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湖北中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中一科技
- 企业英文名: Hubei Zhongyi Technology Inc.
- 实际控制人: 汪立
- 上市代码: 301150.SZ
- 注册资本: 18112.220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04-21
- 大股东: 汪立
- 持股比例: 42.93%
- 董秘: 金华峰
- 董秘电话: 0712-4488991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李顺利、彭璐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武汉)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云梦县经济开发区梦泽大道南47号
- 概念板块: 电池 湖北板块 破净股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复合集流体 固态电池 PCB 锂电池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北
- 成立日期: 2007-09-13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20923665482649P
- 法定代表人: 汪晓霞
- 董事长: 汪晓霞
- 电话: 0712-4488991
- 传真: 0712-4489556
- 企业官网: www.c1cf.com
- 企业邮箱: sec@c1cf.com
- 办公地址: 云梦县经济开发区梦泽大道南47号
- 邮编: 432500
- 主营业务: 各类单、双面光高性能电解铜箔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 经营范围: 铜箔、锂电池及相关新材料和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
- 企业简介: 湖北中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1150)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性能电子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于2022年4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拥有云梦、安陆两大电解铜箔生产基地,是业内知名的铜箔专业制造商、中国电子铜箔材料专业十强企业。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和印制电路板,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设备、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印制电路板广泛应用于5G通讯、光电、消费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公司是《印制电路用金属箔通用规范》(GB/T-31471-2015)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SJ/T11483-2014)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湖北省锂离子电解铜箔》(DB42/T1092-2015)地方标准的提出者和主要起草单位。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湖北省文明诚信示范企业”“湖北省科普示范企业”“湖北省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企业”,获得“全国讲理想、比贡献、奋力实现中国梦活动创新团队”“全省国税百佳纳税人”等荣誉称号。公司长期致力于科技研发与创新,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97项专利及2项软件著作权;先后获得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湖北省动力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极薄锂电铜箔材料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组建了电子材料产业研究院。自2017年起公司逐步掌握6微米极薄锂电铜箔生产技术并实现高品质、规模化生产,目前6微米及以下极薄锂电铜箔已经成为公司锂电铜箔的主要产品。公司先后与多所高校进行了科研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司通过了IS09001、IS014001、ISO45001、IATF16949管理体系以及电子产品污染控制(ROHS)的权威认证,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保障了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建有设施完备的食堂、职工宿舍及培训、运动场所等,认真履行各项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各类公益事业,以各种形式回馈社会,并通过企业的发展为员工提供成长空间,让员工充分分享企业发展成果。未来公司将坚持技术创新,持续提高公司竞争力;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扩大生产能力,实现公司产能扩充,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以良好的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公司将依托先进工艺与技术,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的技术竞争优势与产品附加值,增强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性的效益增长和规模扩张,从而不断提升公司在铜箔行业的综合地位,并以“成为中国一流电子材料企业”为目标而不懈努力奋斗,欢迎有志之士一起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1、主营业务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各类单、双面光高性能电解铜箔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下辖云梦、安陆两大电解铜箔生产基地。电解铜箔是锂离子电池、覆铜板和印制电路板制造的重要材料。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锂电铜箔和电子电路铜箔,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等多个领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电解铜箔名义总产能为5.55万吨/年。2、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主要产品按应用领域分类包括锂电铜箔和电子电路铜箔。锂电铜箔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公司锂电铜箔产品分类主要是根据其轻薄化和表面形态结构进行分类,报告期内主要产品规格有各类双面光4.5μm、5μm、6μm、8μm锂电铜箔产品,目前6μm及以下极薄锂电铜箔为公司主要产品。电子电路铜箔是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印制电路板广泛应用于通讯、光电、消费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公司生产的电子电路铜箔主要产品规格为8μm至210μm电子电路铜箔产品,覆盖规格广泛。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和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二)主要经营模式公司根据客户和市场要求、产品特点、公司拥有的资源及优势、国家产业政策、行业供给需求、行业发展阶段及趋势等因素,形成了目前的经营模式。报告期内,公司在盈利、采购、生产、营销及管理方面的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盈利模式方面,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锂电铜箔及电子电路铜箔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定价原则为“铜材价格+加工费”,盈利主要来自电解铜箔产品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通过不断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掌握新产品的生产技术,实现高品质铜箔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及销售,并通过提升运营管理以降低经营成本,是公司盈利的核心驱动力。