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国投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投丰乐 - 000713.SZ

国投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1997-04-22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企业英文名
SDIC FENGLE SEED CO.,LTD
成立日期
1997-04-16
董事长
戴登安
注册地
安徽
所在行业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国投丰乐
股票代码
000713.SZ
上市日期
1997-04-22
大股东
国投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0 %
董秘
顾晓新
董秘电话
0551-62239888
所在行业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会计师事务所
中证天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索还锁;吴冬冬
律师事务所
上海锦天城(合肥)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国投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40100148974717B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注册地
安徽
成立日期
1997-04-16
法定代表人
戴登安
董事长
戴登安
企业电话
0551-62239888,0551-62239916
企业传真
0551-62239957
邮编
231283
企业邮箱
flzy000713@163.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6500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种子和农化、香料产业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农作物种子经营;农药生产;农药批发;农药零售;肥料生产;食品生产;食品销售;茶叶制品生产;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农作物种子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及其他相关服务;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谷物种植;谷物销售;花卉种植;香料作物种植;蔬菜种植;棉花种植;油料种植;豆类种植;食用农产品初加工;粮食收购;粮油仓储服务;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肥料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化肥销售;日用化学产品制造;日用化学产品销售;农副产品销售;包装材料及制品销售;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总质量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道路货物运输(除网络货运和危险货物);农、林、牧、副、渔业专业机械的销售;农林牧渔机械配件销售;农用薄膜销售;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设施建设运营等服务;农作物栽培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国投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于1984年,前身是合肥市种子公司,1997年上市,是中国种子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有种子、农化及香料产业等。

2024年4月26日,国投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公司种子产业拥有完整的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体系,年生产销售玉米、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种子近8000多万公斤,推广农作物面积4000多万亩。

公司下设职能部门15个、事业部6个、遍布全国各地的子(分)公司20家。

公司力争“十四五”末进入全国种子行业前5强,其中玉米种业进入全国前3强。

公司是全国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十年AAA信用企业”等,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强优势阵型企业和领军企业团队;全资子公司丰乐农化为国家农药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农药龙头企业、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有良好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全资子公司丰乐香料集香料研发、加工、贸易为一体,是中国著名的天然薄荷和合成凉味剂生产企业。

商业规划

2025年上半年,公司聚焦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种业拓展市场布局,优化业务结构,新品种表现出色;农化产业农药业务面对市场竞争升级品类组合、深耕市场渠道、推进科研创新、提升安全环保水平;肥料业务形势好转,利润增加;香料产业把控原料采购时机,降低采购成本,市场营销稳固拓新,夯实精细化管理,香料项目建设试生产系列工作稳步推进。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031.7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832.86万元,下降13.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802.5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68.32万元,下降25.4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126.7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92.01万元,下降14.33%。

各产业中,种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6,281.1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03.23万元,下降7.93%,其中杂交水稻种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主要是新推出的乐优系列及祥两优系列品种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表现优异;玉米种子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国内玉米种子市场供大于求,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转基因品种铁391K市场维权不及预期,退货量增加。

农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4,123.3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5,661.08万元,下降15.69%,其中,农药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8,028.0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373.79万元,下降11.27%,主要是优化业务结构,减少低毛利产品销售,同时改进和提升安全环保生产水平,减少了原药及中间体产量;肥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095.3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287.29万元,下降24.1%,主要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种植季节推迟使得用肥需求延后,导致复合肥收入同比下滑。

香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627.2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68.55万元,下降4.99%,主要是市场需求不旺,主营产品销售价格下行。

报告期,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并获深交所受理,公司就深交所出具的《审核问询函》相关问题予以回复,并对募集说明书等申请文件进行补充和更新。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该事项尚处于深交所审核阶段。

