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出版业务、阅读服务业务和教育服务业务,销售的商品包括自有出版物和外采商品。
经营范围: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销售;音像制品批发(连锁专用);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制作;录音带、录像带复制;普通货运;批发兼零售预包装食品,乳制品(不含婴幼儿配方乳粉)(仅限分支机构经营);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和其他印刷品印刷;(以上经营范围有效期以许可证为准)。教材租型印供;出版行业投资及资产管理(不得从事非法集资、吸收公众资金等金融活动);房屋租赁;商务服务业;商品批发与零售;进出口业;教育辅助服务;餐饮业;票务代理。(以上项目不含前置许可项目,后置许可项目凭许可证或审批文件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文轩”)是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的企业之一,于2005年由四川新华发行集团主发起成立,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16年成功回归A股,是国内首家“A+H”上市的出版传媒企业。
从单一的发行企业到全产业链经营的综合文化服务集团,从传统文化企业到出版发行产业转型升级标杆,新华文轩敢于创新,锐意进取,已成长为一个经营业绩持续增长、资产规模超过百亿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新华文轩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
围绕“聚集出版传媒主业,通过‘科技+资本’双轮驱动出版传媒产业链升级”的战略思路谋篇布局,实施全产业链经营,构筑一流的内容出版、教育服务、文化消费服务、供应链服务四大产业体系和资本经营投融资体系。
新华文轩坚持精品出版理念,旗下10家出版单位年出版图书6000余种,13个报刊品牌每年推出大批精品报道,向人民群众奉献精品力作,不断推动文化发展与繁荣。
新华文轩依托全省近190家实体书店和近170家线上云店,构建了“店内店外融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文化消费服务体系,实现实体书店由图书经营向文化消费服务提供商转型,为读者和机构用户提供便捷、舒适、智能和个性化的阅读服务。
新华文轩以服务教育为己任,坚守“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庄严承诺;依托覆盖全川的落地销售网络优势,确立了在教学用书供应、教育信息化等教育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创新促发展,探索建立“教育服务+互联网”的经营发展模式和富有创新活力的经营机制,助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华文轩把握互联网发展机遇,推动电子商务、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的发展,以全媒介布局、多场景运营、全渠道营销的商业模式,打造了文轩网、文轩九月等全国出版物电子商务知名品牌,拓展区块链等新兴服务,稳步向互联网经济转型。
新华文轩不断提升出版业供应链服务能力,构建了以成都、天津、无锡、清远为中心、辐射全国的物流服务平台,建立了印刷物资供应和印刷生产服务的生产印制平台,搭建了为出版社和书店提供商品组织、物流配送等服务的行业供应链协同平台,为推动行业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在精耕出版发行主业的同时,新华文轩积极推进体育、游戏、资本经营等领域的探索,向多元化的文化产业集团不断迈进。
新华文轩积极响应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每年输出图书版权数百种,设立多个海外机构,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新华文轩始终铭记着回馈社会大众、服务文化事业的责任,持续举办天府书展,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和文化惠民活动,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开展“一木环保”、“太阳星”公益行动等活动。
作为四川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新华文轩先后被授予“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等荣誉称号。
自成立以来,新华文轩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新华文轩将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构筑一流的内容创意出版、教育服务、文化消费服务、供应链服务等四大产业体系和资本、人才、机制等三大保障体系,以高质量发展奋力争创全国一流,向着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成长性的出版传媒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服务集团”的目标砥砺前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本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四川省委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争创全国一流,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一)聚焦优质内容建设,出版传媒经营质效持续提升2024年,本公司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继续实施“一企一策”管理模式,加强内容规划,优化出版结构,加强出版发行协同合作,推动出版提质增效。
一是深挖内容价值,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积极储备优质选题和作者资源,驱动精品图书策划生产,打造了一批优质原创精品;二是努力实现“双效统一”,夯实主题出版,深耕优势领域,不断提升出版影响力;三是优化协同合作机制,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加强出版单位与各渠道之间的协同配合,促进一般图书销售。
据开卷数据显示,本公司一般图书出版在整体图书市场实洋占有率排名第9位,在地方同类单位中排名第6位。
本公司稳步开展出版融合发展工作,持续丰富出版业态。
本年内旗下出版单位基于纸书内容先后推出电子书、有声书、广播剧、数字藏品、现代纸书、元宇宙图书、文创等融合新品1,291种。
本公司推出一批重点项目的电子和有声版本,出版有声栏目持续运营,全网订阅量和阅读量稳步增长;旗下天地出版社与上海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AIGC有声书项目,已上线销售并配套优质推广资源。
(二)推进创新融合发展,教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24年,本公司立足教育改革发展新阶段,面对外部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推进渠道创新、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推进创新融合发展,构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高质量教育服务体系。
2024年,本公司积极应对学生人数下降等不利影响,实施“一市一策”精准分析并制定应对策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依托“双减”政策催生的市场需求变化,调整销售策略,加大对学生读物的营销力度。
教育信息化及其他方面,依托PC端、小程序、公众号等打造数字化服务矩阵,年度访问量累计达312.46万次;顺应“教育数字化”的教育强国战略定位及教材教辅市场多媒介融合的趋势,与国内教育数字化领先品牌合作推出直达C端用户的融媒体教辅,构建了“纸质教辅+数字产品”的立体化教育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和升级“文轩优学”线上服务平台,覆盖学校超6,000所,服务学生超475万人;全省劳动与实践教育业务共服务中小学生44.76万人次;组织并落地教师培训业务项目467个,服务教师10.91万余人次。
(三)完善融合发展机制,阅读文化消费服务体系持续优化2024年,本公司持续推进实体书店经营模式转型发展,坚持优化互联网渠道布局,努力提升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能力。
