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集电缆及附件系统、状态检测系统、输变电工程总包三个板块于一体。
经营范围:电线、电缆、光缆、电子通信电缆、导线、架空绝缘电缆、特种电缆、海底电缆、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动态海底电缆、脐带电缆及相关附件、材料的设计、生产、研发、制造,提供电线电缆、海底电缆、动态海底电缆、脐带电缆敷设安装工程及相关技术服务;电线电缆、海底电缆系统的检测、智能维护、检修、寿命评估相关技术和培训服务;配电类空气加强绝缘型母线槽制造,电工器材、五金工具、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油漆、涂料、水暖器材、液压件销售;电力销售;经营本企业进出口业务和企业所需机械设备及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商品除外;经营本企业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凭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中国电缆行业的前沿企业。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电缆及附件、电力设计、输变电工程、竣工试验、运行维护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现有国内外多家子公司。
主要业务涵盖200kV及以下电缆、海底电缆、高压电缆附件、特种导线、矿用电缆、核电电缆、控制电缆、光伏电缆、高压电缆材料等。
公司具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参与了多个重大工程的供电保障任务。
公司注重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建有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基础设施。
在智能制造方面,公司已建成高压超高压电缆智能制造生态体系,荣获多项国家认证。
公司高度重视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备、满足自主创新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基础设施。
公司拥有4座立塔,拥有13条立式交联生产线,可同时生产高压电缆附件,为用户提供电缆及附件一体化服务。
公司拥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高压超高压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公司先后参与中国线缆行业“十一五”至“十四五”发展规划、承担各类国家、省市级项目百余项。
未来,公司将在巩固发展线缆业务同时,加速拓展智能检测及服务、输变电工程、氢能源系统应用、电缆高端材料制造等产业,力争将汉缆建设成为国内导向标、国际知名的电线电缆产品及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让“汉缆制造”闪耀国际市场。
1、公司主营业务概述公司是集电缆及附件系统、状态检测系统、输变电工程总包三个板块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主要为电力电缆、装备用电缆、特种电缆、数据电缆、架空线等,主要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交通、通讯、煤炭、冶金、水电、船舶、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电线电缆产品涵盖百余个系列万余种规格,具备为国内外各级重点工程提供全方位配套的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以“乘势、聚能、使命”为指导方针,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围绕“降本增效、持续创新”的年度目标,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8,942.71万元,同比增长5.93%;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市场环境变化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819.44万元,同比下降24.61%。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通过优化营销组织架构、创新营销策略,有效应对市场挑战,实现了健康、平稳、可持续的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深化预算管理,精准分析业绩缺口,推动高质量增长,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注重研发投入,强化知识产权布局,增强技术壁垒;通过精益管理和智能制造,显著提升主业盈利能力;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机制,实现科学选拔与培养;整合上下游资源,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布局,保障盈利稳定性;以智能化、数字化升级管理效能,推动运营效率全面提升。
财务状况分析:报告期末,公司实现资产总额131.2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83.6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90%;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6.06%,较上年增加7.22%。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质量优良,运营能力稳健,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子公司常州八益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把核电站用电缆作为公司主要产品。
报告期内,中标了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核控制以及中核二三的核电站用电缆项目,持续稳固核电站用仪控电缆的行业地位,同时进一步拓展了核电站用低压动力电缆的版图。
2、报告期内,公司采用“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经营模式进行产品结构及市场结构调整,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设计方面,和有电力资质的设计院一起进行电力项目设计。
研发方面,公司基于市场需求,利用公司技术研究中心,不断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新产品研发能力。
并针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改造,提升现有产品品质,巩固及拓展现有产品的市场地位。
在生产方面,由于线缆行业存在“料重工轻”的特点,商品铜价格近年来波动幅度较大,存货成本高且管理风险较大。
因此,公司一方面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另一方面通过套期保值预防铜价波动风险。
在销售方面,公司在保持以往传统销售模式的同时,积极推行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两种渠道销售。
3、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为有效应对行业挑战、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公司将市场营销变革作为破局关键,通过大力推进营销改革,公司进一步提高市场开拓力度,以更精准的策略对接市场需求,凭借产品优势抢占市场先机,为有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公司将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升级作为核心驱动力,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不动摇,注重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技术智造水平,赋能电缆材料、附件及超高压电缆国产化等领域。
在持续贯彻“降本增效、持续创新”经营主题的基础上,通过规模化集中采购、战略供应商合作及套期保值策略,有效应对材料成本波动;通过推行精益生产管理、智能制造、工艺技改等有效降低损耗能耗水平。
此外,公司更加注重学习与成长能力的培养,继续加大战略人才的引进力度,科学优化组织设计和组织架构,不断提高组织管理效能,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营管理能力稳中有进,全力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能力。
----基础管理方面:(1)公司建立关键绩效指标系统,构建四级绩效管理体系,实现目标分解和全层级贯通。
以绩效管理为关键抓手,层层推动战略落地与目标达成,实现目标分解与责任传导的全层级贯通。
同步建立年度重点任务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强化过程质量管控,确保问题早发现、早纠偏,为经营目标的高效达成筑牢保障。
