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圣阳股份 - 002580.SZ

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1-05-06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Shandong Sacred Sun Power Sources Co.,Ltd.
成立日期
1998-08-20
注册地
山东
所在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圣阳股份
股票代码
002580.SZ
上市日期
2011-05-06
大股东
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3.08 %
董秘
张雁渝
董秘电话
0537-4435777
所在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和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孔令芹;贾良琛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济南)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70800169524686K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注册地
山东
成立日期
1998-08-20
法定代表人
李伟
董事长
李伟
企业电话
0537-4438666,0537-4435777
企业传真
0537-4430400
邮编
273100
企业邮箱
zqb@sacredsun.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山东省曲阜市圣阳路1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公司持续聚焦网络能源、智慧储能和绿色动力应用领域,提供备用电源、储能电源、动力电源和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及运维服务等。其中网络能源领域主要包括通信、电力、数据中心、金融证券、轨道交通等;智慧储能领域主要包括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大工业储能系统;绿色动力领域主要包括工程机械车辆、非道路用车、电动工具、园林工具、智能家居等

经营范围:前置许可经营项目:HW49废弃的铅蓄电池收集、贮存。一般经营项目:锂离子电池及管理系统和电源系统的研究、研发、制造、销售、运维、回收、贮存、经营、再利用;铅蓄电池及管理系统、电源系统和相关零部件的研究、研发、制造、销售、运维;新型化学物理电源、蓄电池零部件和材料、电源设备、UPS、蓄电池空调仓、高频开关电源、通信机房基站节能产品、电子电器、风能发电、光伏发电及其他发电机组、机械零部件、机械设备的研究、研发、制造和销售、新技术改造应用;电池管理系统、智能监控系统、能量管理系统、软件系统、储能系统、储能设备及其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安装、运营、服务;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新能源技术研发、转让、咨询和服务;电缆连接线的制造加工及销售;电力工程设计、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承装(修、试)电力设施;电力购销、合同能源管理;本公司生产及代理产品、技术的出口业务、本公司科研和生产使用及代理产品、技术的进口业务;经营进出口业务;房屋、设备、产品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580)创建于1991年,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现为山东国惠权属企业。

市场地位居国内行业前列,是全球同业知名企业之一。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主导、参与制定国家。

公司面向海内外市场,向客户提供电池产品、储能系统和一体化智能电源解决方案,是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及产品公司主要从事储能电池及系统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通信、数据/算力中心、储能及电力领域客户提供电池产品、储能系统和一体化智能电源解决方案,是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

公司主要产品为锂离子电池及电源系统、铅蓄电池及系统,其中,锂离子电池产品主要为方型铝壳磷酸铁锂电池、圆柱三元锂离子电池,拥有电芯、模组、系统到BMS全产品解决方案;铅蓄电池产品主要包括AGM电池、GEL电池、新型高功率电池、高温电池、铅炭电池等。

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基站储能、数据/算力中心储能、电力储能等场景以及工程机械车辆、电动工具、智能家居等终端领域,主要服务于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第三方IDC服务商、金融企业、电力电网以及大型电动工具与智能家居制造商等重点行业及核心客户。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主要经营模式研发模式:公司围绕“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发展路线,采取自主研发为主、外部合作为辅的研发模式,围绕材料体系、产品性能、集成能力等持续研发创新,加快技术升级和产品更迭,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加强行业技术发展前瞻研判,积极储备新型电化学技术,提升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销售模式:公司采取直销与代理相结合的销售模式。

国内市场依托各属地办事机构和服务网点优势,根据客户不同应用场景提供相应产品解决方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海外市场依托完善的境外销售和服务网络,以本地化服务团队为核心,以专业化顾问式营销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解决方案,不断增强客户合作粘性。

生产模式:公司采取“订单+备货”的生产组织模式。

计划管理部门统筹销售需求、生产能力和库存存量,借助CRM、ERP、MOM等信息化平台,高效统筹安排生产计划,对已确定交期的订单优先排产、对预测性订单提前筹备生产、对常规型产品提前备货,以及时快速满足市场交付需求。

采购模式:公司采取“长单+订单+储备”的原辅材料和零部件采购模式。

供应链部门与行业内TOP级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施集中采购和按单采购相结合模式,通过竞争性招标方式遴选合格供应商,以保证原辅材料技术先进性、产品可靠性以及成本竞争力,满足生产需求和保障稳定交付。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行业发展情况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全球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趋势不断演进,5G、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产业等关键领域快速发展,加大对电力生产、使用、存储及转换的需求,为行业注入核心增长动力。

