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登海种业
- 企业英文名: Shandong Denghai Seeds Co.,Ltd.
- 实际控制人: 李登海
- 上市代码: 002041.SZ
- 注册资本: 8800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5-04-18
- 大股东: 莱州市农业科学院
- 持股比例: 53.21%
- 董秘: 原绍刚
- 董秘电话: 0535-2788926
- 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会计师事务所: 中证天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徐建来、傅振索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济南)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山东省莱州市城山路农科院南邻
- 概念板块: 农牧饲渔 山东板块 富时罗素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深股通 粮食概念 深成500 农业种植 转基因 乡村振兴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山东
- 成立日期: 2000-12-0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700007262099548
- 法定代表人: 唐世伟
- 董事长: 唐世伟
- 电话: 0535-2788888,0535-2788889,0535-2788926
- 传真: 0535-2788983
- 企业官网: www.sddhzy.com
- 企业邮箱: denghai@sddhzy.com
- 办公地址: 山东省莱州市城山路农科院南邻
- 邮编: 261448
- 主营业务: 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许可证规定经营范围内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分装、销售,长期致力于玉米育种与高产栽培研究工作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农作物栽培服务;智能农业管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设施建设运营等服务;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花卉种植;初级农产品收购;粮食收购。许可项目: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转基因农作物种子生产;农作物种子经营;农作物种子进出口。
- 企业简介: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高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国家玉米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中国种业骨干企业,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公司注册资本8.8亿元,拥有25个全资和控股子公司、6个分公司。 从1972年至今,李登海带领科研创新团队,高举“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旗帜,连续47年进行了800多块玉米高产攻关田攻关研究,在我国确立了紧凑型杂交玉米是我国玉米高产的发展方向,连续七次创造了我国夏玉米高产记录,两次创造世界夏玉米高产记录。从1972年至今,进行了146代高产品种的选育工作,坚持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总结出了紧凑型玉米杂交种较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具有“五大突破”,研发出了亩产超过700、800、900、1000、1100到1400公斤的夏玉米紧凑型高产品种,以及亩产达到1500公斤以上的春玉米紧凑型高产品种。2013年百亩小麦(亩产600公斤)玉米(亩产1151.65公斤)丰产方,全年单产超过1750公斤,比全国平均单产超过750公斤以上。目前李登海带领科研创新团队选育的玉米高产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3亿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300多亿元,在促进我国杂交玉米科技进步与农业丰产、农民增收,以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85年李登海创建了民营集科研、推广、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试验站,开启了登海种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历程。国家“八五”“九五”期间,全国推广李登海育成的紧凑型杂交种玉米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3以上,最高年份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43.2%,占山东省玉米种植面积的90%。目前,公司已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公司在国内西北省区累计投资8亿多元,建立了稳定的玉米种子生产加工基地,配套安装了集果穗烘干、脱粒、精选、包衣、包装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种子加工生产线,以不断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种子。在我国积极推广玉米精量单粒播种,为减少每亩用种量、节省农民间苗用工、保证每亩合理密度,发挥了引领和推动作用;树立一切为种子用户服务的理念,完善营销网络体系,高产玉米种子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公司在做大玉米种子产业化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特用玉米、小麦、蔬菜、花卉等产业的发展,多元化、规模化产业发展水平正在进一步提升。登海种业将继续高举“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旗帜,攀登杂交玉米高产纪录的高峰,引领我国杂交玉米高产品种的选育;以科研创新为动力,为建设种业强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 商业规划: 公司自2000年12月设立至今,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许可证规定经营范围内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分装、销售,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产品包括玉米、小麦、水稻、蔬菜等种(苗)。公司长期致力于玉米育种与高产栽培研究工作,是国内最早实施育繁推一体化的试点企业,现已形成稳定发展的产业模式,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的要求。主要业绩来源于玉米杂交种业务的贡献,近几年来玉米种子业务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90%左右,主推品种为“登海”“先玉”系列等玉米杂交种。(一)目前,公司主要经营模式如下:1.新品种研发模式(1)公司主要农作物育种程序玉米育种程序:组配基本材料→通过自交、回交、单倍体诱导等方式培育自交系→自交系配合力测定→按照育种目标组配杂交种→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审定→推广应用(2)育种条件和育种周期公司拥有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育种试验田3000多亩,温室20000多平米,仪器设备100多台套。能够满足育种需要。玉米育种周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自交系选育阶段,二是杂交种组配与试验阶段。自交系选育阶段主要应用常规育种和单倍体诱导两种方式,常规育种一般需要6-8代选育过程,利用南繁北育需要3-4年的时间;单倍体诱导一般2代就可完成选育过程,需要1-2年时间。杂交种组配与试验阶段一般需要6-7年时间,其中组配需要1年,测比1年,品比1年,预试1年,区试2年,生产试验1年。(3)研发活动实施主体自育品种研发主体为公司玉米研究所。(4)研发成果的所有权归属方研发成果所有权归公司所有。2.生产模式(1)生产模式及过程公司种子生产主要采取“公司+农户”、委托代繁和“公司+承包户”相结合的模式。具体生产组织过程如下:公司根据销售计划制定当年种子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数量和制种面积,并合理分配各区域制种基地。对于种子委托代繁模式,公司与各区域受托制种商签订种子生产合同,约定委托制种面积、数量、结算价格和种子质量要求等,受托制种商负责制种面积落实、制种区隔离、技术指导等大田制种工作,确保生产的种子达到合同约定标准;采取“公司+农户”“公司+承包户”模式的,公司负责提供制种亲本,对整个制种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与指导,种植户/承包户负责按照技术要求生产种子,种子成熟后,由公司统一收购并运送至公司在当地设立的种子加工厂。