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成都华神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神科技 - 000790.SZ

成都华神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1998-03-27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Chengdu huasun technology group Inc., LTD.
成立日期
1988-01-27
注册地
四川
所在行业
医药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华神科技
股票代码
000790.SZ
上市日期
1998-03-27
大股东
四川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17.87 %
董秘
宁潞宏
董秘电话
028-66616680
所在行业
医药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何寿福;凡波;王慧
律师事务所
北京国枫(成都)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成都华神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510100201958223R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四川
成立日期
1988-01-27
法定代表人
黄明良
董事长
黄明良
企业电话
028-67692806,028-66616656,028-66616680
企业传真
028-66616656
邮编
611731
企业邮箱
hskj@huasungrp.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蜀新大道1168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中西成药、生物制药及大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钢结构施工业务等

经营范围: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生产、经营;中西制剂、原料药的生产(具体经营项目以药品生产许可证核定范围为准,并仅限于分支机构凭药品生产许可证在有效期内从事经营);药业技术服务和咨询,商品销售(不含国家限制产品和禁止流通产品);物业管理(凭资质证经营)、咨询及其他服务;农产品自研产品销售。

成都华神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88年,起源于全国第一家大学校办企业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制药厂,1998年通过股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0790),2020年3月由星慧集团旗下远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控股的四川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战略投资入主。

经过30多年不懈奋斗,华神科技业已成长为集现代中医药与生物工程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旗下包括华神科技集团制药厂、成都中医药大学华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华神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华神艾草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华神钢构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蓝光矿泉水有限公司、山东凌凯药业有限公司、西藏康域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

华神科技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首批技术创新企业、四川省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重点优势企业、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企业,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11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专利二等奖”,也是唯一获得“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的四川企业,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两个获奖中医药企业之一。

2022年、2023年两度荣登“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

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重点资质,华神科技与包括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科大生命技术学院、德国Diapharm公司、上海凌凯在内的国内外数十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知名医院及行业领先的研究机构,建立了开放式、互利共赢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并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计划项目、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平台建设项目、国家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专项等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50余项,国内外申请专利共189项,获得授权专利163项,含国际发明专利4项,分别进入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英国5个国家,为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项目支撑与创新赋能。

目前,华神科技中药产品涵盖胶囊、合剂、片剂、颗粒剂、灸剂、原料药等多个剂型,拥有三七通舒胶囊、鼻渊舒口服液、活力苏口服液等26个注册生产品种,5个品种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5个品种入选国家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物,16个品种被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

公司以临床治疗需求为导向,建立起“等级医院+基层医院+OTC”的全国性药品营销服务网络,并经全国多家三甲标杆医院带动,与全国级、各省级多学科医(药)学会保持常年互动合作,在心脑血管、耳鼻喉、儿童感冒发热等领域拥有良好临床基础、市场占比并保持领先优势。

其中,核心中药产品三七通舒胶囊是国家原二类中药新药,是新一代三七制剂,物质基础清楚、药效成分确切、作用机理明确,目前已是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药大品种,其原料药三七三醇皂苷是我国首例被西方发达国家药典《德国药品法典》(2018年版)收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提取物,代表了中国中药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成果,成为中国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典范品种,拥有庞大的现有和潜力患者市场。

该产品已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00+医疗机构,在中国城市公立医院脑血管疾病口服中成药市场连续三年销售额名列前茅。

另一主营产品鼻渊舒口服液,入选医科高等教育《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材,早在1994年就确定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1995年荣获WHO世界传统医学大会金奖,1996年列为国家新药品种,2008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经四十余年临床应用,现已成为耳鼻咽喉科领域治疗鼻炎、鼻窦炎的首选药物和经典治疗药物。

对标国际先进技术工艺水平,华神科技在长期的中药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和品质保障体系。

公司拥有7条自动化生产线,其中三七通舒胶囊生产线为全国第一条集自动控制和近红外在线质量监控为一体的中药提取纯化生产线,集成了多种先进医药生产技术和设备,构建起以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中药分离纯化技术平台,实现了生产工艺自动控制、生产过程关键药效成分的实时监测和监控,是中国中成药生产过程生产质量控制技术综合应用的示范生产线,其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华神科技在中药制造方面的精细化管理,确保了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所有产品连年在内部检验和外部抽检中的合格率均为100%,赢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与信赖,部分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家。

