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自来水生产供应及污水处理业务。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自来水生产与供应;建设工程施工;检验检测服务;现制现售饮用水。(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市政设施管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业务培训(不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需取得许可的培训);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水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监测;水资源管理;环保咨询服务;环境应急治理服务;工程管理服务;住宅水电安装维护服务;供应用仪器仪表制造;供应用仪器仪表销售;智能水务系统开发;水质污染物监测及检测仪器仪表销售;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销售;直饮水设备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资源循环利用服务技术咨询;信息技术咨询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广西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是一家供排水一体化、厂网运营一体化、具有完整水务产业链和多元投资主体的国有控股水务公司,主要从事自来水生产供应及污水处理业务,在特许经营区域范围内负责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及维护。
公司股票于2015年6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368)公司现下属8个自来水生产单位,分别为陈村水厂、三津水厂、河南水厂、中尧水厂、西郊水厂、凌铁水厂、东盟分公司、武鸣供水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日供水能力197万立方米;下属13个污水处理单位,包括江南水质净化厂、埌东水质净化厂、三塘水质净化厂、五象水质净化厂、那平江水质净化厂、朝阳溪水质净化厂、物流园水质净化厂、茅桥水质净化厂以及横州市污水处理分公司、武鸣污水处理分公司、宾阳县污水处理分公司、上林县污水处理分公司、马山县污水处理分公司,设计日污水处理能力169.5万立方米。
公司拥有南宁市水建工程有限公司、南宁市武鸣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市流量仪表检测有限责任公司3家全资子公司及广西北投绿城二次供水投资建设有限公司1家参股公司。
多年来,公司依靠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管理,公司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供水管网压力合格率等各项水质指标一直优于国家标准。
同时,公司不断强化“一站式服务”、“3296332水务热线”等服务举措,持续提升公司服务水平,有效满足客户需求,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公司先后荣获“广西城镇供水建设先进单位”、“全区用户满意服务称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南宁市文明单位”“南宁市先进单位”、“南宁市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未来,公司将抓住南宁市良好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供水及污水处理业务,不断巩固公司在南宁市城区的供水和污水处理一体化、厂网一体化经营优势,并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提升公司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精耕细耕水务事业,努力使公司发展成为一流的水务环保投资运营商。
2024年,面对国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以及水务行业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经营压力的持续增长,公司董事会积极迎接挑战,迎难而上,审时度势,科学研判市场环境与企业发展实际,合理制定经营管理目标,聚焦主业谋发展,紧抓建设提产能,精益管理增效益,企业持续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2024年,公司完成售水量52,224.47万立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01.21%,同比增长3.13%;完成污水处理量60,262.02万立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02.52%,同比增长7.02%。
实现营业收入247,767.25万元,同比增长6.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93.46万元,同比增长19.61%;总资产2,340,946.78万元,较期初增长10.82%;净资产476,763.61万元,较期初增长1.95%。
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主业售水量和污水处理量同比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同时,受汇率波动影响,外币借款汇兑净收益同比增加。
去年,公司着重抓好了以下几项工作:1.多举措推动业务发展,挖掘业绩增长空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困难增多的严峻形势,公司努力克服成本上升的压力,千方百计推动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
供水业务方面,公司抓住重点区域用户用水需求,通过增设加压站、联通供水管道,有针对性地解决低压区供水问题,以及通过持续优化供水调度、加大水表抄收管理力度等措施,挖掘存量市场潜力。
同时强化供水营销,积极拓展南宁市周边区域的供水新用户,推动售水量增长。
污水处理业务方面,充分发挥武鸣城南水质净化厂、马山县污水处理厂等新建项目产能,优化厂、站控制以及厂站网联合调度,并加大管网排查,完成了南宁市区长湖东路、沙井大道等污水管的结构缺陷修复,疏通清淤污水管道约25公里,推动污水处理业务提质增效。
通过多举并施,公司售水量、污水处理量、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三增长。
