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多利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滁州多利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多利科技
  • 企业英文名: Chuzhou Duoli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曹达龙
  • 上市代码: 001311.SZ
  • 注册资本: 23885.333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3-02-27
  • 大股东: 曹达龙
  • 持股比例: 47.41%
  • 董秘: 张叶平
  • 董秘电话: 0512-82696685
  • 所属行业: 汽车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陈艳、薛飞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安徽省滁州市马鞍山东路109号
  • 概念板块: 汽车零部件 安徽板块 养老金 深股通 汽车一体化压铸 特斯拉 新能源车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安徽
  • 成立日期: 2010-06-07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41100556336108T
  • 法定代表人: 蒋建强
  • 董事长: 邓丽琴
  • 电话: 0512-82696685
  • 传真: 0512-82606629
  • 企业官网: www.shdlgroup.com
  • 企业邮箱: yeping.zhang@ks.shdlgroup.com
  • 办公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巴城镇金凤凰路799号
  • 邮编: 215312
  • 主营业务: 汽车冲压零部件、一体化压铸零部件及冲压零部件相关模具的开发、生产、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模具制造;模具销售;电泳加工;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 企业简介: 滁州多利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冲压及焊接零部件和相关模具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在国内乘用车、新能源汽车配套领域拥有市场竞争优势,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制造能力和整体配套方案设计能力。 公司是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一级供应商,并成为集模具、检具开发制造、大中小型件冲压、总成焊接拼装于一体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商。公司目前主要客户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知名整车制造商及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知名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冲压及焊接零部件、冲压模具。公司生产的汽车冲压及焊接零部件产品因客户、车型、用途、工艺复杂程度等因素而各不相同,公司生产并销售的汽车冲压零部件合计2,000余种。
  • 发展进程: 多利科技系由多利有限整体变更设立。2019年12月12日,经公司创立大会暨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由曹达龙和邓丽琴作为发起人,以多利有限截至2019年10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821,797,592.35元(中汇会审[2019]5103号)为基数,按8.2180:1的比例折为股份公司股本设立,折股后股份公司总股本为10,00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人民币。中汇会计师对本次整体变更予以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中汇会验[2019]5316号)。根据该验资报告,截至2019年12月12日,多利有限已收到全体股东以多利有限净资产折合的注册资本(实收股本)10,000.00万元整,实收资本占注册资本的100.00%。2019年12月20日,公司取得滁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41100556336108T的《营业执照》。 多利科技于2019年12月12日召开创立大会暨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多利科技筹办情况的报告及公司创立的议案;同意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之名称为“滁州多利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汇会计师于2019年12月13日出具《验资报告》(中汇会验[2019]5316号)。根据该验资报告,截至2019年12月12日,多利有限已收到全体股东以多利有限净资产折合的注册资本(实收股本)10,000.00万元整,实收资本占注册资本的100.00%。2019年12月20日,滁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多利科技核发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41100556336108T的《营业执照》。 多利科技于2020年9月9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议案》。多利科技于2020年9月25日召开2020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议案》,同意多利科技注册资本由10,000.00万元增至10,600.00万元,新增注册资本由张叶平、蒋建强、曹武、曹燕霞、邓竹君、王玉萍、赵国文、高国环、曹峰、黄艳和王飞共计11名自然人认缴,其中600.00万元计入公司注册资本,7,020.00万元计入公司资本公积。2020年10月14日,滁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向多利科技换发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41100556336108T的《营业执照》。 