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泰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江苏国泰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江苏国泰
- 企业英文名: JIANGSU GUOTAI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江苏省张家港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002091.SZ
- 注册资本: 162762.5993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6-12-08
- 大股东: 江苏国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31.99%
- 董秘: 张健
- 董秘电话: 0512-58988273
- 所属行业: 批发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徐志敏、张静
- 律师事务所: 江苏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张家港市杨舍镇人民中路15号2幢31楼
- 概念板块: 贸易行业 江苏板块 破净股 标准普尔 深股通 融资融券 深成500 转债标的 固态电池 有机硅 新能源车 分拆预期 一带一路 超级电容 央国企改革 婴童概念 参股保险 长江三角 锂电池 新材料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1998-05-07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000703675629U
- 法定代表人: 张子燕
- 董事长: 张子燕
- 电话: 0512-58988273,0512-58698298
- 传真: 0512-58988273
- 企业官网: www.gtig.com
- 企业邮箱: office@gtig.com
- 办公地址: 张家港市杨舍镇人民中路15号2幢31楼
- 邮编: 215600
- 主营业务: 供应链服务和化工新能源业务
- 经营范围: 国内贸易;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服装、鞋帽、服饰、日用百货、针纺织品、皮革制品的生产加工及网络销售。对外派遣工程、生产及服务行业所需的劳务人员(不含海员),预包装食品的批发与零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江苏国泰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以供应链服务和化工新能源业务为主业,集研发设计、生产实体、金融投资为一体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拥有员工数万名。国泰集团供应链服务业务以消费品进出口贸易为主,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聚焦业务消费品,致力于提供全供应链一站式增值服务,业务范围涵盖纺织服装、大宗商品、化工医药、轻工机电、汽车、食品、玩具等产品,贸易渠道遍及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国泰集团化工新能源业务以控股子公司江苏瑞泰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发展平台,主要从事锂电池材料、有机硅等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国泰集团已投资建成生产型实体120多家,遍布国内重点省份及缅甸、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或地区。国泰集团在缅甸投资建设的服装工业园,雇佣当地员工超万人,是当地标杆性中资园区。国泰集团重视生产基地的建设,并对各生产基地实施精细化管理,引导各家生产型实体与时俱进,转型升级。国泰集团坚信智慧创新的力量,以充满灵感的创意设计、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积极实施的品牌战略、日见成效的电商模式,持续推动服务升级。我们有覆盖整个集团的信息化工作平台,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构建高效业务运行和内部管控平台,劳动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在全球竞争中持续保持优势。未来,国泰集团将坚持不懈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依法合规经营,完善内部治理,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在坚守和创新中,建设贸工技一体、人才资本和品牌高度积聚的一流国际化综合商社。
- 商业规划: 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有供应链服务和化工新能源业务。(一)供应链服务公司供应链服务以消费品进出口贸易为主,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聚焦生活消费品,致力于提供全供应链一站式增值服务。2024年度,全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3,011.3亿美元,同比增长2.8%,其中纺织品出口1,419.8亿美元,同比增长5.7%,服装出口1,591.5亿美元,同比增长0.4%(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2024年度,公司纺织品服装的营业收入为3,291,160.84万元,占营业收入84.63%,去年同期为2,911,599.07万元,占营业收入78.44%,同比上升13.04%。主要产品和经营模式公司以纺织品服装等生活消费品为主要产品。作为供应链组织服务商,公司构建了全流程、专业化的服务体系,涵盖产品设计研发、材料采购、生产管控、报关、保险等各个环节全产业链,致力于提升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客户创造多元价值。公司纺织品服装重要市场有美国、欧盟、孟加拉、越南、日本等。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依然缓慢,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等外部不利因素持续存在。此外,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服装产业链的持续恢复等,加剧了国际市场竞争,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面对这些挑战,公司积极调整战略,优化市场布局,2024年,公司累计进出口50.1亿美元,同比上升10.6%,其中出口45.4亿美元,同比上升13%。报告期内,公司坚持进出口主营业务不动摇,重视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快实施海外布局战略,对各生产基地实施精细化管理。公司也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缅甸、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埃及、肯尼亚、约旦等多个“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投资建设了货源基地。