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天源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中钢天源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中钢天源
- 企业英文名: SINOSTEEL NEW MATERIALS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002057.SZ
- 注册资本: 75848.277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6-08-02
- 大股东: 中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17.57%
- 董秘: 章超
- 董秘电话: 0555-5200209
- 所属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王文政、邹俭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君致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霍里山大道南段9号
- 概念板块: 非金属材料 安徽板块 专精特新 深股通 融资融券 中字头 人形机器人 房屋检测 央企改革 固态电池 化债(AMC)概念 无人机 央国企改革 燃料电池 石墨烯 稀土永磁 锂电池 新材料 军工 创投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安徽
- 成立日期: 2002-03-27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40000737315488L
- 法定代表人: 毛海波
- 董事长: 毛海波
- 电话: 0555-5200200,0555-5200209
- 传真: 0555-5200222
- 企业官网: www.ty-magnet.com
- 企业邮箱: sattty@ty-magnet.com.cn
- 办公地址: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霍里山大道南段9号
- 邮编: 243004
- 主营业务: 磁性材料、金属制品及检验检测业务。
- 经营范围: 磁性材料生产、磁性材料销售、稀土功能材料销售、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金属材料销售;锻件及粉末冶金制品销售;电子元器件零售;模具销售;矿山机械制造;矿山机械销售;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机械设备销售;金属矿石销售;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工业设计服务;工业工程设计服务;机械设备研发;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机械设备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新材料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石墨烯材料销售;金属制品研发,金属制品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仪器仪表制造;电池制造,电池销售。货物进出口(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 企业简介: 中钢天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钢天源”)成立于2002年3月,是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钢集团”)科技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8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中钢天源以金属材料及检验检测业务、磁性材料为主业,以打造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为远景,秉承锐意改革、不断求索的创新精神,坚持不懈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已成为我国权威的金属制品检验检测机构、国防军工领域重要的金属制品研发制造企业、重要的芴酮产品出口商。目前,中钢天源的软磁材料四氧化三锰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永磁器件产品市场竞争力位居行业前列。中钢天源拥有“国家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6个国家重要创新平台,8个省部级创新平台,近年来承接近30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任务。
- 商业规划: 1.主要业绩变化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0亿元,同比减少2.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减少37.2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0亿元,同比增长142.47%。主要变动原因为:面临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公司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严格“两金”管控,主动进行客户结构调整,积极贯彻落实“四化”(见释义)“四有”(见释义)“算账经营”,总体经营保持平稳。报告期内,公司新扩建1万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项目投产即达产,金属制品板块订单显著增加,主营产品中的四氧化三锰和金属制品实现一定增长,但受部分基建领域市场需求下滑影响,公司检验检测业务收入和利润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参股公司受锂电池行业价格下降影响,正极材料前驱体磷酸铁业务产生亏损,投资收益减少。公司将继续进一步整合协同内外部资源,坚决落实“一专、两转、三增、三减”(见释义)经营思路,在市场开拓力度和产能利用率方面进一步提升;聚焦主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做好锻长板补短板工作,发挥优势产业重要作用;积极推进“两金”压降工作,持续提高经营性现金流,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经营质量。2.主要产品及其用途检验检测服务通过中钢国检(国家金属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作为国家级检测中心,拥有CAL、CMA、ILAC+CNAS、住建部见证取样/主体结构/地基基础/钢结构工程/城市桥梁资质、交通部综合甲级和桥隧专项检测资质和交通部公路工程甲级资质、安全生产甲级检测资质、计量校准、司法鉴定、生态环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等近20个资质。