报告期,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种业板块玉米产业加强品种建设,聚焦核心市场,打造战略大单品,转基因玉米品种铁391K入选2025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强化“高产、优质、抗逆”技术路线,以“高抗优”的丰乐520等品种抢占玉米黄金粮新赛道;拓展市场销售渠道,丰乐399、丰乐720、战玉211等新品种市场销量快速增加;加强张掖丰乐、新疆乐万家等核心制种基地管理;升级改造种子加工设备,提升加工效能,公司玉米产业综合竞争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提升。

水稻产业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逐步构建高效的水稻种子营销网络,推动区域资源高效整合,水稻品种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乐优系列、祥两优系列品种销量持续增加;南陵早2号水稻品种以其比普通早籼稻品种早熟10余天的优势,在皖浙赣湘等地得到种粮户青睐;加强中科发早粳系列品种建设,推行定制化市场开发,优化粮贸渠道,打造全天候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品种表现深受市场好评,在第六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终评会上摘得“全国优质粳稻金奖品种”称号;加强与下游原粮采购、加工企业合作,提升产品附加值;常规水稻业务强化市场推广创新,开展多元化宣传,增强市场渗透力,直播用种和农场统供销售量增加。

小麦产业加大烟农1212品种推广力度,组织生产基地培训会、现场观摩会和订购会,加强与大型酒粮收购企业、面粉加工企业合作,推动烟农1212在酿酒原料市场的规模化应用。

瓜菜产业稳定核心盈利产品销量,同时加大新品种市场推广力度,开展栽培技术交流会,积极打造“中蜜1号”等优质新品种。

国际贸易业务积极推动优势种子产品出口,加强水稻新品种在南亚地区的示范推广;玉米种子首次出口中亚地区;连续第四年中标韩国政府绿肥招标采购,扩大在韩国的市场份额。

(二)工业板块农化产业围绕“聚合资源、优化结构、精益管理”的经营策略,加快产品研发,减少低附加值产品销售,提高经营质量,深耕市场渠道,努力实现平稳发展。

通过“一品一策”打造大单品,围绕市场新需求,在小麦茎基腐病、水稻新型种衣剂、微生物菌剂等市场拓展业务;积极拓展市场,开发新客户,增加自产原药和制剂产品销量;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改进精喹禾灵等原药品质,改善制剂产品粒径,提升制剂产品倾倒性、持久起泡性等指标;年产3000吨环保型制剂生产线技改项目通过安全设施设计专家评审,重塑安健环体系,加强隐患排查,完成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工作。

湖北丰乐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水肥一体化应用服务面积增加;优化考核机制,同时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团队对新特肥的专业认知与推广能力,新特肥销量实现翻倍增长;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在药肥销售上实现从无到有;严控生产成本,聚焦生产效能提升与成本优化,升级设备和工艺适配度,完成热风炉“煤改生物质”等环保节能改造,减少碳排放;实施专项考核方案,“降本增效”工作显著。

香料产业紧跟原料市场行情,合理补充原料储备;坚持高端化、差异化营销策略,薄荷脑油销量收入双增长;持续拓展合成凉味剂市场,在稳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客户与新产品,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实现业务升级;深化与国内外优质客户战略合作,对接成熟市场核心客户需求,提升主营产品海外销量;开展“年产5000吨天然薄荷脑、薄荷素油等天然香料及合成香料建设项目”试生产前期各项筹备工作,截至本报告披露日,项目已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

(三)科研创新工作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申请审定5个水稻品种(均为国审)、22个玉米品种,玉米品种中国审(含转基因)13个,省审9个,转基因玉米品种铁391K已通过国家转基因西北区初审,战玉001通过辽宁省审定,亳乐005、战玉102、FY761等5个品种已通过安徽省初审。

报告期主要开展了以下科研工作:1、种业板块科研创新工作:(1)持续深化项目研发。

筛选水稻多基因聚合新材料,丰富品种选育材料基础;依托国家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建立成熟的再生稻测试体系;组织召开“国家西瓜甜瓜育种联合攻关及全国西瓜甜瓜创新品种评鉴活动”暨“安徽省西瓜甜瓜联合攻关项目年度检查会”,推动西甜瓜产业向绿色、高效、高品质转型。

