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艾可蓝
- 企业英文名: Actblue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刘屹
- 上市代码: 300816.SZ
- 注册资本: 800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02-10
- 大股东: 刘屹
- 持股比例: 38.89%
- 董秘: 姜任健
- 董秘电话: 0566-5255528
- 所属行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王书彦、屠灿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合肥)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安徽省池州市高新区玉镜路12号
- 概念板块: 汽车零部件 安徽板块 专精特新 预盈预增 机构重仓 创业板综 QFII重仓 微盘股 尾气治理 氢能源 云计算 节能环保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安徽
- 成立日期: 2009-01-21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417006836379072
- 法定代表人: 刘屹
- 董事长: 刘屹
- 电话: 0566-5255528,0556-5255528
- 传真: 0566-5255693
- 企业官网: www.act-blue.com
- 企业邮箱: akl@act-blue.com
- 办公地址: 安徽省池州市高新区玉镜路12号
- 邮编: 247100
- 主营业务: 发动机尾气后处理产品及与大气环保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大气污染治理;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服务;矿山机械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仪器仪表制造;智能仪器仪表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泵及真空设备制造;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农林牧渔机械配件制造;大气污染监测及检测仪器仪表制造;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环境保护监测;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船舶改装;船用配套设备制造;船舶修理;摩托车零配件制造;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机械电气设备制造;农林牧副渔业专业机械的安装、维修;通用设备修理;专用设备修理;电气设备修理;仪器仪表修理;软件开发;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新材料技术研发;电子、机械设备维护(不含特种设备);机械设备研发;汽车零部件研发;摩托车及零部件研发;机动车修理和维护;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电池销售;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电池零配件生产;电池零配件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合成材料销售;再生资源回收(除生产性废旧金属);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再生资源销售;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销售;节能管理服务(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许可项目: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公司的经营范围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内容为准。
- 企业简介: 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月,是一家由海归博士团队创立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专业从事汽油、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尾气后处理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并提供专业的排放检测与标定技术服务。产品与技术适用于汽车、摩托车、通机、工程机械、船用动力、发电机组、农业机械等。公司总部坐落于我国生态经济示范区-安徽省池州市,北临黄金水道长江,东向三十公里毗邻四大佛教名山之九华山,境内机场、高铁、高速、水运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理事单位,建设有“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内燃机排放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公司主导和参与制定了多项行业、团队、地方及企业标准,承担和参与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安徽省发改委、科技厅、经信委等多个政府类科研项目,如《面向国VI的重型柴油车后处理集成技术研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公司的主要产品先后被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安徽省重点新产品”、“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安徽省专利优秀奖”等称号或奖项。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主要业务公司主营业务为发动机尾气后处理产品及与大气环保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主要产品包括符合机动车国VI排放标准的柴油机和汽油机尾气净化产品、符合非道路移动机械国IV排放标准的柴油机尾气净化产品,以及符合船舶国II排放标准的尾气净化产品。公司的核心技术为尾气后处理催化剂配方及涂覆技术、电控技术、匹配及标定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四大核心技术。在四大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技术的综合应用,逐步布局形成了多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产品,产品符合道路柴/汽油机国VI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国IV标准及船舶国II标准。此外,公司以核心技术能力及储备资源为基础,围绕着绿色和智慧两个核心主题,也陆续在相关细分领域和垂直化应用方面进行了产业拓展和布局。(二)经营模式1、业务模式报告期内,公司的产品主要为发动机厂商和整车厂商进行配套,以及用于在用车的尾气治理改造。公司的下游客户发动机厂商和整车厂商主要采取零库存管理模式,公司的生产主要根据客户的订单计划进行排产,生产完成后运送至客户或其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仓库。公司为满足客户需要,必须根据客户需求量提供安全库存保障。下游发动机厂商和整车厂商客户采取“上线结算”模式,在上线装机结算前,产品的所有权仍属于公司。2、采购模式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泵体材料、载体、贵金属、尿素箱、衬垫、化学材料等。公司一般会综合考虑订单情况、生产计划、安全库存等以制定采购计划。对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原材料如贵金属,公司一般根据市场走势,在价格较低的情况下结合当期生产计划加大采购量。此外,部分进口原材料的运输周期较长,公司也会根据订单计划制定备货计划。公司制定了完善的供应商选择、开发和管理的制度和体系。