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陕西
  • 成立日期: 1996-12-31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61010322061133XP
  • 法定代表人: 史今
  • 董事长: 史今
  • 电话: 029-88330516
  • 传真: 029-88330170
  • 企业官网: www.000516.cn
  • 企业邮箱: IMIC@000516.cn
  • 办公地址: 西安市高新区西太路777号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保障楼
  • 邮编: 710100
  • 主营业务: 大健康医疗服务和现代医学技术转化应用
  • 经营范围: 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医院管理;企业总部管理;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物业管理;非居住房地产租赁;日用产品修理;停车场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融资咨询服务;非融资担保服务。
  • 企业简介: 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大健康医疗服务和现代医学技术转化应用为主业,于1993年8月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简称“国际医学”,股票代码“000516”,先后被纳入深证成指、深港通综指、MSCI中国A股指数、标普道琼斯中国指数系列,是西北地区第一家上市公司。近年,公司以党建引领聚力创新发展,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充分依托三级甲等、国际JCI认证、妙佑医疗联盟成员医院的高水平医疗服务平台,不断探索“综合医疗+特色专科”的业务模式,全心全意为广大民众提供高质量普惠、综合医疗服务。当前,深化医疗保障改革持续推进,公司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聚合优势,不断提升医疗管理服务水平,正全力打造行业领先的提供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的健康管理集团。国际医学以“佑护无法衡量的价值”为宗旨,秉承“让患者有尊严的生活,让医者有尊严的工作”的核心价值观,践行“珍惜每一次服务一次做好”服务理念,奋力实现“汇聚人类生命科学智慧,同步国际先进诊疗水平”的企业愿景。西安高新医院于2002年6月开诊,为中国首家社会办医三级甲等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温州医科大学、延安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医疗机构——妙佑医疗国际(MayoClinic)医疗联盟成员医院。医院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设有临床、医技科室60个,行政后勤保障部门19个。医院神经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陕西省优势医疗专科;心血管外科等为省级医疗特色专科;急诊医学科为陕西省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妇产科、医学影像科为西安市医学优势专科。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于2019年9月开诊,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通过国际JCI认证,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的综合医院,是西北大学附属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医疗机构——妙佑医疗国际(MayoClinic)联盟成员医院。医院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为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生育、工伤、离休医保定点医院;中国人寿保险、中国平安保险等多家商业保险的定点医院,为陕西省阳光健康慈善基金、陕西省阳光慈善基金会定点医院。医院设心脏病、消化病、血液病、内分泌代谢病、泌尿病、胸科、肿瘤、脑科、骨科、康复、妇科、产科、儿童、整形、精神心理、老年病、中医、神经慢病医院、中医经典医院等19所专科医院;设眼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口腔科、急诊医学科等17个临床科室;以及核医学科、麻醉手术科、医学检验科、影像诊疗科、超声诊疗科等12个医技科室和1个健康管理中心。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罕见疑难疾病诊疗、介入诊疗、微创手术、肿瘤综合治疗、整复技术、3D打印技术、细胞治疗等方面具有区域领先、国内先进、国际一流水平,为西北首家钇-90、镭-223规范化诊疗中心。医疗人才济济,医师系列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占29.2%以上,博、硕士研究生占39.2%,博、硕士研究生导师138余人,国家及省级以上各专业学会中现(曾)担任主委、副主委、常委1000余人次。当前,集团下属医院总建筑面积达到113万平方米。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已累计服务患者超2500万人次。博爱至善,积微致远。国际医学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守医院社会公益属性,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常年深入农村、社区广泛开展义诊活动;举办肿瘤、心脑血管等常见病症免费筛查;通过慈善公益基金关爱、救助贫困患者、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多层面帮扶基层医疗机构。