2018年度资产重组(收购长沙达亚100.00%股权):长沙达亚股东会于2018年12月22日作出决议,同意杨磊、吴灏、杨阿凤将其持有的长沙达亚全部出资额转让予多利有限,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杨磊、吴灏、杨阿凤与多利有限于2018年12月22日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分别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并约定股权转让价格分别为1,320.00万元、340万元、340万元。2019/2020年度资产重组(将昆山达亚、上海多利、烟台达世、宁波达世、上海达亚、昆山威特亿纳入多利科技合并报表):上海多利股东会于2019年6月9日作出决议,同意吸收多利有限为新股东,上海多利新增注册资本9,500.00万元。2019年7月17日,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向上海多利换发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10114133620334X的《营业执照》。上海多利于2020年7月22日作出股东会决议,同意曹达龙、邓丽琴将其所持上海多利3.35%、1.65%股权分别按账面净资产作价19,448,594.43元、9,579,158.45元转让予多利科技。多利科技与曹达龙、邓丽琴于2020年7月22日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进行了约定。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主营业务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冲压、焊接总成零部件、功能性零部件、冲压模具、热成型及一体化压铸零部件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具备较强的配套开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公司作为国内较早从事并持续专注于汽车冲压零部件生产的企业之一,近年来,持续完善业务布局,在冲压、焊接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一体化压铸、热成型、电泳漆和复合材料等业务,并布局相应产能,为客户提供多方位、多元化产品,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在冲压焊接、模具开发、一体化压铸、热成型等方面掌握了丰富的技术储备,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通过多年以来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和生产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工艺经验,拥有较强的模具设计开发能力,能够有效控制产品成本并提高加工精度。此外,公司拥有机器人柔性自动冲压生产线、多工位级进模自动冲压线、自动开卷落料冲压生产线、机器人焊接生产线,大型一体化压铸生产线等先进生产制造设备,并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公司具有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同步开发能力和整体配套方案设计能力,能够满足整车制造商不同阶段的开发要求。公司与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等整车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除整车制造商外,公司还是新朋股份、上海同舟、上海安莱德、华域车身、上海汇众等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配套合作伙伴。此外,公司及时把握全球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机遇,积极拓展布局新能源整车客户,现已成为特斯拉、理想汽车、蔚来汽车、零跑汽车和比亚迪等知名新能源整车制造商的合格供应商,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拥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了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达到了国际汽车质量系统规范。在一体化压铸业务领域,公司凭借设备先进性和成熟工艺技术,取得了较高的产品良率,产品交付获得客户认可和信任。同时公司也在成本管控和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4年公司一体化压铸业务获得多个客户订单。一体化压铸业务经过几年的产线投入及业务开拓期,预计将在2025年下半年起逐步进入大规模量产期。2024年一体化压铸业务处于生产爬坡期,相关子公司管理费、制造费等各项费用较高,后续在各项目初步达产并逐步达到盈亏平衡后,即可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较大贡献。目前,有多家客户与公司对接一体化压铸业务,为公司业绩稳定和未来发展夯实基础。2024年,受下游终端产品销量波动、资产折旧摊销增加、计提资产减值和部分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92亿元,同比下降8.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5亿元,同比下降14.43%,综合毛利率21.08%,同比下降2.13个百分点。(二)公司主要产品情况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冲压、焊接总成零部件、功能性零部件、冲压模具、热成型及一体化压铸零部件。其中汽车冲压零部件主要为白车身冲压件,一体化压铸零部件主要为汽车后地板件、前舱、扭力盒等,汽车冲压模具主要用于配套生产汽车冲压零部件。1、冲压零部件和一体化压铸零部件公司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因客户、车型、用途、工艺复杂程度等因素而各不相同。报告期内,公司生产销售的零部件产品合计3,000余种,主要产品情况如下:2、冲压模具汽车冲压件模具是汽车车身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是汽车换型的主要制约因素。汽车冲压件模具具有尺寸大、型面复杂、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汽车冲压模具能快速精密地把材料直接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并通过焊接、铆接、拼装等工艺装配成零部件,冲压模具的设计开发和加工能力对汽车冲压零部件产品总制造成本、质量及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是衡量汽车冲压零部件供应商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供应商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司具有行业领先的模具开发能力,目前已形成从前期工艺流程设计分析、冲压工艺模拟分析,到后期模具设计制造的完整技术工艺。