通过持续推动公司从“中国供应链整合”向“世界供应链整合”转变,公司海外生产基地出口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全球化供应链的竞争力。此外,公司高度关注合作客户所在国以及货源基地所在国的经济动向以及政治形势,依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的政策保障和避险工具,最大程度实现信保全覆盖。同时,公司建立了全过程监控的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能够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为公司业务的安全保驾护航。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公司化工新能源板块主要原材料主要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受供求关系变化及成本总体下降等影响,以上主要原材料下半年单价较上半年均有所下降。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主要能源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B、化工新能源业务公司控股子公司瑞泰新材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以及硅烷偶联剂等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4年度,锂离子电池材料产能释放速度远大于需求增长速度,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最主要产品电池材料价格持续下降。同时,瑞泰新材的在建和新投产项目较多,导致管理费用和折旧摊销等成本亦明显增加。尽管瑞泰新材不断开拓全球市场,优化客户结构,加强降本增效,并持续研发创新,瑞泰新材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仍出现明显下滑。另外,瑞泰新材长期股权投资项下的参股上市企业、重要原材料供应商天际股份(002759.SZ)在2024年度因计提大额商誉减值,以及主要产品市场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等原因而出现亏损1,360,884,613.61元,在权益法核算下,瑞泰新材确认投资损失81,415,451.89元。2024年度,瑞泰新材营业收入2,101,954,593.52元,同比下降43.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4,600,941.21元,同比下降81.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1,688,257.01元,同比下降81.59%。瑞泰新材当期业绩变化与行业发展状况方向一致。(一)主要产品及用途、上下游产业链1、电子化学品业务现阶段瑞泰新材经营的主要电子化学品包括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超级电容器电解液和光学材料等。(1)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作用是在电池内部正负极之间形成良好的离子导电通道。作为锂离子电池四大主材之一,其指标直接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宽温应用等,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一般由高纯度有机溶剂、电解质、添加剂等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瑞泰新材主要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品情况如下:(2)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系为改善电解液的电化学性能而加入电解液中的少量添加物,属于重要原材料之一。不同种类的添加剂具备不同的功能,比如改善成膜质量、改善高低温性能等。目前瑞泰新材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以锂盐类添加剂为主,包括二氟磷酸锂(LiDFP)、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二氟草酸硼酸锂(LiDFOB)以及三氟甲磺酸锂(LiCF3SO3)等,以上产品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且已大量应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中,改善其高低温性能、循环性能及快充性能等。此外,瑞泰新材的部分产品已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中,并已形成批量出货。(3)超级电容器电解液超级电容器电解液是超级电容器的核心材料之一,其与电极、隔膜等材料共同决定了超级电容器的性能。超级电容器是指介于传统电容器和充电电池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它既具有电容器快速充放电、使用寿命长的特性,同时又具有电池的储能特性。其主要下游终端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不间断电源等。(4)光学材料目前瑞泰新材的光学材料产品为光学膜行业的细分板块,属于瑞泰新材主营锂离子电池电解质锂盐的衍生产品,属于光学膜制造中用于改善材料性能的功能性助剂。2、有机硅业务瑞泰新材的有机硅产品现阶段主要是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属于有机硅材料的四大门类之一,主要用以改善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界面作用,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瑞泰新材的硅烷偶联剂产品主要包括氨基硅烷、酰氧基硅烷、环氧烃基硅烷等,用于高档涂料、玻璃纤维等领域。瑞泰新材生产硅烷偶联剂的主要原材料为功能性硅烷中间体,如γ-氯丙基三氯硅烷、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主要经营模式瑞泰新材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以及硅烷偶联剂等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经营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采购模式瑞泰新材的采购模式主要包括采购策略、成本控制以及供应商管理等方面。采购策略:对于主要原材料,瑞泰新材与行业内知名供应商合作,建立了稳定供货渠道。瑞泰新材会结合生产部门的需求,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合理控制库存。成本控制:瑞泰新材会对主要原材料市场持续跟踪、深入分析,定期制定采购计划、调整波峰与波谷期间采购规模,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供应商管理:瑞泰新材建立供应商评价管理体系,形成了具有相对稳定、适当竞争、动态调整的合格供应商名录,确保了原辅料供应的持续稳定、质量优良及价格合理。