下属医院先后参与抗击非典、汶川、玉树地震等抢险救灾工作……抗击新冠期间,公司紧急选派330名医护骨干驰援湖北,并全力协助本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做出重大贡献,肩负起一个企业公民的神圣职责,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随着企业的创新发展,公司营收、资产规模日益扩大,相继获得“中国服务业500强”、“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企业”、“金圆桌奖——优秀董事会”、“最具社会责任上市公司”“全国医保高质量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全球秦商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陕西医疗患者满意度创新服务奖”、“西安市爱国拥军单位”等荣誉。依托丰富的医疗资源,公司持续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未来,将全力推进西安国际医学城建设,将提供从生殖医学到健康管理,从医疗服务到康复医养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医、康、养大健康服务。国际医学致力医疗健康事业,全心全意服务中国乃至全球亚健康群体、患者,矢志成为值得信赖、受人尊敬的大型医疗健康管理集团。面向未来,公司愿携手社会各界,不断开创大健康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贡献专业的力量。
  • 发展进程: 公司于1986年12月经西安市第一商业局市一商集字(1986)398号文件批准设立。1992年11月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体改字(1992)892号文件同意公司继续进行股份制企业试点。1993年7月经国家证监会证监发审字(1993)13号文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深证市字(1993)第31号文批准,本公司股票于1993年8月9日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1996年12月经西安市人民政府以市政函(1996)61号文件批准,并经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公司名称由原“西安市解放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更改为“西安解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经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公司名称由原“西安解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西安开元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6月9日经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公司名称由原“西安开元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西安开元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公司名称从2015年1月8日起正式变更为“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相应英文名称变更为:XI'ANINTERNATIONALMEDICALINVESTMENTCOMPANYLIMITED。同时,公司证券简称将由“开元投资”变更为“国际医学”。
  •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公司以大健康医疗服务和现代医学技术转化应用为主业。目前,正在运营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等综合性医疗机构。在医疗领域,公司探索并发展了“综合医疗+特色专科”创新业务模式,旨在满足广大群众多元化医疗健康需求,充分发掘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协同效应。一方面致力于提供高质量普惠型医疗服务,成功打造了脑科、心血管、消化、胸科、肿瘤、血液病、骨科等多个优势专科,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含量高、难度大的复杂型医疗项目,包括多项世界首例、国内首例、西北首例复杂手术;另一方面,公司在医美整形、康复、妇儿、健康管理、中医、辅助生殖、精神心理、特需服务、质子治疗等板块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布局,打造特色专科,契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以三甲医院规范化的医疗品质为基石,不断拓展高附加值医疗健康市场。此外,公司还深化拓展医联体合作网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造“互联网医疗”模式,探索“医疗+AI”技术的临床融合与应用,积极探索多元化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包括家庭访视、延续护理、互联网护理等,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健康需求。在此基础上,持续完善VIP特需、会员等服务机制,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公司聚焦主业,集医疗、教学、科研、健康管理、康复保健、生命养护于一体,充分依托现有的三级甲等、国际JCI认证,妙佑医疗联盟成员医院的高水平医疗服务平台,提供高质量综合医疗服务,满足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持续扩大服务规模,不断完善业务结构,促进内生增长,推进外延扩张,增强核心竞争力与持续盈利能力,将公司打造成为行业领先的提供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的健康管理集团。