(2)深化产学研融合创新。

与四川农业大学签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应用合作协议,助力玉米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社会效益”的闭环,推进技术成果高效转化为创新应用;与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进行材料定向改良合作,筛选具有优势性状的育种材料;与南京农业大学签约开展联合攻关,共同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项目,加强在水稻种质资源、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一批高产稳产、高抗广适、优质绿色和专用特用品种表现优秀,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南陵早2号”水稻品种熟期短、产量高、米质优,改变了现有的“双抢”模式,为农户争取了7-15天二茬种植时间,极大缓解了“双抢”时间短、劳动量大的问题;公司玉米转基因大单品“铁391K”被农业农村部评为成长型玉米品种之一,位居国内转基因玉米单品种推广种植面积前列;“早熟高产抗逆杂交水稻新品种乐优966的选育与产业化”项目、“新型生物化学农药协同防控技术在水稻田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荣获合肥市第十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中蜜1号”西瓜新品种在2025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好吃系列”品种品鉴评选中获“好吃西甜瓜”金奖品种;烟农1212小麦品种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被评为“成长型小麦品种”;“精准编辑、耐除稳产”项目荣获2025“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邛崃市专题赛三等奖。

2、工业板块科研创新工作(1)丰乐农化与中国农业大学种衣剂合作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在配方改进、加工工艺优化、生测质检完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将提升种衣剂技术水平;合成研发完成精喹底纹缩合工艺、烟嘧合成工艺小试及叶菌唑合成工艺优化;丰乐农化合成实验室开展微通道试验,提升反应效率与产品纯度;完成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办理用于境外产品登记的ICAMA证件17份,有助于提升丰乐农化海外市场的产品竞争力。

湖北丰乐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作开展功能性肥料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2)丰乐香料加大技术攻关,开展天然香料产品配方测试及合成香料产品小批量试制;对椒样薄荷终止进行技术调研,为下一步落实种植基地做好技术支撑;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完成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复评工作。

(四)管理工作1、完善制度建设。

结合公司内控管理的实际,2025年上半年,公司修订《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办法》等7项制度,新建《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方案》《生态环境保护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安健环专家库管理办法》《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管理办法(试行)》《生产经营用车管理办法》《车辆及驾驶人员日常管理办法》《会计师事务所选聘制度》等15项制度,通过优化各项业务及管理流程,为公司合规经营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合规管理。

搭建合同管理专业模块,发布通用合同范本库,设置兼职法律审核人员,逐步落实合同全流程规范化监管;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检查,组织合规培训,多措并举提升公司业务运营的合规性。

3、加大财务管控力度。

建立财务共享系统,推动财务数智化转型,开展低效无效资产压减退出,加强资金集中管控,以财务管控和降本增效为基础,提升资源、资产、资金管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产收益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控效能。

4、加强安全环保工作。

重塑安全环保体系,依法依规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安全领导力建设管控标准,开展安全领导力提升行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深化年”活动,完善环保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推动环保设施设备及重点能耗设备更新改造,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办法等,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消防知识竞赛、消防应急演练等系列活动,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坚持隐患排查常态化,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主要业务及产品公司主要业务为种子、农化和香料产业。

种子产业主要产品为杂交玉米种子、青贮玉米种子、杂交水稻种子、常规水稻种子、小麦种子、西瓜甜瓜种子;农化产业主要产品为农药、化肥;香料产业主要产品为天然薄荷、合成凉味剂等。

主要产品如下:杂交玉米种子:铁391K、铁391、丰乐520、陕科6号、蠡乐969、WK1505、战玉002、丰乐399、NK718、丰乐720、战玉211、济单7号、丰乐303、陕科9号、同玉609、同玉808、梦玉298、同玉008、同玉18、同玉11、华奥336、同玉105、铁395。