这些技术工艺可有效缩短模具制造的周期,提高模具产品的精度,有效控制整体生产成本。公司在冲压模具设计、开发、制造等核心技术上取得了多项专利,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在高精度、高强度、超高强度材料方面实现单冲模、多工位模和级进模的设计开发、制造加工、销售和服务一体化。(三)公司主要经营模式1、冲压和一体化压铸零部件(1)采购模式公司设立采购部,由采购部负责采购公司所需各类原材料,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并进行原材料采购。采购部根据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和生产任务,结合公司的质量标准,制定采购计划。公司冲压和一体化压铸零部件的主要原材料为车用钢材、铝材、铝锭、零部件等。对于钢材、铝材等原材料采购,根据整车制造商对钢材、铝材等原材料渠道是否存在特定要求,公司原材料采购可分为非定点采购和定点采购。1)非定点采购由于国内车用钢材生产加工技术及产业链配套已经逐步发展成熟,客户一般会向公司指定钢材或铝材的生产厂商及相应规格,由公司自主选择供应商采购。目前国内车用钢材的生产商主要为宝钢、武钢、鞍钢、首钢等大型钢厂,上述钢厂的销售模式多为经销模式,因此公司主要从钢材贸易商处采购车用钢材。非定点采购的流程如下:2)定点采购公司部分客户为了控制整车供应链采购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在新开发项目中要求零部件企业对部分型号规格的钢材、铝材与客户或客户指定的定点公司签订采购合同进行采购。公司根据采购计划依照采购合同自主决定采购安排。定点采购的流程如下:除钢材、铝材的采购外,公司将部分影响生产效率、自产不经济、加工工艺难度较低的小型非关键零部件产品,选择工艺技术达标、产品质量稳定的供应商进行直接采购。采购的零部件经过质量检验或经与公司自产零部件加工组装后销售至下游客户。该模式下公司能够更有效的利用产能,更好的满足整车制造商的要求。(2)生产模式公司零部件产品具有多品种、批次各异的特点,为非标准化产品。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和“安全库存”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下达的采购订单和自身销售预测合理安排生产,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之上,提高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公司围绕整车制造商生产基地为中心组织生产、运输布局。在生产过程中,下游客户一般提前发送未来3-6个月的预测计划至公司,并在每月月底确定下个月准确的需求量。公司生产部计划科按照下游客户预测数量制定月度生产计划,并按批次下达周生产计划。客户发出准确需求订单后公司对生产计划进行相应调整,进行生产并完成有关零部件的交付。公司生产流程图如下:(3)新产品开发和销售模式公司采用直销模式,不存在经销模式。销售客户包括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其中主要以整车制造商为主。公司设立销售部,由销售部负责新客户开发、新产品获取、量产产品的订单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公司新业务的取得主要包括客户开发阶段、新产品获取阶段、试制及批量生产阶段。客户开发阶段,公司必须通过整车制造商关于生产条件、设备配置、质量控制、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评审后,才能成为整车制造商的一级供应商。白车身结构件及底盘件为汽车生产所需的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商对相关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十分严格,供应商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认证才能进入整车制造商的配套体系,一旦成为整车制造商的合格配套供应商,双方会保持相对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公司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特斯拉、理想汽车、蔚来汽车、零跑汽车、比亚迪等知名整车制造商的一级供应商。新产品获取阶段,主要包括整车制造商新产品询价、公司投标报价、报价跟踪、中标获得新产品定点资格等流程。整车制造商发出询价函时会附带零部件的图纸数据,公司会根据图纸数据来评估零部件及用来生产该零部件的模具的成本后向整车制造商报价。公司中标获得订单后,与整车制造商签订产品开发和供货协议,确定产品的开发范围、具体技术参数和工艺、产品价格和年降比例等。目前主要整车制造商的产品供应通常采用“一品一点”的配套模式,即针对某一特定的零部件,整车制造商只定点一家配套供应商进行生产。试制及批量生产阶段,主要包括模具设计开发、样件生产并通过整车厂审核、预批量生产并通过客户审核、批量生产等步骤。通常情况下,整车制造商将产品图纸及相关参数发至公司,公司将参数要求转换为公司内部技术规范,制定产品开发计划并完成相应包括模具、检具及夹具等工装的开发工作。公司在模具交付后进行产品样件的生产,并交由整车制造商进行质量验收。通过公司内部试生产和客户确认符合量产标准后,最终进入批量生产供货。公司通过整车制造商的供应商体系认证后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批量生产主要包括整车制造商发送订单供货计划、公司编制销售计划、销售出库客户收货或使用后结算、客户按信用期付款等。公司客户开发、新产品开发流程图如下:2、冲压模具(1)采购模式公司生产的模具主要用于整车制造商给公司定点的冲压零部件生产,模具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为铸件、钢块等,模具采购部根据模具设计方案和材料参数,结合公司的质量标准,制定采购计划。公司自主生产的模具主要是工艺设计复杂、生产技术难度高的铸件类模具。对于附加值较低的小型钢板类模具,公司一般直接对外采购。(2)生产模式冲压模具的用途、设计、规格等差异性较大,为非标准定制化产品。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严格根据交货日期组织安排生产计划。冲压模具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客户下单、工艺分析、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生产加工、模具调试、质量检测及客户验收。目前,公司模具业务已形成从前期工艺流程设计分析、冲压工艺模拟分析,到后期模具设计制造的完整技术工艺。这些技术工艺可有效缩短模具的制造周期提高模具的性能和精度,控制整体的生产成本。(3)销售模式冲压模具主要分为以下销售模式:1)单独确认收入,公司持有用于后续冲压零部件生产公司模具产品主要销售对象为整车制造商,一般公司在接到冲压零部件业务新品订单,同时确定新品对应模具的价格及结算方式,模具开发完成后经客户验收通过后实现销售。