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主要从事汽车、工程机械、农机、船舶等动力机械发动机曲轴、汽车离合器、螺旋锥齿轮、精密锻件和高强度螺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经营范围:从事汽车零部件和部件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技术服务;商务服务。(凡涉及许可证的项目凭许可证在有效期限内经营)
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是一家专注于高端制造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发动机曲轴、精密锻件、新能源电驱齿轮、汽车离合器、螺旋锥齿轮、高强度螺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共有8家全资生产型企业,1家中德合资公司。
2014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3166。
福达股份坚持创新驱动、数智化赋能及体系化管理,拥有汽车曲轴及离合器制造技术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CNAS实验室,以及广西企业技术中心、广西汽车传动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等技术平台,具有强大的自主开发能力。
公司拥有300多项专利,掌握曲轴中频淬火、滚压强化、曲轴锻件动平衡优化及轻量化设计、离合器扭转振动传递率控制、齿轮啮合分析与减振降噪等多项核心技术,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0余项。
公司已通过IATF16949/ISO14001/ISO45001/ISO17025等各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福达股份致力于通过一流的创新工艺、装备能力和高水平制造,创造高质量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和高价值解决方案。
在曲轴领域,公司拥有20多年专业制造和技术经验,与国际知名曲轴制造商德国阿尔芬凯斯勒公司合资合作,成为国内专业的全尺寸发动机曲轴供应商。
曲轴产品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及核电领域,赢得了奔驰、宝马、沃尔沃等国际高端汽车品牌,以及日本日野、洋马,美国康明斯、卡特彼勒,德国MTU、芬兰瓦锡兰等国际知名企业的青睐。
作为中国汽车离合器行业龙头企业,福达离合器产品适配于大马力、大扭矩的重型商用车,赢得了东风、玉柴、陕西重汽等客户的广泛认可。
同时,公司拥有先进的螺旋锥齿轮生产线和高超的制造工艺水平,是汉德车桥、美国美驰等企业的定点供应商。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福达股份积极向新能源业务战略转型。
新能源混动曲轴产品占据市场领先地位,成为比亚迪、理想、赛力斯、奇瑞、吉利等新能源混动汽车标杆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
公司快速拓展新能源纯电汽车电驱齿轮业务,已成为上海联合电子、比亚迪、吉利、上汽通用、零跑等车企及电驱系统制造企业的定点供应商,为公司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
公司先后荣获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机械500强、全国质量标杆、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等荣誉称号。
2025年上半年,国家积极推进稳经济政策落地,宏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在此背景下,公司根据公司经营方针与经营计划,稳步推进各项业务布局。
在稳固传统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于新能源产品业务领域积极开展创新探索与实践,不断拓展优质客户资源,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固本创新,实现了效益与质量的双提升,整体呈现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681.4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30.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19.4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98.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414.43万元,同比增长90.30%。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多元业务拓展,巩固增长基石1、深耕传统产品领域,固守根基实现突破在燃油车曲轴产品领域,上半年,商用车曲轴产品方面,产销完成情况良好。
