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菱电电控
  • 企业英文名: Wuhan LinControl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王和平,龚本和
  • 上市代码: 688667.SH
  • 注册资本: 5181.21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03-12
  • 大股东: 王和平
  • 持股比例: 25.86%
  • 董秘: 龚本新
  • 董秘电话: 027-81822580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韩坚、陈芳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中伦文德(成都)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街清水路特8号(11)
  • 概念板块: 汽车零部件 湖北板块 专精特新 破净股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微盘股 新能源车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北
  • 成立日期: 2005-01-07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20112768092336G
  • 法定代表人: 王和平
  • 董事长: 王和平
  • 电话: 027-81821900,027-81822580
  • 传真: 027-81822580
  • 企业官网: www.whldqc.com
  • 企业邮箱: ir@lincontrol.com
  • 办公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街清水路特8号(11)
  • 邮编: 430048
  • 主营业务: 公司提供发动机管理系统、纯电动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以及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车联网产品T-BOX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及标定服务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工程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软件开发,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电机制造,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摩托车零配件制造,摩托车及零部件研发,摩托车及零配件批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汽车销售,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零售,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 企业简介: 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菱电电控,股票代码:688667是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高科技企业,成立于2005年,是本土自主汽车动力控制系统开发品牌。公司秉承自主创新的理念,一直专注于发动机管理系统(EMS)、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控系统及汽车智能网联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产品包括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纯电动车动力电控系统、混合动力电控系统、智能网联平台和产品。
  • 发展进程: 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前身菱电有限成立于2005年1月,由王和平、蔡得庆、侯宏伟、黄爱华、詹清平、张民康、余俊法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200.00万元。2005年1月5日,武汉信源出具《验资报告》(武信验字[2005]第50105号),审验截至2005年1月5日菱电有限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实收资本合计人民币200.00万元,其中以货币资金出资152.00万元,以实物资产出资48.00万元。实物资产由武汉信源评估,并于2005年1月5日出具《资产评估报告书》(武信评报字[2005]第50105号)。2005年1月7日,菱电有限就上述股权转让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获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前身菱电有限成立于2005年1月7日。2015年8月28日,经菱电有限创立大会通过,菱电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本次变更是以截至2015年4月30日经审计的菱电有限账面净资产3,481.35万元为基数,按照1.1604:1的比例折为3,000万股,超出股本部分的净资产余额计入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公积,菱电有限全体股东以其各自在菱电有限的出资比例所对应的净资产认购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出资比例不变。2015年8月26日,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验资报告》(XYZH/2015WHA10118),对公司的注册资本进行了验证。2015年8月28日,公司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并领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20112768092336G的《营业执照》。 1、2008年4月,菱电有限第一次股权转让2008年4月13日,菱电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王和平将其持有的菱电有限76%股权(152.00万元出资)以152.00万元价格转让予宁波德斯科,蔡得庆将其持有的菱电有限10%股权(20.00万元出资)以20.00万元价格转让予宁波德斯科,黄爱华及侯宏伟分别将其持有的菱电有限4%股权(8.00万元出资)以8万元价格转让予宁波德斯科,张民康、詹清平及余俊法分别将其各自持有的菱电有限2%股权(4.00万元出资)以4.00万元价格转让予宁波德斯科。2008年4月13日,股权转让方王和平、蔡得庆、黄爱华、侯宏伟、张民康、詹清平及余俊法与股权受让方宁波德斯科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2008年4月23日,菱电有限就上述股权转让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获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2010年7月,菱电有限第二次股权转让2010年5月27日,菱电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宁波德斯科将其持有的菱电有限100%股权(200.00万元出资)以200.00万元价格转让予王和平。2010年5月27日,宁波德斯科与王和平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2010年7月21日,菱电有限就上述股权转让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获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7、2011年10月,菱电有限第三次增资2011年9月28日,菱电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天津丰禾出资1,000.00万元认缴菱电有限200.00万元出资,增资完成后菱电有限注册资本增至1,500.00万元。2011年10月12日,众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验资报告》(众环验字(2011)100号),审验截至2011年10月12日,菱电有限已收到天津丰禾缴纳的货币出资1,000.00万元,其中新增注册资本200.00万元,剩余800.