(2)打造公司级创新平台,构建科学激励机制,提升企业创新效能。
报告期内,公司创新平台成果符合预期,员工创新热情持续高涨。
平台建设同步深化:新增"岗位级"项目赛道,引导全员立足本职岗位深耕细作,通过小改小革推动日常工作迭代升级,让创新融入业务肌理。
为确保项目质量与战略导向,各中心负责人亲自参与创新项目评估,精准锚定发展方向,推动创新资源向核心目标聚焦。
(3)构建人效分析模型,推动人才结构效能的优化与提升。
公司根据现有人员对组织目标影响程度和价值贡献的不同进行分类梳理,结合历史数据和行业标杆数据,明确人效改善与提升的具体方向。
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对现有岗位职能进行合理重构,减少非增值性工作,提升各岗位的价值贡献度。
(4)优化人才招聘渠道,提升人才引进质量。
社招方面,通过与行业专业招聘公司合作,提高专业人才引进质量。
校招方面,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园宣讲、双选会的形式,根据人才画像,引入相关AI面试工具,同时运用结构化面试、职业性格测评等,精准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加强公司后备人才库建设。
(5)加强管理人员核心能力提升,做好后备管理人员培养。
报告期内,共完成中高层管理人员培养25场次。
中层后备人员培养班按照既定培养方案有序推进实施,公司专业管理能力和管理素养得到系统提升和训练,进一步提升和加强了公司的整体管理能力和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公司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同步升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形成现代化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满足内外部相关方多元需求。
依托覆盖全流程的数字化质量监督数据库,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实现质量从“事后检验”到“过程预防”的提升。
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以分层培训、多元激励及文化浸润(师带徒、技能比武)弘扬工匠精神,激发全员参与质量改进的积极性,驱动产品与工作质量提升。
围绕“行业质量标杆”目标,将质量指标嵌入战略规划、供应链管理及全生命周期服务各环节,构建科学高效的质量管理与履约能力体系,铸就核心竞争力。
(7)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围绕“1+1+1+N”转型架构,已基本建成覆盖研发、销售、采购、生产、质量、仓储、财务等全业务领域的集团化、标准化数字管控体系。
凭借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显著成效,公司成功入选“青岛市先进智能工厂”。
下半年,公司将聚焦系统深度整合与数据价值挖掘,持续强化数据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国内市场方面:营销中心按照公司整体发展规划,深耕核心区域市场,战略性开拓新兴市场与高潜力行业,强化“汉河”品牌在目标市场的领导力、专业性和信赖感,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范围,构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营销体系,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与卓越服务体验,积极拥抱数字化营销工具、探索新模式如精准营销、线上营销等,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营销和服务队伍。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进营销改革,进一步提高市场开拓力度,以更精准的策略对接市场需求,凭借产品优势抢占市场先机。
加强信用管理,通过对欠款流程的实时监控与优化,切实减少逾期金额,保障资金安全。
----国际市场方面:报告期内中标:菲律宾Terra1050MWp光伏、阿拉伯联合酋长国AjbanPV31.5GW光伏、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储能、印尼氧化铝等项目,并持续给沙特阿拉伯PIF4HADEN2GW光伏项目供货。
分别在北京、广州与中国能建国际建设集团西北非事业部、广东火电工程公司国际公司召开商务技术交流会。
---技术创新方面:报告期内,公司进行重点新产品研发主要包括:自主化国产料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自主化国产料500kV交、直流海底电缆、±525大截面直流海缆、核电站用电力电缆类电缆产品、高压屏蔽材料等新产品新项目的研发。
产学研合作方面:公司与三峡科研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等签订产学研合作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等。
4、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及行业地位电线电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配套行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通信、汽车以及石油化工等产业,其发展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走向以及各相关行业发展的影响,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线缆制造大国。
根据中电联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25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4.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2025年上半年全国发电装机数据: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约占全国新增装机总量的91.5%。
截至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到21.59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59.2%。
2025年电线电缆行业在电力基建与新能源驱动下,市场需求保持增长态势,为电线电缆行业增长带来较好的外部市场机会。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2025年投资将突破8250亿元,比2024年增加2200亿元,再为电网投资加速,这不仅是能源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电缆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
高压、特高压输电领域作为能源“大动脉”,是线缆细分行业的黄金赛道。
根据电缆宝预测2025年,国家电网计划新建10条特高压线路,累计长度超5万公里,投资规模超3000亿元。
高压电缆(220kV以上)需求年增35%,超高压(500kV)与特高压(±800kV)电缆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0亿元。
因此,国内电线电缆行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机会较好,整体处于成熟阶段的景气周期,细分领域(如特种电缆)呈现一部分成长期的特征,行业主要依赖基建需求,同时向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新兴领域扩展。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国际化、产业链整合等巩固优势、抢占市场,促使资源和市场进一步向头部企业和高端领域集中,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
同时,也面临诸如同质竞争导致的毛利下降、环保等合规成本增加、国际化进程中碳关税压力和贸易壁垒等诸多挑战和压力。
公司作为我国电线电缆制造的龙头企业之一,以质量和服务为基础,稳健发展电缆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
产品档次和综合效益位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在行业内享有很高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为国内少数提供750kV及以下电缆及附件、敷设安装、竣工试验成套服务全套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的大型制造服务商。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青岛汉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青岛汉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名股东共同作为发起人,于2007年12月以青岛汉缆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的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