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登海种业 - 002041.SZ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5-04-18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李登海
企业英文名
Shandong Denghai Seeds Co.,Ltd.
成立日期
2000-12-08
董事长
唐世伟
注册地
山东
所在行业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登海种业
股票代码
002041.SZ
上市日期
2005-04-18
大股东
莱州市农业科学院
持股比例
53.21 %
董秘
原绍刚
董秘电话
0535-2788926
所在行业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会计师事务所
中证天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庞勇;傅振索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济南)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700007262099548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山东
成立日期
2000-12-08
法定代表人
唐世伟
董事长
唐世伟
企业电话
0535-2788888,0535-2788889,0535-2788926
企业传真
0535-2788983
邮编
261448
企业邮箱
denghai@sddhzy.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山东省莱州市城山路农科院南邻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许可证规定经营范围内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分装、销售,长期致力于玉米育种与高产栽培研究工作

经营范围: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生产、分装、销售(凭许可证经营);转基因农作物种子生产;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及成果转让,研发成果的推广、咨询、培训服务;经营本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核定范围内的进出口业务。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高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国家玉米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中国种业骨干企业,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

公司注册资本8.8亿元,拥有25个全资和控股子公司、6个分公司。

从1972年至今,李登海带领科研创新团队,高举“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旗帜,连续47年进行了800多块玉米高产攻关田攻关研究,在我国确立了紧凑型杂交玉米是我国玉米高产的发展方向,连续七次创造了我国夏玉米高产记录,两次创造世界夏玉米高产记录。

从1972年至今,进行了146代高产品种的选育工作,坚持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总结出了紧凑型玉米杂交种较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具有“五大突破”,研发出了亩产超过700、800、900、1000、1100到1400公斤的夏玉米紧凑型高产品种,以及亩产达到1500公斤以上的春玉米紧凑型高产品种。

2013年百亩小麦(亩产600公斤)玉米(亩产1151.65公斤)丰产方,全年单产超过1750公斤,比全国平均单产超过750公斤以上。

目前李登海带领科研创新团队选育的玉米高产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3亿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300多亿元,在促进我国杂交玉米科技进步与农业丰产、农民增收,以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85年李登海创建了民营集科研、推广、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试验站,开启了登海种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历程。

国家“八五”“九五”期间,全国推广李登海育成的紧凑型杂交种玉米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3以上,最高年份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43.2%,占山东省玉米种植面积的90%。

目前,公司已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公司在国内西北省区累计投资8亿多元,建立了稳定的玉米种子生产加工基地,配套安装了集果穗烘干、脱粒、精选、包衣、包装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种子加工生产线,以不断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种子。

在我国积极推广玉米精量单粒播种,为减少每亩用种量、节省农民间苗用工、保证每亩合理密度,发挥了引领和推动作用;树立一切为种子用户服务的理念,完善营销网络体系,高产玉米种子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

公司在做大玉米种子产业化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特用玉米、小麦、蔬菜、花卉等产业的发展,多元化、规模化产业发展水平正在进一步提升。

登海种业将继续高举“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旗帜,攀登杂交玉米高产纪录的高峰,引领我国杂交玉米高产品种的选育;以科研创新为动力,为建设种业强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商业规划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公司主要从事杂交玉米种子业务,兼顾小麦、蔬菜、水稻等其他农作物种子,属于农业种业板块。

2025年是加快实现种业振兴“五年见成效”的关键时期,站在1.4万亿斤粮食总产的新台阶上,农业农村部发布《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5年)》,全国21种农作物的326个优良品种入选,旨在为农民科学选种提供指导,引导新品种选育方向,加速品种更新换代,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种源支撑。

报告期内,种业振兴行动稳步推进,生物育种技术发展迅速。

国家持续推进种业振兴战略,加大对种业的政策扶持力度,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强调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进程。

随着更多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种通过审定和示范推广的深入,市场对转基因种子的接受度逐步提高,为种业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实施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并延长品种权保护期限,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得到强化。

就玉米种子市场而言,报告期在时间上占24-25销售季的2/3,市场整体上延续上一年度供大于求的格局;供需失衡导致种子售价下降,竞争激烈;玉米产区中区域化需求特点明显,高温干旱、阴雨寡照、病害等灾害倒逼抗病抗逆及耐密型品种需求的增长,粮食安全战略下高产优质品种成为刚需。

报告期内,在行业竞争加剧和政策支持的双重影响下,头部种企都在利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科研平台支持,积极调整发展战略,迎接挑战。

公司作为玉米种子龙头企业,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抓住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建设,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公司自2000年12月设立至今,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许可证规定经营范围内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分装、销售,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产品包括玉米、小麦、水稻、蔬菜等种(苗)。