报告期内,铅蓄电池凭借成熟技术、高安全性与成本优势,继续主导国内数据中心备电市场。

同时,环保政策趋严及行业规范升级,加速中小企业出清,产业持续向头部集中,竞争格局保持稳定。

锂电池产业受全球储能需求拉动保持高速增长,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达776GWh,同比增长68%,其中储能电池出货量265GWh,同比激增128%。

根据海关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锂电池出口21.56亿个,同比增长17.6%;出口额达340.96亿美元,同比增长25.1%。

其中,德国、美国、越南为前三大出口市场,沙特、智利、匈牙利等新兴市场出口额增速领先。

行业结构分化加速演进,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技术壁垒及渠道优势维持75%以上产能利用率,中小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20%,市场份额进一步向龙头集中,呈现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

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明确提出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当前储能锂电池价格已触底企稳,在反内卷政策支持和需求持续放量共同作用下,下半年行业有望步入量价齐升新周期,预计价格将呈现温和上行态势。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各国正通过完善顶层战略与优化政策布局,加速推进网络连接、数据存储及智算中心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5G、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迭代与普及,5G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通信基站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数据,截至2025年3月,全球131个国家和地区的349家运营商推出了商用5G网络,另有187个国家和地区的626家运营商处于部署阶段;我国5G基站规模持续领先,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截至2025年6月,我国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较上年末新增29.9万个。

人工智能应用向纵深发展引发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推动全球加速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头部互联网企业、通信运营商及第三方IDC服务商持续增加资本开支,带动数据中心规模显著扩容。

据市场研究机构Dell'Oro预测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将达5915亿美元,同比增长30%。

与此同时,5G-A迈入规模化部署阶段,全球超10家运营商启动建设,我国实现300+城市覆盖,用户超千万,将进一步带动边缘数据中心需求上升。

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装机容量将达到114.3GW,2021年至2025年CAGR为14.3%。

随着数据中心快速扩张和升级,对稳定电力的需求加大,据IEA预测,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达485.4TWh,约占全球总电力需求的1.7%,这一趋势正加速驱动数据中心由单一应急备电向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转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通信与数据中心储能将为算力领域提供高效稳定能源支撑,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越来越多国家将新型储能列为加速清洁能源转型的必要手段。

根据净零倡议组织NetZeroTracker统计,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已制定碳减排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清洁能源转型持续刺激新型储能需求扩张。

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终结强制配储模式,推动产业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机制;3月国家能源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聚焦全链条安全技术攻坚与循环标准建设,引导产业从规模扩张迈向技术深耕,为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CESA)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达21.9GW,同比增长69.4%,全年有望突破43GW。

国际方面,2025年上半年,美国电力储能需求维持高位,但受关税政策及补贴政策调整影响,呈现阶段性小幅增长;欧洲户用储能因补贴退坡需求有所放缓,工商业储能加速增长;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大型储能需求保持强劲势头。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RhoMotion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装机总量达86.7GWh,同比增长54%。

未来,在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和技术革新的共同推动下,新型电力储能行业持续为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出更为重要的力量。

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技术持续发展及应用领域快速渗透,传统动力电动化、电动工具无绳化趋势日益显著。

高空作业平台基于其在安全性、施工效率及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应用场景正从传统建筑领域加速扩展至新能源、仓储物流、市政维护等多个新兴领域,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

在欧美等发达地区,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成熟且需求稳定,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正处于基础设施高速建设期,需求呈现快速增长。

由于高空作业平台单价高、维护成本大,经济灵活的租赁模式已成为市场主流。

我国高空作业平台人均保有量仍显著低于欧美水平,叠加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所带来的设备更新需求,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广阔。

受益于人们对高效便捷工具和智能化家居需求的提升,电动工具与清洁电器行业亦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在国内多轮次“以旧换新”政策补贴及智能化升级刚性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清洁电器市场持续扩张,洗地机、扫地机器人等品类表现尤为突出。

根据奥维云网(AVC)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清洁电器整体销量达1655万台,同比增长22.1%,销售额224亿元,同比增长30%。

电动工具领域在2024年以来随着产品迭代、渠道补库存及北美房地产市场回暖影响,全球市场大幅回升。

无绳化、锂电化趋势进一步巩固,据市场调研机构QY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无绳电动工具市场规模约148.9亿美元,预计至2031年将达254.1亿美元,2025至2031年CAGR为8.1%。

(四)经营业绩分析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公司紧紧围绕发展战略,精准把握发展机遇,优化业务结构,加强科技创新,聚力市场开拓,深化提质增效,经营业绩持续攀升,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5亿元,同比增长19.7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12.61%。

