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中科通达
- 企业英文名: Wuhan Citms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王开学,王剑峰
- 上市代码: 688038.SH
- 注册资本: 11637.3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07-13
- 大股东: 王开学
- 持股比例: 16.94%
- 董秘: 何娟
- 董秘电话: 027-87788636
- 所属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黄飞、汤方明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康达(长沙)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1号软件产业三期A3栋10层
- 概念板块: 软件开发 湖北板块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预盈预增 DeepSeek概念 微盘股 多模态AI 数据要素 信创 数字经济 数据安全 华为欧拉 机器视觉 智慧政务 数字孪生 华为概念 生物识别 车联网(车路云) 人工智能 国产软件 国家安防 大数据 智慧城市 云计算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北
- 成立日期: 2007-06-08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201006634595767
- 法定代表人: 王开学
- 董事长: 王开学
- 电话: 027-87788721,027-87788636
- 传真: 027-87788720
- 企业官网: www.citms.cn
- 企业邮箱: citms-zqb@citms.cn
- 办公地址: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1号软件产业三期A3栋10层
- 邮编: 430074
- 主营业务: 专注于数字社会治理与公共安全综合服务领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感知、云计算、数字孪生等创新技术手段构建了集合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应用为一体的全要素全周期数据治理服务体系。公司致力于成为数字治理行业领先的综合服务运营商,业务涵盖数字公安、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数字派出所、数字政务、数字环保、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为公安、政府及行业用户提供专业的平台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定制化软件开发、项目集成、项目运维及运营等综合服务。
- 经营范围: 计算机系统集成及软件开发、交通智能化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维护;计算机产品、智能交通设备的设计、生产与销售;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成果转让。(上述经营范围中国家有专项规定的项目经审批后或凭许可证在核定期限内经营)
- 企业简介: 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业务高度聚焦公安信息化领域的规模以上企业,公司于2021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688038)。公司产品和技术深度融合国家信创产业发展战略,以视频图像处理、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在视频云+、公安大数据治理、关系图谱及技战法模型、情指勤舆—体化、精细化交通治理、智慧平安小区及智能化基层警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平台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公司产品获得华为云鲲鹏技术认证、银河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兼容性认证、统信UOS服务器操作系统兼容性测试认证以及达梦数据库兼容性认证。公司主营业务是以平台软件为核心,为客户提供公安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下设北京中科、安泰泽善、中科数源、安视锐通等分子公司,市场覆盖湖北全省,辐射北京、天津、山东、湖南、宁夏、内蒙、新疆、江西、安徽、山西、陕西、浙江等多省市。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公司转型攻坚与突破发展的关键之年。宏观经济面临周期性波动,行业面临技术迭代加速与预算结构性调整的双重挑战,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以及不断加剧的行业竞争中,始终锚定“数字治理与公共安全服务”主航道战略,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通过大模型技术深度赋能场景、大数据驱动效能、产业生态强化竞争优势三大核心策略,持续推进国产化替代与业务结构转型,实现了营业收入与纯软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视频数据安全以及智慧交通等关键领域加大投入,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收入结构得到持续优化,在传统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创新业务取得显著进展。