青贮玉米种子:金岭青贮10、金岭青贮17、金岭青贮27、金岭青贮37、金岭青贮67。

杂交水稻种子:祥两优676、两优517、两优5074、乐优966、乐优456、乐优旱锄、丰两优香一号、丰两优四号、嘉优中科6号、嘉优中科13-1、乐优966、鹏优1269、六两优香11、潭两优83、陆两优4026、创两优茉莉占、邦两优香占、甜香优2115、锦城优808。

常规水稻种子:南陵早2号、中科发早粳1号、中科发早粳23、镇糯19号、镇糯29号、宣粳糯7号、镇稻18号、镇稻28号、龙粳3010、龙粳3059、龙粳3033、中农粳9号、天盈6888。

小麦种子:烟农1212、宁麦24、隆垦213、宁麦29。

西瓜、甜瓜种子:中蜜1号、西农八号、丰乐五号、甜妞、丰砧一号、甜香玉。

农化产品:农药包括合成原药和制剂产品,合成原药主要有烟嘧磺隆、精喹禾灵、苯磺隆、精噁唑禾草灵原药、使它隆原药等,制剂类产品主要有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种衣剂,以及微生物菌剂、矿源黄腐酸钾、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等作物营养产品。

化肥包括磷肥、复合肥、磷精矿粉(浆)等;另有对甲苯磺酰氯等精细化工产品。

香料产品:天然薄荷系列有薄荷脑、薄荷素油、椒样薄荷油、留兰香油;合成凉味剂系列有WS-23、WS-3。

2、公司业绩驱动因素公司推动战略聚焦,玉米产业强化品种升级与持续建设,形成了“设计-培育-迭代”的闭环体系,主要品种覆盖东北、西北、黄淮海、西南主要种植区域,种植及市场表现良好,核心品种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销量稳步增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水稻产业按照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种创新加种植模式优化,新品种和利润品种销量占比持续增长,市场布局持续完善,品牌影响力日渐增强,经营业绩稳步提升;农化行业原药产能供过于求,公司结合市场需求适当降低产能,原药及中间体产量同比下降,部分产品市场价格走低,影响销售收入;肥料业务高毛利产品销量提升,精矿粉业务扭亏为盈,利润同比增加;香料产业主要产品价格下行,公司积极应对,降低原料采购成本,坚持差异化营销策略,巩固市场份额。

3、公司所处行业发展阶段及周期性特点(1)种子行业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是建设现代农业标志性、先导性工程,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

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种子行业的发展。

对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支持,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的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加快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展长期战略合作,共享科研设施平台,共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加快新品种选育推广;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国家育种联合攻关等的中长期贷款投入,加强种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撑。

从行业规模看,近年来全球种子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中国种业市场规模发展迅速。

根据2024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全国种业企业种子销售收入由2014年的794.4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57.7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24%。

但我国种子行业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多数种业企业规模较小。

2023年全国实际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8721家,前十企业种子销售收入为209.78亿元,占全国种业公司种子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16.68%。

国家鼓励种业企业开展并购重组,重点扶持具有育种能力、市场占有率较高且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通过整合育种力量和资源,推动企业间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聚集,快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化发展和政策支持的双重推动下,大型种业企业在品牌、研发、人才、营销和资金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行业集中度有望得到提升。

(2)农药行业我国农药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和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农化行业经历了显著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绿色、低毒、高效农药成为主流,行业加速向绿色、高效方向转型。

通过基因工程、生物合成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能够研发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农药,针对不同的病虫害进行精准防治,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农药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重塑”转型,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拥有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企业通过并购整合资源,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产业服务模式迭代升级,从单纯“卖产品”转向“产品+服务”模式,农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深化服务模式创新,从产品供应商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

(3)化肥行业化肥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户对化肥的品质、种类和施用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化肥行业向高效、专用、环保方向发展。

化肥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优化的结构转型阶段,减量增效替代规模至上,传统化肥产品需求趋于稳定,新型肥料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4)香料产业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香料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当前,我国香料行业正处于结构升级与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从单纯的速度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国内香料企业紧跟全球科技与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学习并引进国外先进香料品种与生产技术,不断加大新工艺和新产品研发的投入,改进生产环节自动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工艺技术持续升级。