西安高新医院,自1998年筹建,2002年投入运营,并于2009年获批成为中国第一家社会办医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9月25日,国内已建成的超大单体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正式开诊;2021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与“世界最佳医院”排名第一的妙佑医疗国际签约,成为妙佑医疗联盟成员医院(MayoClinicCareNetworkMember),医疗质量和服务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2023年,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北院区开始运营,标志着由20个专科医院共同构建的国际医学城已初具规模。目前,公司旗下医疗机构已成为6所大学的附属、教学医院。公司经过多年的运营与发展,在医教研一体化综合平台的打造上不断深耕,积极探索综合性医疗机构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公司在医疗健康产业领域的布局,正朝着高质量、研究型、多层次的方向稳步迈进。随着公司三大综合医疗院区全面投用,国际医学已构建起拥有万张床位的服务体系与能力。公司打造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张双效并举,构建了深耕西安、立足陕西、辐射中西部的综合医疗服务版图,经营业绩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24年,公司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依托专业医疗技术和贴心服务,充分挖掘和释放高质量医疗资源潜力,满足了公众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为广大患者提供门急诊服务总量达257.27万人次,同比增长7.70%;住院服务量20.57万人次,同比增长10.73%。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公司及子公司荣膺多项荣誉:“2024届标杆医院研究成果社会办医单体医院100强”、“海峡两岸及港澳社会办医院100强”、“首批西部社会办医标杆医院”、“2024年度最佳投关奖”、“西安市三八红旗集体”、“现代服务业优秀企业”等众多荣誉。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指标稳步向好,降本增效取得成效,经营业绩显著提升,业务布局全面优化,业务板块间的协同作用日益凸显,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业界影响力持续扩大,公司医疗服务业务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二)经营模式1、创新的运营模式作为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大型医疗服务集团,公司主要运营以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为主的医疗服务机构,形成了“一个集团+三大院区”的战略构架和“综合医疗+特色专科”的业务模式。公司深耕医疗健康行业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的经验,实现了集团化高效管理、分院区精细化运营、医教研深度融合、上下游紧密协同以及网络化广泛合作,形成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创新运营模式。2、高水平综合医疗服务平台公司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加强医疗质量精细化管控,保障医疗服务品质,秉承“让患者有尊严的生活,让医者有尊严的工作”的价值观,为患者打造“家门口”的国际化医院。公司旗下医疗机构建立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医疗技术、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及专业培训等管理体系,拥有来自国内知名军地医疗机构的行业权威专家团队,同步国际的先进诊疗设备,万张床位的服务规模,构建起以三甲综合医院、国际JCI认证医院及妙佑医疗联盟成员医院为主体的高水平综合医疗服务平台。旗下高新医院经过22年发展,探索出适合综合性医院的高效率运营管理模式,被业内称为“高新模式”。通过集团总部管理赋能,统一各院区采购流程、财务管理和运维保障,持续做好成本管控,提升医疗服务质效。3、多样化特色专科板块公司旗下大型医疗机构,针对医疗服务市场需求,设置了心脏、胸科、消化、肿瘤、血液病、脑科、骨科、内分泌代谢病等大型专科医院,并布局了医美整形、辅助生殖、康复、妇儿、中医、健康管理、老年病、特需、精神心理、质子治疗等特色专科医院及中心。一是依托强劲医疗实力,打造大型优势专科,提升业务规模,满足服务需求;二是打造特色专科,契合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以三甲医院规范化的医疗品质,拓展高附加值医疗健康服务市场。公司旗下专业医疗美容机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整形医院作为集医学美容、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医学美容整形医院,汇聚医学美容临床实践经验,融合国内外技术精髓,为广大医美需求客户提供符合国际医疗标准的服务。公司辅助生殖医学项目对外开展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VF/ICSI-ET),该中心具备每年4万例IVF周期运行能力,有望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生殖医学中心之一。公司正在建设的质子治疗中心项目,作为全国第6家,西北首家获批质子放射治疗系统配置许可的医疗机构,标志着公司将在肿瘤放射治疗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国际医学正在构建从生命孕育到健康管理,从医疗服务到健康医养,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理念的先行区,一座由20个专科医院组成的国际医学城已初步形成规模,能够极大满足广大患者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健康需求。