送样;同时,持续发挥交付优势,进一步提高订单履约率和项目转化率,并凭借优质的客户服务、高效的产能交付以及高质量的产品品质荣获核心客户“2024年最佳交付支持奖”“质量优胜奖”荣誉。子公司南京彼奥积极开展市场拓展工作,在稳定存量客户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多家新客户,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并通过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星级上云企业的认证。子公司成都通量新增多款在售产品,基站新增多家客户,已完成所有产品的国产晶圆内迁工作,凭借创新性产品荣获多项荣誉资质。子公司天和嘉膜与客户签订了两个光电玻璃项目,正在安装调试。同时,光电玻璃产品已通过某客户渠道开展市场营销;参与的国防科大载板项目获得立项通过;树脂膜完成关键客户的合格供方认证,打开了胶粘产品的销售通道;ISO9001质量体系通过年度复审。在5G基站建设行业政策和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的背景下,公司5G射频业务持续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及降本增效,不断提高整体运营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稳固公司5G射频行业地位和技术优势,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增添新的增长动力。3.天融工程业务加速布局规划,聚焦创新奠定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天融工程相关业务加速总体规划和全面布局,进一步聚焦低空经济、应急装备、数字健康、天融大数据等业务方向,推动技术创新与业务模式创新,开展应用验证项目,为规模应用奠定基础。低空经济业务方面,基于公司低空产品优势,初步布局以“1个数字底座+3个应用平台+1套标准体系”为核心的应用服务体系,正在进行系统方案论证;西安市某区低空经济发展试点方案正在拟制中。应急装备业务方面,与陕西省应急厅等政府部门共同推动形成项目合作意向,根据客户需求,已确定航空应急救援塔台车的改装需求,将继续推动产品升级改造及客户采购试用。数字健康业务方面,安全生产管理B端、智慧康养B端、天和云脉C端均已完成市场验证;云脉手表产品已开始进行市场化销售。天融大数据业务方面,多个安防项目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并在其他地区积极复制推广;鄠邑、临潼、蓝田等地区的数字秦岭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生安哨兵”大数据业务以智能生物安全为核心的高等级实验室监管解决方案落地试点;多语信息管理平台完成交付验收,翻译手环实现市场化销售。公司天融工程相关业务进一步深化业务布局,通过提升创新驱动效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与解决方案。4.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新产品研发进展显著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自主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和尝试前沿科技,不断推动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致力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成功取得了一系列核心产品的研发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军工装备业务方面,某侦察监视雷达、主阵面与工控机一体化调试、某预警探测系统、某雷达信息系统、引导瞄准装置、便携式无人机处置设备等研发工作在有序推进中;策划多项重点技术攻关和前沿技术预研项目,两栖破障机器人、多物理场探测系统、压电薄膜振动传感器产品化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柔性机器鱼、离子聚合物水听器完成关键技术验证。5G射频业务方面,子公司华扬通信持续升级产品结构,完成多名客户十余款产品交付,多个自研项目实现样品定型及小批量交付,超大功率环形器逆开发已组装完成,超宽带、倍频产品逆向研发已完成部分款项产品开发。子公司南京彼奥产品线持续拓宽,完成多个高介电常数、磁饱和强度的新品材料配比和工艺优化,完成某款超线宽复合铁氧体研发,完成某款移相器的研发和送样。子公司成都通量厚积薄发,全年实现定型产品超过20款,另有在研产品超过40款,HTCC方案样品现场测试通过。子公司天和嘉膜完成底填充树脂膜、更高结合力玻璃基板材料等新产品研发,CSP封装树脂膜正在按计划研发中。天融工程相关业务方面,交通卫士、智慧武装2.0、仓库卫士2.0等产品通过测试验收;基于语言大模型的应急救援“数字参谋”、国防动员潜力与需求模型匹配与预案生成技术等项目通过评审;要地低空立体监视预警哨兵、近岸立体监视预警智能算法服务器、基于北斗战术通信及体征监测系统等产品按照计划节点完成相关研发工作;天和云脉C端产品完成表端的定制化开发和软件平台的开发迭代,智慧康养B端产品开发了多个界面平台和完成了硬件端选型,安全生产管理B端产品完成监测平台开发和硬件选型,饮酒状态风险评估、疲劳状态风险评估、亚健康评估、亚健康十大证型评估等算法完成开发及数据分析;新一代翻译手环、多语会议一体机,开源情报一体机等产品基本完成软件开发。在取得专利及获得成就方面,获得知识产权34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软件著作权1项。综上,报告期公司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在技术预先研究、领先应用和技术产品化、工程化方面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引领产业升级。5.治理体系持续优化,经营管理效能显著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内部经营管理体系能力持续提升。治理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公司修订了《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制定了《会计师事务所选聘制度》《舆情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了公司规范运作水平。经营方面,创新举措降本增效;强化内控审计,优化流程制度,提升规范化水平;加强应收账款催收,规范财务管理;实施人才兴企战略,构建高效灵活的人力资源体系;筑牢保密安全防线,全面增强企业科学运营与风险防控能力,内部经营管理体系能力持续提升。6.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保障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化政治责任担当、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的建设为统领,推进党建与企业发展互融共促,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举办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完善党建工作体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完成智慧党建云平台系统搭建,积极探索集团党建数字化应用。公司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凸显,为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动力源泉。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稳步推进,研发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核心竞争能力持续提升,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的情形。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