一是持续推动门店升级改造,融入在地文化打造主题场景,依托熊猫书店等原创IP以及与IP方联合开发等方式打造文创爆品,提升读者文化消费体验感;二是优化“产品+活动+服务”模式,围绕机构客户文化消费需求,积极拓展政企业务,主动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三是加强电商渠道精细化经营,推动“文轩云店”迭代升级,强化“自播+达播+社群”内容电商矩阵,推进“阅读到家”等线上线下融合项目,进一步稳固全国图书电商的领先优势和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优势。
(四)推进供应链数字化,物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2024年,本公司以提升供应链服务质量为核心,通过梳理和优化订单准确率、发货时效等关键指标,构建日报跟踪、实时监控与业务预警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物流质量目标管理体系。
以提高物流网络运行效率为关键,在华北建成首个运输网络中转节点,有效提高配送集货中转能力和物流运作效率。
以数字化手段为抓手,投入运行图书自动化柔性包装生产线、可视化订单跟踪系统、智慧物流运行调度平台等数字化项目,进一步强化本公司全国物流网络的资源调配和高效管控能力。
通过不断优化调整三方业务结构,深入拓展供应链上下游服务能力,全年实现三方物流业务收入2.58亿元。
(五)提升资本经营效能,投资布局不断优化2024年,本公司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及内部发展需求,强化投资分析研判,加强风险防范,持续推进资本经营与实业经营协同发展。
一方面,以打造“文轩资本”品牌和持续贡献利润为目标,秉持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整体理念,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持续提升资本经营收益。
在面临外部市场环境复杂变化的情况下,持续加强基金群业务管理,强化风险跟踪和项目监测,风险控制能力有效提升。
持续推进项目退出,文轩恒信、文轩鼎盛、福州文轩、中信并购等基金已进入退出期或清算期。
另一方面,围绕相关板块发展需求,加大内部资源整合与投资力度。
本公司重点聚焦传媒板块融合转型发展需求,通过投资运作有效聚合相关资源,促进内容、渠道等方面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传媒板块竞争力。
同时,加大数字出版领域资本投入,进一步完善业务体系,助力本公司积极探索数字出版新业态,增强发展动能。
(六)创新惠民办展方式,书展影响力持续扩大2024年,本公司以“爱阅读会生活”为永久主题,以“书香润天府改革谱新篇”为年度主题,采用“国内国际联合、线上线下融合、展示展销结合、多元业态集合”的方式,成功举办第六届天府书展。
本次书展集中展示了出版行业最新成果,深入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和文化惠民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建设,有力提振了文化消费。
本届书展邀请了国内30余家出版传媒集团、500余家出版发行单位、600余家馆配机构参展,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000余场,展示展销图书80余万种。
主展场共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物展区、亲子阅读展区及智慧阅读体验区等10余个展区,首次开设天府书展夜市,丰富了上班族等人群的逛展体验,吸引近万人次夜间逛展。
首次邀请国际书店入驻天府书展,展示外文书刊和文创商品1,500余种。
在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地设置9个海外分展场,其中6个为首次开设,策划举办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30余场,推动中华文化、巴蜀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展会期间,5,800万人次线上线下逛展,图书及文创产品实现销售码洋1.05亿元,与第十二届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创新联办并实现采选码洋3亿余元。
本公司系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关于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重组上市方案的批复》(川宣[2004]112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川府函[2005]69号),由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在重组改制基础上,联合成都华盛集团、四川出版集团、川报集团、四川少儿出版社和辽宁出版集团,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以发起设立方式依法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1月12日,北京中企华仁达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以2004年9月30日为基准日,对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拟投入本公司的土地使用权进行了评估,并出具了《土地估价报告》(中企华仁达土估字[2005]第012080003号)。
四川省国土厅于2005年2月22日出具《关于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改制土地估价报告备案和批准土地资产处置方案的函》(川国土资函[2005]221号),对上述《土地估价报告》进行备案并批准了土地处置方案。
根据华衡资产评估公司于2005年2月25日出具的《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并公开发行股票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书》(川华衡评报[2005]8号),截至2004年9月30日,四川新华发行集团作为主发起人投入本公司的净资产于评估基准日的评估值为94,446.89万元。
四川省国资委于2005年3月21日以《关于对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并上市发行股票资产评估项目予以核准的函》(川国资函[2005]28号)对上述资产评估结果予以核准确认。
根据四川省政府部门的要求,三州新华书店需逐步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三州新华书店下属全部书店(包括阿坝州所属新华书店共13家、甘孜州所属新华书店共18家以及凉山州所属新华书店共17家)已完成移交。
2005年4月15日,四川省国资委签发了《关于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筹)国有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川国资委[2005]81号),同意四川新华发行集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其他发起人共同出资设立本公司。
其中,四川新华发行集团以净资产和现金出资,其他发起人以现金出资。
前述出资合计110,000万元按照66.67%的折股比例折为本公司股本733,370,000股。
2005年4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同意设立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川府函[2005]69号),同意发起设立本公司。
本公司总股本为733,370,000股,其中: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持有630,031,500股,成都华盛集团持有53,336,000股,四川出版集团持有25,667,950股,川报集团持有10,000,500股,四川少儿出版社持有7,333,700股,辽宁出版集团持有7,000,350股。
2005年5月13日,本公司召开创立大会,通过了关于设立公司的决议。
2005年6月11日,本公司在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并领取了注册号为5100001822585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0年8月27日公司名称变更为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