随着2020年华神科技迈入战略发展新周期,2024年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华神科技坚持秉持“华夏之神健康中国”的企业使命和“致力民生健康事业”的企业宗旨,积极融入控股集团“修己尊贤厚德载道”的企业文化和“提升生命品质传递爱与责任”的社会责任价值体系,坚定不移传承弘扬中医传统文化,笃定遵循“谋长期价值做精品好药做实做强医药健康产业”的战略定位,坚定实施“归核化”发展战略,以发展中药大品种为战略定力和驱动方向,以现代中药创新研发与合成生物技术为依托,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构建,聚焦深耕医药核心业务,持续推动中国中医药事业纵深发展。

同时,正积极探索现代中药医、药食养护、健康饮品产业生态体系和医药中间体、特色原料药、合成生物及绿色化学合成等优质生物工程的融合发展,并适时延伸开发相关海外膳食补充剂、特医食品、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系列化、生活化大健康产品,致力将华神科技打造成为集现代中医药和合成生物为一体的国际创新医药产业集团和国际领先的医药健康产业平台,成为中国持续创新发展的产业深耕者和中国民营经济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标杆,志在全球,动能永续,服务民生,造福社会,健康世界。

商业规划

(一)行业情况概述1、医药行业国家政策持续鼓励医药产业全链条发展,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创新与传承。

与此同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实施、优先审评审批等政策陆续出台,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迭代催生健康新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正在推动医药产业经历深刻变革。

当前,产业呈现出支付端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供给端创新能级显著跃迁、健康服务模式加速重构,以及消费端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和科技化等特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75.2亿元,同比下降1.2%,利润总额1,766.9亿元,同比下降2.8%。

2025年1月国务院《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意见》提出5方面24条举措,重点支持中药研发创新(如独家中药品种市场独占期)、简化港澳传统口服中成药审评、优化进口药材管理,支持中药饮片/配方颗粒跨省销售及优势中药境外注册,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延续医药健康政策“组合拳”,聚焦三医协同、中医药发展及创新药,明确优化药品集采、健全价格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等任务,提升医药健康服务水平。

2025年3月国务院《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国办发〔2025〕11号)从资源保护、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等8方面提出21项任务,以质量提升为主线,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并重发展。

2025年4月七部门《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部署14项任务,围绕研发、生产等环节推进数智化场景应用,目标2027年转型取得重要进展(全产业链竞争力与质量管控提升),2030年规上企业基本全覆盖(数据体系与生态健全)。

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药行业在政策影响下呈现深度结构化调整态势。

医保控费与带量采购政策的持续深化,加速行业洗牌,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长期来看,医药行业仍保持较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短期也承受一定压力,行业整体进入压力与机遇并存的结构调整期。

2、健康饮品行业当前饮用水行业正处于结构性变革阶段,消费场景加速重构,居家与办公场景的消费占比显著提升,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水源地价值、产品健康价值、创新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多维竞争。

头部企业通过抢占优质水源地资源、开发差异化包装形态、强化健康饮水理念传播等策略构建竞争壁垒,而低价低质的竞争也在扰动市场秩序,推动行业“内卷”。

与此同时,消费端呈现出三大显著特征:消费者对水质安全的关注度持续攀升,推动高端矿泉水市场快速增长;中医药政策催化下,药食同源饮品溢价空间提升;年轻消费群体催生个性化定制需求,带动小规格包装、联名款等产品创新;渠道端则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传统商超、便利店与电商平台、社区团购、自动贩卖机等新兴渠道共同构建全场景销售网络。

(二)公司行业地位1、医药行业公司已构筑起以循证医学体系为坚实支撑的立体化发展格局,坚定依托“三甲核心医院临床验证-基层医疗终端深度渗透-OTC渠道品牌辐射”三级协同营销网络,深度覆盖并持续巩固全国各级区域市场地位。

通过搭建多层级学术平台与国家级重点学科建立战略合作枢纽,在心脑血管、耳鼻喉专科用药、儿科呼吸道疾病等细分治疗领域,巩固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输出基于临床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的解决方案。

2025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公司核心品种三七通舒胶囊为首家中药二级保护品种(保护品种编号为:ZYB2072025008,保护期限自公告之日起七年);2024年,三七通舒胶囊入选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采,并入选《脑卒中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2023版)》推荐用药;公司重点产品“鼻渊舒口服液、儿感退热宁口服液、活力苏口服液”凭借着独特的产品优势、显著的临床疗效、严苛的质量标准和广泛的市场认可度,荣登年度“中国家庭常备药上榜品牌”。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曾承担过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计划项目、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平台建设项目、国家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专项等项目,并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专利二等奖、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四川省绿色工厂、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及2023中成药工业TOP100榜单等荣誉,彰显深厚技术底蕴与行业地位。