4、开拓医联体网络合作在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方面,公司正依托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发力健康产业,充分挖掘并利用现有优质医疗资源,积极拓展分级诊疗网点,全力打造新型医联体,扩大医疗服务业务规模。一是由旗下医院先后自主设立了西安蓝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星、比亚迪医务站、陕西人保诊所等,托管兵器工业204医院。二是与陕西省内外累计两百余家基层医疗机构签署协议开展业务合作,持续向中西部地区拓展基层合作医院网络,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的同时,为更多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加快构建立足西安、覆盖陕西、辐射中西部的医疗服务线下连锁网络。5、打造智慧医疗新模式公司持续完善医疗服务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体系,引进尖端技术与智能化工具,积极推进医疗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培育医疗新质生产力。在互联网医院建设方面,公司持续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公司充分利用互联网医院这一线上平台,提升院前、院中、院后的连续性便捷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升行业品牌影响力,将服务延伸到互联网医疗市场,积极促进实体医疗机构的诊疗业务。聚焦智慧医疗技术的新动态,持续关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新进展。在严格保障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相关技术在医学诊断和应用、数据分析、临床辅助决策、智能质控、智能随访、个性化医疗建议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充分利用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新型服务模式,提供更为精确、安全、优质且高效的医疗服务,更好地迎接并拥抱数智医疗变革。6、构建医教研协同创新网络体系深化与国际、国内顶尖医疗机构及医学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前沿技术并持续优化服务理念。打造优势学科、构建临床科研教学一体化基地,加快科研创新,引入专家,注重人才培养,依托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建立跨国跨地区的医疗合作机制,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1、概述年度内,在董事会及经营班子的引领下,全体员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紧密围绕公司战略目标,践行“健康中国”的战略,秉承“佑护无法衡量的价值”的宗旨,团结协作、锐意进取,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公司整体业绩稳健增长,医疗服务质量持续优化,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服务能力优化升级,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医疗主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筑牢根基。一是业务规模与经营业绩双增长。年度内,医疗服务业务规模持续扩大,经营业绩再创新高,主要运营指标持续提升。二是学科建设与专科能力跨越式发展。旗下医院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推进“五大中心”国家级认证,开设特色门诊,新增专科病区,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专科品牌价值显著提升。三是科研创新与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旗下医院获批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项目54项,发表SCI论文122篇,授权专利58项,主编专著44部;主办国际级学术会议7场、国家级会议34场,临床技术加速接轨国际前沿。引进学科带头人11名、博士/硕士307名;晋升高级职称112人,新增省级以上学术任职655人次,构建“领军-骨干-青年”三级人才梯队,夯实医教研协同发展基础。四是服务能力与患者体验全面升级。旗下医院上线互联网医院“线上开单”、“视频问诊”等功能,实现跨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实施国际患者翻译导诊、便民门诊减免老年挂号费等惠民举措,患者满意度与就医体验持续提升。五是医疗质量与运营效率协同优化。旗下医院以三甲评审和DRG改革为双引擎,构建“指标监测-数据分析-整改优化”动态管理体系,单病种管理、合理用药等关键指标达标率超95%。通过病种结构优化、日间手术推广及设备共享,实现成本降低与效益提升的良性循环。六是公司治理与内控体系全面提升。公司以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为重点,根据国家颁布的法规和行业监管政策,紧密结合公司实践、及时调整和修订多项管理制度,治理水平稳步提升。2024年,公司实力与资产价值持续增强,医疗服务规模稳步扩大,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平台初具规模,品牌价值日益凸显,公司正向国内领先的大型医疗健康管理集团目标加速迈进。医疗服务主业经营情况公司旗下医疗机构以三甲评(复)审工作为抓手,全面深化学科建设,持续完善内涵质量,运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业绩稳步提升,提质增效成果显著,整体医疗业务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稳步推进,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1.