公司长期致力于玉米育种与高产栽培研究工作,是国内最早实施育繁推一体化的试点企业,现已形成稳定发展的产业模式,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的要求。

主要业绩来源于玉米杂交种业务的贡献,近几年来玉米种子业务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90%左右,主推品种为“登海”“先玉”系列等玉米杂交种。

(三)公司主要经营模式如下:1.新品种研发模式(1)公司主要农作物育种程序玉米育种程序:组配基本材料→通过自交、回交、单倍体诱导等方式培育自交系→自交系配合力测定→按照育种目标组配杂交种→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审定→推广应用(2)育种条件和育种周期公司拥有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

育种试验田3000多亩,温室20000多平米,仪器设备100多台套。

能够满足育种需要。

玉米育种周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自交系选育阶段,二是杂交种组配与试验阶段。

自交系选育阶段主要应用常规育种和单倍体诱导两种方式,常规育种一般需要6-8代选育过程,利用南繁北育需要3-4年的时间;单倍体诱导一般2代就可完成选育过程,需要1-2年时间。

杂交种组配与试验阶段一般需要6-7年时间,其中组配需要1年,测比1年,品比1年,预试1年,区试2年,生产试验1年。

(3)研发活动实施主体“登海”系列自育品种研发主体为公司玉米研究所。

(4)研发成果的所有权归属方研发成果所有权归公司所有。

2.生产模式(1)生产模式及过程公司种子生产主要采取“公司+农户”、委托代繁和“公司+承包户”相结合的模式。

具体生产组织过程如下:公司根据销售计划制定当年种子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数量和制种面积,并合理分配各区域制种基地。

对于种子委托代繁模式,公司与各区域受托制种商签订种子生产合同,约定委托制种面积、数量、结算价格和种子质量要求等,受托制种商负责制种面积落实、制种区隔离、技术指导等大田制种工作,确保生产的种子达到合同约定标准;采取“公司+农户”“公司+承包户”模式的,公司负责提供制种亲本,对整个制种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与指导,种植户/承包户负责按照技术要求生产种子,种子成熟后,由公司统一收购并运送至公司在当地设立的种子加工厂。

(2)生产模式的风险由于种子生产整个过程都在田间进行,种子的产量质量受异常气候、旱涝、早霜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

此外,受托制种商的技术指导是否得当,种植户是否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落实到位等,也会对种子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按照行业规则,如果是气候原因造成的损失,由公司、受托制种商和种植户三方协商,共同承担损失;如果是受托制种商或种植户管理问题造成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

3.采购模式公司所采购的物资主要为种子包装物及种衣剂。

种子包装物、种衣剂主要是根据全年销售计划分别制定采购计划,供应商的选择主要采取询价和集中采购方式确定,确保优质优价。

4.销售模式(1)销售模式及其运作方式公司种子销售采取的主要是县级经销商销售模式。

当年的7月份至次年的6月份为一个种子销售季,每年下半年,公司与各区域经销商签订销售协议。

经销商根据公司规定的提货价预付货款后提货,县级经销商在乡镇设立签约零售商,向农户销售。

整个种子销售季结束后,公司根据销售协议及相关销售政策与经销商进行结算。

(2)销售模式的风险受利益驱动,部分经销商在销售公司产品的同时,可能会销售同行业其他公司产品,影响公司产品的推广。

部分经销商跨区域窜货,影响公司产品市场秩序,影响其他经销商的积极性。

(3)销售模式的变化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速度不断加快,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种业新型客户群体明显呈上升趋势,公司改进和完善营销模式,为客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以适应销售模式的变化。

5.仓储管理模式公司本着供货及时,节约仓储费用和运输成本的原则,在种子生产集中地、成品供货集中区域、成品供货中心地点,设立相应种子仓库,实现半成品种子收储、精加工后的种子收储及待销种子周转。

(1)种子入、出库管理按照公司种子调拨计划,生产加工部开具内部调拨单据,生产基地粗加工的半成品种子直接发往加工厂,种子到达加工厂后,经保管员、质检员核实办理种子入库。

生产加工部接到销售部发货通知后,通知加工厂。

加工厂履行相关手续,办理种子出库。

(2)贮藏期间的管理坚持防火、防盗、防雨雪、防虫蛀、防混杂的五防工作原则,重点做好种子入库前虫害检查和熏库工作。

质检部在熏蒸前后取样做芽率对比试验,并检查熏蒸后的库房情况确认熏蒸质量,出具熏蒸报告。

种子贮藏期间定时定期检查,做到五无:无虫、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无混杂。

恒温库采用除湿机或(和)放生石灰块来降低仓库的湿度。

常温库随着气候的变化,采用通风和密闭的方法控制仓库温度和相对湿度,降低种温和水分,排除有害气体。

1.品种权情况2025年上半年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2项,其中杂交种2项,自交系10项;获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10项,其中杂交种9项,自交系1项。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203项;2.专利情况2025年上半年申请国家专利0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0项;获得授权专利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项,无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及授权外观设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有效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3.销售退回情况2025年上半年,公司发生的销售退回总额为866.38万元,主要为玉米种。

