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联合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江苏联合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联合水务
- 企业英文名: Jiangsu United Water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俞伟景,晋琰
- 上市代码: 603291.SH
- 注册资本: 42322.060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3-03-27
- 大股东: 联合水务(亚洲)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66.79%
- 董秘: 许行志
- 董秘电话: 021-62370178
- 所属行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钟建栋、毛晨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宿迁市幸福北路128号
- 概念板块: 公用事业 江苏板块 沪股通 一带一路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04-07-12
- 组织形式: 外资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13001423136190
- 法定代表人: 俞伟景
- 董事长: 俞伟景
- 电话: 021-62370178
- 传真: 021-52081233
- 企业官网: www.united-water.com
- 企业邮箱: IR@united-water.com
- 办公地址: 上海市长宁区遵义路100号虹桥南丰城B座36楼
- 邮编: 200051
- 主营业务: 自来水生产与供应、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河湖流域水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等水环境治理业务。
- 经营范围: 自来水生产、供给;供水器材生产、销售,自来水工程安装及维修服务,水表检验及维修服务;生活、工业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饮用水除外);污水预处理工程的技术咨询、设计、施工;污水处理设备的销售;自来水、污水水质检测服务。(国家禁止或限制外商经营的项目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人力资源服务(不含职业中介活动、劳务派遣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智能水务系统开发;非常规水源利用技术研发;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固体废物治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财务咨询;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环保咨询服务;水利相关咨询服务;工程管理服务;咨询策划服务;招投标代理服务;采购代理服务;企业管理(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江苏联合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合水务”)是一家综合性全方位的水务公司,业务包括自来水生产与供应、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中水回用、市政工程业务,并积极拓展河湖流域水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等水环境治理业务。公司通过投资、建设和运营等方式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在水务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联合水务目前拥有自来水生产供应、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运营项目的协议和规划处理能力约为260万立方米/日。 联合水务积极倡导以“社会责任-投资者-员工-客户”共赢的模式推动中国水务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实践“中西合璧、以人为本、高效节约”的投资理念,为用户提供优质之水,为保护社会环境提供洁净的水处理服务。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秉承着“团结、诚信、拼搏、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在公司董事会的决策部署引领下,以“创造公司价值”为核心目标,以“强化运营管理、持续拓展创新、加强市值管理”为三大重点工作方向,公司管理层及全体员工齐心聚力奋勇向前,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2024年,公司聚焦主业,日常经营稳中有进、力求提质,运营管理注重降本增效,创新发展方面的布局逐新而上,强化低碳及科技赋能。报告期内重点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一、继续做优做强水务主业,提升利润率(一)聚焦主业精耕细作,提高水务资产收益率公司坚持聚焦主业,强化战略引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智慧化、数字化运营,全面开展精细化、系统化管理;致力于做优做强水务主业,不断提升水务资产收益率。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040.2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2%,主要原因为自来水售水量及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的结算量同比增加及BOT建造工程收入同比增加带动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实现EBITDA金额44,657.1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92.6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89%,主要原因为荆州申联和桐乡申和两个污水处理厂因出水水质标准提高而进行了提标升级改造,在2024年发生大额资本支出导致折旧摊销增加,但水价调整在推进过程中调价方案尚未落地。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9,481.92万元。