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2011年10月20日,菱电有限就上述增资事宜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获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8、2012年6月,菱电有限第五次股权转让2012年6月1日,天津丰禾与自然人龚本顺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天津丰禾将其持有菱电有限的40%股权(600.00万元出资)以2,300.00万元价格转让予龚本顺。2012年6月6日,菱电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天津丰禾将其持有菱电有限的40%股权(600.00万元出资)以2,300.00万元的价格转让予龚本顺。2012年6月14日,菱电有限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获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9、2013年2月,菱电有限第六次股权转让2013年2月18日,菱电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龚本顺将其持有菱电有限40%股权(600.00万元出资)以2,300.00万元价格转让予北京泽泰。2013年2月18日,龚本顺与北京泽泰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2013年2月25日,菱电有限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获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10、2013年3月,菱电有限第七次股权转让2013年2月16日,菱电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王和平将其持有菱电有限的11.00%股权(165.00万元出资)转让予武汉灵控。2013年3月20日,王和平与武汉灵控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转让价款262.40万元。2013年3月28日,菱电有限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获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10、2013年3月,菱电有限第七次股权转让2013年2月16日,菱电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王和平将其持有菱电有限的11.00%股权(165.00万元出资)转让予武汉灵控。2013年3月20日,王和平与武汉灵控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转让价款262.40万元。2013年3月28日,菱电有限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获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11、2013年7月,菱电有限第四次增资2013年6月20日,菱电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增加注册资本至1,540.00万元,由武科投出资200.00万元认缴注册资本40.00万元。2013年7月17日,武汉海珀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出具《验资报告》(海验字[2013]第006号),审验截至2013年7月16日,菱电有限已收到武科投缴纳的货币出资200.00万元,其中40.00万元为新增注册资本,剩余160.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2013年7月24日,菱电有限就上述增资事宜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获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12、2015年4月,菱电有限第八次股权转让2015年3月22日,菱电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北京泽泰将其持有菱电有限的38.96%股权(600.00万元出资)转让予自然人龚本和。2015年3月22日,北京泽泰与自然人龚本和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转让价款2,300.00万元。2015年4月14日,菱电有限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获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13、2015年4月,菱电有限第五次增资2015年4月15日,菱电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增加注册资本289.00万元,其中龚本和以货币出资500.00万元认缴注册资本96.30万元,吴章华以货币出资900.00万元认缴注册资本173.40万元,宣路以货币出资100.00万元认缴注册资本19.30万元。2015年4月27日,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武汉分所出具《验资报告》(XYZH/2015WHA10047),审验截至2015年4月20日,菱电有限已收到龚本和缴纳的货币出资500万元,其中96.30万元为注册资本,剩余403.7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收到吴章华缴纳的货币出资900.00万元,其中173.40万元为注册资本,剩余726.6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收到宣路缴纳的货币出资100.00万元,其中19.30万元为注册资本,剩余80.7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2015年4月30日,菱电有限就上述增资事宜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获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14、2015年6月,菱电有限第九次股权转让2015年5月20日,菱电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王和平将其持有菱电有限0.87%股权转让予龚本和。同日,王和平与龚本和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王和平将其持有菱电有限0.87%股权(16.00万元出资)以16.00万元的价格转让予龚本和。2015年5月25日,菱电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武科投将其持有的菱电有限2.19%股权(40.00万元出资)转让予王和平。2015年5月27日,武科投与王和平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武科投将其持有的菱电有限2.19%股权(40.00万元出资)转让予王和平的转让价格为222.00万元。2015年6月8日,菱电有限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获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出具《市科技局关于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及退出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事项情况的说明》,确认:“根据《武汉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武科[2012]180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引导基金系公共财政资金,其投资形成的股权可以采取协议方式退出,引导基金受托管理人武科投采取协议转让方式将所持菱电汽车股权转让合法、合规;引导基金退出菱电汽车已经我局批准,依法履行了相应的审批程序,退出程序符合规定;引导基金退出菱电汽车的价格根据双方签署的《增资扩股协议》约定并履行了审计程序,不存在股权争议和纠纷。