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1)中西成药、化学原料药、天然药物、生物医药、化学原料药中间体的研究开发、制造与销售;(2)西药、中药和医疗器械的批发、零售和进出口业务;(3)大健康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4)医疗、健康管理、养生养老等健康产业投资等。
经营范围:药品研发;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成药生产;中药饮片加工;生物药品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西药批发;中成药、中成药饮片批发;药品零售;保健食品制造;茶饮料及其他饮料制造;非酒精饮料、茶叶批发;食品添加剂制造;瓶(罐)装饮用水制造;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固体饮料制造;碳酸饮料制造;化妆品制造;化妆品及卫生用品批发;化妆品及卫生用品零售;口腔清洁用品制造;清洁用品批发;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制造;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批发;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零售;非许可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类医疗器械经营;医疗用品及器材零售(不含药品及医疗器械);预包装食品批发;预包装食品零售;兽用药品制造;兽用药品销售;其他酒制造;酒类批发;酒、饮料及茶叶零售;化工产品批发(含危险化学品;不含成品油、易制毒化学品);化工产品零售(危险化学品除外);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专营专控商品除外);物业管理;房屋租赁;运输货物打包服务;车辆过秤服务;房地产开发经营;停车场经营;货运站服务;道路货物运输。(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应当依法经过批准)
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A股600332,H股00874),主要从事:(1)中西成药、化学原料药、天然药物、生物医药、化学原料药中间体的研究开发、制造与销售;(2)西药、中药和医疗器械的批发、零售和进出口业务;(3)大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及(4)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养生养老等健康产业投资等。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紧扣生物医药健康的战略定位,依靠产业优势,全面挖掘自身资源和资产,积极推进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促进业务的持续发展。
本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1,834,546,114元,同比增长1.93%;利润总额为人民币3,090,416,329元,同比下降4.30%;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516,140,987元,同比下降1.31%。
本集团利润同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需求不足、行业竞争加剧及行业政策等因素的持续影响,本集团部分业务经营业绩有所下降。
本报告期内,本集团重点推进的工作包括:(一)聚焦主责主业,夯实医药制造产业链。
一是加快推进中药材及原料药业务发展,做实产业链上游。
持续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增强关键中药原料的生产和供应掌控能力;紧扣“稳重点,拓新品”发展主线,持续推动特色原料药发展,新产品开发成效显著,国际市场稳步扩展。
本报告期内,本集团共有近80个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覆盖50多个品种;特色原料药国内外销售收入均实现同比较快增长。
二是医药、健康齐发力,做强产业链中游。
聚焦医药制造,加强产业政策研究,强化“科研、营销、品牌”三位一体模式,推动重点品种培育以及潜力品种挖掘工作,持续推进医药制造业务稳定发展。
本报告期内,保济系列、消炎镇痛膏、甲基橙皮苷、昆仙胶囊、夏桑菊系列、坎地沙坦酯片、消渴丸等产品的销售收入实现同比较快增长。
深掘大健康产品增量,开展精准营销:强化王老吉凉茶传统渠道终端网点覆盖,稳固凉茶行业市场份额;推进四大头部餐饮平台深度合作,提升餐饮渠道渗透率;着力瓶装饮料促销推广,加速抢占即饮市场。
同时,创新原味凉茶、刺柠吉系列、荔小吉系列新品营销,推出荔枝、黄桃口味果摇爽低浓度果肉果汁新品,挖掘品类潜力,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三是依托服务创新、批零协同与智能升级,强化核心竞争力并驱动医药流通业务稳步增长。
医疗批发业务通过定制化服务与供应链优化提升客户粘性与效率;零售业务把握“双通道”机遇,新增31家定点药店带动线下销售,线上借助品牌合作与新媒体营销实现突破。
器械业务以“品牌品种+SPD项目”双轮驱动,在高值耗材及特许新药引进上取得规模化进展。
物流体系通过精细化运营显著提升效率并降低物流费率。
数字化转型取得关键进展,新ERP系统及S2B2C模块实现闭环管理与全流程监控,为构建数字化供应链生态奠定坚实基础。
(二)瞄准海外市场,国际化合作步伐加大。
本报告期内,本集团中成药产品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小柴胡颗粒成功获得澳门中成药注册证书,滋肾育胎丸、安宫牛黄丸等产品加快推进海外地区注册工作。
健康产品海外扩展步伐持续加速,推出“WALOVI+王老吉”双标识国际罐,于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完成注册,并与沙特艾杜克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宝钢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百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韩国农心集团、日本双叶产业株式会社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拓展了海外市场。
医药流通国际化业务稳步拓展,成功协助众生药业抗新冠病毒药物来瑞特韦片(乐睿灵)实现首单澳门出口,持续拓展港澳注册业务。
(三)强化创新布局,科研成果持续涌现。
积极构建成果转化、产业政策沟通交流机制,与大院大所、高校院校以及院士专家团队开展常态化交流;瞄准中药新药机遇,积极布局医疗机构制剂新药转化,推进广州市医疗机构制剂中心项目建设,并完成设立广州采制药业有限公司;持续完善科创体制机制,形成全面、系统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进一步激发内部创新活力。
本报告期内,本集团共获得药品注册相关批件1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级协会学会奖5项,日内瓦发明展金奖1项;新增国家级平台1个,省级平台1个,省级资质1家,其中采芝林药业牵头的“广东创新中药制剂转化中试平台”成功入选工信部首批中试平台。
(四)加快推进资本运作,持续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市值管理工作。
一是积极构建起覆盖创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并投资布局疫苗、合成生物等生物医药前沿领域,基金投资初具规模。
二是分类推动各业务投资并购工作,成功收购采善堂,本集团旗下老字号数量增至13个。
三是大力推进白云山汉方混改工作,完成对白云山生物增资人民币3亿元,广州医药股票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交易。
四是实施完成2024年度利润分配,全年现金红利金额(含中期分红)达人民币13.01亿元,占2024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45.87%,较往年显著提升。
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并通过路演、现场调研、策略会、业绩说明会、股东会等方式共计开展活动50余场,累计接待超150人次,持续加强投资者交流;同时进一步强化ESG体系建设,MSCI、ESG评级均为A级。
(五)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实施数智赋能。
一是加大力度推进本集团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为本集团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二是与国内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在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以及数字化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以赋能新质生产力;三是推动技术赋能,促进生产技术创新升级,其中,药物警戒系统开展二期建设,中一药业全面启动国家工信部“中药绿色智能制造技术项目”。
(六)强化公司治理,持续提升管理效能。
完成本部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明晰各部门的职能与权责边界;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调整优化考核指标,不断激发人才队伍能动性;积极优化采购平台管理模式,推进降本增效;完善多个内部管理制度,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公司治理进一步规范。
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体改生[1997]139号文批准,由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发起,将其属下的8家中药制造企业及3家医药贸易企业重组后,以其与生产经营性资产有关的国有资产权益投入,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体改生[1997]145号文和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以证委发[1997]56号文批准,本公司于1997年10月上市发行了21,990万股香港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
2001年1月10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本公司发行了7,8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
2013.07.10,公司名称由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