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为31.9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62%,基本每股收益0.3543元/股。报告期内,公司本着“为用户提供优质之水,为保护社会环境提供洁净的水处理服务”的服务理念,持续加强供水设施和供水管网改造维护,推进供水能力建设,不断优化供水调度,有效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实现优质高效供水。公司不断加强污水处理技术创新及应用,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及效率,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总体来看,2024年度公司供水的售水量和污水处理的结算量均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供水及衍生业务板块,2024年实现自来水售水量19,500.7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02%。实现供水及衍生业务收入59,476.61万元,同比下降3.61%。供水及衍生业务成本37,577.88万元,同比增加0.26%。供水及衍生业务毛利率为36.82%,同比下降2.44个百分点,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部分项目投建导致折旧摊销增加所致。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板块,2024年公司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的结算量15,976.6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78%。实现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收入31,257.99万元,同比增长5.15%。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成本19,335.32万元,同比增长6.83%。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毛利率38.14%,同比下降0.97个百分点,主要系折旧摊销、燃料动力占比有所提升,药耗占比有所下降。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业务板块,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332.85万元。调价工作方面,由于前期公司全资子公司荆州申联环境及桐乡申和水务两个污水处理项目扩建及提标升级改造导致资本投入增加,推高日常运营成本,两家子公司正分别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费调价申请工作,以便保障企业获取合理盈利水平。公司根据经营发展需要,稳步推进重要项目投建工作,持续提升建成产能规模及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报告期内,公司投资建设的宿迁市“第二水厂五期工程项目”正在建设进程中,投资估算总额为人民币2.2亿元,项目实施后公司在宿迁区域建成供水能力将由43万立方米/日提升至55万立方米/日,将更好的满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快速增长的需求,保障供水水质。公司全资子公司咸宁联合水务有限公司投建的“咸宁市王英水库供水二期工程配水管网扩建一期工程项目”,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不超过人民币1.8亿元,项目实施后,可以有效改善当地配水管网建设状况,缓解当地管网供水能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问题。公司全资子公司桐乡申和水务有限公司实施的“桐乡申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已于2024年年中通水调试并达标排放,目前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已办理完成,该项目建成实施后,桐乡申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执行浙江省地标《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2169-2018)中表1限值。此外,报告期内,孟加拉国达卡市Purbachal新城供水及配水设施开发PPP项目一期正常运营中,项目二期DMA管网、泵房设计工作基本完成、采购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正在准备;孟加拉项目将分四期建设完成,目前二期建设工程相关工作已启动并在有序推进中。报告期内,公司以“EPC+O”模式运营的“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于2024年12月顺利举行通水仪式,项目涉及山城镇、靖城镇辖区内22个行政村,惠及群众2.46万人,该项目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标志着南靖县成为漳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中率先实现通水的县份,同时也是联合水务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此外,EPC工程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取得淮安城南水厂浑水管线项目、淮北市供水一体化项目、淮北地表水源工程、萧濉新河顶管工程、淮北国安电厂2期-脱硫脱硝土建项目等项目,正在推进建设过程中。(二)低碳转型+智慧运营,助推水厂节能降耗联合水务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探索低碳水务运营模式,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动光伏发电、尾水发电等清洁能源利用方式的落地,以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助推节能降耗。公司还广泛推广应用精准加药系统、积极建设智慧巡检系统,以智慧运营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水务+光伏”模式顺利落地,助力水厂降低电耗成本。报告期内,公司“水务+光伏”项目由第三方新能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利用公司水厂环境,因地制宜的在厂房屋顶、工艺段构筑物池体上方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并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运行。