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高端薄膜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深度聚焦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光电新材料、聚酰亚胺材料、绿色环保木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等五大产业
经营范围:包装膜材料、预涂膜材料、电容器用薄膜、聚酰亚胺薄膜、电子信息用膜材料等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工程塑料、木塑新材料、塑料化工新材料、塑胶建材及附件、其他塑料制品生产、销售;相关原辅材料生产、销售;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出口商品除外);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进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口的商品除外)
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合肥市属国有上市新材料企业,成立于1998年9月23日。
同年,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0859。
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合肥市高新区铭传路1000号,公司自成立以来,深度聚焦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光电新材料、聚酰亚胺材料、绿色环保木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五大产业,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完整体系于一体,产品质量居行业前列。
国风新材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第一批原创技术策源地,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建立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拥有有效专利4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50余项。
近年来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5项;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安徽省工业精品2项,安徽省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112项,安徽省专利优秀奖2项,“聚酰亚胺薄膜”“热转印碳带用聚酯薄膜”等4项产品被认定为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
主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2项,并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QS生产许可证和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跨入新时代,公司积极拥抱世界新工业革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密贴合国家、安徽省以及合肥市“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战新产业发展,与中科大、哈工大等大院大所携手共建联合实验室,重点围绕屏幕显示、集成电路、5G通讯、PI浆料、光刻胶、TPI、柔性线路板、具有石墨烯结构的导热材料等“卡脖子”前沿新材料进行技术攻关和投资布局,奋力推动企业向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加速转型。
(一)公司主营业务公司深度聚焦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光电新材料、聚酰亚胺材料、绿色环保木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五大产业,是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完整体系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公司通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公司产品从传统包装膜向高端包装膜、电子信息用膜和芯屏材料方向发展。"十四五"以来,公司抢抓发展窗口,乘着我国聚力发展战新产业和合肥市奋力打造"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战新产业链的机遇,明确向新材料产业转型的战略发展方向,推动公司未来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薄膜)产品主要分为BOPP亮光系列、BOPP消光系列、BOPP热封系列、BOPP环保预涂膜系列等。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具有质轻、无毒、无臭、防潮、机械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印刷性能良好、透明性好等优点,广泛用于中高端印刷包装、电子电器离型保护、建筑节能等领域。
公司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薄膜)产品主要分为BOPET印刷及复合膜、BOPET热封膜、BOPET烫金转移基膜、BOPET电气绝缘薄膜、BOPET热转移色带用基膜、BOPET映射膜、新能源电池集流体复合膜等。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具有无毒、无味、透明度高、耐高温,耐穿刺,耐摩擦,易印刷,耐化学腐蚀,阻隔性、阻湿性良好等特点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电气绝缘性能。
广泛应用于印刷、复合、涂布、镀铝、热转移碳带、烫金转移、镭射、电气绝缘、医药包装、建筑等领域。
公司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柔性显示、集成电路、芯片柔性封装、5G通信、新能源汽车、电气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基于其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以及下游市场需求的驱动,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新应用不断涌现。
公司目前已批量生产的聚酰亚胺薄膜主要产品为FCCL用聚酰亚胺黄色基膜、遮蔽用聚酰亚胺黑膜和聚酰亚胺碳基膜产品,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复合膜产品、透明聚酰亚胺薄膜(CPI)产品、柔性衬底聚酰亚胺浆料产品、光敏聚酰亚胺(PSPI)光刻胶产品处于在研阶段,产品种类逐步增多。
公司全资子公司芜湖国风塑胶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满足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要求的配套材料等,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产品;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国风木塑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新型绿色环保木塑材料,主要应用于户外设施、建筑装饰、室内家居、市政园林、旅游设施等领域。
(三)经营模式1、生产模式公司所有产品均为自主生产,生产模式为订单式生产,即根据产品订单情况制订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
2、原材料采购模式公司的主要原材料聚酯切片和聚丙烯等都属于石油化工行业下游产品,公司均采用大型化工厂家产品,并选用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功能母料。
公司设立有供应链中心,对公司供应链进行全流程统一管理,原材料主要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市场价格和库存情况等多渠道自主采购。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采购制度及内部控制流程,并根据相关内控制度对各采购环节进行有效管控,具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链。
