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利尔化学 - 002258.SZ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8-07-08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企业英文名
Lier Chemical Co.,LTD.
成立日期
2000-07-26
董事长
尹英遂
注册地
四川
所在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利尔化学
股票代码
002258.SZ
上市日期
2008-07-08
大股东
四川久远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3.78 %
董秘
刘军
董秘电话
028-67575627
所在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刘彬文;尹立红
律师事务所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510700620960125J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注册地
四川
成立日期
2000-07-26
法定代表人
尹英遂
董事长
尹英遂
企业电话
0816-2845140,028-67575627
企业传真
028-67575657
邮编
610052
企业邮箱
tzfzb@lierchem.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华盛路58号5幢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主要从事氯代吡啶类、有机磷类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安全农药原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农药生产、危险化学品生产、危险化学品经营、农药批发、农药零售;化工产品生产、化工产品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非居住房地产租赁。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发起设立,于2008年7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公司总部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拥有四川绵阳、江苏南通、四川广安、湖南岳阳、河南鹤壁、湖北荆州、湖南津市等地拥有七个生产基地。

公司主要从事高效、安全类农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三大系列共30余个原药、100余个制剂品种以及部分化工中间体。

产品出口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美国巴斯夫、科迪华等多家行业内国际顶尖农化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功能杂环化合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杂环农药工程实验室以及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农药生物活性检测基地,能够同时开展新农药创制、小试、中试、试生产、制剂开发以及生物活性评价等各项农药原药及制剂产品创新研究工作。

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公司成为继美国陶氏后全球第二家成功掌握吡啶类化合物催化氯化系统集成技术的企业,并成功掌握草铵膦合成的关键技术,是国内大型的氯代吡啶类除草剂原药和草铵膦原药生产企业。

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5项。

作为化学品生产企业,公司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防止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和损失的发生,通过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并对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进行苛刻的管理和合理的处置,消除、降低、控制生产活动对周边环境和友邻的影响。

商业规划

(一)行业发展情况公司所属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中的化学农药制造(C2631)。

农药一般指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药剂。

实际使用的农药产品是由农药原药和农药助剂制成的农药制剂;其中农药原药起主要作用,称为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

另外,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还可以分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

报告期内,公司所在农药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如下:1、全球农药行业情况农药的需求与人类对粮食及其他农作物需求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病虫草害持续发生,农药行业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全球农药市场规模不断增加。

2022年以来,受俄乌冲突等外部环境的持续影响,进一步提升了各国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度,推升了全球农作物种植盈利和种植意愿,带动全球范围农药需求的提升。

同时,随着转基因作物的不断推广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促使农药行业中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有利于适应转基因作物的农药发展。

随着国际农药巨头新一轮兼并重组完成,全球农化产业农药、种子行业整合格局已经完成。

以先正达集团、拜耳、巴斯夫、科迪华为第一梯队的跨国公司在农药全球市场占比份额达到60%以上,近年来还在加大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布局。

除了开展植保业务外,这些国际农化巨头还开展种子业务,发展模式具有科技创新、全产业链、产品种类丰富、一体化、国际化等特点。

同时,随着国际农药巨头的这种并购整合,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数量较之前将有所减少,上游中间体和原药供应商的市场亦将呈现逐步集中态势,带动中间体和原料药龙头企业获得更多巨头客户订单,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2025年上半年,虽然总体市场仍是供大于需,农药行业依旧竞争激烈,主要大宗农药产品价格仍在底部盘整,但农药市场库存逐步回归正常水平,部分产品价格出现回暖迹象,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积极影响。

2、国内农药行业情况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农药出口国,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品种不断增加,已形成了包括原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2021年以来,国际市场对我国农药需求增加,导致我国农药尤其原药趋向于紧平衡的状况,加之国内“双碳”政策影响,碳达峰和碳中和带来的节能减排、压缩产能,导致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等因素使得农药价格普遍上涨。

同时,国内农药政策及需求导向明显,我国农药行业步入了较大的变革调整期,环保与安全政策强化,高毒农药淘汰提速,绿色农药需求旺盛,农药行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2023年以来,随着国内农药新增产能的投产,加上渠道内积压的库存,市场竞争加剧,整体进入供大于求的趋势,预期未来,行业经历一定时期的产能优化、整合阵痛后,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将逐步退出,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强,具有竞争优势的原药龙头企业的发展空间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这也会进一步提高我国农药行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2025年5月15日发布的“2024年度农药行业销售额5亿元以上企业名单”显示,2024年度农药行业销售额5亿元以上企业115家,总销售额达到2848.87亿元;10亿元以上企业81家,较上一年增加8家;50亿元以上企业13家,比上一年增加1家;其中4家企业销售额超过百亿,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2024年2月1日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开始实施,目录鼓励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新剂型、专用中间体、助剂的开发与生产,推动行业向“减量增效”转型,在新的产业结构指导目录下,农药行业也将加速自身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025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将全面推动农药行业向绿色、高效、集约化方向转型,这有利于行业头部企业和优势农药产品在国内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提升,促进行业更加良性发展。