15、2015年8月,菱电有限第十次股权转让2015年7月5日,菱电有限召开股东会并形成决议,同意吴章华将其持有的菱电有限1.00%股权转让予余俊法。2015年7月5日,吴章华与余俊法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吴章华将其持有的菱电有限1.00%股权(18.29万元出资)以94.93万元的价格转让予余俊法。2015年8月24日,菱电有限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获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国汽车产业转型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产销稳中有进,表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活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4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其中,乘用车产销累计完成2,747.7万辆和2,756.3万辆,分别同比增长5.2%和5.8%。2024年度,在政策利好,供给丰富、价格降低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产销量突破1000万辆。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在此背景下,公司乘用车EMS和新能源控制器产品实现销售收入48,919.12万元,同比增长255.85%,主要系理想、零跑等客户装机量增长所致。2024年,由于投资减弱加之当前运价依然偏低,终端市场换车需求动力不足,商用车市场表现仍相对疲弱。全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80.5万辆和387.3万辆,分别同比下降5.8%和3.9%。叠加2024年度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4年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售53.2万辆,同比增长28.9%,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17.9%。在商用车总额下滑和新能源渗透率挤压下,公司2024年商用车EMS实现销售收入57,496.85万元,同比下降26.61%。与此同时,公司确认的技术开发服务收入增加。在上述因素推动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577.15万元,同比增长18.57%。2024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594.62万元,同比下降67.55%,主要系(1)商用车市场下滑和市场竞争激烈,商用车EMS下滑导致商用车EMS毛利大幅下降,乘用车EMS和新能源控制器业务收入增长带来的毛利有限,从而导致公司出现收入增长毛利下滑的情况。(2)报告期内,公司收到的计入本期收益的政府补助下滑。2024年度,公司主要经营亮点如下:1、坚持“客户乘用车化、产品电动化”发展战略,乘用车EMS和电动化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0.91%,乘用车EMS和电动化业务成为公司主要业务之一。我国新能源汽车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在政策利好、供给丰富、价格降低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产销量突破1000万辆。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4.4%和35.5%;其中插混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40%,较去年提高10.4个百分比。插混汽车的增长迅速,成为带动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新动力。报告期内,公司紧抓行业发展趋势利用自身在发动机电控系统领域的竞争优势,坚持“客户乘用车化、产品电动化”的发展战略,开拓新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在乘用车EMS和电动化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公司在乘用车EMS和电动化产品(含VCU\GCU\MCU等)实现销售收入48,919.12万元,同比增长255.85%,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0.91%,较同期上升27.28个百分比,乘用车EMS和电动化业务成为公司主要业务之一。2、持续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种类,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的技术路径,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563人,占员工总数的59.89%;投入研发费用((含计提的股份支付费用)15,737.0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3.16%。公司具备平台软件持续升级的能力,拥有EMS、HCU、VCU、MCU、GCU、电机电控二合一、四合一控制器、TBOX等产品,覆盖传统汽油车、混动车到纯电动车的产品应用。公司紧跟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到集中的发展趋势,持续开发动力车身域控、GECU等域控制器产品。截至报告期末,不包括已到期失效的数量,累计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52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外观设计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74项,整体研发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使公司整体研发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增强公司业务发展后劲。3、坚持效益导向,强化绩效管理公司紧紧围绕强化全员经营意识、聚焦优势主业及持续加强降本增效来开展工作。公司与各业务板块签订年度经营工作目标责任书,强化绩效考核,加强全员经营意识,同时分产品线对利润进行考核。通过量化的数据、精细化的管理,激发各业务板块的经营活力。公司将重心聚集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EMS产品上,开发ECU+GCU等油电混动产品,利用公司EMS产品优势拓展新能源产品的应用,集中优势资源向大客户和战略客户倾斜,实施大客户战略,提升公司的资源投入产出效率。4、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开展并购活动2024年6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提升产业协同效应,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着眼于增强持续经营能力,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2024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支持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布局,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改变原先单纯依靠内生式增长的业务扩张战略,变为“内生式增长+外延式增长”并行协同的业务扩张模式。公司持续研发投入、加强内部管理和提升效率的同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积极开拓并购市场业务。2025年初,公司启动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并购行业内的优质资产江苏奥易克斯汽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截至本年报签署日,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并购事项。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