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山东
  • 成立日期: 1989-11-0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70200264821953P
  • 法定代表人: 张立刚
  • 董事长: 张立刚
  • 电话: 0532-88817486,0532-88817759
  • 传真: 0532-88817462
  • 企业官网: www.hanhe-cable.com
  • 企业邮箱: hanhe1@hanhe-cable.com
  • 办公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九水东路628号
  • 邮编: 266102
  • 主营业务: 集电缆及附件系统、状态检测系统、输变电工程总包三个板块于一体
  • 经营范围: 电线、电缆、光缆、电子通信电缆、导线、架空绝缘电缆、特种电缆、海底电缆、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动态海底电缆、脐带电缆及相关附件、材料的设计、生产、研发、制造,提供电线电缆、海底电缆、动态海底电缆、脐带电缆敷设安装工程及相关技术服务;电线电缆、海底电缆系统的检测、智能维护、检修、寿命评估相关技术和培训服务;配电类空气加强绝缘型母线槽制造,电工器材、五金工具、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油漆、涂料、水暖器材、液压件销售;电力销售;经营本企业进出口业务和企业所需机械设备及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商品除外;经营本企业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凭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中国电缆行业的前沿企业。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电缆及附件、电力设计、输变电工程、竣工试验、运行维护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现有国内外多家子公司。
    主要业务涵盖200kV及以下电缆、海底电缆、高压电缆附件、特种导线、矿用电缆、核电电缆、控制电缆、光伏电缆、高压电缆材料等。
    公司具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参与了多个重大工程的供电保障任务。
    公司注重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建有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基础设施。
    在智能制造方面,公司已建成高压超高压电缆智能制造生态体系,荣获多项国家认证。
    公司高度重视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备、满足自主创新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基础设施。
    公司拥有4座立塔,拥有13条立式交联生产线,可同时生产高压电缆附件,为用户提供电缆及附件一体化服务。
    公司拥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高压超高压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公司先后参与中国线缆行业“十一五”至“十四五”发展规划、承担各类国家、省市级项目百余项。
    未来,公司将在巩固发展线缆业务同时,加速拓展智能检测及服务、输变电工程、氢能源系统应用、电缆高端材料制造等产业,力争将汉缆建设成为国内导向标、国际知名的电线电缆产品及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让“汉缆制造”闪耀国际市场。
  • 发展进程: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青岛汉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青岛汉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名股东共同作为发起人,于2007年12月以青岛汉缆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的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 商业规划: (1)公司主营业务概述公司是集电缆及附件系统、状态检测系统、输变电工程总包三个板块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主要为电力电缆、装备用电缆、特种电缆、数据电缆、架空线等,主要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交通、通讯、煤炭、冶金、水电、船舶、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电线电缆产品涵盖百余个系列万余种规格,具备为国内外各级重点工程提供全方位配套的能力。
    公司管理层聚焦战略目标,统筹推进年度经营计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我们以“乘势、聚能、使命”为指引,以核心竞争优势为发展主线,通过资源协同整合,依托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深入开展电缆技术研发创新。
    同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智能化升级,在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同时,持续提升产品精度、优化生产成本。
    坚持以技术突破驱动发展、以市场导向引领创新、以智能制造赋能转型,不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公司整体运营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年初,各个系统、各个分子公司按照经营指标的要求进行分解,并结合本系统、本公司的特点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和目标措施,平稳有序地落实和实施股份公司的经营方针。
    公司充分发挥产品优势和产业布局优势,以目标引领和绩效考核为切入点,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重点产品的生产和材料保障能力得到了加强,汉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完成了全国第十二次电力电缆运行经验交流会的联合承办任务;助力国家电网首条自主化220kV国产绝缘料电缆线路成功投运;助力国家电网首条110kV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线路成功挂网试运行;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修复技术,在北京、济南获得工程化应用;由广州供电局联合汉缆等12家公司完成的“城市电网复杂工况下超高压电缆互联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产品鉴定,项目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由汉缆股份与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7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平铝套聚乙烯护套纵向阻水阻燃电力电缆”、“7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套聚乙烯护套纵向阻水阻燃电力电缆”、“110kV聚丙烯绝缘焊接皱纹铝套聚乙烯护套纵向阻水阻燃电力电缆”共三项新产品顺利通过新产品(技术)鉴定,其中两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中标新加坡工程项目,总金额达13.4亿元,创造国内电缆行业单笔陆缆出口额新纪录。
    中标乌拉圭500kV输变电环网闭合项目,菲律宾圣马3期光伏项目,阿曼玛纳500MW光伏项目,埃及风电项目等多个国外项目。
    与中国能建旗下浙江火电、国际建设集团中亚及哈萨克斯坦公司、中电装备乌兹别克斯坦及沙特公司,以及广东电力设计院、西南电力设计院等多家单位开展了商务技术交流。
    (2)报告期内,公司采用“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经营模式进行产品结构及市场结构调整,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设计方面,与有电力资质的设计院一起进行电力项目设计;研发方面,公司基于市场需求,利用公司技术研究中心,不断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新产品研发能力。
    并针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改造,提升现有产品品质,巩固及拓展现有产品的市场地位。
    在生产方面,由于线缆行业存在“料重工轻”的特点,商品铜价格近年来波动幅度较大,存货成本高且管理风险较大。