4、公司地位公司是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公司,是全国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十年AAA信用企业”。

公司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企业扶优重点对象,入选种业“领军企业团队”、“强优势阵型”,是国家重点扶优种企的第一梯队,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高产优质抗逆水稻种子创制及品种选育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全资子公司丰乐农化为国家农药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农药龙头企业、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有良好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全资子公司丰乐香料集香料研发、加工、贸易为一体,是中国著名的天然薄荷和合成凉味剂生产企业。

5、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报告期,公司业务主要分为种业、农化产业和香料产业,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种业主要采用“育繁推一体化”形式,种业及农化等产品主要采取“公司+经销商+农户”销售模式;香料产业是采购原材料后进行深加工再供应给日化、食品、医药行业的国内外企业。

(1)种业经营模式:公司种子业务采购产品主要为制种基地生产的种子,公司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制定生产计划,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公司与生产基地签订生产合同,基地组织农户进行制种生产。

公司委托基地制种,全程参与制种商的制种过程,指导和监督制种,从源头及生产过程中保障种子质量;同时制种商制种收获时以及公司实际采购入库前,也对种子质量进行抽检,确保入库前种子质量合格。

公司种子生产主要采取自制模式,公司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制定生产计划,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公司与生产基地签订生产合同,基地组织农户进行制种生产。

生产过程中,公司提供亲本材料,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技术监督指导。

生产合格种子由公司负责收购,如出现自然灾害造成的种子生产不合格损失,公司按行业规则和生产合同约定,与基地、农户等有关方协商,共同承担损失;如因基地管理不到位、农户不按技术规程操作等人为因素,由各责任人自行承担。

由于种子生产在室外进行,非人为可控因素如异常气温、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对种子的发芽率、净度、纯度、水分等影响大,存在一定的风险。

公司专业从事种子生产经营,多年来,在生产基地的选择、制种生产技术规程、风险应对措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种子检测管控体系,生产基地保持相对稳定,有效降低了种子生产的风险。

公司根据农业种子行业的经营特点,在商品种子营业收入的确认、计量方面确定了国内销售按高于预计结算价格收取定金,公司按年度,结合市场情况制定销售政策,与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约定由公司确定最终的结算价格。

在商品发出时参照往年结算价格办法及本年度市场行情估价确认营业收入实现,并在最终结算价格确定后对营业收入据实在结算年度进行调整。

经营季节结束后,公司按销售政策确定退货的种子数量及结算价格,种子的退货数量作为结算价格的因素之一,超出标准的退货,公司向经销商收取拆包、包装费用,有效控制退货行为。

(2)农化经营模式:农化业务定位于超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生产经营,形成以制剂产品为基础,原药产品为支柱,化肥产品等为辅的产品格局。

农化产品的上游主要为化工原料生产厂家,下游多为制剂企业及经销商;农化业务采购产品主要是烟磺酰胺、丙酸、羟基、矿石、尿素、磷铵等,主要采用“以产定购”的业务模式,设有独立的供应部门,根据业务部门提供的需货计划负责原材料等各类物料的采购。

农药产品生产分合成原药生产和制剂产品生产两个部分,合成原药生产主要是计划性生产,各个原药生产反应工序、反应时间不同。

制剂产品生产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按生产计划生产。

采购原辅料根据配方生产,主要剂型有乳油、水剂、水乳剂、悬浮剂、可湿粉、颗粒剂等。

企业经营以自产产品销售为主,相关贸易产品为辅,其中自产原药一部分自用于制剂生产,另一部分对外销售;制剂生产所需原药通过自产和外购,按不同的工艺配方要求进行调制、加工和产品包装;公司对农化产品采取预收款和信用担保相结合、结算时结清货款的方式进行销售。

化肥产品根据销售计划安排生产,并通过经销商渠道进行销售。

(3)香料经营模式:公司香料业务主要为天然薄荷产品与合成凉味剂生产加工。

天然薄荷产品采用外购的薄荷提取物初制品,经预处理、过滤、结晶、烘干等工序,加工成天然香料成品;合成凉味剂从国内采购化工原料,通过高温反应、过滤、结晶、干燥等工序,加工成成品。