西安高新医院2024年,西安高新医院以三甲复审为引领,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通过特色诊疗驱动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专科能力建设稳步提升。坚持运营管理与精细化管理双轮驱动,持续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开展跨区域学术交流,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1)业务指标稳中有进2024年度,西安高新医院门急诊服务量达115.45万人次,同比增长0.30%;住院服务量6.60万人次,同比增长1.8%;最高日门急诊服务量4,185人次,最高日在院患者1,713人。关键医疗质量指标稳步提升。(2)学科与人才建设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1)学科建设全面深化,专科实力持续增强2024年,医院学科建设成效斐然。心脏大血管外科、康复医学科成功获批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专科实力获权威认可。医院荣膺国家级头痛中心单位,胸痛中心通过国家再认证,卒中中心获评陕西省急性脑卒中定点救治单位,创伤中心质控数据位居市级前列,心衰中心入选高级建设单位。获批“西北头痛专病联盟”等7项专科联盟资质,全国首家“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消化内镜培训示范基地”,并跻身国家呼吸医疗质控哨点医院,进一步巩固行业标杆地位。学科布局持续优化,脊柱外科、肿瘤科三病区、疼痛科病区及陕西人保诊所顺利开诊,血液科、微创介入科、肿瘤科病床数量显著扩容。开设消化道早癌筛查、头痛专病、围绝经期专病等10个特色门诊,整形医院自在山院区扩建投用,为患者提供差异化的医疗服务,提升专科竞争力。全年完成22项限制类医疗技术备案(国家级5项、省级17项),并通过51项新技术准入审查。成功实施甲状旁腺射频消融术、A型主动脉夹层单分支支架植入术等多项国内高难度复杂手术,完成“常规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VF-ET/ICSI)”正式运行评审,填补多项区域技术空白。2)人才引育精准发力,梯队结构持续优化坚持“引育并重”策略,全年引进学科带头人3名、博士/硕士52名,晋升中高级职称38人,新增省级以上学术任职264人次(国家级副主委2人、省级主委3人)。通过第五批优秀人才考核评价及专科护士长选拔机制,构建“领军-骨干-青年”三级人才梯队,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3)科研创新与学术影响力双提升1)科研创新驱动技术突破,强化临床应用转化2024年,医院以科研创新为核心,全年审核通过51项新技术、新项目;获批科研项目6项;完成4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验收;签订临床试验合同17项,立项药物及医疗器械试验18项(含全球多中心项目1项)。优化限制类技术备案流程,完成22项限制类技术备案,新增国家、省级备案18项,夯实技术升级基础。2)学术成果量质并举,品牌效应深度拓展年度内,医院科研创新体系持续完善,实现学术产出规模与质量双突破。全年发表学术论文66篇,含SCI论文22篇、核心期刊论文18篇;获授权专利2项并完成成果转化。同时获批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继续教育项目31项。(4)服务品质与品牌建设协同优化1)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创新推行“全院一张床”动态调配机制,床位使用率稳步提高;建立护士长分层级管理体系,通过门诊护士长首问负责制及标准化CICARE沟通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推行急诊分级诊疗制度,按病情危急程度实施分类救治,有效缩短患者候诊时间。与泰康人寿等保险机构共建"医疗服务基地",创新"保险+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联合中国移动等5家单位推出医疗积分兑换服务。深入企业开展检后咨询与健康科普,有效增强客户服务粘性。2)聚焦患者体验,满足多样化需求在新生儿科、血液透析室等科室推出个性化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推出驾驶员自助体检一站式服务,在西安市布设多个体检终端;为外籍患者提供全流程翻译导诊;推行跨机构检验结果互认等七项惠民措施,患者获得感显著提升。开设VIP特需门诊,优化专家出诊流程;升级VIP套房服务品质,提升入住体验。开设美团平台专科旗舰店,实现体检科、消化内科、康复科等5个科室特色服务线上化。实施延时门诊、专家周末门诊、非急救转运等12项便民服务,全方位提升就医体验。互联网医院新增检验检查“线上开单”、专家在线预约、住院预约、电子住院证开具、视频问诊等6项功能,开通儿童流感专病咨询通道。与多家药店合作,实现了互联网普通处方的开具功能,拓宽“互联网+护理”服务半径,与专业平台合作开展居家护理服务,形成线上线下协同服务格局。3)强化宣传推广,塑造立体化传播矩阵构建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矩阵,打造专家自媒体IP,发布科普视频200余条,实现品牌传播效能指数级提升。(5)质量管理和精细化运营筑牢发展根基1)三甲复审驱动质量体系升级严格对标省级评审标准,系统性完善医院管理制度。依托信息化手段构建医疗质量数据平台,实现多系统数据互联与指标动态监测。建立"院级-科室-岗位"三级审核及常态化督导机制,通过外聘专家评审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强化院科两级联动机制,通过院长现场办公、多学科协作及PDCA项目推动质量提升。加强围术期质量管控,持续提升护理质控标准,实现医疗服务全流程规范化。2)DRG改革助力精细运营,释放发展动能以“精准分析、精细核算、集约管控”为主线,推动临床路径与DRG考核机制深度融合,将CMI值(病例组合指数)、费用消耗指数等核心指标纳入绩效评价。通过智能系统实时监测DRG病组成本效益,结合床位动态调配、日间手术推广等举措优化运营效率。召开专科运营分析会指导病种结构优化,通过成本管控与资源集约化使用提升运营效益,实现医疗质量与运营效益协同提升。(6)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组织医疗团队深入企业、社区及院内开展义诊150余场,服务范围覆盖西安及周边县区,累计为2.3万人次提供疾病筛查、健康咨询等免费诊疗服务。深化与慈善组织合作,通过专项基金救助贫困患者100余例,发放救助金100余万元。