2.加速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产能规模公司紧抓南宁市大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及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积极加速推进重点水务设施项目建设,推动企业总产能进一步增长,夯实发展根基。
其中,供水方面,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厂二期工程投入运行,新增供水能力共计6万立方米/日,完成三津水厂扩建工程、可利江泵站至陈村水厂原水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继续加快推进石埠水厂一期工程、五象水厂一期工程、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南部水厂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
污水处理方面,武鸣城南水质净化厂和马山县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及二期工程竣工投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共计3.5万立方米/日,同时,新开工建设武鸣城南水质净化厂一期扩建工程,并同步推进马巢河水质净化厂一期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3.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业务拓展不断加快公司积极加快整合南宁市周边水务资源,抓好国家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实施社会资本合作的新机制,中标六景工业园区水质净化厂特许经营项目,成功向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市场拓展。
同时,持续探索周边水务市场的拓展。
此外,还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进程,持续与水务相关产业链内的优质企业进行接洽,探索合作模式和路径,积极为产业延伸拓展创造条件。
4.常抓不懈提质增效,持续优化管理水平公司以提质增效为抓手,持续推动企业管理水平升级。
一是加强产销差及漏损控制管理。
加大老旧管网改造力度,报告期内,完成老旧管网改造约15公里;完成2个一级分区,14个二级分区,252个三级分区计量建设;提升管网维修效率及暗漏检出率,缩短修漏时长,加强水表管控及偷盗水的稽查力度。
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综合产销差率同比下降3.22个百分点。
二是强化生产运行降本增效。
科学合理制定电耗、药耗、污泥处置等成本目标,加强生产、采购过程控制,改良污泥脱水工艺、对鼓风机曝气管路等设备设施挖潜改造、更换高能耗设备及老旧设备,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促进动力成本、原材料、污泥处置费的有效降低。
三是实现生产现场管理标准化全覆盖。
公司所有生产单位均完成了6S现场管理改造,覆盖公司各厂、加压站、提升泵站共106个站点,6S改造责任区共335个,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5.持续推进创新创效,为企业加快发展赋能公司借助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等科研力量,依托两个创新联合体平台,积极推进2项自治区、1项南宁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公司内部立项项目的课题研究,申请的2项发明专利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
公司还努力提升自主科研创新能力,利用现状水厂的应用场景,开展了首个自主研究科研项目,同时开展创新创效活动,结合生产实际,在全公司范围内征集研究选题,推动公司创新研发工作的开展。
同时,持续推进智慧水务建设,不断提升水务管理效率和精细化水平,累计完成30个二次供水管理平台泵房数据的接入,和莫村、七一、柳沙路等6个污水泵站的远控改造,结合五象水厂智慧化建设,初步制定智慧水厂建设规范,并加快企业业务系统建设,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和合同管理系统的上线运行。
6.发挥多渠道融资作用,保障建设发展资金需求公司根据项目建设及生产经营实际,切实做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全力满足企业建设发展资金需求。
一是准确研判债券市场形势,抓住有利时机,成功发行2次中期票据、2次超短期融资券和1次公司债,并实现融资利率屡创同时期同评级债券发行产品新低,债务结构不断优化。
二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作,加快金桥供水加压站配套管线工程、马巢河水质净化厂一期工程等项目贷款的落实。
三是密切关注国家金融政策导向,根据国家中央预算内资金和超长期国债政策,结合项目建设需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公司系由南宁建宁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12月更名为“南宁建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神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3月23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关于同意南宁建宁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发起成立广西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暂定名)的批复》(南国资批[2006]31号),同意建宁集团与上海神亚共同发起设立广西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建宁集团出资来源为其“持有的现金、自来水生产和销售、污水处理等生产经营性实物资产及相关负债”,上海神亚以现金出资。
2008年8月6日,上海神亚缴纳了第二期出资4,320.00万元,上海东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验资报告》(东华桂验字[2008]78号)对上海神亚第二期出资的到位情况进行了验资。
2008年8月15日,公司在广西区工商局办理了实收资本的变更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