商用车曲轴新品开发共计23个,其中道依茨、日野、康明斯等客户的7个新品处于样件测试阶段;康明斯及玉柴系列11个新品进入试生产阶段,其中部分玉柴系列、康明斯系列新品已实现量产装机;另有10个新品完成样件交付。
乘用车曲轴产品方面,对宝马、东风乘用车等核心客户的供货保持稳定。
在离合器产品领域,公司顺利完成上半年产销目标。
后市场开发成果显著,完成5款市场件新品开发并实现批量生产,同时成功开拓3项产品的海外市场。
新能源限扭减振器开发方面,已根据客户需求完成仿真分析及样件制造,正筹备实车NVH验证;公司同步组建内部仿真团队,在外部专家指导下系统开展乘用车NVH分析工作。
商用车/工程机械的减振器产品方面,除已向广西康明斯、东风康明斯交付样件用于装车验证外,还实现吉利部分机型小批量交付、重汽杭发配套产品装车验证,配套东风股份、宇通的产品进行优化后实现批量供货。
在精密锻件产品领域,统筹内、外供应需求,在保障奔驰、上通五菱、日野、吉利、长城等核心客户配套产品稳定生产的同时,完成玉柴、东风康明斯、安徽康明斯等客户的全新产品开发与交样任务。
生产管理上,通过工艺调控与设备升级、数字化手段加强应用,实现部分产品锻打能耗同比下降超10%,12500T锻打线设备节拍效率提升约20%,有效释放产能潜力。
得益于生产效能提升与市场需求增长,报告期内乘用车曲轴毛坯锻件产量较同期增长超40%。
在齿轮产品领域,上半年已交付7个美驰(徐州)齿轮160系列新品,另对美驰、汉德部分系列产品进行优化。
在技术质量攻关改善方面,通过对部分产品擦伤问题整改、解决大端硬线问题、优化产品设计等措施,提升产品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在螺栓产品领域,充分保障三一等核心客户订单持续放量的需求外,出口市场开拓实现突破,新开发的出口产品同步完成量产交付。
此外,全州公司结合现有的土地和场地资源,通过对外出租的方式提升闲置资产利用率。
目前已出租近1.5万平方米厂房、办公楼、住宿楼,改善了全州公司的经营状况,有效提升了盈利能力。
下半年,全州公司计划进一步优化租赁方案,加大招商力度,积极与更多企业对接洽谈,增加租金收益。
2、新能源产品业务快速拓展新能源混动曲轴产品领域,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增长态势,持续驱动产业升级。
公司聚焦市场需求,加大新能源混动曲轴的市场开拓与产品研发投入,以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混动曲轴成品方面,完成理想、东风乘用车、小康动力、比亚迪等客户的9个新品开发,其中5个完成样件交付、4个处于工装样件或试生产阶段。
混动曲轴毛坯产品方面,成功开发瑞典极光湾、小康动力、吉利、比亚迪等6个新品并实现量产,还有2个全新产品在开发中,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供应提供有力支撑。
新能源电驱动齿轮业务领域,在新业务开发方面,已获得吉利星驱、联合电子、舍弗勒等客户的4个新项目定点,预计下半年实现量产,另有2个项目完成样件交付、2个项目正在技术沟通。
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新增2个新品量产、3个新品定点,还有14个新品在技术交流中。
随着工艺验证与产线调试稳步推进,预计下半年将有6个新品相继实现量产。
技术攻坚方面,公司通过多维度改善措施筑牢质量根基,搭建技术管理框架并实现文件在线化管控,以全流程技术优化保障产品品质与交付效率。
3、强化国际业务拓展力度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国内建立起的稳定供货质量以及成本优势,历经多轮技术对接与商务洽谈,获得瑞典极光湾GEN2、GEN3定点并实现量产。
其中GEN2曲轴精密锻件产品从开发到实现量产仅耗时2个月。
公司于4月21日发出首批出口瑞典极光湾沃尔沃产品,超万件曲轴精密锻件正式启程运往瑞典,标志着公司国际化战略迈入崭新阶段,这是公司实现产品“直接出口”的关键突破。
公司自启动国际化布局以来,通过数智化制造升级,实现了产品工艺一致性、质量稳定性和成本优势的全面提升。
公司曲轴精密锻件凭借技术工艺优势,再获由吉利与法国雷诺共同注资打造的全球动力技术公司浩思动力的项目定点,进一步扩大海外高端市场布局。
2025年上半年,合资公司为MTU与玉柴船电配套产品销售额保持稳健提升,增速符合预期;卡特彼勒项目在完成样品交付后,顺利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量产准备工作有序推进,预计下半年实现一定增量。
4、新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报告期内,公司机器人事业部加速推动行星减速器业务的发展,针对现有客户需求,开发了多个型号产品,其中1个产品进入小批量交付阶段,2个产品进入样件测试阶段。
此外,公司完成对长坂科技的一期投资,进一步扩大其高精度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磨削产能。
下半年公司将根据股权收购及投资框架协议,积极推进对长坂科技的二期增资及股权转股,加大对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高性能减速器等产品的布局。
(二)AI赋能管理提效,构建高质量运行智慧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数智引领、生态共创”战略,响应自治区党委关于AI技术推广应用的要求,推进“人工智能+”八大场景建设。
成立AI应用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统筹规划技术开发与场景落地,制定实施方案。