组织无偿献血活动,年度献血总量达3.8万毫升,获评“西安市团体献血先进单位”。与111家医联体成员单位、107家专科联盟及14家协议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全年派驻专家团队赴基层开展坐诊、查房及技术指导140余次,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建成“心电一张网”及放射远程诊疗平台,年度完成远程心电诊断4,000余例、影像诊断3,000余部位,有效解决基层技术短板,降低患者跨区域就医成本。2024年度,西安高新医院实现收入152,507.77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68%,净利润8,476.88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1.63%。2.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2024年,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实现收治能力、业务规模、学科布局、人才建设等全方位提升,三甲创建成效显著,经营业绩持续改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1)业务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医院(含北院区)门急诊服务量达141.82万人次,同比增长18.88%;住院服务量13.97万人次,同比增长15.32%;体检服务量7.98万人次,同比增长20.95%;最高日门急诊服务量5,193人次,最高日在院患者4,046人,核心医疗指标稳步增长,业务规模再创新高。(2)学科与人才梯队建设迈上新台阶1)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①学科建设纵深推进,专科实力全面提升2024年,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学科建设成效显著,超声医学科、血液内科成功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麻醉专业获评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医院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中国房颤中心(标准版)及“高血压达标中心”再认证,高质量完成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证现场评审,专科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夯实。获批“全国慢性气道疾病规范化管理建设项目单位”、“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优秀单位”及“肥胖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单位”等国家级示范称号,成为陕西省首个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卒中中心获评“陕西省卒中中心建设先进单位”,心衰中心荣获全国“质控之星”称号,彰显医院在专科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中的标杆地位。为深化专科布局,医院新设气道管理中心、脑-肠轴交互异常疾病脑电研究中心、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泌尿系结石防治中心等六大特色诊疗中心,同步增设综合康复科、泌尿外三科、心血管内七科等临床科室,并优化中医服务体系,新增6个中医综合治疗室及45个专病门诊,进一步完善学科架构。高精尖技术驱动学科跨越式发展,全年完成钇-90治疗肝肿瘤100例(全国排名第四)、造血干细胞移植100例,备案限制类技术5项,准入新技术新业务58项。多项首例技术填补区域空白,包括全国首例头部伽玛刀靶中靶同步推量放射外科治疗技术、西北首例第6代射波刀全身实体肿瘤立体定向放疗技术、陕西首例经直肠超声聚焦消融治疗前列腺疾病,全国首批、西安首例Netrod-RDN系统-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等,技术辐射范围持续扩大,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②人才引育并举,科研影响力攀升医院持续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全年引进学科带头人3名、博士/硕士125名,新增高级职称21名、中级职称14名。深化校院合作,与温州医科大学签署共建基地及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33人获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聘任黄钢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会长)、樊艳婷博士等知名专家,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科研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49人成功通过陕西省、西安市卫健委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专家团队新增国家级学术任职34人次、省级262人次;韩国宏院长连续四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连续两年跻身“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学术话语权持续增强。2)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北院区①学科建设全面突破,服务体系持续升级2024年,北院区学科建设取得里程碑式进展,新设国内首家神经修复科及中医经典医院,并新增中医经典科、儿童康复二科/三科、神经康复六科等11个特色科室及8个病区,服务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同步开创省内首个儿科夜间门诊、中医VIP门诊及围产期心理门诊,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多层次的诊疗体系。