2、生产模式瑞泰新材主要采取以销定产为主的生产模式,以客户订单及中长期需求预计为导向,制定生产计划并实施。在生产组织方面,销售部门根据近期销售情况、交货订单、客户需求预测及市场开发进展,预估下月的产品销售量并形成月度销售计划;生产部门则根据月度销售计划、成品实际库存、安全库存量、上月出货量以及车间生产能力等情况制定下月的生产计划,在实际操作时,生产部门还可以根据具体订单合理调整生产计划。在生产作业方面,生产部门确定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控制要求,编制生产过程作业指导书,规定操作方法、要求,监督各生产工序中的操作人员按各自工艺要求和作业指导严格执行。在对产品品质的控制方面,生产部门根据产品性能要求和相关工艺设立关键控制点,并制定控制项目及目标值。3、销售模式瑞泰新材主要采取直销模式。首先,瑞泰新材经过客户的调查评估、验厂考察、样品测试等认证程序,进入主要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达成合作意向。随后,在客户合作对接过程中,瑞泰新材的营销、研发部门与客户开展深入、持续对接,品管、采购部门也参与到客户产品的开发中。此外,瑞泰新材在提供材料样品的同时,会根据客户产品开发情况,给出建议使用条件,协助客户完成产品体系的定型,共同促进产品应用市场的开拓。此外,瑞泰新材在开拓市场过程中,存在少量通过中间商开拓及维护业务的情况。中间商主要提供客户撮合、客户维护,以及协助沟通产品和报价需求、协助运回产品包装桶等服务。2024年度,瑞泰新材与下游客户采取议价为主的谈判机制,双方在商议价格时,会根据原材料成本、人工及制造成本、市场供求状况、预期利润及客户议价等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4、研发模式目前瑞泰新材建立了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模式。瑞泰新材拥有独立的技术研发中心和人才队伍。研发团队一方面会根据市场需求或者潜在需求发起内部研发课题,依靠丰富的行业经验,独立完成相应的研发项目;另一方面,瑞泰新材会承接国家级/省级的研发项目课题,通过内部评审以及预算编制后,相应执行研发项目开题——小试——中试程序,最终完成课题验收。此外,公司与部分行业内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合作研发相关工作。(三)业绩驱动因素1、电子化学品近期电池材料的行业竞争加剧,但随着绿色低碳的理念普及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持续支持,叠加锂离子电池的经济性、安全性等各项性能的不断提升,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储能锂离子电池的商业模式逐步清晰以及消费电池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市场需求预计将持续扩张。瑞泰新材作为领先的优质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以及规模优势,对于核心客户的技术要求和技术信息较为了解,能够提供更为有效的电池材料产品、技术支持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和客户粘性。另外,受益于LCD产能向国内的转移,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升级和政策支持,光学膜行业国产化将为细分板块的光学材料带来更多的机会。2、有机硅材料功能性硅烷这类精细化工产品因其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以及小批量生产的特点,已经成为全球各新兴经济体竞相发展的重点对象。研究机构SAGSI预计,传统消费领域橡胶加工、粘合剂、涂料和塑料加工等的需求仍构成功能性硅烷消费需求的绝大部分,并保持稳定增长。新兴工业应用领域如新能源、复合材料等的发展迅速,为功能性硅烷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尤其强劲,特别是在太阳能、风能等领域,对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功能性硅烷的需求不断增长。主要产品生产技术情况主要产品的产能情况主要化工园区的产品种类情况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出现非正常停产情形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从事石油加工、石油贸易行业从事化肥行业从事农药行业从事氯碱、纯碱行业1、概述公司目前主要业务有供应链服务和化工新能源业务。供应链服务方面,公司以供应链为核心载体,继续坚持“贸、工、技”一体的服务模式,以贸易为龙头、实业为基础、创新为依托,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开拓创新求突破,不断做精做优供应链管理,追求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化工新能源业务方面,控股子公司瑞泰新材作为公司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平台,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紧紧围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总方针,在深化供应链合作、优化客户结构、稳步推进扩产项目、加强研发创新、持续提质增效等方面不断夯实主营业务,努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2024年,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延宕,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复苏缓慢,主要发达经济体核心通胀虽有所缓解,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美欧推行所谓“脱钩”和“去风险”战略,加剧世界经济碎片化,阻碍全球贸易发展。新形势下,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加速调整和重塑,我国纺织服装外贸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重点市场需求下降、“去全球化”趋势、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地区冲突扰动国际航运、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使纺织服装贸易持续承压。同时,锂离子电池材料产能释放速度远大于需求增长速度,公司化工新能源业务最主要产品电池材料价格持续下降,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890,637,857.26元,比上年同期上升4.78%;实现营业利润2,535,547,407.53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7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05,699,785.82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6%。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