2、健康饮品行业华神蓝光聚焦健康饮水市场,是四川桶装水行业龙头企业,构建“水源开发-品牌运营-终端服务”产业链布局。

业务范围扎根四川、辐射西南、面向全国,拥有蓝光、活力心、青城山泉、碧瑞、春晓等中高端品牌系列饮用水产品,建成近5,000家销售网点,覆盖百万终端用户。

(三)公司主要产品情况公司核心主业聚焦于中西成药、生物制药及大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制药产品涵盖注射剂、胶囊剂、口服液、片剂、颗粒剂、灸剂、原料药等。

公司拥有心脑血管、耳鼻喉、儿科、肿瘤等领域共计26个药品注册生产品种。

其中,中成药产品包括三七通舒胶囊、鼻渊舒口服液、活力苏口服液、儿感退热宁口服液等17个药品注册生产品种;生物药产品包括国家一类新药利卡汀(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化学药产品包括伏立康唑片、罗红霉素分散片、苯溴马隆胶囊等8个品种。

大健康产品涵盖蓝光、活力心、青城山泉、碧瑞、春晓等多个品牌矩阵。

(四)公司业务模式1、生产模式公司建有独立、完整、高效的生产线,并设立生产、质量等相关部门进行管理。

公司产品生产由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部门制定的销售计划组织生产,并保持适度库存,严格按照产品工艺规程、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等要求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公司所有药品生产车间均符合国家药品GMP规范要求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主要生产流程是:销售部门制定销售计划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计划进行分解并制定月生产计划,下属车间根据月生产计划制定排产计划并按GMP规范组织生产,生产部门负责整个生产的调度和协调,并对各车间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质量部门、技术部门负责对生产过程的各项关键质量控制点和工艺纪律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原、辅、包装材料、中间体、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监督及生产质量评价。

2、采购模式公司建立、实行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母公司及相关子公司采购部统筹管理对外采购工作。

公司根据生产物料所需计划对外进行采购,同时保持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适当库存。

采购部根据生产计划、库存情况及销售实际情况、产品特点等确定物料采购计划,采购人员根据采购计划从批准的供应商处进行采购。

整个采购的关键环节包括采购物料的分类、合格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等。

物资部、生产部、质量部、技术部共同负责供应商筛选和审计,选择实力雄厚、资质好的企业作为公司的合作伙伴,按年度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

3、销售模式销售方面,公司实施“自营+招商+OTC黄金单品+普药OEM定制”的多元营销策略,同步布局互联网+、电商等新零售渠道。

公司严格根据产品特点及市场变化统一拟定市场策划和营销方案,并专业化组建销售事业部、市场部。

各事业部、各省级管理区域针对销售产品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并高效执行“一省一策”的营销落地方案。

公司依托专业化学术推广团队,常态化召开不同类型的学术研讨会,深入阐释产品优势、特点以及发布最新临床研究成果,持续赋能临床。

OTC院外事业部重点实施终端动销活动,强化OTC门店品种的陈列、宣传和推广,加速推进与全国连锁大药房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及门店数量覆盖。

公司深化普药OEM合作模式,通过严格筛选优质合作厂商,以华神品牌定位为导向完成药品定制生产,并依托成熟的销售网络实现市场高效渗透。

电商业务部门,战略性布局阿里健康、京东大药房、天猫官方旗舰店等线上平台,构建便捷的线上患者购药通道。

公司将持续深化战略发展目标,紧密结合生产经营活动,不断优化不同产品的销售模式以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五)报告期内经营情况概述1、医药业务营销体系优化与市场拓展深化: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营销体系与销售模式,逐步构建起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结构,并积极贴近一线市场需求,提升资源投放与策略执行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通过多渠道营销布局,公司进一步拓展市场覆盖,推动全面发展,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并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优化激励机制,提高人效,优化渠道资源,强化管控力度,对现有覆盖医院进行了系统梳理,着力提升空白区域覆盖,同时对休眠医院进行激活或清理,提高空白市场布点质量和网络协同能力,探索院内院外联动新模式。