公司需要先对供应商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定,确认其具备供货的资质后双方签署开发协议,然后进行样件的提交认可、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和现场审核、小批量试制和验证,从而确定其批量供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公司不定期抽查供应商的现场管控水平,以及定期对合格供应商进行绩效评定,评定内容涵盖质量、价格、交期、服务、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根据评定的结果对供应商采取不同的措施,如限期整改、调整配套份额、移出供应商体系等。3、生产模式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根据客户提供的年度、月度采购计划制定生产预测计划,并根据每周订单制定每周实际生产计划。4、销售与结算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主要为发动机厂商和整车厂商配套,以及用于在用车尾气治理改造。上述产品均采用直销模式。报告期内整车制造生产经营情况报告期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情况同比变化30%以上的原因说明零部件销售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主要为发动机厂商和整车厂商配套,以及用于在用车船尾气治理改造。上述产品均采用直销模式。公司开展汽车金融业务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1、概述近年来,我国商用车市场销量跌荡起伏,公司积极抓住市场机遇,加大客户开发力度。2024年,公司认真贯彻“转思想、强作风、重实效”的思想理念,积极做好降本增效,努力落实“清旧账、开新局”的方针政策。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6,540,590.39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9.5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877,842.84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66.61%。公司业绩变动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公司船舶板块业务进一步扩大,销售额和利润较上年增长明显;(2)公司强化向管理要效益的原则,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提升成本管控能力,推动全员参与降本增效工作。(3)公司从2024年度开始享受先进制造业增值税进项税额加计抵减优惠政策,报告期内,确认其他收益8,529,700.79元。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继续巩固在轻型柴油机后处理市场的龙头地位,积极向中重型柴油机领域、汽油机及混合动力领域、非道路移动机械领域、船舶领域以及固定源污染治理领域拓展。公司积极抓住市场机遇,加大客户开发力度,客户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在道路车辆及非道路移动机械领域,新增平台项目定点20个,新增发动机公告13个,累计转产项目200个;报告期内,除维持和扩大全柴动力、玉柴机器、中国重汽、常发农装、奇瑞汽车等原有客户份额外,还在常柴股份、东风股份取得客户突破并实现批产;并在比亚迪、吉利商用车、奇瑞商用车等汽油机及混动领域客户开发也取得较好进展。在船舶领域,报告期内,公司成功获得英国劳氏船级社LR型式认可证书、获得法国船级社BV焊接工艺认可证书和工厂认可证书,此前,公司已取得国内首个船用DOC的中国船级社CCS产品检验证书。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与镇江船厂、玉柴船动、中国船舶、安庆中船、宁波中策、中船现代等多家龙头客户开展项目合作,实现批量供货,并与淄柴、芜湖船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淄柴、玉柴船电形成销售。报告期内,公司在重庆市渝中区“两江游”船舶尾气污染治理项目中,顺利完成了长航朝天门轮的排放升级改造,并通过验收,成为国内首艘完成了尾气氮氧化物高效治理的内河在用船舶。同时,公司自研燃烧器已通过中国特检院型式认证试验,取得中国特检院型式认可证书,产品已经正式投产,批量应用。在在用车领域,公司积极推动实施安徽省首个地市级国五中重型柴油车尾气深度治理项目,已成功完成淮北中重型柴油车尾气深度治理项目,并中标淮南矿业集团防爆柴油机单轨吊尾气净化装置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在海外业务领域取得较好进展,完成了全柴动力、东风股份配套出口项目的开发及转产;ABF在稳固现有客户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向外拓展市场,为不同客户提供样品测试,并针对部分客户需求,开发了全套后处理系统。(二)除继续专注尾气治理主业外,公司以核心技术能力及储备资源为基础,围绕着绿色和智慧两个核心主题,在细分领域和垂直化应用方面进行产业拓展和布局。在绿色能源领域,2024年,公司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布局。报告期内,在氢燃料电池催化剂方面,公司成功完善了全场景应用催化剂系列化矩阵,针对不同功率需求与使用场景,重点开发出适配无人机轻量化动力系统的高效铂碳催化剂,以及满足氢能两轮车高动态响应需求的低铂载量催化剂,形成覆盖交通载具全谱系的解决方案;同步突破膜电极(MEA)集成技术瓶颈,完成基于自研催化剂的超薄复合质子交换膜等核心组件开发。在PEM电解水制氢方向,公司攻克高活性Ir基阳极催化剂稳定性难题,实现阴阳极催化剂100%自主研发,电解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通过头部企业性能测试,为绿氢规模化制备奠定技术基础。目前,相关技术已与多家战略伙伴开展协作,正在共同推进氢能交通与工业脱碳示范项目落地。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以高倍率功率型电池应用场景为基础的电池PACK系统技术及产品开发工作,完成了与多家主机厂的技术交流,未来,公司将以BMS/PACK技术为基础,致力于为不同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在智慧领域,公司围绕高性能智算和智慧+打造供应链平台、智算资源平台和科技平台。报告期内,公司与艾昆纬签署多份合作协议,承接对方指定区域数据的人工智能处理与模拟业务,下一步,双方还将就AI+医疗方面的应用展开多方位战略合作。同时,公司算力供应链业务已初步展开。2024年,公司与参股公司上海燚智开展深度合作,成功上线算力租赁平台,并发布了GPU集群管理平台v1.0,提供算力资源调度、算力配额等服务;同时启动面向AI大模型推理场景的云扉一体机、面向GPU集群调度的分布式文件存储的开发,打造智算产品生态系统。(三)继续坚持向管理要效益的原则,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提升成本管控能力,推动全员参与降本增效工作。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梳理和优化关键业务流程,强化内部协同和闭环管理,提升运营效率;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管理和资源多元化配置,提升资源保障能力;持续优化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结合数字化工厂建设,提升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追溯能力;通过干部挂职锻炼、开设青干班及管培生培训等方式,为公司发展储备各类人才;积极与国内重点高校开展合作,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企业发展。(四)及时响应政策号召,积极开展资本运作。2024年,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公司股票,拟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股票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成功完成股份回购,合计回购股份数量为1,259,700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1.57%,回购的最高成交价为20.50元/股,最低成交价为18.59元/股,成交总金额为25,021,118.72元(不含交易费用)。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