公司铜箔细分产品的加工费由单位销售均价减去单位直接材料计算得来,由公司评估不同客户对产品的规格和应用要求、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后与客户进行市场化协商定价后确定。采购模式方面,公司下设采购中心,负责采购的实施和管理,根据每月销售计划和生产需求制定月度采购计划并实施采购。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为铜材,其他材料包括添加剂、硫酸、活性炭、包装物等,主要能源消耗为电力。公司将所需采购的物资分为多个类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公司制定了供应商评审与采购控制程序,从供应商评审管理、采购计划的制定与审批、采购流程管理及价格等方面进行控制,使采购流程规范透明,有效支持公司业务开展。生产模式方面,公司生产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对产品进行生产调度、管理和控制,同时根据销售预测和经营目标适量备货以满足客户临时需求。产品设计及工艺制定由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保证公司产品各项技术参数达到公司的设计标准和客户要求。生产中心下辖各生产工序车间,对公司产品生产实现全过程控制,将铜材等原材料依次经过各道生产工艺流程加工后形成产成品。在质量控制上,公司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质量中心严格对产品生产全流程进行质量监控和管理,按照客户技术要求和行业标准要求进行产品质量检验。营销及管理模式方面,根据不同产品类型确定加工费用后,进行整体报价,加工费根据市场情况变化而变化。公司与客户签订合同或订单,约定产品售价、购销数量、交货时间、付款方式、品质要求等相关内容。公司积极主动开拓市场,开发新客户进行产品营销推广,并出台相应的客户评价标准,对客户进行分类评级管理,控制账期风险。(三)业绩驱动因素1、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电解铜箔作为锂离子电池、印制电路板和覆铜板的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消费电子等众多领域。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储能和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及规范标准。2024年,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和扩大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消费需求;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推动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突破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超高速列车、下一代大飞机、绿色智能船舶、无人船艇等高端装备产品,各地政府也陆续发布关于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的计划或措施等,锂离子电池作为具身机器人核心动力源,其需求也随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而增加。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解铜箔的需求持续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汽车产销稳中有进,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年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储能市场用锂电池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电网侧储能、家庭储能以及通讯基站(后备电源)储能领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发展工作。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能源局科学统筹新型储能发展工作,推进新型储能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锂电铜箔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信息,2024年,新型储能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装机规模突破7000万千瓦。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同时,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及人工智能兴起促使下游应用领域生态化发展成为铜箔行业新增市场需求的主要驱动力。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及人工智能兴起并共同作用、相互协同,促进公司下游应用如新能源汽车、储能、数据中心及低空经济等领域实现生态化发展,对铜箔行业带来较大的增量发展空间。2、坚持技术研发和创新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创新,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是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研发投入,组建高分子材料研究实验室及铜金属箔材研究实验室,掌握电子铜箔核心技术,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开发出超薄至6μm、超厚至210μm、高导电性能、高耐衰减性能等特殊电子铜箔,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高端电子铜箔为主要产品方向,满足5G/5G-A/6G、AI、汽车电子、低空经济、新能源等领域对高品质铜箔的需求。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系列。公司报告期内业绩变化符合行业发展状况。1、概述公司主要从事各类单、双面光高性能电解铜箔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报告期内,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销售加工费处于低位,加上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等因素,虽然公司产品销量持续快速增长,但净利润由盈转亏。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8,586.94万元,同比增长40.1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419.59万元,同比下降258.56%。2024年度,公司实现铜箔销量60,986.61吨,同比增长37.75%,其中锂电铜箔的销量约为48,072吨,占比为78.82%;电子电路铜箔的销量约为12,914吨,占比21.18%。公司净利润转为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电解铜箔行业竞争激烈,铜箔销售加工费处于较低水平,公司产品整体毛利率相比同期有下降。(2)由于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及客户账期变化,公司计提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增加。(3)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相关规定,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可能发生资产减值的资产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4)为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公司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积极推进高抗、高延、HDI用铜箔、高频高速等高端铜箔产品的研发,研发投入增加。(5)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产生了一定的股份支付费用,也对净利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