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陕国投A - 000563.SZ

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1994-01-10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企业英文名
SHAANXI INTERNATIONAL TRUST CO.,LTD.
成立日期
1985-01-05
董事长
姚卫东
注册地
陕西
所在行业
其他金融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陕国投A
股票代码
000563.SZ
上市日期
1994-01-10
大股东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持股比例
26.8 %
董秘
王维华
董秘电话
029-61198769
所在行业
其他金融业
会计师事务所
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黄朝阳;赵朋佳
律师事务所
北京观韬(西安)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610000220530273T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注册地
陕西
成立日期
1985-01-05
法定代表人
姚卫东
董事长
姚卫东
企业电话
029-61198769,029-88897633,029-85790607
企业传真
029-88851989
邮编
710075
企业邮箱
sgtdm@siti.com.cn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50号金桥国际广场C座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信托业务、固有业务和投资顾问等中介业务

经营范围:资金信托;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有价证券信托;其他财产或财产权信托;作为投资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从事投资基金业务;经营企业资产的重组、购并及项目融资、公司理财、财务顾问等业务;受托经营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证券承销业务;办理居间、咨询、资信调查等业务;代保管及保管箱业务;以存放同业、拆放同业、贷款、租赁、投资方式运用固有财产;以固有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从事同业拆借;法律法规规定或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陕国投,证券代码:000563)前身为陕西省金融联合投资公司(简称陕金联),1984年陕金联的设立,标志着陕西现代信托业的诞生。

1994年1月10日,陕国投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志着中国非银行金融上市机构的诞生。

陕国投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上市信托公司、陕西首家上市的省属金融机构。

陕国投成立40年、上市30年来,积极发挥信托投融资功能,为大批企业和项目提供了大量信托贷款、信托投资、融资租赁、信用担保、财务顾问、风险投资等优质金融服务,同时推动公司自身得到快速发展,诚信铸就了良好的“陕国投”品牌。

近年来,陕国投大力实施全国化布局,其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设立2个信托事业部、22个信托业务部门和19个异地财富中心,业务触角已延伸至28个省市自治区,与上百家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总部建立起了业务合作关系,为一大批企业提供了投融资服务。

近年来,陕国投连续多年被陕西省政府评为“优秀金融机构”;被陕西省财政厅考核为“优秀等次”;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区域影响力信托公司”“陕西省著名商标”“陕西省重合同守信誉企业”“省级纳税等级A级纳税人”“西安市著名商标”等;公司有多款信托产品被授予创新奖。

2020年,公司被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文明单位”;2021年,公司党委被陕西省委表彰为“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公司荣获“全国金融先锋号”“陕西省工人先锋号”“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22年,公司被陕西省政府表彰为“金融机构支持陕西经济发展先进单位”;2023年,公司被授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

商业规划

(一)行业发展情况近年来,在国际形势不确定性攀升、宏观经济结构深度调整、“资管新规”与“三分类”改革全面落地的多重背景下,信托行业积极顺应新变化、响应新要求,主动推进战略转型,业务模式已从传统非标融资业务向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并重的多元化和专业化方向转变,实现了规模回升与结构优化的双重突破。

一是资产规模稳中有升,2022年以来,行业资产规模实现连续增长,2024年末达到29.5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64万亿元,同比增速达23.58%。

二是业务结构优化明显,资产服务信托实现“从无到有、始微渐著、由弱而强”的发展,2024年末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仅含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其他个人财富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风险处置信托规模分别达到10288.82亿元、12611.46亿元、24099.78亿元;资产管理信托规模为11.39万亿元,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爆发式增长,规模合计10.27万亿元,同比增长55.61%,占行业资金信托规模22.25万亿元的46.17%,投向房地产业领域的资金规模占比下降至3.78%,行业系统性风险持续压降;2024年539单慈善信托备案超过往年,年末公益慈善信托财产规模余额为49.65亿元。

三是经营收入业绩提升,2024年信托业经营收入为940.36亿元,在2023年企稳回升的基础上,实现同比增长8.89%。

四是资本实力不断夯实,2024年末固有资产总额为9267.23亿元、同比增长3.44%;所有者权益为7584.19亿元、同比增长1.32%。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信托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构建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

金融监管总局重新修订《信托公司管理办法》,调整业务范围,强化“受托人”定位,北京、上海等地相继落地不动产、股权等信托财产登记试点。

未来,行业将坚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美好生活,以更稳健的姿态向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

(二)经营范围公司现持有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3年10月18日新发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10000220530273T的《营业执照》,以及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监管局于2021年7月7日颁发的K0068H261010001号《金融许可证》。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资金信托;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有价证券信托;其他财产或财产权信托;作为投资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从事投资基金业务;经营企业资产的重组、购并及项目融资、公司理财、财务顾问等业务;受托经营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证券承销业务;办理居间、咨询、资信调查等业务;代保管及保管箱业务;以存放同业、拆放同业、贷款、租赁、投资方式运用固有财产;以固有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从事同业拆借;法律法规规定或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三)主要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包括信托业务、固有业务和投资顾问等中介业务。

