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电子信息显示终端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服务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软件销售;软件开发;显示器件制造;显示器件销售;电子产品销售;计算机系统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物业管理;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住房租赁;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环境保护监测;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监测及检测仪器仪表制造;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技术研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装备制造;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发电技术服务;余热余压余气利用技术研发;余热发电关键技术研发;节能管理服务;环保咨询服务;热力生产和供应;机械设备租赁;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供电业务;建设工程施工;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供暖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华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塑料型材、铝合金型材及门窗的生产、销售;羽毛(绒)制品,服装的生产销售和出口业务;羽毛(绒)制品所需的原辅材料,普通机械、仪器仪表及配件的进出口业务;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凭资质证经营)。
魔芋制品,羽毛(绒)制品方面的技术服务和咨询;计算机软件开发、生产;开发、生产、销售电子产品及元器件;船舶运输服务。
批发、零售针纺织品,农副产品(不含棉花、蚕茧、烟叶、粮油),普通机械及配件,日用杂品、金属材料(不含稀贵金属),百货,仪表,仪器及配件,棕榈油;种植业;养殖业;房屋不动产租赁;化工产品及原料(除危险化学品、监控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易制毒化学品)、金属制品、矿产品;从事货物进出口及技术进出口业务。
公司主要产品:塑料型材,门窗等产品,园林绿化。
公司主营业务:医疗服务和大宗商品贸易。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主责主业,强化思想建设及队伍建设,实施精益管理,规范“三会”运作,进一步明确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业务结构持续向高科技与绿色产业转型,全方位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为实现公司的长远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以电子设备制造为业务基本盘,以碳排放治理为增长点,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天玑智谷开展电子信息显示终端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服务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碳索空间开展碳排放治理相关业务。
1、多元开拓迎击挑战,产品研发量产见效显示器行业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呈现高端化、多元化发展态势,国家积极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国家数据局《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指出,到2025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加快推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优化升级。
工信部、发改委和国家数据局发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升级,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然而,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市场面临较大压力。
全球显示行业价格战加剧,终端产品售价持续下降,而面板等核心原材料成本保持相对稳定,致使企业综合毛利率承压。
供应链调整与关税影响倒逼产业升级,厂商通过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应对挑战。
在此背景下,公司迅速响应,冷静应对,精准调整生产经营节奏抢抓出货。
通过与客户共同研判政策、加强高频次沟通,稳定客户关系,对公司经营维稳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报告期内,天玑智谷实现电子显示器出货量66万台,营业收入4亿元。
此外,针对不可抗拒的外部变化,公司持续加强客户结构的优化工作,及时停止了经济效益不佳的客户合作,把精力转移到培育其他海外市场客户,在大力开拓欧洲、日本、中东等市场的同时,也积极加入国内市场竞争,推进国内知名品牌客户的对接,且已开始量产出货。
公司主要产品分为显示器产品及IOT智能显示终端两大系列,显示器产品涵盖消费家用显示器、专业电竞显示器、办公商用显示器以及专业金融显示器等,同时服务终端消费者和商业客户;IOT智能显示终端产品集成计算能力、多点触控、网络连接、音视频采集能力,可在家庭、办公、商业、教育、车载显示及医疗等多领域广泛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显示器及智能显示终端产品累计产量为72万台。
其中,便携系列产品多点开花,成为了产品结构优化的重要突破,新产品便携显示器无驱动器、无内存卡,采用云网端、云驱动方式,集成物联网5G新技术,实现高效办公及娱乐应用场景,报告期内已批量出货10.6万台,市场反馈良好。
在稳健发展天玑智谷传统业务的同时,公司积极研判国家政策导向及地方产业规划,谋划业务的升级迭代。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
根据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推动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深度融合,通过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带动通用、专用智能制造装备加速研制和迭代升级,研制智能立/卧式五轴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高精度数控磨床等工作母机。
湖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工业母机产业发展,将其作为“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千亿产业之一,超常规支持、突破性发展,打造全国高端工业母机战略基地。
2024年,湖北工业母机产业营业收入约500亿元,位居全国第五。
公司将通过合作模式引入产业链上游核心技术和制造能力,2025年8月,以控股子公司湖北宏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为主体切入数控机床生产、制造及销售业务发展,促进公司相关产业的垂直整合,提升技术优势及核心竞争力。
2、“双碳”业务快速推进,盈利“双通道”进一步加速今年5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5年《全球甲烷追踪》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生物能源占到人类活动产生的甲烷排放总量的35%以上,2024年全球化石燃料产业甲烷排放量超过了1.2亿吨,是甲烷排放来源的绝对“主力”。
近年来,我国在甲烷排放控制方面也已出台了相关政策,2023年,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发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逐步建立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并有效提升甲烷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监管等基础能力,“十五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体系。
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要求完善碳市场覆盖范围,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扩大支持领域;加强碳排放、用水、污染物排放监测核算能力建设,完善有关核算技术规范,提高交易数据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
2025年年初,煤炭行业的第一个CCER方法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甲烷体积浓度低于8%的煤矿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利用(CCER—10-001—V01)》发布。
4月1日起实施的《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GB21522—2024代替GB21522—2008)下调煤矿瓦斯排放限制(从30%到8%),要求甲烷体积浓度高于8%且抽采纯量高于10立方米/分钟的煤矿瓦斯禁止排放。
公司积极抢抓政策机遇,首个落地项目柳林兴无煤矿瓦斯综合利用项目凭借显著的碳减排成效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等单位编制的《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
该项目通过对井工煤矿8%浓度以下废弃瓦斯进行无焰氧化处理,产生的热能或电能供给煤矿企业综合利用。
依托首个落地项目的成功经验,公司于2025年3月增资黔西汇盛并成为控股股东,全力推进低浓度瓦斯治理新项目开工建设,通过持续储备及开发优质项目,不断拓展碳治理业务版图,加速绿色低碳业务可持续发展,为行业低碳转型贡献更多实践成果。
3、精益管理夯实根基,降本增效防控风险公司主营电子信息显示终端业务经营模式分为采购、生产、销售三大环节。
采购环节,为保证采购质量及供应稳定,公司通过合格供应商资格认证和评价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准入及优化管理。
公司按照客户需求完成产品设计,优先向现有供应商提出采购需求;若现有供应商无法匹配,则选取两三家供应商开展商务谈判。
生产环节,除对主要原材料等存货做预期管理以应对价格波动,基本采用以销定产。
销售环节,结合设计能力与客户需求主动争取订单,提前为现有客户做年度产品规划设计推介,匹配资源沟通需求,快速设计送样,确认后配客户品牌量产交付。
公司产品一般采用成本定价法,即按照成本加成确定产品单价。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采购工作的管理力度,优化和提升供应链水平,通过供应本地化、强化比价竞价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供应商资金实力、成本优势及服务优势的筛选,进一步降低供应运输物流价格,控制压降供应成本,提升毛利空间和产品竞争力,同时,严格控制存货及应收账款,强化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成本管控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
公司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的四川省南充羽绒制品厂,经原四川省南充地区行政公署批准于1990年3月由南充羽绒制品厂发起组建四川天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经原国家体改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进行股份制试点改造。
1993年5月7日,本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9年12月15日,公司名称由"四川天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四川天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4月13日,公司名称由"四川天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同人华塑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6月27日,公司名称全称由同人华塑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CHINAT.H.CO.,LTD英文简称:TONY&HASU更名为:全称:华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HuasuHoldingsCo.,Ltd英文简称:HuasuHol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