依据《农药管理条例》及配套规定,2025年6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相关公告,“一证同标”等新政策将于2026年1月1日实施。

该政策从长期看,有利于提升终端制剂市场的原药来源质量与合规性,终结终端市场“一证多品”的贴牌乱象,规范市场秩序,并可能加速淘汰技术薄弱、证件不全的中小厂家,主导国内农药市场集中度提升。

(二)公司基本情况1、公司行业地位目前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氯代吡啶类除草剂系列农药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以及国内大规模的草铵膦、精草铵膦原药生产企业。

公司氯代吡啶类系列除草剂、有机磷类除草剂草铵膦、精草铵膦的原药产量、出口量稳居国内前茅。

公司位列中国农药工业协会“2024年度农药行业销售额5亿元以上企业名单”第7名、“2024年度中国农药企业出口额6,000万美元以上企业名单”第4名,AGROPAGES“2024全球植保企业Top20排名”第15名。

2、上半年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合规、安全、环保、质量、成本”五大核心意识,不断优化现有工艺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确保重点项目按期完成,同时,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做好降本增效工作,集中公司资源进行强链、补链,继续强化战略客户合作紧密度和新市场拓展,加快新产品登记的筛选、开发力度,并且公司部分产品的销量和价格同比上涨,公司业绩出现同比上涨。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0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5.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91.21%。

3、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主要从事氯代吡啶类、有机磷类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安全农药原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产品包括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三大系列共40余种原药、100余种制剂以及2-甲基吡啶等部分化工中间体。

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情况如下:4、经营模式本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研究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检测和产品销售体系。

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市场规则和运作机制,独立进行经营活动。

(1)采购模式公司实施集团化管控,采用大宗物资集中由采购中心统一对外采购、零星物资根据地域特征就近采购的组织模式。

在大宗物资的采购中,注重源头采购,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致力提高公司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确保为公司生产运营提供持续稳定的物资供给。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采购制度以及流程,包括《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供应商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等,能够依照制度对物资采购环节进行管控。

(2)生产模式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以自有生产设备将各类化工原料进行化学合成,制成各类农药中间体、原药及制剂。

公司生产管理部门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按照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并负责生产过程的资源调度、质量安全环保的过程管理、人员设备的运行管理、生产技术进步等。

按照产品种类分属不同的生产车间负责具体生产工段的生产运行和管理。

公司亦根据市场和产品信息从事少量精细化学品的定制生产。

(3)销售模式本公司产品的销售渠道分国际销售、国内销售。

公司主要的国际销售方式为自营出口,出口渠道包括直接面向国际农化企业和国际经销商,国际农化企业购买本公司原药直接制成制剂销售给农场和农户,国际经销商购买本公司产品包括原药和制剂:制剂用于直接销售给农场和农户,原药则销售给农化企业制成制剂。

同时,伴随着柬埔寨等境外子公司的设立和运营,公司加速推进国际自主品牌制剂新业务,产业链进一步下沉至终端。

国内农药市场方面,本公司原药及制剂销售客户包括国内省、市、县级经销商、乡镇零售商,农药企业以及国内外贸公司。

省、市、县级经销商、乡镇零售商购买制剂再进行分销,最终销售给农场和农户;农药企业通过购买原药加工成制剂、直接购买大桶制剂后分装或采取委托加工成小包装制剂,销售给省、市、县级经销商,省、市、县级经销商再进行分销,最终销售给农场和农户;国内外贸公司购买本公司原药和制剂后直接出口,销售给国际农药企业或经销商,再分销给农场和农户。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四川绵阳利尔化工有限公司,2006年经四川省商务厅川商资[2006]154号文批准,利尔化工更名为利尔化学有限公司。

本公司系经商务部2007年7月24日商资批[2007]1227号《商务部关于同意利尔化学有限公司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批准,由利尔化学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岳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岳总审字[2007]第451号《审计报告》,利尔化学有限公司以截至2006年9月30日的净资产为100,962,689.49元,按1:1的比例折成股份有限公司100,962,689股,差额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各股东以各自持有的利尔化学的股权所对应的净资产认购股份公司的股份。

岳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岳总验字[2007]第020号验资报告,确定各发起人投入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筹)出资已到位。

公司于2007年8月1日在绵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962,689元,并领取了注册号为10700400000030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