公司中标汽车零部件产品后,与客户签订相关模具开发合同,模具单独确认收入并收款。客户根据合同约定进度进行付款,付款时点一般包括合同签署、OTS、PPAP、正式量产等。2)不单独确认收入,公司持有用于后续冲压零部件生产公司中标汽车零部件产品后,与客户签订相关模具开发合同,模具不单独确认收入,模具价值在后续销售的冲压零部件单价中予以体现。公司按照客户要求完成模具的开发,模具开发成本全部由公司承担,并分摊至对应的冲压零部件产品成本。摊销的模具费用一般会在零部件的销售价格中得到补偿,公司通过后续对该客户销售产品收回模具开发成本。报告期内整车制造生产经营情况:不适用报告期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情况:适用同比变化30%以上的原因说明:不适用零部件销售模式公司采用直销模式,不存在经销模式。销售客户包括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其中主要以整车制造商为主。公司设立销售部,由销售部负责新客户开发、新产品获取、量产产品的订单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公司新业务的取得主要包括客户开发阶段、新产品获取阶段、试制及批量生产阶段。客户开发阶段,公司必须通过整车制造商关于生产条件、设备配置、质量控制、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评审后,才能成为整车制造商的一级供应商。白车身结构件及底盘件为汽车生产所需的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商对相关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十分严格,供应商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认证才能进入整车制造商的配套体系,一旦成为整车制造商的合格配套供应商,双方会保持相对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公司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特斯拉、理想汽车、蔚来汽车、零跑汽车、比亚迪等知名整车制造商的一级供应商。新产品获取阶段,主要包括整车制造商新产品询价、公司投标报价、报价跟踪、中标获得新产品定点资格等流程。整车制造商发出询价函时会附带零部件的图纸数据,公司会根据图纸数据来评估零部件及用来生产该零部件的模具的成本后向整车制造商报价。公司中标获得订单后,与整车制造商签订产品开发和供货协议,确定产品的开发范围、具体技术参数和工艺、产品价格和年降比例等。目前主要整车制造商的产品供应通常采用“一品一点”的配套模式,即针对某一特定的零部件,整车制造商只定点一家配套供应商进行生产。试制及批量生产阶段,主要包括模具设计开发、样件生产并通过整车厂审核、预批量生产并通过客户审核、批量生产等步骤。通常情况下,整车制造商将产品图纸及相关参数发至公司,公司将参数要求转换为公司内部技术规范,制定产品开发计划并完成相应包括模具、检具及夹具等工装的开发工作。公司在模具交付后进行产品样件的生产,并交由整车制造商进行质量验收。通过公司内部试生产和客户确认符合量产标准后,最终进入批量生产供货。公司通过整车制造商的供应商体系认证后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批量生产主要包括整车制造商发送订单供货计划、公司编制销售计划、销售出库客户收货或使用后结算、客户按信用期付款等。公司开展汽车金融业务:不适用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适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生产经营情况:公司为新能源汽车配套的零部件产品主要为冲压零部件、一体化压铸零部件、热成型零部件和冲压模具。2024年度,公司配套新能源汽车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已超过75%。1、概述2024年,公司全体员工在董事会的决策和管理层的领导下,紧密围绕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和总体生产经营计划,继续完善公司业务布局,在原冲焊业务的基础上,拓展一体化压铸、热成型及复合材料业务。针对不同整车客户的需求,挖掘市场潜力,持续拓展销售渠道,巩固公司行业地位,为公司长期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公司研发、生产、销售及管理等各项运营改善工作有序推进。针对汽车电动化、轻量化趋势,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开发能力。报告期,公司位于常州金坛、浙江金华及上海临港等投资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建设,随着生产基地配套客户的新增定点项目逐步量产,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9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43%。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59.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2%。2024年度具体开展的重点工作如下:(1)持续完善业务布局,公司在冲压、焊接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一体化压铸业务和热成型业务市场,2024年公司成功获得多家客户定点,新增项目订单将在2025年下半年起逐步量产,公司先期投入的一体化压铸和热成型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预计将在2026年得到大幅提升,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丰富,一体化压铸业务和热成型业务的规模效应将逐步得到提升。(2)继续推行降本增效,2024年国内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厂商竞争格局持续演变,乘用车终端价格竞争激烈,价格压力一定程度上向上游零部件企业传导,公司部分客户车型更新换代。在这种行业背景下,公司一方面布局新业务,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客户,公司单车配套价值量得到提升,一方面继续推行降本增效、持续优化工艺流程,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3)继续完善内部治理,增强团队凝聚力。公司不断完善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公司通过内部治理升级,强化风险管控,应对复杂市场环境,提升公司的规范运作。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