(一)紧抓人工智能浪潮,推动大模型行业应用与场景落地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呈指数级跃迁的当下,以DeepSeek、多模态大模型为代表的技术突破正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国家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指引下,公司加速布局大模型与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探索构建智能认知决策系统,相关技术已在多个典型场景落地应用。1、公司基于多年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技术积淀,运用Transformer-XL架构与多模态融合技术,开发完成智周大模型产品体系。该体系以客户场景应用为牵引,整合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形成了智周-ALL视觉大模型、智周-灵犀城市智能安全感知大模型、智周-灵犀平台三大核心模型产品,以及AI城市治理系统和AI视频巡逻方案等场景化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实现了大模型产品的场景化落地与商业化实践,有效地满足了客户在多样性与复杂性方面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公司AI视频巡逻方案在湖北地区的交警系统成功试点,通过提升交通违法行为的智能识别能力,优化传统响应流程,为交通管理模式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实践范例;AI城市治理系统在陕西某地级市成功部署,围绕城市治理六大关键应用场景,助力政府提高城市治理效率与智能化水平。上述新技术在应用场景中的成功落地与实践,不仅提升了公司AI产品线的成熟度和市场适应性,同时也为更多意向客户挖掘自身潜在需求开拓了新路径,为公司后续获取相关业务订单打下了坚实基础。2、报告期内,公司在语音识别技术(ASR)以及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上亦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构建了一套从模型训练到实际推理的全链条技术框架。公司研发的警务专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引擎,具备领域自适应能力,实现了警务基础数据的自动化语音录入,结合最新的语音识别技术(ASR)能够对用户搜索内容进行意图识别并精准输出查询结果,目前已在襄阳视综项目和内蒙古某市公安系统中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信息采集效率,确保了数据精度和实时性。3、报告期内,公司在智慧交通领域持续推进智能化技术升级,在新一代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全息路口平台基础上,成功研发了综合交通运行协调中心(TOCC),该平台聚焦智慧交通体系协同化需求,通过整合公路交通、道路运输、水运交通等多种交通运输数据资源,深度挖掘交通流量、运输资源配置等关键信息,构建了覆盖全面、协同高效的综合交通管理体系。该平台切实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为交通指挥和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该系统成功在山西某地市实现实战应用部署,获得了良好效果。(二)深化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战略,构建核心技术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坚持“自主可控,国产代替”的技术路线,围绕视频监控联网安全可信技术开展系统性攻关。公司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35114-2017)为基础标准,以国产编解码技术SVAC3.0为核心架构开发的视频安全密钥服务系统,利用密码算法构建了公安视频数据的身份真实、信令可靠、数据加密体系,实现了对省级公安视频数据的安全加密保护。随着国家对公共视频数据安全的高度重视与GB35114-2017国家强制标准在公安系统内的加速推广与试点,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开发建设热潮。1、公司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助力新技术和新标准的普及。公司深度参与编制《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SVAC3.0),大力推动GB35114标准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实施与推广,助力公共安全视频领域实现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公司自主研发的GB35114+SVAC3.0解决方案,凭借一定的先发优势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领域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参与了公安部有关GB35114视频安全标准在湖北地区的试点工作,为后续相关业务的规模化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公司构建了基于SVAC3.0与GB35114标准的完整端到端解决方案,具备SVAC3.0/2.0+H.265/264+35114等主流编码格式的混合解码能力,全面覆盖接入、联网、共享、安全以及传输、交换、控制等全维度技术要求,适配国家及国际最新视频监控标准。同时公司在国产视频编码技术生态链中率先实现平台化适配与升级,是业内首批具备接入SVAC3.0相机能力的平台厂商之一。3、公司与SVAC3.0视频芯片头部厂商密切合作,深度参与视频芯片的SDK开发适配工作。同时与终端设备厂商联合,以公司系统平台的核心能力赋能硬件应用,共同推进新一代国产视频安全产业链的发展与壮大。