集团首个“水务+光伏”项目在宿迁市第二水厂试点实施,装机容量2.70MWp,平均每年发电量330万千瓦时,与同类容量的燃煤火电厂相比,年节约标准煤983.6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55.72吨、二氧化硫减排8.36吨、氮氧化物减排7.28吨,该项目于报告期末已实现并网发电。另外一个“水务+光伏”项目在公司全资子公司瑞昌联合水务有限公司实施,装机容量1.48MWp,平均每年发电量143.37万千瓦时,与同类容量的燃煤火电厂相比,年节约标准煤427.33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53.71吨、二氧化硫减排3.63吨、氮氧化物减排3.16吨,该项目于报告期末完成项目建设,待并网发电。随着“水务+光伏”项目在集团范围内持续推广落地,将有力推动公司在生产运营中积极使用绿色电力,提高清洁能源应用比例,不断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电耗成本。创新性尾水发电项目付诸实践,有效提升资源综合能耗利用效率。2024年11月,公司控股子公司随州联合水务有限公司实施的“随州市污水处理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及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正式投入运行。鉴于随州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口利用尾水落差可以安装尾水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该项目创新性的利用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尾水进行发电,项目整体采用10千瓦光伏发电与37千瓦尾水发电结合并网,实现自发自用,最大可节约外购电量37.10万千瓦时/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29.90吨/年。该项目的落地运行不仅是联合水务科技创新思路的具体实践,同时还将助力公司节能减排、打造绿色工厂。集团范围内推广应用精准加药系统,降低药耗成本效果显著。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下属子公司宿迁耿车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桐乡申和水务有限公司、宁夏贺兰联合水务有限公司均已安装并稳定运行精准加药系统,该系统能精准计算业务运行中所需投加的药剂量,从而显著降低污水处理中的药剂消耗成本,且能确保在出水达标的合理范围内保障生产安全。在2024年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业务的结算量同比增加4.78%的情况下,2024年药剂成本同比下降5.56%,药剂成本在成本结构中占比也由21.23%下降为18.77%,降低药耗成果显著。公司积极建设智慧巡检系统,以科技赋能水厂日常高效运营。报告期内,公司正积极推进宿迁市二水厂五期智慧巡检系统的研发工作,旨在通过科技创新,为巡检工作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支持。该系统基于AI工程化算法以及智能巡检引擎,能实现EHS行为实时监测、设备跑冒滴漏检测、配电柜设施状态巡检、泵机设备智能听诊。公司计划利用智慧巡检系统来替代在建的宿迁市二水厂五期的人工巡检,为实现“无人值守工厂”打下基础,并将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水厂日常管理效能。(三)优化调整内部管理架构,提高组织效率强化人才效能基于公司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公司将聚焦于一个创造公司价值的核心目标、立足于提升净利润和市盈率两个基本面,确定了三大工作重点为运营管理、拓展创新和市值管理。新的战略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需要有新的组织发展和管理架构搭建提供支持和保障。2024年年初,公司完善了宁夏区域、山西区域、江苏区域、湖北区域、华南区域、漳州区域六大省级平台的设立。省级区域均组建省级区域平台管理小组,在区域总经理的带领下全面负责区域内各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的完成,协调区域所需资源,解决区域内日常经营中的问题,对外与当地相关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为业务拓展提供信息和支持,负责运营公司团队管理。区域内进一步由各项目公司负责每个项目的日常运营,安全、达标生产,经营目标达成。六大省级平台的设立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前提下,有效的增强了区域自主性,提高公司组织效率。新的管理架构下,公司分三个层级管理,充分授权、各司其职,配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有力支撑公司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和做大做强,从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人才配置与激励、团队建设等方面支持公司战略与经营目标实现。新管理架构的落地,为公司更高效运作提供了组织保障。此外,公司也将始终坚持人才强企战略,贯彻以人为本、价值共创的理念,持续深化人才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构建高效人才队伍,全面提升人才效能,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根基。二、优化业务布局,持续驱动拓展创新(一)科技创新结硕果,水环境智慧管理无人船成功首航公司始终坚持“轻重并举+科技赋能”的战略发展方针,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更是持续向“新”发力,以“质”图强。全资子公司上海博瑞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公司打造的科技引擎平台,承担着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职能。博瑞思始终致力于围绕供水、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环境治理等业务链的技术难点进行技术研发创新,计划逐步形成“一干多支”的研发体系,产出具备竞争力的工艺包、设备、药剂等技术成果,构成“厂网河一体化”全产业链的技术布局,提升公司科技引擎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博瑞思获得年度新增专利6项,累计获得有效专利总数18项,年度新增软件著作权2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2项,形成了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水环境生态治理综合技术”体系。