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市企业 /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金禾实业 - 002597.SZ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2011-07-07
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企业英文名
Anhui Jinhe Industrial Co., Ltd.
成立日期
2006-12-25
注册地
安徽
所在行业
食品制造业
上市信息
企业简称
金禾实业
股票代码
002597.SZ
上市日期
2011-07-07
大股东
安徽金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44.08 %
董秘
刘洋
董秘电话
0550-5612755
所在行业
食品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注册会计师
黄晓奇;仇笑康
律师事务所
安徽天禾律师事务所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全称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代码
91341100796433177T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注册地
安徽
成立日期
2006-12-25
法定代表人
杨乐
董事长
杨乐
企业电话
0550-5682597,0550-5612755
企业传真
0550-5602897
邮编
239200
企业邮箱
ajhchem@ajhchem.com
企业官网
办公地址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城东大街127号
企业简介

主营业务:主要从事食品添加剂、大宗化学品、中间体及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饮料生产;调味品生产;危险化学品生产;危险化学品经营;肥料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食品添加剂销售;日用化学产品制造;日用化学产品销售;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肥料销售;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服务美好生活和先进制造,专业从事食品配料、大宗及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性化工中间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甜味剂安赛蜜、三氯蔗糖和香料麦芽酚的主要生产商。

公司主营业务为食品健康配料的生产研发,新型化工材料及中间体的生产研发,大宗及电子化学品的生产研发。

主要服务于食品饮料、日用消费、医药健康、农业环保及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客户。

下游知名客户包括各大食品饮料及香精香料公司。

公司前身为始建于1974年的来安县化肥厂,股份制公司成立于2006年,2011年7月7日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02597(ISIN:CNE1000015C4),于2017年12月1日纳入“深港通”标的,于2018年1月2日纳入深证成指成份股,连续入选“证券时报”主办的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价值五十强”名单。

总部位于安徽滁州,拥有安徽来安及定远盐化工园两个生产基地,在合肥及南京分别设有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应用研发中心。

商业规划

(一)公司所属行业概况公司主要从事食品添加剂、日化香料、大宗化学品及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核心产品包括甜味剂、香精香料、大宗化学品、医药中间体、功能性化工品及中间体等。

公司以大宗化学品为基础原料,构建了垂直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持续向下游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形成了覆盖食品饮料、日用消费、高端制造等多个应用领域的产业平台,致力于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生活及先进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JR/T0020—2024),公司主营业务属于食品制造业(行业代码C14),并深度融合基础化工行业(行业代码C26),实现跨行业协同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所属行业未发生变更。

(二)行业发展状况1、甜味剂行业甜味剂作为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类别,在提供甜味的同时有效降低食品饮料的糖分与热量。

按其来源、营养属性及化学结构,可分为天然甜味剂、人工合成甜味剂以及糖醇和稀少糖类。

天然甜味剂主要包括植物提取类(如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甘草甜素)、糖醇类(如木糖醇、赤藓糖醇)及稀少糖类(如阿洛酮糖、塔格糖)。

该类产品因其天然来源、高甜度、低热量和良好安全性受到市场青睐。

人工合成甜味剂则涵盖高倍甜味剂(如安赛蜜、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和低倍甜味剂(如山梨糖醇、异麦芽酮糖醇),甜度可达蔗糖数十至数千倍,广泛应用于饮料、糖果、烘焙等工业。

全球健康消费趋势推动甜味剂需求结构性增长,天然与合成甜味剂互补发展,拓宽行业成长路径。

根据《全球甜味剂市场趋势与展望报告(2024-2029)》,天然甜味剂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过15%。

中国作为全球重要消费市场,甜味剂规模已超百亿元(《中国甜味剂市场深度分析报告(2024年版)》)。

伴随政策引导(如“健康中国行动”推动“三减三健”)与行业整合深化,市场格局持续优化,竞争趋于理性,推动行业向高品质、可持续发展转型。

2、香精香料行业香精香料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香水及家居等领域,可分为天然提取、化学合成及生物合成三类。

天然类主要源自植物(如玫瑰油、柑橘油)、动物(如麝香)及微生物发酵产物;合成类则通过化学工艺模拟或创制香型,具备成本可控、量产稳定等优势。

行业呈现技术密集、创新驱动特征,消费者对天然、个性化及可持续产品需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天然香精依托生物技术强化天然属性,合成香精持续提升安全与环保标准。

根据国际香料协会(IFRA)《全球香精香料行业年度报告(2024)》,全球市场规模已逾千亿美元,年均增速约5%。

中国企业通过技术研发与资源整合,逐步突破高端香型技术,绿色生产与国际标准接轨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3、基础化工行业基础化工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产品种类繁多、产业链长、覆盖范围广,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大宗化学品(如乙烯、甲醇、硫酸、纯碱)作为行业基础,需求刚性突出,广泛用于塑料、纺织、农业、建筑等领域,其发展受汽车、基建、包装等下游产业拉动。

行业通过数字化与清洁工艺革新,持续提升能效与环保水平。

化学新材料作为高附加值板块,聚焦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池材料、生物基材料等新兴领域,服务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产业。

在“双碳”目标及国产化替代推动下,该领域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

当前基础化工呈现“传统支撑+新兴突破”双轨发展:大宗化学品保障规模优势与供应链稳定;新材料领域着力突破技术瓶颈,打造高端化、绿色化的现代化工产业生态。

(三)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公司凭借深厚技术积累与产业链整合能力,在食品添加剂及化工多个细分领域确立领先优势。

食品添加剂方面,主导产品如三氯蔗糖、安赛蜜、甲乙基麦芽酚的产能与全球市场份额位居行业前列;化工领域依托氨醇联产基础,形成20余类产品集群,在华东地区具备显著产销优势。