前期已完成技术架构设计、场景需求分析,搭建AI平台基础框架,打通业务系统数据接口。
同时通过内部调研与外部对标,明确各业务AI应用切入点与优先级。
下半年将加强资源协同与能力建设,确保“人工智能+”应用有序推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持续推进提绩增效,深化采购降本工作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内部管理,深化采购降本。
供应链成本管控上,通过动态分析市场行情、引入新供应商竞争机制、优化招标流程等措施,压缩采购成本。
库存管理方面,通过制定超6个月库龄产品专项消化方案、推行合理包装减少库存占用、建立产销智能评估机制等措施,使得产成品积压同比下降超1000万元,运营效率与资金周转能力显著提升。
(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升智能制造能级在曲轴生产线产能建设方面,桂林曲轴公司年产180万件生产线按计划建设,目前部分生产线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产能正逐步爬坡释放,其余生产线处于安装调试中,预计年底前全部投产。
下半年,公司还将完成曲轴自动9、10线的建线与验收工作,确保其达到设计产能。
襄阳曲轴公司同步推进商用车生产线扩能及智能化改造,上半年已完成立项、设备采购等工作,当前设备正陆续进厂安装;下半年将推动E线设备及桁架实现自动化运行以提升产能,并完成A/C线设备新增扩能及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全力保障产品保质保量100%交付,打造商用车曲轴核心生产基地。
在锻造生产线产能建设方面,2025年1月启动的“年新增5万吨高精密锻件项目”,计划新建4条锻造生产线。
上半年,已完成该项目设备立项、合同签订、设备布局规划及管道设计等前期工作,7月下旬完成管道预埋与首台压力机基座调平,首台压力机于8月初进厂安装。
项目配套设施也同步推进中。
预计第一条4000T生产线将于四季度建成投产。
(五)持续完善人才发展体系,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内外协同强化人才建设。
外部持续猎聘新能源电驱齿轮、机器人等专业人才,为战略新业务注入动力;内部从一线选拔优秀青年人才,纳入技术、质量、设备三大专业序列专项培养,并通过内部人才专项提拔十余名干部,优化队伍激发组织活力。
在人才发展体系构建上,开展新锐营等分层培训项目,举办高、中、基层管理及班组长能力提升班,精准赋能员工。
同时迭代绩效管理方案,优化三大队伍评价机制,引导员工聚焦创新提效,完善人才发展与绩效牵引体系,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六)优化战略布局,完善公司结构体系近年来,公司全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构建起以新能源混动曲轴、新能源电驱齿轮、精密锻件为核心业务,机器人零部件等为新兴战略业务的发展格局。
上半年,公司围绕战略规划推进业务布局调整:一是推进桂林福达阿尔芬大型曲轴有限公司股权处置,年内计划转让全部50%股权,上半年已完成25%股权转让。
此举有效回收资金,将更多资源聚焦新能源与机器人零部件产业,优化资源配置。
二是通过分期增资与股权收购布局长坂科技,以此为支点拓展机器人零部件业务。
上半年完成一期增资,后续公司将按计划推进二期增资及股权收购工作。
三是设立全资子公司以承接新能源电驱科技分公司业务,进一步厘清组织架构与业务边界,强化板块责任定位,且子公司独立法人资格便于高效开拓新能源电驱齿轮业务。
此外,通过注销部分全资子公司及分公司,整合资源、精简管理架构、降低运营成本,集中精力深耕新发展格局下的核心领域,推动公司结构更趋合理高效。
公司的前身为成立于1995年8月23日的零部件总厂,并于2000年12月28日改制为福达有限。
根据福达有限2008年1月12日的股东会决议和发起人于同日签署的《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书》,公司以2007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值人民币127,976,156.91元为基准,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其中股本总额为120,000,000股,其余7,976,156.91元作为资本公积,折股比例为1.0665:1。
2008年1月31日,公司经桂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注册登记,《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50300000002324。
变动人 | 变动日期 | 变动股数 | 成交均价 | 变动后持股数 | 董监高职务 |
---|---|---|---|---|---|
范帆 | 2024-10-11 | 400000 | 2.25 元 | 400000 | 董事 |
王长顺 | 2024-10-11 | 400000 | 2.25 元 | 1454000 | 董事 |
段全贺 | 2024-10-11 | 300000 | 2.25 元 | 300000 | |
张海涛 | 2024-10-11 | 300000 | 2.25 元 | 490000 | 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