2024年,博瑞思顺利通过GB/T29490-201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此外,博瑞思也已成功入库上海市2023年度第二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已成功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24年12月,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深度合作,共同研制开发推出的多功能水环境智慧管理无人船在湖北赤壁成功首航。公司在水环境智慧管理机器人研发过程中,深入分析水环境管理的需求,专注于水环境领域的数据积累与分析,完善水质诊断与预警,进而形成数据模型,智能指导水环境的修复与运维工作。水环境智慧管理无人船融合了先进的水环境智慧管理系统,集“全域监测、无人运维、排口溯源、智能安防”多功能于一体,具有水质实时监测、排口污染溯源、水下地形测绘、生物多样性监测、收割清漂、智能安防、沉浸式体验、水质应急保障共八大功能模块。另外,具有四种系统软件,手机、电脑多端适配,以无人船为载体,实现航线规划、自主避障、多态操作及信息无线传输等多种模式。水环境智慧管理无人船项目也凭借其创新性、技术突破性获得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立项。水环境智慧管理无人船的研制推出不仅标志着公司在水环境管理领域又迈出坚实一步,更彰显了公司强化AI赋能,推动水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二)积极开拓工业污水处理业务,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近年来工业园区不断增多,并且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工业废水处理在下游应用领域的渗透率显著提高,带动了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规模的持续提升。同时,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产业园内的工业废水处理应在集中处理设施中进行,产业园内废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及废水集中处理的发展是工业废水处理行业未来的趋势。但整体来看现阶段工业废水仍存在无序排放现象严重,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工艺复杂及成本较高的行业特点,相应的工业废水处理单价也较高。上游工业企业在预处理阶段对水处理运营团队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高效且低成本的废水预处理解决方案具有强劲需求。与市政污水相比,工业污水业务不受限于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公司与上游企业的工业污水处理业务属于“企业间”行为,具有市场潜力大、收费摆脱财政依赖等诸多优势。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在运营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的经验和优势,积极拓展工业企业污水处理业务,为上游企业提供定制化预处理服务和结合园区集中处理的综合治理方案,工业污水处理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三)加大海外业务开发投入力度,积极配置资源公司坚持“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发展战略,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下,积极在南亚、东南亚和中东区域开拓海外市场。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拥有超过25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但这些地区的水务行业尚在发展初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近年来受人口增长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与工业化推进、环保意识增强等多重因素驱动,南亚、东南亚水务行业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整体市场规模可观且持续增长,但当地普遍存在供水网络不完善、供水设施老旧、污水处理能力存在缺口等问题,市场供给能力存在短板,国际企业具备投资布局机会。中东地区有接近5亿人口,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但当地水资源极度匮乏,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与水资源短缺现状之间形成尖锐矛盾。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近年来中东地区对水务项目投入持续增加,各国大力投资海水淡化、污水处理、供水网络建设等水务细分领域,中东水务市场或将成为全球水务领域的重要增长引擎和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以成功运营孟加拉项目作为海外版图的第一站,公司将继续凭借自身的国际化人才、技术和模式的输出,持续加大海外业务开发投入力度。报告期内,公司积极配置资源,多次开展南亚、东南亚、中东地区深度项目考察调研,并致力于积极促成新的海外水务项目持续落地。(四)参与设立创投基金,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公司持续研究评估新兴产业,围绕双碳、节能、高新科技等领域,在国内和国外寻找合适的新技术、新模式,提早进行产业化布局。报告期内,公司通过香港子公司投资取得了Unitedearth4EarthHolding50%股权,迅速布局相关绿色低碳技术领域,e4E公司通过创新型吸碳技术,研发和生产新型的低碳和吸碳材料,在CCUS(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场景和使用价值,目前e4E公司第一个产品吸碳、负碳材料(砖)正在进行小批量生产和技术优化。报告期内,公司还通过全资子公司上海德申山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参与投资设立了上海翌昕衡申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翌昕衡申创投主要投资领域为环境和ESG科技,基金以该领域中早期未上市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基金成立以来已成功投资两个项目,项目一是一家集空气动力学、智能光源、智能交互与精密内外饰于一体的汽车智能部件公司,有助于推动汽车智能化、低碳化发展,塑造新能源行业新未来。项目二是一家从事特种光源研发、设计、制备和检测的专业公司,研制生产各种规格的重复频率脉冲氙(氪)灯、连续氙(氪)灯和非标类特种光源,产品应用于激光焊接、切割、美容等行业,凭借可靠品质、合理价格和优质服务,获得市场广泛好评。