成立3个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深化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区域人才培养,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康复医院、麻醉与舒适化医疗部成功获批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水疗康复部获评“亚太水治疗康复研究中心西北分中心”等四项国际资质,树立区域康复医学标杆。医院荣获国家级“静脉血栓防治建设优秀单位”、“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示范基地)”称号,专科品牌影响力辐射全国。全年开展22项新技术,填补多项区域空白:西北首例颈椎后路经肌间隙入路椎管成形术、昏迷促醒“三阶梯”疗法,以及皮肤烟酰反应测试、嗅鞘细胞移植术等创新项目,为疑难重症诊疗开辟新路径。②人才引育精准发力,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年引进优秀人才1,219人,包括学科带头人5名、博士/硕士130名,新增高级职称58名、中级职称102名。深化院校合作,与温州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共建实习就业基地,接收海内外实习生285人;新增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2名,35人通过省级高级职称评审。新增各级学会任职117人,其中国家级学会任职26人,省级任职69人。贺西京等专家出任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等权威机构核心职务,学术影响力迈向新高度。(3)医教研协同推动医院稳健发展1)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①科研创新体系日益完善,成果丰硕2024年,医院科研工作实现跨越式突破,成功获批各级课题48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市级课题20项,高质量完成61项课题验收。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现省部级科技奖项“零的突破”,标志着科研实力迈上新台阶。②学术成果量质齐升,教学与临床研究深度融合全年发表SCI论文65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6.8),在核心及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343篇,学术产出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知识产权领域取得显著进展,获专利授权38项(含发明专利8项),主编、参编教材3部,出版专著41部、译著2部,为医学创新注入新动能。获批继续教育项目26项(国家级3项、省级17项),立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16项(含全球多中心项目3项),构建“临床-科研-教学”一体化知识体系。2)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北院区①科研创新筑牢发展基石聚焦科研项目申报与成果转化,全年申报科研项目58项,成功立项23项(含省科技厅项目3项、西安市科技局项目2项),为学科发展提供坚实支撑。②学术成果凸显学科竞争力全年发表论文124篇(SCI论文35篇、核心期刊23篇),3篇论文影响因子突破10分。主编专著3部、教材1部,主译国际著作1部,获批专利18项(含国际发明专利1项),系统性沉淀学科经验,推动临床实践创新。(4)优化医疗服务品质,带动影响力全面提升1)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①以患者为中心,构建人文医疗新标杆创新推出“出院结算窗口直报”服务,开通省内异地门诊特药直结、工伤康复挂账等多元化结算通道,实现“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系统性下调便民门诊挂号费,对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实施便门门诊挂号费全免,切实降低就医负担。创建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区,开展“一科一品”行动,推出40余个护理服务品牌(国家级案例获奖4项)。新增5类“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覆盖居家护理、慢病管理等场景,服务半径持续扩大。②服务效能与品牌价值双突破打造《大医之道》《大医之术》品牌栏目,系统性宣传67位权威专家及22项核心技术,全年发布专题内容85期。获评西安市“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单位”、“三八红旗集体”称号,专业形象与公信力获社会广泛认可。2)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北院区①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持续完善服务体系,推动服务品质向更高层次迈进。持续加强优服队伍能力建设,系统开展陪诊导医、手续协办、就诊指引等全流程服务。组建外语志愿服务团队,为外籍患者提供专业翻译及全流程陪检服务。专设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精准落实优抚政策,提供优先挂号、专属诊疗通道等便捷服务。创新开设健康科普大讲堂,拓宽医患沟通渠道。同步升级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集成门诊预问诊、草药取药智能提醒、特色中药制剂查询及预约挂号预缴费等多项功能模块,全面提升就医便捷性。②强化宣传推广,拓展媒体矩阵打造三级传播矩阵,通过多平台资源开展多元化宣传。原创科普视频多次获央广网、中新网等主流媒体转载报道。打造医生自媒体IP,通过健康直播、在线答疑等形式增强用户互动,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患者服务导流效果。