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申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申亚生物
  • 企业英文名: Shenya Bio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徐邦伟,刘洪艳
  • 上市代码: 873782.NQ
  • 注册资本: 636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09-07
  • 大股东: 徐邦伟
  • 持股比例: 46.23%
  • 董秘: 徐惠群
  • 董秘电话: 0558-2617728
  • 所属行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范成山、陈奎
  • 律师事务所: 安徽蓝邦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安徽省阜阳市工业园东坡路69号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安徽
  • 成立日期: 2009-06-1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41200689798103U
  • 法定代表人: 徐邦伟
  • 董事长: 徐邦伟
  • 电话: 0558-2617728
  • 传真: 0558-2616666
  • 企业官网: www.shenya.com.cn
  • 企业邮箱: sygroup@sybiology.com
  • 办公地址: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阜阳市工业园东坡路69号
  • 邮编: 236000
  • 主营业务: 饲料(含预混合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宠物食品和兽用药品(含化药制剂、中兽药、原料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 经营范围: 生物科技领域内的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生产、销售,农副产品收购,饲料原料销售,农牧技术推广服务及应用,动物保健品、饲料添加剂、兽药、兽产品销售,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案,病原检测(除专项许可),动物疾病预警与预防措施的制定,动物体检与保健,养殖场免疫方案制定与技术托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申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农牧产业为主导,宠物产业为后翼,多元化发展的综合性企业。业务涵盖动物保健与核心营养、宠物食品与保健申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申亚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型农牧高科技企业,专业从事于畜禽核心预混合饲料、生物发酵饲料、节约型高效饲料的应用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现拥有“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安全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多项国家发明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先后获得“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证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饲料行业创新型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等荣誉。公司始终将产品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专家级的研发团队,在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上不断创新升级,智能化生产线,可追溯的工艺要求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率先研发出针对动物营养的蛋白原料酥化技术,在目前国内具有技术领先优势。酥化技术让原料充分熟化,钝化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使饲料消化率显著提高。自主研发中草药功效添加剂--草本精华系列产品,应用于动物饲料的功能营养,免疫促长,提高动物营养的吸收利用,是中国领先的无抗饲料技术应用厂家之一。2020年,申亚集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传统中医理论,结合动物气血健康的功能特点,全面整合农牧和动保两大板块优势资源,发起成立了申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申亚生物”)。申亚生物以“动物气血健康专家”为战略定位,以原有先进技术、优质产品为基础,依托申亚中兽药应用技术研究院的最新科研实力和技术成果,全力打造动物气血健康品牌,延伸产品链,提升价值链,立志成为全球领先的动物气血健康专家,护佑生灵,服务人类。
  • 发展进程: 2009年6月2日,上海动保、徐邦伟召开股东会并形成决议,审议通过《安徽申亚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公司章程》,决定共同出资设立申亚有限,注册资本为300万元,其中上海动保货币出资270万元、徐邦伟货币出资30万元。2009年6月12日,安徽正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皖正会验字〔2009〕546号),审验确认,截至2009年6月10日止,申亚有限(筹)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合计300万元。其中:以货币出资300万元,具体为上海动保出资270万元、徐邦伟出资30万元。2009年6月18日,申亚有限在阜阳市工商局领取了注册号为341200000065476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为300万元。 2016年1月16日,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会审字[2016]0302号《审计报告》。经审计,有限公司以2015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的账面净资产值为人民币63,836,232.83元。2016年1月16日,中水致远出具了中水致远评报字(2016)第[2054]号《资产评估报告》。经评估,有限公司以2015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的净资产评估值为人民币6,588.88万元。2016年1月18日,有限公司召开临时股东会,同意将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同意以有限公司原股东所持有的有限公司股权所对应的净资产折股作为注册资本出资,认购发起人股。2016年1月18日,有限公司进行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取得阜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编号为(皖工商)登记名预核变字[2016]第308号《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核准股份公司的名称为“安徽申亚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月18日,有限公司股东徐邦伟、徐艳群、徐淑群、徐惠群、刘洪艳共5名发起人签订《发起人协议》,就共同出资以发起方式设立股份公司的有关事宜达成一致。