1、多领域协同突破,国内市场规模加速扩张。

面对算力需求爆发机遇,公司系统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设立算力业务事业部,持续升级备电解决方案,精准深耕重点市场和核心客户,全力开拓数据中心业务,成功斩获世纪互联、秦淮数据、港城云联、奥飞数据、东方国信等多个头部第三方IDC订单,并成功入围快手核心供应商体系,实现数据中心市场跨越式增长,持续巩固行业头部地位;深化通信运营商业务合作,加强竞标管理,成功中标中国铁塔、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普通及高功率铅蓄电池年度集采项目,中标总额创历史新高,稳居行业第一梯队;电力市场精耕拓市,成功斩获国家电网、南方电网29个网省项目,同步实现多个空白区域突破,保持行业领军地位;渠道业务量质齐升,金融、化工、轨道交通等多元行业全面突破。

基于市场需求与技术演进,动力业务坚持铅锂并行发展策略,依托宏信、大黄蜂等头部企业合作优势,实现高空作业平台、场地车等主流锂电产品落单;深化应用场景拓展,在清洁电器、电动工具等领域与美的、启洋等头部品牌及大型渠道商达成合作,新业务领域取得突破。

2、优化业务布局,海外市场加快均衡发展。

公司坚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结合全球能源转型趋势,稳步构建“全球化视野、本地化运营、敏捷化响应、一体化协同”管理机制,深度聚焦通信备用、数据中心、电力储能三大核心市场。

通过差异化布局、本地化运营和高效化协同实现业务新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高压UPS锂电中标多个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重大数据中心项目,智能锂电及5G一体化电源产品在中东非洲、南亚、拉美及独联体国家运营商业务批量供货,锂电产品出货量持续提升。

成功入围欧洲和中东知名电力公司短名单,突破欧洲、中东高端能源市场壁垒,完成在电力及油气空白市场的战略卡位;精准把握欧美澳储能需求补贴政策和亚非拉市场刚需,优化升级产品性能,户储和工商储实现海外多个重大项目规模化落地。

3、持续提升研发效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强度稳定在3%以上,通过国家CNAS实验室与中试平台升级建设,强化全流程研发支撑并拓展检测认证能力,济南研发中心完成建成并正式投运,为核心技术攻坚与高端人才引进提供坚实支撑。

密切跟踪技术演进趋势,系统性优化产品安全性能、成本结构及能效表现,持续增强市场竞争力。

锂电池领域,针对数据中心对备用电源的高能量密度、高安全的迫切需求,开发设计了全浸没式储备一体化储能系统,该系统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储能的热失控痛点,依托高效散热、长寿命及低运维特性赋能绿色算力建设;研发推出的智能决策型“EMS+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在多个源网荷储项目中推广应用,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动态优化适配不同场景的能量管理模式,为客户创造安全增值服务;迭代升级的通信F型电芯在保持6000次+循环性能的同时,实现成本结构显著优化,满足海外高端储能市场需求。

铅电领域,针对数据中心、电力等高增长市场,迭代升级高功率型、高温型等系列新产品30余款,深度匹配阿里云、法国电信、国家电网等头部客户定制需求,进一步拓宽细分场景覆盖能力。

前沿技术取得突破,层状氧化物与聚阴离子钠电技术协同并进,在完成第一代3.1V75Ah层状氧化物钠离子电池的基础上,研发了第二代聚阴离子2.9V50Ah钠离子电池,该产品具备优良的低温性能和10C+高倍率特性,安全性能和高功率性能达行业领先水平,适配数据中心高功率应用和高寒场景;自主研发的固态电池顺利完成安全验证及循环稳定性测试,持续夯实多元化技术储备。

2025年上半年,公司获授权国家专利22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16项,技术壁垒持续强化。

4、多措并举降本增效,经营质效稳步提升。

深化精细化运营,全面推动降本增效。

设计端通过严控材料选型、优化产品结构及工艺路线,推动综合BOM成本持续降低;生产端依托产线智能化升级与工艺革新,实现铅电产能进一步释放,人均产出效率显著提升;采购端通过强化供应链集采竞标与原材料价格动态管控,实现采购成本精细化管控。

加大数字化技术应用,推动制造全过程优化降本。

持续优化以MOM系统为中枢的智能制造体系,推动订单交付全流程协同增效,实现生产效率与品质双提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实现多场景落地,有效提升客户交互效率,同步迭代升级智慧运营中心与数字化供应链监控等多场景应用平台,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互通与智能决策,推动运营决策效率全面提升。

发展进程

公司系由山东圣阳电源实业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

2007年12月25日,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依法在济宁市工商局完成注册登记。

公司系圣阳实业整体变更设立,公司发起人为宋斌等43名自然人和山东圣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