1.信托业务信托业务是指公司以营业和收取报酬为目的,以受托人身份承诺信托和处理信托事务的经营行为。

主要包括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

资产服务信托是公司依据信托法律关系,接受委托人委托,并根据委托人需求为其量身定制财富规划以及代际传承、托管、破产隔离和风险处置等专业信托服务,分为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行政管理服务信托、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和新型资产服务信托五类、共19个业务品种。

资产管理信托是公司依据信托法律关系,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和管理金融服务的自益信托,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分为固定收益类信托计划、权益类信托计划、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信托计划、混合类信托计划共4个业务品种。

公益慈善信托是基于公共利益目的,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分为慈善信托和其他公益信托2个业务品种。

2.固有业务固有业务主要包括自有资金贷款及投资业务(金融产品投资、金融股权投资等),该类业务由公司内设的投资管理部、资本市场投资部负责。

其中,公司的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运用自有资金向客户发放贷款产生的利息,公司的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金融产品投资、股权投资等。

3.投资顾问等中介业务投资顾问等中介业务主要包括为企业提供投融资、重组并购等一揽子全生命周期金融顾问服务;针对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动态的资产管理服务等。

(四)报告期经营情况概述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稳中向好。

实现营业总收入13.67亿元,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固有业务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10.18%;实现利润总额9.68亿元、同比增长5.80%;实现净利润7.26亿元、同比增长5.74%。

截至6月底,公司管理信托规模5860.64亿元、较年初增长1.35%。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筑牢公司高质量发展根基一是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健全“四个以学”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研究部署、狠抓落实、督促检查、跟踪问效工作闭环,确保不折不扣落实见效。

二是充分发挥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委领导下的安全经营管理委员会、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数字化转型委员会职能作用,谋划编制“十五五”规划,推动公司科技架构重塑,高效赋能业务创新,为安全稳健运营提供政治保障。

三是以“四强党支部”创建工作为抓手,深入实施示范引领、全面提升、补短强弱“三项工程”,着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2.加速信托业务转型,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一是加快推进资产管理信托标品化转型,完成现金管理、固收、权益、FOF全品类资产管理产品体系的搭建,打造跨周期、跨市场、多策略产品矩阵,实现标品规模和收益双增长。

二是推动资产服务信托特色场景展业,破冰担保品信托,落地中西部首单“双标识”(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支持)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业务。

三是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上半年相关业务余额近70亿元,以信托部门改革推进信托业务布局省内重点产业链,切实引导业务转型升级。

四是聚焦服务省内实体经济,新增省内投融资规模近300亿元。

3.做强固有发展支撑,夯实转型“压舱石”作用一是强化投研能力巩固可持续发展水平,聚焦“两重”“两新”,布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省内重点产业链,持续深化基金及股权投资能力,深挖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培育长期高额回报机会;二是提升盈利能力,抢抓资本市场业务机会,布局二级市场股票、可转债等,增厚固有收益水平。

三是持续提升固有业务与信托业务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固有资金灵活性与信托服务功能优势,有力支持信托业务转型创新。

4.拓展财富服务边界,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一是“海百合”财富管理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上半年产品发行规模同比增幅19%,发行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是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机构资金募集规模占比76%,机构投资客户保持稳步增长。

三是产品结构更加均衡,深化金融同业合作,搭建涵盖指数增强、CTA、可转债、市场中性等多样化策略的理财产品。

四是财富管理信托提质上量,推进家族/家庭及保险金信托合同标准化建设,上半年存续规模突破50亿元。

5.守牢风险防控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一是强化内控合规,优化各类信托业务指引、审查标准与操作流程,针对关键岗位人员,构建全业务、全流程内控合规体系,实施事前预警、事中管控、事后整改闭环管理。

二是严控增量风险,坚持审慎投资原则,强化底层资产穿透管理,落实业务全流程尽职履责,借助智能化系统实时监测资金流向与风险,从源头遏制增量风险。

三是加强涉众风险管理,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贯穿经营,建立投资者风险动态评估机制,建立完善舆情风险管理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6.深化内部改革质效,力促创新谋转型一是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布局AI技术,在客户管理、合规与风险、运营流程等多个关键环节实现数智化应用,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升级。

二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大现职人员调整力度提高人岗适配度,新设和调整多个部门强化战略引领与合规保障。

三是聚焦省内重点产业链布局,实施内部组织变革,推动传统业务向产业化转型升级。

四是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贯通落实信托文化、清廉金融文化、企业文化,培育打造独具特色的“家和”文化,树立公司“四要”风险文化。

发展进程

公司(简称陕国投)是国内上市的非银行金融企业,也是国内目前仅有的两家整体上市信托投资公司之一。

公司设立于1985年元月,1992年增资扩股向社会发行股票,1994年元月“陕国投A”(股票代码“000563”)在深交所挂牌交易。

2008年9月23日,公司完成了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公司名称的变更登记手续,并换发了新的营业执照,公司名称正式由“陕西省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