2016年3月3日,股份公司召开了创立大会,决议同意将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同意以有限公司原股东所持股权经审计的净资产63,836,232.83元,按1.2484746467:1的比例折合股份总额5,113.1381万股,每股面值1元,并以此作为股份公司的注册资本5,113.1381万元;净资产超过5,113.1381万元部分计12,704,851.83元作为股份公司的资本公积;由徐邦伟、徐艳群、徐淑群、徐惠群、刘洪艳作为股份公司的发起人、选举公司董事、监事、通过股份公司章程等议案。2016年3月16日,股份公司在阜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领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41200689798103U的《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5,113.1381万元。 英文全称由"ShenyaAgricultureAndAnimalHusbandryScienceStockCo.,LTD"变更为“ShenyaBiotechnologyCo.,LTD”。
  • 商业规划: (1)营业收入实现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4,057.23万元,较上年同期27,714.51万元下降3,657.28万元,下降比例13.20%。今年销售额下降的主要原因:①上半年原料价格居高不下,造成成本上升,同时猪价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严重挫伤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养殖量下降;②环保力度加大,许多中小型猪场拆除,也造成养殖量减少。③下半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猪只存栏量大幅下降,销售下滑严重。(2)成本、期间费用情况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1.27%,去年同期为23.71%,下降2.57个百分点。本期营业成本18,939.67万元,上年同期21,144.09万元,成本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2.44%。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原因:主要是受中美贸易战及环保的影响,豆粕等主要原料价格上涨所致。期间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143.30万元,增长比例4.19%。其中销售费用较同期增35.29万元,主要是为了拓展北方市场,本期期初在河北唐山设立了销售子公司,增加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较同期增加182.86万元,主要是职工薪酬增加所致。研发费用较上期减少83.25万元,主要是研发领用材料减少,但研发费用占比较上期增加。财务费用增加8.39万元,主要系贷款增加,利息支出增加。(3)盈利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1,740.43万元,上年同期2,944.46万,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204.03万元,同比下降40.89%。下降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内销售额下降、成本上升及期间费用上升导致总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4)现金流量情况报告期内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2,222.74万元,上年同期3,437.4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14.69万元,主要是销售收入下降导致现金流入减少。(二)行业情况(1)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作为连接种植业和养殖业关键环节的饲料行业更是如此。早在农业部印发的《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中就明确提出“饲料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集团达到50家,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饲料企业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国家在法律制度和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了诸多支持。首先,国家从制度层面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保障饲料行业的良性发展,遏制不良竞争行为,建立并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规定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审定、登记相关程序,规范了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规定了从事该行业的企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及严格的审查程序,防止不合格的生产企业进入该行业造成无序竞争;《进出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对进出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检测提出了一整套规范,既保证了外来饲料的安全性,也有利于增强我国对外出口饲料的市场竞争性。其次,国家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了该行业极大的优惠。2011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问题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免税饲料产品的范围,将其扩大至“单一大宗饲料、混合饲料、配合饲料、复合预混料、浓缩饲料”,并规范了相关企业申报免税的具体程序,从税收方面减轻了饲料企业的负担。此外,各地方政府一般都会对本辖区的饲料生产企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各种补贴,这些都为饲料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2)下游养殖业的推动养殖业处于饲料行业的下游,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饲料行业的未来发展走向。纵观中国养殖业的发展,养殖规模由小到大,且专业性越来越强,经营方式也逐渐多样化,这对其上游饲料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养殖业的发展规模上,以养猪为例,2017年我国生猪出栏量为7.35亿头,同比增加2.7%,猪肉产量5671万吨,同比增加3.2%,且呈现继续增长的趋势。在养殖模式上,传统养殖以散养较为常见,一般多使用自制饲料,对工业饲料的需求相对较弱。