公司坚持“产业+资本”双轮驱动:产业端持续投入研发,推进甜味剂与香料工艺升级、成本优化及新品拓展,巩固市场地位;资本端通过战略投资整合上下游资源,获取关键技术、拓宽市场、优化布局,提升公司价值与股东回报。

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循环经济与高端制造布局,强化跨领域协同,推动可持续增长。

概述2025年上半年,金禾实业积极应对复杂的市场挑战,实现了经营业绩的同比增长,展现出一定的经营韧性。

尽管整体营收和业绩增长承压,公司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和降本增效,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加强成本控制等措施有效提升运营质效。

此外,公司部分成熟产品线仍保持稳定出货,大宗化学品板块韧性较强,新产品、新产能的逐步释放和客户认证进度的推进也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未来,公司将依托技术积累和产业链协同,积极把握市场复苏与结构性机会。

(一)营业收入与利润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367.7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3,424.36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5.29%。

其中食品制造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7,535.1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12%;基础化工实现营业收入105,512.02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1.31%。

(二)报告期内重点工作情况2025年上半年,公司紧密围绕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在核心业务巩固、新兴领域拓展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上半年,公司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定远二期作为公司战略布局的重要载体,多个重点项目相继取得实质性成果。

年产8万吨电子级双氧水项目已顺利完成试车并正式投入试生产;此外,年产7.1万吨湿电子化学品项目已完成备案手续,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审批工作,预计将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公司正在以电子级双氧水为切入点,横向延伸布局电子级氢氧化钠/钾、硫酸、氨水及配方功能型产品等多种湿电子化学品,形成完整的高纯化学品矩阵,目标覆盖泛半导体领域的基础清洗与蚀刻需求。

公司依托产业链协同优势,完成了年产1万吨新一代锂盐双氟磺酰亚胺锂的关键前驱体生产装置的建设,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多款自主研发的新型电解液添加剂已完成吨级放大工艺验证,目前正配合下游头部客户进行中试测试与优化,为后续产业化做好充分准备。

基于金禾合成材料研究院“产研学用”的科研创新平台,公司科研团队着力攻关面板、芯片领域的关键材料,已经成功研发出显示领域的某款核心材料,性能参数全面优于日本对标产品,目前正在进行中试产线搭建及客户端验证导入等工作。

2、合成氨项目稳步推进公司年产20万吨合成氨粉煤气化替代落后工艺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该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航天炉粉煤气化技术,通过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并受益于主要建筑材料和设备建造材料价格下降,项目土建工程、工艺生产装置及配套系统装置的建设成本预计将实现显著节约。

该项目不仅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了碳转化率高、能耗低、环保性能优异等优势,更通过成本优化为后续产能释放和效益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液氨10.18万吨、氢气6.64万kNm³、一氧化碳1.6万kNm³及碳酸氢铵20万吨的生产能力,进一步强化"资源-产品-高附加值应用"的产业链协同效应,为DMF装置、硝酸装置、双氧水装置等提供核心原料支撑,显著增强公司成本优势与市场竞争力。

3、合成生物学与生物质能源协同发展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重点聚焦甜味剂、香料等核心业务的菌株改造、工艺优化及规模化生产稳定性技术。

通过构建覆盖全链条的专业研发团队和柔性生产平台,显著提升了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速度。

报告期内,高效甜菊糖苷合成菌株研发取得突破,酶改制甜菊糖苷项目实现1200吨/年产能落地,成本较传统工艺显著降低。

在萜类香料项目中,圆柚酮、瓦伦西亚橘烯,已实现产业化并成功推向市场,形成了稳定的规模化供应能力,依托合成生物学生产基地,高纯度风味获得多家国际香精香料公司认可,并成功获取订单。

在生物质能源领域,公司取得重要技术突破。

纤维素乙醇千吨级中试项目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目标,实现工艺流程贯通并稳定产出合格产品,掌握了完整的工艺参数。

目前公司正通过持续工艺优化降低能耗与成本,确保达到既定的成本控制目标。

与此同时,万吨级产业化生产线的设计工作已同步启动,为未来规模化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该项目吸引了国内外知名企业积极前来洽谈绿色能源材料合作,展现了公司在生物质利用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4、科技创新获得行业认可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上半年荣获"安徽省优秀创新型企业"称号,并连续十年蝉联"安徽发明专利百强"。

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DMF回收方法"斩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银奖,不仅填补了来安县及滁州市在中国专利奖领域的空白,更以工艺创新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提升,为化工行业绿色转型提供示范。

公司还主导制定了《工业用1,1,2-三氯乙烷》《工业用2-甲基呋喃》等行业标准,并同步推进《工业用邻甲基环己基醋酸酯》等两项新标准立项,进一步强化行业话语权。

5、安全生产与绿色发展并重在安全环保方面,公司始终将安全环保视为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健全制度、强化防控、科技赋能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上半年修订完善了《应急预案演练考评方案》《物联网管理奖惩制度》等多个制度和要求,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隐患排查行动,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申报工作。

同时,公司积极探索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推进智能化巡检,实现巡检工作的规范性和时效性。

在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上取得阶段性进展:应急预案模块搭建有序推进,特殊作业电子作业票与实时监控布控球正式对接园区平台,实现了特殊作业的实时监控与精准管理。

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研发,加速新项目产业化与市场开拓,通过重点项目的持续推进和落地,进一步巩固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的领先地位,拓展新能源材料和泛半导体材料等新兴领域,优化运营效率,严守安全环保底线,以优异的经营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的信任与支持。

发展进程

公司是由安徽金瑞化工投资有限公司(原皖东金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定远县大江医疗用品有限责任公司和来安县长安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