概述报告期内,由于受商品粮玉米价格走低、市场信心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种子销售低迷不畅,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并未改变,公司玉米品种因受病害及市场偏好耐密型品种冲击,又叠加反常气候、转基因品种“扩面提速”等影响因素,经营业绩下滑。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933.22万元,同比下降9.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11.24万元,同比下降33.42%。

其中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44.9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82%,实现净利润3,799.8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4.73%。

报告期内各项主要工作如下:(一)公司以“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宗旨,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己任,积极推进科研、生产、经营各项工作,顺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促进公司运营高质量发展,并取得以下成绩:1、根据品种区域化需求特点,扬长避短,加强适销区域品种的营销工作和技术服务,增加销量。

2、不断强化生产与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种子质量得到有效保障;适当调减制种面积,量入为出,以销定产,降低库存风险。

3、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不断推进青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以及东北、西北、南方、黄淮海四大区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建设步伐。

截至本报告期末,主要在建项目都已完成计划投资的90%以上。

其中,青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已完成投资12,101.34万元,工程进度达97.81%,科研育种工作已经在该中心有序进行,该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公司开创育种创新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察县烘干线厂区建设、登海农科新建厂区均已基本完工,生产加工及科研工作得到了有效保障。

4、玉米转基因品种“登海1959D”,通过了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定。

报告期末,公司的玉米转基因品种达到6个。

(二)公司主要会计报表项目财务指标大幅变动的情况及原因1、应收账款期末较期初增长48.35%,主要原因是本期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在经销商已实现的返利限额内,对信誉较好的经销商加大了信用支持。

2、预付账款期末较期初增长193.20%,主要原因是预付2025年度生产基地制种款影响所致。

3、开发支出期末较期初增长31.44%,主要原因是本期开发阶段的费用增加。

4、长期待摊费用期末较期初增长968.18%,主要原因是本期发生的装修及维修款增加。

5、短期借款期末较期初增长53.53%,主要原因是子公司因短期内预付基地生产资金贷款增加。

6、应付款项期末较期初下降60.68%,主要原因是本期支付了上期生产基地制种款结算所致。

7、合同负债期末较期初下降35.28%,主要原因是本期预收帐款转销收入所致。

8、应交税费期末较期初增长53.73%,主要原因本期计提的企业所得税增加所致。

9、其他应付款期末较期初增长31.57%,主要原因是本期计提的销售返利款增加所致。

10、递延收益期末较期初增长73.45%,主要原因是本期收到项目资金增加所致。

11、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较期初下降67.16%,主要原因是本期理财产品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影响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

12、其他收益本期较上年同期增长37.53%,主要原因是本期确认的政府补助增加所致。

13、投资收益本期较上年同期下降35.99%,主要原因是由于利率下降,影响本期收到的理财利息收入减少。

14、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本期较上年同期下降35.91%,主要原因是由于利率下降,截止本期末未到期理财计提的利息收入减少所致。

15、信用减值损失本期较上年同期增长182.01%,主要是上年同期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回款影响坏账准备的转回所致。

16、资产处置收益本期较上年同期增长3626.13%,主要原因是本期处置资产收益高于上年同期。

17、营业外收入本期较上年同期下降64.89%,主要原因是上期收到的赔偿款高于本期。

18、营业外支出本期较上年同期增长3066.93%,主要原因是本期缴纳滞纳金增加所致。

19、所得税费用本期较上年同期增长278.57%,主要原因是本期应纳税所得额较上期增加。

2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本期较上年同期下降33.42%,主要原因是本期销售下降及税费增加影响。

2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流出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63,482,328.68元,主要原因是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减少。

2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流入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112,451,805.65元,主要原因是本期赎回与购买理财产品的净额较上期减少129,288,933.93元影响所致。

2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流出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8,126,690.88元,主要原因是本期上市公司分配股利较上年同期减少6,160,000.00元影响所致。

发展进程

公司是由莱州市登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

莱州市登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莱州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

莱州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于1998年7月15日经莱州市体改委"莱体改财字(1998)55号"文批准成立。

1999年3月19日经莱州市体改委"莱体改财字(1999)5号"文批准,莱州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改制为莱州市登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