拥有约8万平方米大型检测实验室,授权3000+标准、12000+参数的检测能力和经验,主要包括金属与合金类材料、线材及其制品、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电线电缆、矿用设备、水泥等建筑材料、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钢结构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人防工程、特种设备、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航空航天、海上设施、港口、冶金、矿山、新能源、进出口等检测和校准服务。提供电子电气RoHS检测、金属材料耐腐蚀性环境试验、材料疲劳试验、材料燃烧试验、大型支座阻尼器检测、声屏障检测、大型结构抗风揭、可降解材料检测、无损检测、残余应力检测等。通过持续在全国各地设立检验检测分场所,形成后力强劲的辐射全国的检测服务网络。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主要用于制备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锰铁锂,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高耐腐蚀性和很好的化学稳定性,是较为理想的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电子级四氧化三锰是制备锰锌铁氧体等软磁材料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光伏、电子、家电、5G通讯、电力、充电桩等行业,也可用于光学玻璃、热敏电阻等功能材料。稀土永磁器件产品是以铁、钕、硼以及少量的添加剂镝、铽等为原料烧结制成的钕铁硼产品,是目前市场主流稀土永磁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节能变频空调、工业节能电机、消费电子、轨道交通等领域。永磁器件包括永磁铁氧体器件,是由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或多种其他金属氧化物组成的具有亚铁磁性的复合氧化物,广泛应用于汽车相关电机制造、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新能源、大数据等多个领域。铁硅粉、铁硅铝粉等铁基软磁粉末可用于生产软磁金属磁粉芯,广泛用于电子通讯、雷达、手机、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5G新基建、轨道交通等领域。锰锌/镍锌铁氧体以铁红为主成分的磁性氧化物,适用于MHz段高频低功率工作场景,主要应用于电子系统,特别是各种电子变压器、电感器、滤波器等领域。金属制品包括弹性材料和特种材料,弹性材料主要产品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不锈弹簧钢丝,用于制造发动机气门弹簧、减震悬架弹簧、刹车制动弹簧、离合器弹簧以及其他高疲劳性能要求弹簧等。特种材料主要产品高强度不锈钢丝绳、镀锌钢丝绳,用于减震器、汽车、船舶等领域。3.经营模式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采购、生产、销售及研发体系,根据市场需求、自身情况、市场规则和运作机制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采购方面,公司建有《采购管理办法》,采购管理流程完善。按与生产经营相关性分为常规性采购和非常规性采购,常规性采购指生产用原辅料、备品备件、办公用品等为生产经营而实施的采购,非常规采购指工程建设项目、技改、设备等采购;按采购方式分为法定招标项目采购和非法定招标项目采购,其中招标类采用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方式,非招标类采用竞争性谈判、询比价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等。严格执行采购流程,从采购预算、采购申请、供应商管理、采购实施、货物验收、付款及后评价全流程管理,同时关注主要原材料价格趋势,持续优化保障供应的及时性、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生产方面,公司主要依据“以销定产”的原则,满足不同产业客户的需求,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并获得稳定的订单和市场份额。在接到客户需求时,首先进行合同评审,然后进行生产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公司在质量监督、工艺考核、质量测试等工作方面均制定有严格的规范文件,最大程度的保障公司生产。销售方面,公司各经营实体负责产品销售,主要为直接销售模式,销售渠道采用传统营销及平台营销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实行大客户战略和品牌战略。公司各产业销售人员均具备专业技术背景,能够充分了解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和技术指标,并迅速对市场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和决策。同时,针对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差异化销售策略和政策,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及时解决客户问题。1、概述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公司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宝武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实干践行“四化”发展方向、“四有”经营原则,深入贯彻“一专两转三增三减”经营思路和“1”+“X”业务体系,突出创新驱动关键领域锻长板补短板,深化算账经营和精益运营,持续推进供公司改革走深走实,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力争进一步提升内涵式发展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总体经营保持平稳。2024年,公司不断夯实新材料相关产业基础能力,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强化算账经营,圆满收官“1+7+10”专项任务,企业运行质量和运营效率稳步提升,推动各项战略任务落地实施。公司所属各生产单位、各职能部门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量”上保持稳定:实现营业收入27.1亿元。“质”上明显改善:公司“两金”总量较年初压降1.5亿元,压降8.5%;经营性现金流3.2亿元,同比增加1.9亿元,创历史最佳。