(2)生产模式的风险由于种子生产整个过程都在田间进行,种子的产量质量受异常气候、旱涝、早霜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此外,受托制种商的技术指导是否得当,种植户是否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落实到位等,也会对种子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按照行业规则,如果是气候原因造成的损失,由公司、受托制种商和种植户三方协商,共同承担损失;如果是受托制种商或种植户管理问题造成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3.采购模式公司所采购的物资主要为种子包装物及种衣剂。种子包装物、种衣剂主要是根据全年销售计划分别制定采购计划,供应商的选择主要采取询价和集中采购方式确定,确保优质优价。4.销售模式(1)销售模式及其运作方式公司种子销售采取的主要是县级经销商销售模式。当年的7月份至次年的6月份为一个种子销售季,每年下半年,公司与各区域经销商签订销售协议。经销商根据公司规定的提货价预付货款后提货,县级经销商在乡镇设立签约零售商,向农户销售。整个种子销售季结束后,公司根据销售协议及相关销售政策与经销商进行结算。(2)销售模式的风险受利益驱动,部分经销商在销售公司产品的同时,可能会销售同行业其他公司产品,影响公司产品的推广。部分经销商跨区域窜货,影响公司产品市场秩序,影响其他经销商的积极性。(3)销售模式的变化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速度不断加快,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种业新型客户群体明显呈上升趋势,公司改进和完善营销模式,为客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以适应销售模式的变化。5.仓储管理模式公司本着供货及时,节约仓储费用和运输成本的原则,在种子生产集中地、成品供货集中区域、成品供货中心地点,设立相应种子仓库,实现半成品种子收储、精加工后的种子收储及待销种子周转。(1)种子入、出库管理按照公司种子调拨计划,生产加工部开具内部调拨单据,生产基地粗加工的半成品种子直接发往加工厂,种子到达加工厂后,经保管员、质检员核实办理种子入库。生产加工部接到销售部发货通知后,通知加工厂。加工厂履行相关手续,办理种子出库。(2)贮藏期间的管理坚持防火、防盗、防雨雪、防虫蛀、防混杂的五防工作原则,重点做好种子入库前虫害检查和熏库工作。质检部在熏蒸前后取样做芽率对比试验,并检查熏蒸后的库房情况确认熏蒸质量,出具熏蒸报告。种子贮藏期间定时定期检查,做到五无:无虫、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无混杂。恒温库采用除湿机或(和)放生石灰块来降低仓库的湿度。常温库随着气候的变化,采用通风和密闭的方法控制仓库温度和相对湿度,降低种温和水分,排除有害气体。(二)公司获得的品种权、专利情况:1.品种权情况2024年申请植物新品种权6项,其中杂交种5项,自交系1项;获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8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193项;2.专利情况2024年申请国家专利0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0项;获得授权专利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项,无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及授权外观设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有效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三)报告期内制种产量及其变化及销售退回情况:2024年度,公司制种产量为11602.34万公斤,同比上一年度增加1670.38万公斤。主要因玉米种单产提升影响制种产量增加。发生的销售退回总额为4181.53万元,主要为玉米种,占销售退回总额的95.78%。1、概述报告期内,由于受商品粮玉米价格走低、市场信心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种子销售低迷不畅,国内玉米种子市场整体供过于求,供需比达到175%,个别区域因增加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而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种子库存高企,审定品种数量较多,同质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公司玉米品种因受病害及市场偏好耐密型品种冲击,又叠加反常气候、转基因品种“扩面提速”等影响因素,种子滞销库存积压,为防范风险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经营业绩出现了明显下滑。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4,566.45万元,同比下降19.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62.56万元,同比下降77.86%。其中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178.5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9.60%;实现净利润1,251.7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3.43%。报告期内各项主要工作如下:(一)公司以“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宗旨,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己任,积极推进科研、生产、经营各项工作,顺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促进公司运营高质量发展,并取得以下成绩:1、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山东农业大学登海玉米产业研究院,围绕玉米基因编辑、分子设计育种、生物育种、种子科学与技术、栽培生理等方向,加强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为玉米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2、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增加种子加工能力,继续强化种子生产与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种子质量得到有效保障;适当调减制种面积,量入为出,以销定产,降低库存风险。3、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不断推进青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以及东北、西北、南方、黄淮海四大区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建设步伐。截至本报告期末,主要在建项目都已完成计划投资的90%以上。其中,青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已完成投资12,057.07万元,工程进度达97.45%,科研育种工作已经在该中心有序进行,该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公司开创育种创新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察县烘干线厂区建设、登海农科新建厂区、张掖登海科研楼均已基本完工或竣工,生产加工及科研工作得到了有效保障。4、发挥已构建的公司法务人员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维权打假联合体系的作用,强化生产基地与市场销售终端维权行动,遏制社会不法分子对公司利益的侵害。5、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孙)公司自主研发的玉米新品种“登海2219”“登海127”“登海155”“登海157”“登海186”“登海188”“登海189”“登海195”“登海197”“登海397”“登海588”“登海628”“登海675”“登海698”“登海2298”“登海先锋181”“鲁星702”“H1555”“登海鲁西216”“登海F1731”共计20个玉米新品种,已经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6、公司转基因品种登海685D、登海710D、登海533K,已经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通过。2025年4月8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九次品种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9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2个转基因大豆品种拟通过初审,公司的转基因品种“登海1959D”列在其中。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