积极借势集采政策的扩面,争取增量发展机会,加强对基层医院的覆盖,并积极拓展院外市场,专门成立院外市场销售事业部,加大对活力苏口服液、无烟灸条等产品的推广力度,持续优化拓展终端渠道布局。

建立学术价值赋能体系:公司成立了全国专业化学术推广队伍,全力打造公司产品的医学价值传播体系,围绕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探索,实现“临床证据-用药方案-疗效追踪”的全链医学信息穿透,使产品临床比较优势及安全性形成权威学术共识。

实现从临床证据生成、用药方案优化到疗效追踪反馈的全链条医学信息贯通。

临床证据体系升级:持续推进公司核心产品三七通舒胶囊、鼻渊舒口服液等产品在专家共识、临床用药指南工作,加强在临床治疗等方面的医药学研究,加强药物临床综合评价证据建设;搭建专业化学术推广、交流平台,整合药品研发、临床治疗与诊断资源,稳步提升学术活动数量和转化率,巩固并提升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创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数字化营销生态打造:面对医药行业结构性变革,公司精准把握院外市场机遇,确立了“医药主业+大健康协同”的发展战略,强化新营销渠道的拓展,特别是新媒体营销,以拓宽在院外及OTC市场的份额。

公司积极探索与抖音、阿里、京东、药师帮等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创新营销模式,同时赋能线下连锁药店,进行线上合作,共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品牌营销体系。

2、大健康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以“扩规模”为核心,通过优化多基地运营及成本管控,成功推出“青城山泉天然泉水”“青城山泉5.2L”等升级产品。

坚定以“青城山泉”系列为核心战略,深化“青城山泉”品牌四川地域特色,增加公司品牌在店招、车身、快递驿站、公共交通工具等领域的有效推广,重点布局餐饮、酒店及酒类渠道。

管理方面推进扁平化管理,构建以营销为引领的头部组织及高效执行单元,并强化品控、生产、配送及研发的中台支撑体系。

3、钢结构业务2025年公司基于战略发展需要,对业务布局进行了系统性优化调整,控制建筑钢结构新增业务规模,加快推进已建项目的结算,强化资金回笼考核力度,严控项目风险。

4、技术研发报告期内,公司秉承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聚焦于中药大品种的深度挖掘与二次开发,以三七通舒胶囊、鼻渊舒口服液等市场影响力显著的品种为核心,同时加速推进儿感退热宁口服液、JLDC浸膏片等产品的优化升级,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不断拓宽产品线的广度和深度。

尤其在三七通舒胶囊与鼻渊舒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提升研究上,公司致力于增强产品疗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消费者带来更高品质的健康保障。

持续开展儿感退热宁口服液的口感改进研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患者接受度的三重提升。

在临床试验领域,公司持续推进三七通舒胶囊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风中经络-血瘀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阳性药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等研究,获批国家中药品种二级保护,进一步提高三七通舒在心脑血管领域的领先地位。

5、生产质控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了伏立康唑片一致性评价工作,并取得了补充申请批件,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完成了《药品生产许可证》的换发,固元胶囊、伏立康唑片的再注册工作,保证了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公司积极推进技改创新与智改数转,推进固体制剂生产线与瓶装生产线的升级提速,同时,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确保公司全年各种产品在内部检验和外部抽检中,合格率持续稳定,均达到100%。

通过实施精益管理、节能降耗改造及采购策略调整等措施,有效降低了主要产品的生产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与品质保障的双赢局面。

发展进程

公司原名成都建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经成都市体制改革委员会成体改(1988)009号文批准,由成都市青年经济建设联合公司、成都市锦华印刷厂、成都市西城区北大建筑工程队等三家集体所有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1993年经国家体改委(1993)167号文确认为继续进行规范的股份制试点企业。

1996年9月经成都市体制改革委员会成体改股(1996)026号文批准,公司更名为“成都华神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11月11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于1998年3月27日公司的社会公众股1700万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8年6月27日经1997年度股东大会批准,更名为“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0790”。

公司名称由“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成都泰合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ChengduhuasungroupInc.,Ltd”变更为“ChengduTaihehealthtechnologygroupInc.,Ltd”。

经公司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公司中文证券简称自2016年9月27日起由“华神集团”变更为“泰合健康”。

2020年4月8日起由“成都泰合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成都华神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ChengduTaihehealthtechnologygroupInc.,LTD.”变更为“ChengduhuasuntechnologygroupInc.,LTD.”。

经公司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公司中文证券简称自2020年4月8日起由“泰合健康”变更为“华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