未来,公司将继续利用好这一平台,助力公司在环境、双碳、ESG科技领域进行产业布局及外延式发展,并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三、积极主动对接资本市场,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在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市值管理已成为上市公司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水务始终专注主业,稳健经营,持续提升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以坚实的基本面支撑公司长期价值,以长期价值驱动市值增长。股东回报方面,公司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经营情况,响应增加分红频次、合理提高分红率的号召,积极回馈投资者。自2023年上市以来,公司持续多次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达171,404,344.62元(含拟实施的2024年度现金分红),切实增强投资者获得感。投关活动方面,公司在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建立多层次良性互动沟通机制,积极参加证券机构组织的策略会,举办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的公募基金公司、养老资金、保险资金反路演,多渠道传递公司价值。2024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指导下,联合水务还携手首创证券主办“服务投资者共享高质量‘我是股东’走进沪市上市公司”活动,邀请投资者走进公司更加深入的了解公司,增强对公司的投资信心。舆情管控方面,公司密切关注二级市场走势、财经媒体报道及社交平台舆论,对市场热点保持高度警觉,主动甄别不实信息,维护公司声誉。未来,公司将始终牢固树立科学市值管理理念,强化公司内生增长和创新发展,增进市场认同和价值实现。公司将持续夯实市值管理工作基础,持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多层次多维度加强投资者沟通,维护资本市场良好形象,积极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四、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ESG综合表现获广泛认可在全球水资源挑战与环境压力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水务行业肩负着保障民生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双重使命。联合水务始终坚持用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的有机统一。减污降碳,全面深入绿色发展。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转型,联合水务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减少废水排放与污染,努力改善水生态,切实保护水环境。公司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成功研发水环境智慧管理无人船并成功实现首航。面对气候变化挑战,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拥抱绿色发展机遇,探索光伏发电、尾水发电等清洁能源利用方式,拓展绿色产业布局,切实推进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全年污水处理量达15,151.81万立方米,年度削减污染物(以化学需氧量COD计)49,079.30吨,水环境治理规模达82,990平方米。担当于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一家肩负社会责任的水务企业,联合水务始终关怀民生,不断完善城乡供水设施体系,持续提升供水保障能力与供水服务水平,努力让政府放心、让用户满意。公司组织开展各类公益志愿活动,大力支持教育、体育、医疗、扶贫等事业,为构建美好未来贡献水务力量。长期以来,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保障员工的权益与福祉,营造平等和谐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打造自我实现的广阔舞台,不断增强员工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报告期内,公司公益投入金额188.33万元,员工志愿者达575人次,员工志愿服务队伍14支,员工参与志愿服务549人次,员工志愿服务时长达1,087小时。规范治理,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为深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公司从顶层设计出发,搭建ESG治理体系,制定ESG工作制度,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公司搭建了“监督—管理—执行”的三层级ESG治理架构,于2024年3月正式将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更名为“战略与ESG委员会”,建立强有力的ESG管理决策机制,设立ESG工作小组,推动ESG工作的目标落地和实践。为了提升公司ESG治理水平,公司更加主动地将ESG理念深度融入公司战略规划与运营实践中,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稳步迈进。公司上市首年即披露了中英文版ESG报告,并获得境内外投资者及评级机构广泛关注与高度认可。凭借优异的ESG综合表现,报告期内公司斩获多项ESG奖项: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案例”、入选江苏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江苏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典型实践案例”、上榜华证ESG“2024年度A股上市公司公用事业行业ESG绩效TOP20”“2024年A股上市公司公用事业行业ESG信息披露TOP20”“2024年A股上市公司首发ESG报告优胜TOP100”“2024年A股上市公司市政设施行业ESG绩效优秀榜单”、荣获WindESG“AA”评级及“2024年度Wind中国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100强”、荣获江苏资本市场峰会组委会“2024ESG金茉莉奖”、荣获2024年“上证金质量”ESG奖。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