公司不断强化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参与天翼视联“视联集成协同攻坚”行动,共同打造满足最高视频安全接入标准的行业通用解决方案,并探索通过联合运营方式对社会化泛安防资源进行有效汇聚、整合与应用,突破传统公安视频领域的现有自建模式,助力推动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三)公安数字化业务承压前行,多维突破构筑韧性底座报告期内,公安数字化业务面临着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地方财政预算收紧以及项目招标延期等多重挑战,但公司通过深化市场布局与客户价值挖掘,加速构建区域化营销网络,实现全年营业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56.27%,毛利率显著提高,净利润亏损大幅收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展现出强劲的经营韧性。1.夯实公安业务基础,拓展政企客户与应用场景公司业务范围由传统的公安、交管等领域,延伸至大安防(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大交通(涵盖智慧交通全场景)及数字化转型(政务数字化服务)三大领域,形成“三位一体”的业务矩阵。在深化公安数字化业务基础上,努力突破单一政府客户模式,开拓企业客户市场,通过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的业务版图,持续拓展多维度战略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横向拓宽业务辐射范围,积极扩展了银行、医院及机场客户,为某区域性银行分行开发建设了银医合作云系统、参与了武汉某医院的急救中心大楼数字化系统建设,为北京某机场建设了出租车实名准入系统,加速推进客户群由G端向B端市场延伸。公司纵向深化行业渗透力度,将安防场景拓展到森林防控领域,为武汉某区开发了森林资源治安防控平台。公司还拓展了公安灾备市场,承接了省级公安机关的情报信息平台容灾备份建设项目。在区域版图构建层面,公司持续推进区域架构布局的优化与升级,对既有区域资源进行重组与整合,裁撤了四川及浙江分公司,新设陕西分公司并与宁夏分公司合并,不断提升团队效能,形成了“华中+西南+西北”的三角战略布局,推动省外业务占比提升,加速全国化进程。另一方面,公司践行专业子公司聚焦不同领域的策略,在湖南株洲设立子公司专门从事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在社会治理与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与研发,在成都设立子公司专门从事城市运行相关软件平台的技术开发与项目拓展,促进城市运行项目的实施落地。以上新设子公司在新领域的探索及布局,拓展了新的行业应用领域,实现垂直细分赛道的卡位,通过培育创新动能与深挖产业价值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架构。2、经营策略显成效,纯软销售实现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执行“控制总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拓展增量”的经营策略,控制垫资类业务总量,提升承接项目质量,将自研纯软件产品销售作为整个营销工作的重点,努力优化收入结构,提升整体毛利率水平。报告期内,公司视综产品、交管产品与数智云OS三大核心软件产品在湖北、陕西、山西、湖南、安徽、内蒙古、天津等多个地区实现规模化落地,推动平台化标准产品在全国市场的渗透。公司成功交付多个省市城市治理数字化软件项目,包括湖北某市城运中心市政管理前端开发及数据治理体系构建、河南某市的城市感知系统建设、江苏某地的公共停车智能中枢系统搭建。在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公司聚焦集团B端客户需求,深度赋能数字产业、生物科技、智能制造等行业客户,通过定制化智能分析系统、数字化管理平台及物联网感知中台等解决方案,助力重点行业客户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同时公司还为山东某地博物馆开发了VR大空间软件,开辟数字文旅新赛道。基于以上战略布局与业务拓展,报告期内公司的纯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039.2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7.59%,创历史最好水平,标志着公司软件产品战略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3、多举措并举,改善经营性现金流报告期内,公司构建系统性财务管控体系,实现资金管理有效提升。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公司建立分类管理机制,由经营团队责任人统筹制定差异化回款策略,强化绩效考核牵引,同步运用多元清收工具加速资金回笼。报告期末公司回款较去年实现提升,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规模较去年同期缩减明显。在现金流优化方面,公司实施项目全周期筛选机制,优先筛选利润率高、回款确定性强的项目承接,从业务源头保障现金流质量。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通过建立多维度供应商合作网络,降低单一供应路径依赖;优化准入标准严控风险,建立分级名录并与核心供应商深化战略合作、优化重要供应商的账期及付款节奏;针对供应商实施优质资源倾斜与末位淘汰机制,系统提升供应链韧性与资源整合效能。通过以上措施并举,公司实现了经营性现金流由负转正,资金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4、打造智能化管理系统,助力经营提质增效报告期内,基于自身数字化转型需求,公司全面落地智能化经营管理系统,依托云原生微服务架构与数字孪生技术,融合打通各分子公司、业务部门工作链路,汇聚整合各项业务关键数据及经营指标,以实现公司整体经营决策的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各部门的数字化业务能力,实现从流程优化到业务增值的全面升级。该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各部门业务目标进展,动态预警偏差风险,辅助经营决策,不仅实现了跨部门的全域数据贯通,更构建起“数据驱动+实时仿真+智能预判”的新型管理模式,推动公司运营效率与决策响应速度的大幅提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