但随着养殖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加之多数城市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行,传统的散养模式已逐渐转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这无疑会刺激工业饲料需求的增长,提高工业饲料在养殖行业的普及率。根据《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公布的数据测算,工业饲料普及率每增加10%,我国工业饲料产量将增加1760万吨。在普及率的具体数据方面,目前国内市场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以猪饲料为例,发达国家的工业猪饲料普及率近乎100%,而我国仅为40%左右,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饲料的应用比重将会逐渐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饲料行业的发展。(3)消费市场的促进饲料行业的下游是养殖业,而养殖业的发展又取决于居民的消费量,尤其是对各种肉、蛋、奶制品的消费。因此,居民的消费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饲料行业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饮食结构较之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米、小麦等主食的需求量逐渐减少,各种肉类、蛋类、奶制品等副食品的需求正逐渐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居民猪肉消费量为5716.9万吨,较1978年增长4938.1万吨,增幅达634.07%。在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6公斤、奶类36公斤、水产品18公斤”,而随着我国人口总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居高不下,肉蛋奶制品的消费市场总量将是空前巨大的,这无疑会成为未来饲料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与此相关的饲料产品安全性也会逐渐引起关注。为了适应未来较为严格的安全生产标准,各大饲生产企业均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或完善生产工艺的改造,或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而这对于饲料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十分有利的。2.不利因素(1)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我国饲料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摆脱了以往“小而散”的状态,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产量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截至到2015年末,我国饲料整体产量已突破2亿吨大关,创历史新高,可谓成绩显著。但在产量增长的同时,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水平并没有随之得到显著的提高,很多企业的生产设备仍旧比较落后,设备管理也多依靠既有知识和传统经验,生产率水平不高,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此外,在产品比较方面,目前国内市场的饲料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很多企业都是采取模仿式方式进行生产,并无自身特色,从而导致市场“价格战”频发,行业平均利润较之前相比有所下降,究其原因在于饲料产品核心技术——饲料配方的研发存在较高门槛。饲料企业需要通过研究动物营养需求不断进行配方优化,组建强有力的研发团队并建立长效研发机制,而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成本开支。资金和技术上的双重要求对于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企业来说是很难逾越的一道门槛,结果只会导致市场上饲料产品相似度较高,竞争力也会相对变差。(2)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饲料产品价格除了受产品本身质量和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以外,还与其来自上游产业的原料价格息息相关。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饲料生产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而影响饲料产品的市场价格,给该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饲料行业的原材料主要是来自于各种生产添加剂原料、豆粕、棉粕及玉米、小麦等。生产添加剂是预混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开发周期长、投资大、技术复杂等特点,目前为国际少数大型医药集团所垄断,其拥有定价权的优势直接影响了国内饲料原料价格,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豆粕、棉粕、鱼粉等蛋白质原料国内产量较少,大多依赖进口,受全球产量、关税、油价、汇率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价格起伏不定,对于国内以此为原料的饲料生产企业来说,具有较大的风险性;玉米、小麦等能量性原材料主要来源于上游的种植业,而种植业本身受自然环境影响特别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如玉米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贮存条件下质量方面就具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导致价格也出现较大的变化。(3)动物疾病和疫情的影响饲料行业的下游即为养殖业,产品消费的主要群体也是各种畜禽类或水产类动物,其消耗量直接关系到饲料产品的年产量和销售量,进而影响着整个饲料行业的发展走势,养殖行业中,动物疾病和疫情的爆发是其主要风险,灾情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整个行业的萎缩,因此也就间接地构成饲料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动物疫情一旦爆发,极容易引发消费者的恐慌心理,从而导致肉、蛋、奶制品消费量的下降,养殖业规模急剧缩减,进而对饲料行业造成冲击。近年来,各种动物疫情事件屡屡发生,造成的恶劣影响也越来越大。2003年发生的“非典”事件造成饲料销售量和销售范围明显缩减;2006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高热症等动物疫情在全国的蔓延,更是造成了畜禽业生产受阻和消费需求的急剧下降;2013年,我国饲料行业又经历了“黄浦江死猪”、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等多重影响,增速明显放缓。2018年全国范围内爆发的非洲猪瘟,导致全国生猪存栏量大幅下滑。随着社会污染物的日益增多,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此类事件还将继续有所增加,从而构成饲料行业未来发展的重大不利因素。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