企业拥有专业的生产技术团队,在操作工序、生产环境等方面进行全程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并建有国际国内市场营销网络,客户涉及食品、日化、药品等领域,企业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约定发货和回款时间,国内销售付款以预付和现款为主,国际销售付款以付款交单与信用证为主。

6、公司主要研发模式(1)种业公司研发活动主要有公司自主研发、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及合作开发等模式,主要作物育种程序为:材料选育→亲本品系创制→配制组合→组合筛选与品比试验→多点比较试验→区试或绿色通道→报国家或省级部门审定。

育种周期一般为3-5年。

公司是农业部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国家阵型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承担高产优质抗逆水稻种质创制及品种选育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省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任务,研发设备和基础条件良好。

公司着眼全国市场,研发布局全国主要农作物生态区,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和上游、华南区域,玉米在黄淮海、东华北、西北、西南区域都建有试验基地和测试站,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育种站18个、测试网点280个。

公司按照商业化育种模式建立了水稻育种团队、玉米育种团队、西瓜甜瓜育种团队、生物技术研发团队、质量检测技术研发团队,设立了前沿性、关键性技术研发和突破性品种选育课题。

公司水稻育种团队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玉米育种团队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西瓜甜瓜育种团队为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

采取自主研发模式的项目由公司自主实施,申报品种审定和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归属公司;采取与科研单位合作育种的模式,由双方提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在项目中的成果分享,所有权一般共同所有;联合开发的品种,一般品种权归属品种出让方,公司拥有经营权。

公司控股子公司天豫兴禾专注于生物技术育种创新的研发,对种业公司提供的品种进行抗除草剂性状导入,根据双方合作协议收取服务费用、并参与种业企业合作品种推广后的销售收入分成。

(2)农化行业丰乐农化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改善研发试验条件,设有研发中心,承担各类自研产品科研项目研究,研发成果的所有权归属公司;同时依托省内外科研院所各类产学研平台,联合新产品的研发,研发成果按照科技合同的规定,明确研发成果的归属和使用方式。

(3)香料行业丰乐香料研发活动主要有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联合实验室等模式,采取自主研发模式的项目由丰乐香料自主实施,申请专利权保护,专利权归属丰乐香料;产学研合作采取“联合研发、成果共享”机制,与高校及科研机构明确权责分工,各方提前签订合作协议,在共同拥有专利申请权的基础上,丰乐香料获得研发成果独家使用权,实现资源互补和成果快速转化;联合实验室模式聚焦行业前沿技术攻关,通过双方共同投入、共定方向的方式开展深度合作,研发成果根据贡献比例按协议分配,既保障企业对技术的应用需求又有利于实现前瞻技术布局。

7、种业审定品种的数量情况报告期公司通过审定新品种1个,授权品种权29个,申请获受理品种权29个。

8、制种产量及销售退回情况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安排制种面积13.54万亩,计划总产量5,084.2万公斤,发生销售退回合计8,420.32万元。

9、公司商标、专利情况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种业拥有国内注册商标180枚,国外注册商标12枚,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29项,国内发明专利22项,国外发明专利10项;农化行业拥有注册商标423枚,国内发明专利46项,国外发明专利1项;香料行业拥有国内注册商标12枚,国外注册商标2枚,发明专利14项。

发展进程

公司是以合肥市种子公司为独家发起人,以其主要生产经营性净资产96,898,624.00元折股为6,300万股国家股,作为发起股本,并向社会公开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12月9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秘【1996】263号文推荐,1996年12月13日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了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1996年12月16日,合肥市种子公司成立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委员会。

1997年1月2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秘【1997】16号文同意设立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公司股票于1997年4月2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本公司总股份为10,800万股,可流通股份为4,500万股。

公司于2025年8月22日将公司全称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国投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丰乐种业变更为国投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