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凯盛科技 - 600552.SH

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02-11-08
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企业英文名
Triumph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成立日期
2000-09-30
董事长
夏宁
注册地
安徽
所在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凯盛科技
股票代码
600552.SH
上市日期
2002-11-08
大股东
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29.28 %
董秘
陈幸
董秘电话
0552-4968015
所在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郑建利;冀辉娟
律师事务所
上海天衍禾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403007199576633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注册地
安徽
成立日期
2000-09-30
法定代表人
夏宁
董事长
夏宁
企业电话
0552-4968040,0552-4968015
企业传真
0552-4968050
邮编
233010
企业邮箱
kskjgf@ctiec.net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安徽省蚌埠市黄山大道8009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显示材料板块,应用材料板块

经营范围:ITO导电膜玻璃、真空镀膜玻璃、盖板玻璃、柔性薄膜、显示模组、触控模组等电子产品、光电产品及配件的开发、研究、生产、销售、系统集成(不含限制项目)。新材料的技术转让、开发、咨询及技术服务;精密陶瓷、精细化工及电子行业用硅质、铝质粉体材料的生产及销售;化工原料、建筑材料、机械设备销售;信息咨询;本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出口,本企业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进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和国家禁止进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盛科技股份”)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ITO导电膜玻璃信息显示材料、电熔氧化锆研发和生产的基地,是蚌埠市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骨干企业,是凯盛科技集团显示材料和应用材料板块的重要产业化平台,公司原名安徽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30日,2002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552,2016年3月公司更名为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19年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凯盛科技股份致力于打造百亿级的国际一流显示与新材料品牌企业,推动新材料和新型显示两大业务共同发展。

在新材料业务上,产品主要包括电熔氧化锆、纳米钛酸钡、球形石英粉、硅酸锆和稀土抛光粉等,广泛应用在电子信息、通讯元器件、特种陶瓷、精密陶瓷、新型建材、化工等制造行业,其中电熔氧化锆产品已连续多年保持全球行业龙头地位,2019年被认证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在新型显示业务上,依托集团公司在显示和电子玻璃基板上的资源优势,已形成紧密的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关系,延伸出ITO导电膜玻璃、柔性触控、面板减薄、保护盖板、显示触控一体化模组的较完整显示产业链,正在着力打造能为客户提供显示触控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并具备产品定制化服务的能力。

公司近年来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客户需求,针对不同产品和不同市场,采用灵活多变的产供销模式予以匹配,与上下游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随着当前5G应用快速展开、万物互联加速到来,新材料产品在高端技术行业领域应用发展较快,行业逐渐迎来新的广阔市场,显示产业进入发展新周期,未来仍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增长空间,新材料与新型显示两大业务均属于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国家产业政策鼓励与支持,为行业和地区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锚定坚决打赢“现金流改善、成本压降、亏损治理”三大攻坚战,稳经营、强创新、抓管理、促改革,上半年工作取得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成绩。

一、经营业绩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6,454.88万元,同比增长2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50.74万元,同比上升2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84.27万元。

公司主要经营指标上升,主要是2025年上半年显示材料业务呈现向好发展趋势,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一)聚焦两大板块,深耕主业拓市场显示材料板块,UTG持续强化与国内头部终端客户的深度合作,通过工艺革新,提升生产效率。

车载显示、3A等业务获多个大尺寸项目订单,并与核心客户合作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包括大尺寸喷漆、无边框、FOG穿孔、精密光感组装等,正在加快产业应用;减薄业务成功进入三星显示供应链体系,已完成生产线与产品认证,处于量产交付前期。

应用材料板块,氧化锆产品成功导入陶瓷过滤器行业和汽车刹车片标杆企业,实现批量供应;纳米氧化锆新增新能源正极材料客户;抛光粉推进设备改造与技术升级,上半年销量大幅增长;电子封装用球形粉体材料项目投入试运行,切入消费电子细分市场。

(二)推动创新转型,加快数字转型一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加速推进UTG、黄光AG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创新产品迭代开发,超薄柔性玻璃(UTG)入选安徽省重点产业链标志性产品,黄光工艺制备防眩光(AG)盖板中试线建设完成,产品聚焦高端显示市场,已向国内大客户交付产品样品。

积极推进安徽省高性能玻璃新材料中试平台、安徽省企业研究中心争创工作,申请发明专利18件、PCT专利1件、软件著作1件,发布团体标准2项,牵头制定团体标准2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1件。

二是以数字化为手段,推动数字技术与企业要素、环节、流程深度融合,协同办公领域推进“AI+流程智能化”落地。

报告期内共认定先进级智能工厂4个,UTG数字化提升项目认定为安徽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

三是不断拓展国际业务。

显示材料板块创新合作模式,国际化业务全面提速,国显科技成立国际业务部,在巩固拓展与LGD等核心客户业务合作的基础上,同时多点发力,积极开拓其他海外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国际化收入同比增长38.05%。

(三)抓管理提质效,不断强化降本增效和改革推进一是围绕攻坚目标任务,在市场、采购、管理等关键领域分类施策,增收降本,同时开展“两金”压降、治亏扭亏等工作,提升运行质量。

二是在巩固现有成果基础上,通过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落实人岗匹配及收入分配调控要求、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式,进一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报告期内,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获批实施。

下半年,公司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显示材料+应用材料”双核心业务驱动,紧密跟踪下游市场动态,做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支撑。

1.深挖主业市场潜力,推动业务板块增长提速显示材料板块,加快车载显示和3A盖板客户验证进程;UTG聚焦产品迭代与新应用场景开拓,以持续技术创新抢抓市场窗口期。

应用材料板块,稳价拓量,同时积极拓展产品矩阵,抢抓新兴市场机会。

2.聚焦三大攻坚战,持续优化核心指标在现金流改善上,通过“全周期管控”应收账款、提高存货周转效率,减少“两金”对现金流的影响。

在成本压降上,树立“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严控费用预算刚性支出,显示材料通过降低BOM占比、总运营费用率、总损耗率,提高产量直通率,应用材料紧盯生产、采购两大环节,实现成本节降。

在亏损治理上,层层压实责任,全力压降亏损面和亏损额。

3.加快推进管理穿透,两端发力压实责任从制度保障和管理穿透两端发力,推动管理要求穿透至企业一线、落实到执行末端。

通过制度约束与过程管控的双向发力,切实提升管理效率。

发展进程

公司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皖府股字[2000〗第9号批准证书,由安徽华光玻璃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国家建材局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蚌埠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蚌埠市珠光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