(5)持续深化三甲创建工作,内涵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1)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①以三甲创建为核心,关键指标稳步提升医院以三甲评审为总抓手,系统性推进制度优化与质量提升。修订院科两级制度1,600余项,组织召开70余场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10场三甲专员会议及12场应急演练,构建PDCA闭环管理机制。围绕评审指标建立动态监测体系,每月汇总分析数据并实施预警,组织90余场短板指标专项培训,推动关键指标持续优化。②深化DRG改革与资源整合,提升运营效益以DRG改革为驱动,优化临床路径,实现成本精准管控。全年CMI值和DRG总权重稳步提升。编制《DRG质控规则和典型案例汇编》,开展院科两级专项培训,强化数据应用能力,推动医保结算质控标准化。VTE指标、肿瘤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评估率等多项核心指标居全国三级医院前列,单病种上报率和临床路径管理率均超额完成市级目标。2)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北院区①深化三甲创建,驱动医院整体水平提升以三甲创建为核心驱动力,系统推进质量提升工程。围绕827项评审指标开展6轮模拟评审与自查自纠,构建"问题发现-根因分析-整改落实-效果追踪"闭环管理体系,有力推动三甲创建进程,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医院以医疗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年”要求,修订院级制度及检查标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CMI值与诊断能力。全年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完成率、变异率等指标均达国家要求。以病历质控为抓手,强化合理用药管理,抗菌药物使用多项指标显著改善,病案甲级率持续提升。②推进DRG实施,提升医保服务与管理效能严格医保管理,成立医保督导组,制定自查方案,完善信息系统与智能化监管,保障医保基金安全。严格管控DRG结算差异,加强自查分析力度,优化收入结构,确保医保支付合理高效。通过医保管理、成本控制、绩效管理等手段,优化医院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加强成本控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借助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共享与决策支持,为医院运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6)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增强行业影响力1)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①践行公益惠民行动,促进居民健康福祉积极策划组织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全年开展爱心义诊、专病筛查等活动近300场,覆盖西安市及周边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惠及群众4.1万余人次。聚焦重点人群健康需求,联合13个科室开展两癌、胃肠癌等专病筛查30余场,覆盖高危人群3,000余人,开展“惠民周”、“敬老月”等系列院内活动,促进居民健康福祉。②深化医联体协同合作,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新增合作医疗机构15家,累计与162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形成覆盖城乡的多层级协作网络。通过二、三级医院科室共建、专科联盟等机制,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开展“国医专家巡讲”、联合查房、专家坐诊、手术指导、专项带教等活动,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效能。推动“万医通”转诊系统应用,建立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长效合作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2)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北院区①积极投身医疗公益事业,彰显人文关怀全年开展义诊、讲座、医疗保障等公益活动290余场,现场服务群众近2万人。与各地残联紧密联系,推进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精神类残疾救助项目。与西安市、渭南市等地残联展开合作,累计救助经费500余万元。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技术,弘扬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医院以“守正创新弘扬传承”为主题,成功举办两期“中医药文化交流展示会”及大型中医义诊活动,吸引全国600余名专家参与义诊,惠及患者及群众4万余人,活动获社会各界高度赞誉。②深入基层,拓展医联体合作网络与13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开展对口帮扶、业务指导、定期坐诊活动,全年出诊170余次;前往基层医院进行支医,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友好联系,打通转诊渠道,2024年全年新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20家,与86家基层医疗机构、企业、社区新建立医疗合作关系。2024年度,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含北院区)共实现收入327,422.30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7.60%,净利润-16,500.87万元,亏损幅度缩窄36.67%。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