落实“四有”成效显著:坚持有订单的生产,整合海外业务资源,大额订单提升明显;坚持有边际的产量,公司新1万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项目年内建设、年内投产、年内达效,持续巩固单项冠军市场地位;稀土永磁产业突破产能瓶颈,年产量首次实现突破;坚持有利润的收入,金属制品产业利润总额实现大幅度增长;坚持有现金的利润,检验检测业务对现有业务结构进行了调整,深耕铁路、拓展公路及其他检测领域,加强新能源检测、船舶航空检测、核电建设检测、海外检测等新领域业务。“一专两转三增三减”深入推进:专注主责主业,聚焦磁性材料产业,做强金属制品及检测服务,瞄准高端市场赛道释放发展动能;转思路转做法,梳理现有业务,紧盯长账龄库存、逾期应收账款和经营性现金流等关键指标,1年以上长账龄应收账款回款积极;增产增效增现,公司人事效率同比提升,磁性材料产能利用率饱满;减负减户减固,完成法人压减3户,严控投资支出,主要用于技改提升。落实“算账经营”理念,严控管理费用支出,助力公司持续降本增效。报告期内,主要工作开展如下:(1)重点抓算账经营,层层落实经营责任公司按照商业计划书各项指标,向管理要效率、向市场要效益、向现场要能力、向创新要潜力。各产业采取切实举措,克服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检测产业强化新领域业务转型与开发力度;锰基磁材产业在行业产能剧增、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情况下,以产品稳定性和一致性抢占市场;铁基磁材产业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金属制品产业瞄准高附加值产品,跑赢行业大盘;装备制造产业深耕国际市场,新签合同额再创新高。(2)重点抓“1+7+10”,阶段任务圆满收官公司在2022年初首次提出“1+7+10”专项任务目标,其中“1”是围绕利润总额这一核心指标;“7”是在国资委“一利五率”指标基础上,结合我们自身改革发展需要,紧盯“一利六率”重点指标(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净资产收益率、人事费用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10”是以每年十项年度重点专项工作为牵引,力争全面提高发展质量。从专项任务来看,实施重点项目专项行动,三年间共计获批8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公司层面重点科研项目完成48项;实施精益管理专项行动,以对标找差为牵引,梳理出“降本增效N条清单”,实现降本增效;实施产业培育专项行动,先后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创新场景等多项荣誉;实施合规管理专项行动,建立中钢天源“制度树”,推进企业制度中心上线,健全合规风险识别机制;实施薪酬分配改革专项行动,完善动态薪酬分配体系,构建工资总额预算增长幅度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相适应的机制;实施信息化与智能化提升专项行动,推进运营共享系统深化应用等37个信息化、智能化项目;实施本质化安全环保专项行动,重新修订安全生产、职业卫生和能源环保相关管理制度,内部首先推进光伏发电等绿色化项目;实施价值管理专项行动,三年间共组织机构投资者路演25场,对接券商研究员发布研究报告26篇。(3)重点抓创新驱动,研发赋能产业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33亿,研发投入强度4.92%。申请专利88项,其中发明专利61项,发明专利占比69%。授权专利65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重大科研成果应用取得突破。在金属制品方面,首发高品质双扭簧专用弹簧钢丝、蓄能器用油淬火压缩弹簧钢丝等4项新产品,非圆截面弹簧用高强度异型钢丝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在磁性材料方面,开发出41BH、43BH高电阻率永磁铁氧体材料、无重稀土的45H-T产品和低重稀土的42~45SH产品;在检验检测方面,研发了桥梁工程材料数智化检测成套装备,大幅提升了建材检测技术水平,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中核山东、渝昆高铁等多个重大项目;在新产品方面,OLED项目团队探索成果转化风险抵押激励机制,3个新产品完成产线验证,2个新产品量产推广。勇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全年新获批国家级项目3项,目前有10项国家级项目在研,其中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项目4项。国际发明专利授权实现零的突破。中钢天源通过巴黎公约国际申请“一种石墨烯的制备装置、制备方法及产品”获日本专利授权,实现了国际发明专利授权零的突破。科技创新活动多次获奖。2024年公司两个项目获安徽省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1个项目获第二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银奖。(4)重点抓安全环保,各类隐患总体可控报告期内,公司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将影响安全生产重大事项纳入“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全年制定10项重点举措,与9家重点单位签订责任书,开展1次安全管理评价。落实月度安全督察机制,发现问题隐患立即整改。严格落实协作业务安全责任。把好入口、过程、出口三关,从业务委托、资质审查、过程监管、优胜劣汰等方面对现场队伍进行严格管理评价,及时制止和纠正违章作业或强令冒险作业行为。持续健全节能环保责任体系。调整能源环保管理委员会管理架构,新增成立碳中和推进委员会,开展环保自查18次,查摆问题69项,按期整改率100%。全年购买绿电3009.2万kWh,相当于节约标煤3698.3吨,减排二氧化碳2.04万吨。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定期组织对各项目“三同时”进行监督、组织更新发布。(5)重点抓合规管理,强化风险管控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树牢底线思维,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健全合规管理组织架构,领导统筹相关合规管理工作开展。同时,构建以经营实体/职能部门、合规管理责任部门、合规管理监督部门为“三道防线”的合规管理防控责任体系。制定合规风险识别清单。完成中钢天源(第一版)合规风险识别清单编制下发,对风险条款,分别标注等级,提出应对举措,持续更新完善。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全年开展内部审计3次,包括合规管理专项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查等。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