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收视业务、节目传输业务、工程业务、数据业务、销售业务等。
经营范围:广播电视网络的设计、建设、改造、经营、维护、管理、多功能开发及技术服务;广播电视节目和网络信息传输服务;广播电视设备、电子设备、信息设备、教学设备、幼教设备、机电设备的购销、租赁;服务器托管服务;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壹级;计算机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信息咨询与系统维护;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的销售、安装、设计与施工;网络综合布线;安防工程壹级;出版物(含电子出版物)、办公设备、通讯器材、教学仪器、实验室设备、数码产品、家用电器、Ⅰ类医疗器械的销售;危险化学品批发(凭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经营);体育场地设施安装、体育场地设施工程施工,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教育文化信息咨询。一般项目: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文具用品零售;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会议及展览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全国率先以股份制方式整合广西全区广电网络资产设立的、自治区直属大型国有股份制文化企业(股票名称:广西广电,股票代码:600936)。
公司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第一家上市的文化企业,是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广西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广西服务业企业50强、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引领数字经济产业第一批重点示范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广电5G移动通信业务、宽带互联网业务、广播电视网络建设运营和数据专网业务等综合信息服务。
公司下设89个市、县分公司,6家全资子公司,1家共同控制公司,5家参股公司。
公司获得有效专利5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0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0多项;主导或参与地方及行业标准10多项;先后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近10项,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创新奖20多项,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多项。
公司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发展智慧广电网络”重要指示精神,以“做新时代美好数字生活服务专家”为企业愿景,秉承“忠诚、精诚,创新、创业”的企业精神,坚持“有线沟通,无限服务”的服务理念,深入实施高清化、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战略,大力创新智慧广电融合应用,深入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广西智慧广电生态体系,全力推进智慧广电网络建设,建成了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数字化、双向化、智能化广电智能综合覆盖网,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全部光纤联网。
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东盟区域中心、国家文化专网、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广西应急广播体系、广西志愿服务云平台—“桂志愿”云等,在数字广西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公司紧抓广电5G建设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重大机遇,积极巩固拓展广播电视“党媒政网”服务效能,着力构建“有线+5G”全业务融合发展新格局,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IPV6、广电5G等新技术与智慧广电的融合应用,智慧政务、智慧党建、雪亮工程、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数字乡村等智慧广电政用、民用、商用服务产品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并不断延伸拓展。
公司以打造全媒体时代新型文化产业为目标,加速向智慧广电网络服务商、综合文化信息服务商、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转型,加快构建可管可控、绿色安全的战略资源网和媒体融合网,推动科技和文化深度融合,争取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数字生活的新期待,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广电网络力量。
2024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解放思想、担当实干,加快构建“有线+5G”全业务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由单一有线电视运营商向“智慧广电网络服务商、综合文化信息服务商、基础电信运营商”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经营工作如下:(一)做强主责主业,推动“有线+5G”全业务融合发展。
加快广电5G业务规模化发展,推进携号转网试点和固定语音网正式商用。
加大社会渠道建设力度,初步建立了“线上+线下”渠道运营体系,发展5G用户达到150万户。
加强常态化营销和地推路演,累计开展营销路演逾1.5万场,触达用户超300万人。
加快推进电视操作复杂治理,初步实现一个遥控器看电视,完成各类酒店治理2,061个,“重温经典”接入养老机构454个,涉及终端14余万个。
打造政企业务新增长极,完成广西海事局CCTV系统船载移动监控网络升级服务项目交付,实现广西广电5G专网业务“零”的突破。
(二)紧抓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加快国家文化大数据东盟区域中心建设,对接宣传文化和泛文化机构连入国家文化专网(广西),初步形成广西基础文化数据库,专网联通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和广西民族博物馆5家文化场馆,初步形成广西基础文化数据库,收录了广西各类文化数据113万多条。
大力推进智慧广电重点工程建设,广西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十四五”所有边境8县(市)建设任务顺利收官,完成全区15个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乡镇建设,协助鹿寨、蒙山县建立广播电视标准化运维网络。
打造“智广乡村”应用,累计服务用户22.17万户,累计访问量超560万次。
完成民族地区有线高清交互数字电视机顶盒推广普及项目49.84万户标清用户机顶盒升级任务。
助力中国—东盟视听产业交流合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启动“中国—东盟微短剧内容平台”四大终端体系的构建,中国影视东盟国际传播服务平台播放量超过12亿次。
(三)强化科技赋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大力开展人工智能研发,与阿里云共建广西广电—阿里云全媒体AI实验室,共同打造数智化服务前沿创新平台。
推进5G专网建设,完成广西广电5G核心网二期建设,广西成为全国首批完成广电5G政企专网建设的省(区)之一,有力支撑5G专网应用项目开展。
持续优化有线网络质量,推进精准网改“能改尽改”。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组建“詹永强创新工作室”,开展智慧动环管理系统课题研究与开发,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电视软终端实现正式商用。
自研的“党建云”项目核心业务功能节约开发成本达80%。
(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提升治理效能。
持续深化市县分公司三项制度改革,员工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公众、政企和技术支撑人员占分公司总人数的比例约85%;推动县级分公司进行合署经营或事业部改革,进一步提高人均创效能力;推进公司总部薪酬改革和员工职级套转工作,制定并实施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实施办法等制度,“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进一步完善。
深化农网运营改革,在农村地区健全农网运营队伍,大力推行承包运营机制,农村用户下滑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优化网格经营单元结构,在农网改革的基础上,将全区市县分公司划成1363个网格,明确经营管理责任,盘活最小经营单元。
开展重点县分公司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双提升的专项行动,推动网格高质量发展,农网用户流失率较前两年明显放缓,全区农网乡镇承包占比达57%,农网电视用户降幅同比减少7.8%,宽带用户降幅同比减少8.5%。
持续推进网络建设及运维改革,优化项目管理流程,实行工程定额计价和项目业主代表认证机制;加强运维工单管理,运维工单和客服运维工单超时率均降低至5%,切实提升服务质效。
多措并举抓好应收账款催收工作,紧抓政府化债契机,将公司应收账款纳入政府全口径债务统计范围并争取优先偿付欠款;采取应诉尽诉、以资抵债等方式推进逾期项目追款工作,以资抵债收回逾期款超千万元。
(五)坚守党媒政网使命担当,铸牢意识形态安全主阵地。
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安全播出和通信保障,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9次重要保障任务,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安全播出事故发生。
组建“红网初心”宣讲团,开展“书记领头破难题”活动,着力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水平,积极组织开展意识形态专题研讨。
以零容忍态度做好反诈工作,构建发现及时、响应迅速、全员参与的反诈体系,广西广电本地涉诈手机号码数量同比下降90.1%。
持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优化升级自治区级技术平台,“桂志愿”平台累计注册志愿者数为1191万人,新增注册志愿者25.76万人,新发布志愿项目16.9万个。
广西广电系由广电传输依法变更而来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发起人为广西电视台等93家股东。
2004年5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发起变更设立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桂政函[2004]78号)批准,公司发起人以广电传输评估净资产及经评估的市、县广电网络资产按1:1的比例折股,以发起设立的方式组建了广西广电,出资总金额1,039,790,570.00元,折为1,039,790,570股。
2004年5月28日,自治区工商局核发了注册号为4500001001241(后变更为450000000008468(1-1))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