    因此,公司一方面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另一方面通过套期保值对冲铜价波动风险。
    在销售方面,公司在保持以往传统销售模式的同时,积极推行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两种渠道销售。
    (3)业绩驱动因素:在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战略规划与年度经营计划,通过一系列关键举措,确保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1)战略聚焦与客户价值:公司坚持以战略规划为指引,通过年度经营计划的细化实施,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聚焦客户价值,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坚持研发引领和产品领先策略,注重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
    2024年,公司成为行业内首家同时拥有CMAC高端认证和MA煤安证双认证的企业,进一步提升公司资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联合承办全国第十二次电力电缆运行经验交流会,国家高压超高压电缆工程技术中心年会,水利电力行业电气专业年会,促进了行业内技术和经验的交流。
    再次被评为“中国线缆产业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彰显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提升汉河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2)产业布局与产品优势:在产业布局方面,公司下设青岛本部、焦作、八益、长沙、北海等多个下属公司,产业布局合理完善,运输半径小、运输成本低。
    并且各个下属公司都各有特色,产品互补,可以进行充分的资源整合以及调配。
    在电缆材料、电缆附件、超高压电缆系统国产化等重点领域,公司取得了显著的研发合作成果,推动了产品升级和市场化进程。
    公司依托国家高压超高压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资源,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持续新产品研发投入,始终践行“为全球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缆系统”的企业使命和“成为国际高压超高压电缆行业全产业链领军者”的发展愿景,保持和巩固了公司在线缆行业全产业链上的高端化、一体化产品和综合服务优势,提升了市场份额和行业影响力。
    3)人才与组织发展: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发展,确立了以人才发展为基础的高质量发展理念。
    加大战略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人才盘点、测评、岗位分析优化、胜任力模型构建等举措,提升人才质量和组织效能。
    建立人才梯队和“菁英训练营”培训储备模式,培养更多后备人才。
    完善提升岗位绩效考核科学合理性,通过绩效数据评价干部,强化管理责任。
    打破现有薪酬制度,建立协议薪酬和存量增量区别对待策略,为人才成长和干部队伍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4)数字化转型:公司持续投入资源推动数字化转型,规划和落地了多个数字化项目,如工艺管理与协同报价数智一体化项目,实现了快速报价和精准的工艺结构定制,完成了营销、工艺、生产全过程的线上业务协同,提高工艺管理和报价整体效率。
    SRM采购数字化平台项目,实现采购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了对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采购透明度和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数字化转型对公司业绩产生了显著的驱动作用,对于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增强客户体验、促进业务创新和提高决策效率等多个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2024年,公司成功入选山东省级智能工厂,通过工信部DCMM三级贯标认证,体现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积极进展和成效。
    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力度,推动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综上所述,公司通过战略聚焦、产业布局、人才与组织发展、数字化转型等多方面的综合努力,实现了公司发展质量的稳步提升。
    1、概述2024年,公司以“乘势、聚能、使命”为战略指导方针,遵循“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围绕“降本增效、创新发展”的年度主题,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重视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创新,以满足市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公司在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25,973.53万元,同比下降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512.97万元,同比下降13.81%,但公司通过产品创新以及创新发展模式,依然保持了较好的经营效益和发展基础。
    报告期内,国内市场不断得到巩固,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成功中标新加坡13.4亿元的工程项目,创造了国内电缆行业单笔电缆(陆缆)出口的新纪录,为树立公司国际市场地位创造了条件。
    同时,引入先进自动化生产线,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通过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持续保障。
    经营管理方面,公司智改数转助力基础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有效驱动业务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的改善。
    报告期末,公司实现资产总额114.4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81.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83%;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8.84%,较上年降低3.8个百分点。
    报告期末,公司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依据合理,计提充分,资产质量整体较高。
    公司运营能力良好,为未来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尽管公司在2024年面临一定的市场挑战,但通过坚持战略指导方针、重视研发投入、创新发展模式以及提升智能制造实力等措施,公司依然保持了较好的经营效益和发展基础。
    同时,公司财务状况稳健,资产质量较高,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公司会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2021-12-312020-12-312019-12-312018-12-31
总资产(亿元) 93.209175.128663.591066.4339
净资产(亿元) 65.091556.553350.536647.0144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13687.96591777.00721608.4452460.8927
营业收入(亿元) 89.812969.517761.796155.6818
净利润(万元) 77141.542458304.503143565.075322106.8457
资本公积(万元) 19039.832814835.042314835.042314835.0423
未分配利润(亿元) 23.070215.886311.61948.6379
每股净资产(元) 1.921.691.511.41
基本每股收益(元) 0.230.180.130.07
稀释每股收益(元) 0.230.180.130.07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0.160.290.130.16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12.9010.918.974.74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