3、销售模式目前,公司产品的销售模式主要以直销为主。
主要产品薄膜材料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和国际知名公司的包装材料和电子信息用基材制造商,公司与客户群体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产品在客户中拥有良好的信誉。
(四)行业发展及公司所处的市场地位近年来,中国普通包装薄膜行业总体处于供大于求的失衡状态,市场竞争激烈,传统包装膜材料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与层级不高问题,迫切需要提升自身产业层级。
受宏观经济、上游原材料价格、行业产能及下游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影响,传统包装膜材料产业周期性明显。
报告期内,受行业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因素影响,叠加市场需求低于预期,行业仍处于供需错配状态。
随着薄膜材料在电子、光电、光伏等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未来薄膜材料发展趋势是向高端化、特殊化、功能化发展。
另外,随着我国新能源和环保行业的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也将有力地带动薄膜行业往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聚酰亚胺薄膜具有优异的耐温性能、优异的尺寸稳定性、良好的厚度均匀性和高机械强度等性能,在包括绝缘材料、挠性覆铜板以及消费电子、柔性显示、新能源、通信、芯片封装等多个领域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全球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随着近年来国际形势变化,国内各行业均开始注重产业链安全问题,因各种"卡脖子"技术短板问题凸显,国内厂商相比以前对于产业链国产化倾向更加明显,产品试用积极性较之前提升显著,行业发展中心快速向国内转移,国产替代速度正在呈加速态势。
光学级聚酯基膜作为高端功能膜材料,产品附加值高,行业发展空间大,可广泛应用于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产业。
随着新型显示、电子信息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光学级聚酯基膜产品的品质和性能不断提高,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目前,我国高附加值或特殊用途产品用光学级聚酯基膜主要依赖进口,随着我国迈向"十五五",国家关于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及相关产业政策为光学级聚酯基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发附加值高的高性能薄膜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方向。
公司二十余年专注于薄膜材料生产,积累了配方工艺、技术开发,以及设备驾驭和技术升级的能力与优势,具有进入高端产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公司着力深化产品结构调整与技术改造升级,加快战略转型升级,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打造开放式研发平台,全力打造省级原创技术策源地,提质发展现有五大产业,重点培育聚酰亚胺膜材料和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充分利用上市公司优势通过并购获取优质资产,积极谋划未来产业,提升公司新材料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业绩驱动因素2025年上半年,薄膜行业新增产能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供需矛盾依然显著,公司整体经营效益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面对复杂经营形势,公司通过持续深化改革,重点推进市场渠道拓展、项目建设提速、技术创新加码、优化内部管理体系及提升资本运作效率等多维度举措应对外部压力与挑战。
一是扩充内外市场渠道,"一带一路"渠道加速拓展。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加沙特、马来西亚、泰国等国际展会,上半年"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新增18家新客户;芜湖国风公司成功获得蔚来、领途、上汽三家单位一级供应商代码;国风先基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池CCS用25μm覆铜聚酰亚胺基膜、100μm超厚聚酰亚胺薄膜已批量稳定向客户供货;国风木塑公司中标国外大型建材超市采购项目,中型客户销量上半年订单量高于2024年全年总量。
二是技术创新提速加码,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报告期内,多个研发项目产业化取得进展,TPI复合膜成功试制,已送往下游客户开展试用;38/50μm耐电晕PI薄膜成功中试;GL12.5F型聚酰亚胺覆铜基膜被认定为"安徽省新产品";黑膜产品获2025年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
报告期内,公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年产3.8万吨高端功能性薄膜项目和化法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成功投料试车;年产10亿平米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G1线开始设备安装,G2线完成设备基础土建施工。
三是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内部管理体系上台阶。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督导子公司董事会规范运行,完善法人治理,落实董事会六项职权,规范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机制;积极推进机构改革优化内部管理体系,按照"大部制、宽流程、扁平化"原则,对生产、职能部门进行整合,成立BOPP中心、BOPET中心、人力资源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强化部门职能,进一步提升组织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是提升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效率,加快推进并购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完成对金张科技的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相关工作,履行决策程序,推进并购事项进入交易所审核阶段。
公司于1998年6月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秘(1998)95号文件、1998年8月2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字[1998]230号批准,通过募集设立方式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总股本18,000万股。
并于1998年9月4日,安徽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会事股字(1998)第328号验资报告。
至本期末止公司总股本为42,048万股。
公司已于近日完成变更全称的工商登记手续及公司章程的备案,并取得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
公司名称由“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AnhuiGuofengPlasticIndustryCo.,Ltd.”变更为“AnhuiGuofengNewMaterialsCo.,Ltd.”。
公司已提前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变更证券简称事项的书面申请,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公司本次变更证券简称事项无异议。
自2022年1月17日起,公司证券简称由“国风塑业”变更为“国风新材”,证券代码保持不变,仍为“00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